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广州南沙地处珠三角的几何中心,区域优势非常明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即将出台,广州市应对激烈的城市竞争选择南进,南沙作为广州城市的唯一副中心必将成为这一战略的重中之重,也可以说南沙是广州参与城市竞争的未来。城市竞争的核心要素是人才,各大城市目前已经开始人才争夺,而南沙发展过程中却存在人气不足的问题,南沙在未来人才竞争当中要立足城市发展定位及产业发展需要,提早谋划,加大引才力度,创造可持续的引才模式。
关键词:广州南沙;门户枢纽;粤港澳大湾区;人才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8月30日
2017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7月份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根据规划,大湾区建设框定六个重点,其中之一是着力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设,要发挥广东自贸区三大平台在深化改革、扩大开发、促进合作中的示范作用,加强与港澳全面合作。可以预见,作为三大平台之一的广州南沙将在未来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而人力资源将成为左右其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着重分析南沙特有优势和城市定位对人才竞争的影响以及可持续的人才吸引策略。
一、广州南沙发展定位及人口规划
2017年2月,胡春华调研广州南沙时强调,要把自贸区打造成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门户枢纽,南沙要围绕门户枢纽定位,全力推进“一城市,三中心”建设,使南沙成为高水平的国际化城市和国际航运、贸易、金融中心,成为广州的城市副中心。5月,胡春华在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所作报告中提到,要高标准建设广东自贸实验区,对标国际一流城市,把南沙建设成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
从这一城市定位来看,“门户枢纽”和“副中心”是关键词,由此就决定了广州南沙将承载众多的城市人口。根据广州市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广州2016年末共有常住人口1,404.35万人,比2015年增加常住人口54.24万人。其中,拥有自贸区的南沙新区,目前人口还比较少,只有68.74万人,仅比2015年增加了2万人。而按之前的规划,到2020年南沙总人口规模达到130万人左右,2030年达到300万人,相差甚远。也就是说,广州南沙目前存在人气不足的问题,已经影响了南沙的经济发展势头。
二、关于地区人力资源发展的认识
广州南沙发展的确需要人气,但关于人气,笔者的认识如下:(1)人气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可能不是渐进的过程,而是跳跃式的变化。广州珠江新城的发展就是例证;(2)产业发展带动人气。为什么人们逃离不了“北上广”?为什么一二线城市房价暴涨?还不是这些城市拥有更好的产业发展,能够吸收、带动人口就业。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由于聚集了全国最好的资源及产业优势,吸引人气一直处于全国城市最前列,以致北京、上海目前加大了人口流入方面的诸多限制;(3)配套带动人气。尤其是交通条件和教育设施的改善,使人们出行、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变得更加方便,也就愿意到这样的地方居住;(4)规划带动人气。这个影响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中国许多大城市市区已经非常拥堵,进行新区规划,有助于人口向城市外围疏散,缓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如果新规划区域有明显的利好,也会带动投资人口的涌入,购买房地产进行投资,但可能在短期造成房地产大量空置;(5)项目带动人气。有影响的标志性项目能起示范效应,引起产业更好发展及各方面关注,同样能带动人口涌入。
综合上面分析就不难发现,广州南沙目前人气不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了。作为一个新区,虽然这几年GDP增长率一直位于广州市各区之首,但起步晚、底子薄,产业容纳就业自然需要一个过程。2014年以前,政府部门对城市发展定位不清晰,主导思想不正确,大兴土木,搞房地产开发,致使大量房地产库存激增,严重影响投资置业者的信心,自然的影响了到新区安居者的信心。作为广州市最南部区域,距离市中心距离太远,交通欠账严重,区内联系与区外联接明显不足,造成人们工作、生活的不便。当然,我们也应认识到,随着这两年南沙开发进程的加快、大项目大范围的铺开、交通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推进,广州南沙人气可能面临迅速提升的变化,需要提早进行交通、市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完善,并且防止因房价出现暴涨而影响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三、南沙应进一步加大吸引人才力度
人才是城市竞争的根本保障。深圳建市仅仅37年,就成长为中国的第四大一线城市,靠的就是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投入城市建设,其已成为中国最大、最好的创新城市,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创新之都。深圳的成功已引起各大城市的高度重视,今年以来南京、成都、武汉、长沙等大城市相继出台政策招贤纳士,不遗余力地吸引人才。广州市也不甘落后,先是黄埔区出台具体的引才政策,然后是南沙区也出台相关政策引才。2017年5月,广州南沙发布首个“1+1+10”产业政策体系,在总部经济、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和建筑业、航运物流、金融、商贸、现代服务等领域以及高端人才、产业用地、项目引荐等十大方面推出了吸引全球高端要素的“大礼包”,以加快建设成为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此次出台的政策针对性强,人才引进也与产业项目、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对于企业高管人才、核心骨干奖励最高达个人经济贡献100%,且人数、金额均不设上限。
从上述人才政策来看,南沙区力度还是非常大的,从中也可以看出政府对南沙发展的信心及扶持力度也是非常大的。就南沙未来人才引进工作,笔者有如下建议:(1)切实保证“1+1+10”产业政策体系落实到位;(2)下大力气引进高端人才,尤其是高端科技人才。积极利用“千年商都”的国际影响、“广交会”等各大会展的举办、“财富论坛”等诸多平台进行广泛宣传,讲解南沙人才引进政策;(3)走进大学校园进行宣讲,保证最鲜活的人才血液流入南沙。按最新政策对于高学历人才,南沙还给予住房补贴,分别按本科生2万元、硕士研究生4万元、博士研究生6万元落实。博士后科研人员,则可获得一次性科研经费10万元和每年8万元生活补助,出站后留在南沙工作的给予20万元安家补贴。今年的毕业季,近在咫尺的广州大学城竟然有众多的大学生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政策存在,因此有关部门应像企业进行校园招聘一样,直接走进大学校园,面向大学生(不限于毕业生)宣讲南沙有关人才政策;(4)进一步简化程序,为引入的重点企业整体办理人才落户等手续;(5)创造更多机会为高校在校生实习提供条件;(6)制定相关政策对港澳地区乃至大湾区内居民来南沙就业提供落户、就学、购房等提供便利。
四、探索南沙人口可持续发展模式
对于南沙新区而言,面向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其目前人口少恰恰是一个优势,就相当于一张白纸,正可以作更美的书画,要充分利用南沙新区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南沙人口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从相关报道来看,国家及广东省给广州南沙的城市定位是门户枢纽,广州城市副中心,建设高水平的国际化城市和国际航运、贸易、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临港经济、高端装备、商贸物流、金融、交通运输、铁路基建、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大健康、国际教育、旅游等产业是南沙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人才发展规划要与之相适应,有针对性引进相关领域人才。从近期南沙着力发展租赁金融,与上海海事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看,南沙区已着手在航运、金融人才培养方面发力,未来还会进一步看到相似的举措。从上海、北京两市经验来看,人口总量进行限制,房价进一步上涨,实际上是在人口结构上进行调整,高端人口占比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南沙从产业定位上看,起点高,对人才质量要求更高,未来能保持更高的城市竞争力。而且从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看,南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水道纵横,森林资源丰富,未来南沙发展必然不能牺牲环境,进行飞地发展,不规划低端要素。2016年广州市环保考评,南沙区以95.52%高居各区之首就是例证。
另外,南沙发展模式决定人才政策要有大局观,必须系统性考虑。作为广州市的副中心对于广州的城市定位于广州的未来发展而言有着特殊的位置。省有关领导强调,南沙新区开发建设是全市的重中之重。南沙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已经呈现,中国铁建、中国交建等大型央企前几年已纷纷入驻,近日出台的《广州市城建“十三五”规划》中南沙着墨颇多,明确提出把南沙新区建设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枢纽,珠三角汇集高端要素的先导区,并计划至少投资386亿元用于南沙自由贸易区路网建设。可以预见,不用几年,南沙的城市基础设施将大大完善,吸引外部投资的能力会进一步加强,人们更愿意到此安居乐业。那么,就要防止该地区房地产价格在短期被炒高。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落地及深中通道的打通,深圳必然西进,引起资本要素涌入珠江西岸,带来珠江西岸地区快速发展。目前,深圳前海地区(近南沙)房价普遍在均价8万元以上,而南沙地区均价还不足2万元,两者差距非常明显。资本快速涌入南沙,大幅度提升南沙房价对吸引人才以及南沙的经济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要有长远意识,不可只为眼前的经济发展盲目开发房地产,必须立足于产业稳健发展的需要,切实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做准备,真正保证南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下大力气控制房价的快速上涨就成了南沙稳健发展的关键保证。可喜的是,政府部门已经充分认识了这一点,最近南沙一口气出让了7块地,全部以底价成交,原因就在于事前对受让方设定了严格的条件,实质上就是定向出让。这样做,一方面是大面积供地避免造成房地产供应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引进更好的企业和资源,最后控制了土地价格。另外,今后政府要在建设人才公寓、房地产开发配建人才用房以及租赁用房方面切实加大工作力度,使南沙真正具备人才吸纳优势。■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