[提要] 非研发创新活动对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非研发创新活动受制于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创新资源。本文以现有文献为基础,综合讨论四类典型的非研发创新活动,结合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提出促进中小企业非研发创新活动有效发展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非研发创新;中小企业;实施路径
项目来源:2017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非研发创新对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HB17GL041)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9月1日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其定义、重要性及非研发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三个层面进行研究。
(一)非研发创新的定义。在20世纪90年代,Sterlacchini和Santarelli首次提出非研发创新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除正式研发部门之外的创新活动。之后,Brouwer(1997)、Kleinknecht(1997)、Schmidt(2007)、Rammer(2007)、Christian(2009)等学者则将非研发创新活动做了更为具体、细化的表述,他们指出组织创新、申请专利、固定资产投资、创新管理活动等都应称为非研发创新。国内最早研究非研发创新的学者是浙江大学的郑刚,他将其定义为除研发之外其他各种创新类型的统称。杨桂菊等(2015)在研究了非研发创新的定义后指出目前国内外学者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
(二)非研发创新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意义。大部分学者在研究中均指出非研发创新对中小企业具有重要意义。Huang et
al(2008)指出非研发创新活动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成本更低。郑刚(2014)通过案例研究指出对于萌芽期的中小企业来说,非研发创新会利于其迅速成长。杨桂菊等(2015)从成本收益角度来看中小企业比大型企业更适用非研发创新活动。Arundel(2008)首次提出中小企业最常采用的四类非研发创新活动。根据学者们对于非研发创新内涵的界定,不论是模仿式创新、改进式创新、技术采用还是现有知识创新,中小企业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相对较少,后期风险较小,对于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关键作用。
(三)非研发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大部分学者认为非研发创新活动对企业绩效呈正向作用,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成功的重要因素。Alessandro(2006)研究指出非研发创新活动对于企业出口有促进作用。有部分学者研究特定的非研发创新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Palmer等(2002)、张婧等(2011)均指出渐进式改良创新对企业绩效有促进作用。刘仿(2013)运用398家样本数据建立模型验证了非研发创新活动对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提升的作用。王雅娟(2013)利用因子分析的方式验证了两者之间的正向关系,同时提出影响中小企业非研发创新的因素包括财务、人力、风险偏好、创新氛围等。
从现有文献看,国外学者研究的相对充分,国内学者研究的相对较少,仅有个别学者用案例的方式研究非研发创新对中国中小企业绩效的启示。同时,国内外文献中鲜有提及中小企业如何通过进行非研发创新活动提升企业经营绩效,没有对非研发创新活动的路径实施作出充分研究。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实施路径层面进行研究,以期为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二、中小企业创新的主要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存在以下两个典型特点,是制约其创新发展的主要内部因素:
(一)经营规模小、资金筹措能力弱。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风险抵御能力低,使其在资金筹措上主要依赖商业银行贷款,资金筹措渠道较窄。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常年保持在25%左右,融资规模较小,且银行贷款的金额、利率、期限等都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无法满足其长期资金需求。民间借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但其较高的利率水平使得中小企业承担了较高的融资成本。资金筹措能力弱意味着中小企业无法顺利渡过初创期,无法在创新研发上投入较多资金、无法购买先进的技术、工艺,极大地限制了中小企业的成长。
(二)管理层知识结构不合理。中小企业管理层主要依靠生活经验、短期培训班、讲座等方式获取管理知识,其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关系建立不完善,其服务客户、重视客户需求、员工体验及对于创新的概念理解并不深入,企业内部管理上存在一定问题。管理层知识结构不合理使得中小企业不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作出正确决策,影响其长期发展。
三、四类创新模式与实施路径
中小企业非研发创新活动的开展受制于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本文从Arundel、刘仿等学者对非研发创新活动的分类出发,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重点阐述四类非研发创新活动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技术引进。技术引进主要包括机器零部件购买等有形技术引进及经验、工艺等无形技术引进。无形技术的引入更多依赖人才的引进,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设置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人才引入。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而机器购买需要投入较多资金,而金融租赁公司的相关业务可以帮助中小企业降低资金成本。第一,金融租赁公司应树立与中小企业沟通、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意识,了解其真实需要,利用与大型设备制造企业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中小企业提供适合的新设备、新机器等;第二,国家及地方政府要引导和鼓励金融租赁公司开展先进技术设备、机器等的相关租赁业务,同时为新机器、新设备的租赁业务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激发金融租赁公司的积极性;第三,金融租赁公司在开展相关租赁业务时,要配套相关技术人员帮助中小企业及时消化、运用先进技术,真正达到技术引进的目的;第四,建议发展成熟的银行成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新设备、新机器的租赁公司,保证中小企业能获取相关服务。
(二)改良式创新。改良式创新主要是指在现有产品、技术的基础上,渐进、微小、连续的进行改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这种方式通过对现有产品、技术的改造减少资金、人力、时间等成本,既达到了创新的目的,又获取了客户的青睐。改良式创新的关键点在于改良后的产品、技术等是为了满足现有客户的需求,而不是为了招揽新客户。因此深入了解客户需求、管理层树立客户意识等显得尤为必要。第一,建议各地工商部门要多举办相关培训,同时开发管理层客户意识评价机制,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可以将该贷款利率、贷款金额等与该机制紧密联系,促使管理人员树立客户意识。纳入贷款管理人员的客户在客户服务部门投入较多人力和资金,为每一位客户建立档案,及时进行沟通、跟踪,并更新相关信息,做好客户关系管理,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第二,建议中小企业的产品开发部门要直接对接客户服务部门,及时处理客户服务部门提供的信息,改良现有产品。第三建议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出售给中小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企业一定税收减免,制定合适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价格,帮助中小企业减少一定开支。
(三)模仿式创新。模仿式创新主要是在模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形成新的技术、产品。模仿式创新和改良式创新最大的不同在于模仿式创新是在“破译”先进产品、工艺的核心技术后形成更先进的产品、工艺,其对原先的产品、技术“破坏性”更大。模仿式创新需要投入的时间、资金等成本相较于前两类非研发创新活动更高,原因在于它需要对先进技术进行剖析、吸收,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更进一步地创新,因此规模、实力相对较高的中小企业可以选择模仿式创新。模仿式创新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是先发创新,即在大型企业推出全新的产品、技术时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并消化、吸收,因而如何选择合适的参照企业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建议中小企业选择相关行业的企业进行模仿,不仅可以激发自身企业的创新思维,同时可以避免被同行业的企业打击报复。同时中小企业不应把眼光只聚焦在大企业上,要选择和自身企业特点最为吻合的企业;第二,建议中小企业设立市场情报分析部门,及时收集、整理信息,帮助中小企业获取最需要的市场情报。建议中小企业在招聘相关人员时注重考查市场情报人员的耐心、抗压能力和细致程度,保证信息收集的完成度及质量。同时,管理部门和产品设计部门要做好沟通、配合,从管理层提供的情报需求,到情报获取后与产品设计的对接均要做好。
(四)市场创新活动。前三类创新活动更多是技术类创新的层层递进,但产品、技术的创新并不代表会在市场上获取绝对的成功,还需要渠道、定价等配合,因而非技术类的创新同样重要。市场创新活动是典型的非技术类创新活动,市场创新活动主要指营销创新。营销创新主要依赖企业内部合作,因而营销创新的关键在于团队及团队合作。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适时开展团队建设活动、重视团队跨学科结合等方式将公司员工紧密结合起来,并加强员工营销知识、营销技能的培训,同时管理层人员也要经常参与相关短期培训、学习长期课程,保证自身知识水平过硬。在有团队凝聚力及理论基础的支撑下,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创新活动,从渠道策略、定价策略、促销策略等角度,结合当今技术发展趋势,根据前期调研获取的客户需求偏好,突破原有营销模式,进行营销上的创新。
四类创新模式均涉及到企业组织管理的处理,设计完善的企业组织对中小企业非研发创新活动的开展非常必要,有学者提出企业组织创新活动也是非研发创新活动的一种,因此组织创新应引起中小企业的重视。除前文中提及的具体做法外,中小企业还应从权责分配、福利制度设计等角度出发,进行组织创新,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仿.中小企业非研发创新:一个理论框架及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3.
[2]杨桂菊,李斌,夏冰.被忽视的创新:非研发创新研究述评及展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6.
[3]刘小玲,赵越,梁偲.企业非研发创新活动的特点及其政策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