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中国已经跃升为全球第八大邮轮旅游客源国,并成为全球邮轮旅游发展最快的新兴市场。预计到2020年,我国邮轮旅客数量将达到450万人,与2013年相比年均增长33%,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最大的邮轮市场。邮轮巨头嘉年华集团在2006年就预见到中国市场的容量,遂率先将旗下“歌诗达”品牌投入中国市场,开启了第一条以上海为母港运营的国际邮轮航线。而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为何没有本土品牌?而国际品牌又将如何变化?中国邮轮行业市场前景又如何?本文以此展开分析。
关键词:中国邮轮;发展前景;本土品牌;国际邮轮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7月19日
一、邮轮业概述
(一)邮轮业背景简介。邮轮是用于休闲航行的客运船舶,其航行的本身和船舶自身的设施都是邮轮体验的一部分,以及途中不同的目的地。运输不是航行的唯一目的,特别是在乘客返回其起始港口(也成为闭环巡航)的航程上,通常在大陆某个特定地区或港口停靠。甚至还有没有任何目的地的航行或称为无目的巡航,没有任何停靠港口码头。邮轮业已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全球有超过1,900万乘客乘坐了邮轮,总产值约为294亿美元。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自2001年以来,以每年增加9艘邮轮的速度来满足北美洲市场和欧洲市场。较小的市场,如亚太地区,更多的是由旧船来服务的。新船都被用来满足增长快速的市场。目前,世界上最大邮轮是皇家加勒比公司的海洋和谐号,是由STX法国在皇家加勒比国际邮轮公司大西洋造船厂建造的,总吨位数226,963吨,超过了它的姊妹号海洋绿洲号。
(二)邮轮业市场现状。虽以北美洲和欧洲市场为主,但亚太地区增速最快。邮轮业已经成为旅游行业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全世界共有1,900万人乘坐邮轮并有消费产值超过290亿美金。到2014年,全球乘坐邮轮出游人数达到2,210万人次,增速3.76%。根据地理位置,可以分成两部分,北美洲邮轮产业和欧洲邮轮产业,虽然欧洲的邮轮产业比北美洲的要小,但欧洲的邮轮乘客增长要快于北美洲,而且亚太地区的邮轮产业增长也非常快。据国际邮轮公司协会(CLIA)的统计,1990~2010年世界邮轮旅客量总体保持增长趋势,从1990年的377.4万人次增至2010年的1,500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7.14%。此间,尽管国外(北美以外地区)游客增长率(14.26%)是世界的2倍并在2000年后旅客量有较为明显的增长,但邮轮客源仍以北美市场为主(2010年来自北美地区的游客多达1,110万人次,占比74%),几乎是北美以外地区客源市场的3倍。在亚太地区市场,乘坐邮轮出游人数增速已超过北美洲和欧洲市场,2014年增速达到12.94%,2012~2014年每一年增速都超过34%。近年来整个邮轮市场“东移”到亚太地区的势头明显。
(三)中国邮轮业发展状况。中国邮轮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属于入境游阶段,主要特点是少量国际邮轮停靠接待。自2011年开始邮轮经济起步阶段,国内游轮产业开始规划,国际邮轮公司加快中国布局,中国市场迅速成为全球邮轮旅游发展最快的新兴市场之一。根据《2015中国邮轮发展报告》,2015年中国内地共有10个港口接待过邮轮,主要有上海、天津、青岛、大连、厦门、广州、海口、三亚等;共接待邮轮停靠629艘次,同比增长35%;游客数量124万人,同比增长44%;乘坐母港邮轮出入境中国游客111万人,同比增长50%,已经连续三次同比迅猛增长,目前中国邮轮市场进入爆发性增长期的前期阶段。中国已经超过澳大利亚成为全球第四大邮轮客源。
二、中国邮轮行业特点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邮轮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度假方式,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爱。邮轮作为一种休闲方式而非交通工具,其休闲养生的特点正好符合国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邮轮行业属于第三产业,这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邮轮市场发展迅猛,国际邮轮公司加快布局,本土企业表现低迷。在过去几年的发展,虽然中国邮轮游客数量急剧暴涨,但本土的邮轮企业并未长足发展国际邮轮公司在中国加快布局脚步。2016年,以中国港口为母港的邮轮公司达到5家,包括皇家加勒比、歌诗达、丽星、公主、地中海,邮轮总数为18艘,舱位数约为3.7万个,占全球运力的7.3%。至今中国邮轮市场主要由国外邮轮公司主导,相比之下中国资本控股的邮轮运力只占到市场份额的7.1%,舱位数少于3,000个。虽然中国邮轮市场井喷式迅速发展,但本土的企业并未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中国邮轮市场上有3艘中资本土邮轮,且都是中小型二手邮轮。目前运行状况堪忧。
(二)营销方面,中国国内以挂靠或代理的方式进行销售。中国国内的邮轮企业主要是采用和旅行社或邮轮港口合作经营的模式,拿到国际邮轮公司的代理权。从国际邮轮公司的角度,正以不同的方式,不断加强中国市场的业务,主要是通过开放中国挂靠港口上,他们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发展状况,政策环境和旅游业发展现状,把进军中国市场的突破口选在上海,通过设立办事处、船代公司、旅行社等办事机构,营运服务方式以接待国际邮轮和随船游客为主。中国邮轮市场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包船模式销售,所谓包船模式,是指代理或客人将邮轮公司某一个航次上的可以售卖的所有舱位都提前买断,并完全拥有自主销售的模式,还有半包船、切舱等。大切舱是指买断大于50%而小于100%的舱位,出现这种状况有以下原因:
1、消费群体。在欧美邮轮市场,主要游客为退休后老人,他们有空闲的时间和足够的资金保障(养老金)大多是散客,不会出现这么集中的切舱或包船销售。在中国国内,很多是企业奖励员工或旅行社组团队分销,这样造成客户群体集中,需求量集中。
2、签证方面。欧美市场大多航线途经国家无需另申请签证,简化了上岸程序,不需要集中办理签证。而在中国,中国为母港出发的主要目的地为日本和韩国,日本和韩国为了控制中国游客非法滞留当地的发生率,鼓励中国邮轮最好以团队形式出游。
3、旅行社方面。在欧美市场,邮轮销售还是以小型的旅行社代理机构或门店为主,且直达消费终端的客人和零售商的邮轮销售代理商体系和格局深入人心,能够稳定地向邮轮公司输出客源。在中国,邮轮销售代理主题是旅行社,主要是中国国家旅游局规定组织出境观光的机构或公司必须是具有出境资质的旅行社,即使有邮轮公司也只能卖票,而不能组织上岸观光,必须委托一家第三方旅行社代办观光服务。
三、未来中国邮轮行业发展机遇
(一)中产阶层逐渐壮大,为邮轮产业提供消费群体的保障。与欧美邮轮市场主要消费群体为老年人不同,中国目前以及未来5年内仍以中产阶层家庭群体为主,由于亚太地区邮轮行业起步较晚,使得消费群体更加年轻化。中国人口基数大,中产阶层不断崛起,为旅游业以及邮轮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消费群体。同时,中国老龄化也加快,使得未来10年中国邮轮行业的消费群体更加多元化,既有中产家庭又有老年人。据统计,到2020年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到1.7亿人,占总人口14.89%。目前,老年人口的总年收入在3,000亿元到4,000亿元之间,消费能力超过1万亿元,并预计在2020年和2030年分别达到2.8万亿元和3.7万亿元。旅游业的消费渗透率达到30%。
(二)邮轮行业是新兴产业,未来潜在客源众多。据统计,目前中国邮轮游客的渗透率不到0.1%,相比之下,美国的邮轮游客渗透率已接近3.5%。到2026年,中国的邮轮游客人次将达到1,000万人次,数量从200万人次增长到1,000万人次只需要10年,相比欧美市场从300万人次到1,000万人次用了20年。从2014年中国出境游游客人数来看,达1.09亿人次,居全球第一位,然而以邮轮方式出境的比例占不到1%。相比之下,美国2013年出境游客总数6,000多万人,其中1,100万人是以邮轮方式出境旅游,比例高达18.3%。从这方面看,未来中国出境游以邮轮方式出境旅游的比率会有很大提高。
(三)从码头建设方面以及背靠的经济圈来看。自从2006年歌诗达邮轮以上海港为母港首航之后,上海成为国际邮轮公司登陆中国的最前线。目前,中国已建成有上海、天津、厦门、三亚、舟山等5个国际一流邮轮码头,青岛即将竣工投入使用,大连、广州、深圳、珠海、海口、秦皇岛等东部沿海城市也在积极准备或正在筹建邮轮码头中。不断形成以上海为中国第一邮轮母港华东为主导,华北、华南为两翼新格局。覆盖的经济圈,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以天津为核心的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核心的朱江三角洲经济圈,以厦门为中心的海峡两岸经济带,以三亚为中心的南海经济圈。
(四)从政府政策层面来看。中国“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动邮轮业的发展,中国邮轮产业的崛起与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为邮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这一战略中特别提出加强旅游合作,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不仅是邮轮业的政策支持,更是邮轮业作为第三产业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和支柱。在国家经济改革和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邮轮旅游行业有一系列的利好政策。目前,国家旅游局已经启动全国邮轮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支持上海、天津等地建设中国邮轮旅游发展试验区,发布了《关于促进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四、本土品牌还是国际品牌中国化
虽然本土品牌运营乏力,并未得到迅速发展,但本土邮轮品牌开始逐渐成长。2013年,携程旅行网与磐石资本集团等国内著名投资机构一起组建了国内第一家本土邮轮公司——天海邮轮公司,以“精致世纪号”作为本土邮轮旅游营运的起点,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互联网+旅游”的产业升级,为中国游客提供更具本土化特色的高端邮轮服务体验。一些中国自主品牌也悄然兴起,如厦门环球邮轮公司、中国邮轮有限公司和海航旅业邮轮游艇管理有限公司。而国际邮轮品牌,不仅不断继续渗入中国市场,努力迎合中国邮轮游客消费需求,而且在邮轮码头建造、邮轮人才培养、邮轮经济区总体开发等方面均有所涉猎。
从未来短期看,中国邮轮市场还是以国际邮轮品牌为主导,包括豪华邮轮本土建造以及邮轮旅游的管理。但中国本土的邮轮品牌有望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这一平台,融合国内资本,不断地成长和发展,在未来,也会出现符合中国国情和消费者需求的中国本土邮轮大品牌。
(作者单位: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Mayntz,Melissa.Cruise
to Nowhere.Cruises.lovetoknow.com.Retrieved,2013.2.6.
[2]Royal Caribbean Orders Third
Oasis-Class Ship from STX France.2012.Retrieved 2015.15.
[3]Cruise line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inc.2010 CLIA Cruise Market Overview[R].Arlington VA U.S.:CLIA,2010.
[4]邱羚.中国邮轮产业现状及前瞻思考[J].2016.7.26.
[5]曾宪天.中国邮轮业为何不走寻常路(一)[N].环球旅讯,2015.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