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我国经济增长潜力略论
第573期 作者:□文/李 苒 张 涛 时间:2017/11/16 13:57:01 浏览:756次

[提要]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增速不再维持在高水平,国外学界出现唱衰中国的声音,而我国希望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实现经济新常态,这就需要判断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在于拥有巨大的内需市场,科技进步、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得到优化调整,人力资源优势巨大以及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不断深化等五个方面。但同时存在市场机制不健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经济结构失衡、人力资本的形成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经济潜力的开发。

关键词:中国经济;潜力;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918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高投资驱动、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大量消耗的自然资源等要素拉动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现阶段我国面临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掘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只有充分调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这就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地判断经济增长的潜力。

(一)内需市场有巨大的潜力。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增长水平能保持在较高水平还主要依靠投资的带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极为有限。近年来,我国不断强调要通过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目前我国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达到66.4%,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低。我们可以从这一数据看到,在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充分释放有效需求,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对于实现我国经济新常态有重要意义。而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已经出现。推进城镇化可以从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品市场两个方面大量消化工业产品,同时可以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会产生巨大的消费累积效应。在大量农民进城落户后,我国的工业品消费将大幅增加,这不仅会促进消费市场的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与消费品生产相关产业的发展。

我国的人均工资逐年上升得益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物质消费及精神消费的需求必然会有所提高,这样一来会出现人均消费水平不断上升的情况,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表现得更为显著,有效释放内需市场的潜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宏伟目标。如果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将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坚实的消费基础,也将带来更大的内需市场。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能够改变生产要素的组合、改进要素配置的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同等条件下先进的技术可以带来更多的产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颁布优惠政策以吸引外商投资、直接购买国外的先进技术等方式获得了大量国外的先进技术,而引进学习成本远低于原始创新成本,使我国能够快速提高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并得到经济上的长足发展。而在发展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单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永远不可能获得最先进的技术,想要拥有最先进的技术还是需要我们不断创新、自主研发。只有大力提高创新能力,使企业和国家拥有大量的专有技术,才能提升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才能凭借技术优势把握国际话语权,才能占据经济发展的先机,才能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处于优势地位。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开发经济增长的潜能。

自主创新能力不仅对于提高社会生产力有巨大的拉动作用,也是检测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更是新常态背景下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则要依靠创立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以系统地推进技术创新、创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国家层次和企业层次重视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形成国家政策扶持和企业自主创新相结合的良好发展氛围,这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更为我国实现经济新常态提供了稳定的后盾。

我国在这几年不断增加科研经费。截至2013年,我国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在GDP中所占比重达到2.05%。我国政府计划在2020年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会大大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经过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潜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掘并大幅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实力,与之相应的是我国在世界经济活动中拥有越来越大的话语权,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随着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以加工、代工为主的经济发展很快将被通过发展自主创新实现以高新技术输出为主的经济发展所取代,而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将继续深入挖掘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为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三)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布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兹涅茨指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是资源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高的部门转移,从而使经济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我们可以将此视作“库兹涅茨式”产业结构演进。目前,优化产业结构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实现我国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开发我国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方式。

在基本国情的制约下,我国在经济发展初期必然要大力发展第一、第二产业,而且中西部地区相比我国东部地区较缺乏如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的支撑,这也导致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东部地区有较大差距,这些因素导致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都不尽合理。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着力点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协调统一,使经济发展方式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发挥企业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主体作用,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

同时,为了加快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中缅孟印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战略,对于沿带、沿路、沿廊的省区市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促进西部地区及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家为加快后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专门出台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区老工业区搬迁、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等方面的规划、意见和试点,有分别、有层次地解决在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国家政策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区域经济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使各区域间的发展达到平衡状态。

(四)拥有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有一个巨大的优势便是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这给我国带来了极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又使我国拥有了巨大的经济发展空间。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了超乎寻常的人口红利,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又为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就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凭借这一优势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中实现了高速发展。

在通过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获得了经济上的快速发展后,我国逐渐认识到拥有高质量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支持、引导人才的各项战略,不断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挖掘,通过加大教育投入、调整高考政策、扩大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等方式,我国的人才培育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人力资源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力资源的优势从单一的数量优势转化为能带来高产能的质量优势。这就使企业在相同的时间内能够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不必再耗费大量时间、金钱进行培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将为社会输入更多高质量劳动力,丰富我国的人力资本构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提供强大的智力保障。

(五)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制度创新。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曾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使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并明确了政府的职责,为实现高效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改革开放这一背景下,我国对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适应经济发展变化的要求,我国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入手,变革其不合理的成分。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进而显著提升了我国的经济效率。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进行市场化改革,突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更多的资源从垄断领域流向公平竞争领域,从政府控制领域流向市场竞争领域。在这一过程中释放了生产力发展的巨大空间,为我国实现经济新常态提供了制度上和政策上的支持,随着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的不断深化,必将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持续的影响。

二、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开发的制约因素

(一)市场机制不健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落实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形成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协同促进。但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我国还存在如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与市场的职能界定不清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等问题,这有可能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利益分配不均,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效率损失和公平缺失。

在产品市场方面,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过多干预导致价格机制和市场信息传递机制出现问题,市场抵御经济波动的能力较差。由于缺乏市场保障制度和监督制度,使得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严重脱节,一方面由于缺乏完善的产权制度,不能激励人民生产和创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一些产业在发展中的负外部性过大,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成本。在要素市场方面,主要表现为自然资源市场的垄断、劳动力市场的分割、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等方面。由此可以看到市场体制的不健全对经济潜力的开发产生了极大地限制。不仅造成了严重的效率损失,制约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还引起社会公平缺失,进一步拉大了居民收入差距和区域经济差距。

我国的市场机制不健全这一问题愈益凸显在金融投资市场。第一,我国经济房地产化明显。自房地产热以来,越来越多的资金积淀在土地上,无法有效转化为资本形成,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近年来,社会上很大一部分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土地交易,造成了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资本形成总额之间的差额持续扩大;第二,我国经济虚拟化过于繁荣,最终损害实体经济。繁荣的实体经济带来了资金集聚,集聚的资金又涌向了房地产市场,而虚拟经济自我强化的特点造成了房地产价格暴涨,结果是一方面拉高了实体经济成本,进而引发更多的资金转向虚拟经济;另一方面导致房地产泡沫过大而破裂,最终导致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都进入萧条状态。

(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是保持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直接决定了我国能否实现经济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对于实现提高生产的高效化和集约化并实现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高效配置。然而我国目前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形成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增长潜力的开发。

新常态下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开发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一是技术创新过程效率较低。各创新阶段之间缺少协同机制与扩散机制,制约了技术创新的效率,而且创新投入不能满足技术进步需求,因此未能有效发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依然较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没有真实发挥。二是缺乏完善的国家政策。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仍将落脚点放在投资激励上,一方面缺少对企业的创新补贴和鼓励企业创新的优惠政策,这样一来就无法充分发挥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实现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技术创新体系还未建立,缺少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三是缺乏技术创新的条件。创新主体难以成长,而且各创新主体之间缺乏沟通与协作,导致科技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不能得到很好地结合,科技成果难以在实际生产中转化为生产动力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现今我国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基本符合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快速发展的工业对农业提供的帮助较少,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阻碍了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农业基础较为薄弱,亟须优化内部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布局,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农业结构尚待优化,农产品优质率较低;二是农产品加工尚处在初级阶段,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未能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布局结构;四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农产品基础设备落后。其次,工业发展迅速,总量增长明显,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缺少产业研发投入。作为生产主体的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无法通过技术创新获取高效的经济效益;二是产品生产结构不合理。一般产品的生产相对过剩,而需要高新技术可以产生高附加值的产品生产相对短缺。这导致结构升级缓慢,经济增长质量较低;三是产业升级困难。我国仍处于浅层工业化时期,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产量低且缺乏竞争优势,加工组装生产发达但难以支撑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后,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发展迟滞,这直接导致了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不高。此外,我国缺乏创新型服务业产品,与国外相比竞争力较弱;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同国外服务业相比服务品质不高;还未建成系统的服务业培训体系,与国外服务业相比技术水平落后,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拥有立足之地。想要实现增长动力的转变就必须提高生产率为目标,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促使生产要素流向生产率高的产业和地区,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人力资本的形成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未建成合理的人力资本形成机制,对经济增长潜力的开发有一定的制约,主要表现:一是教育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二是劳动力难以在行业间及区域间流动;三是缺乏职业培训的机会。这些因素导致我国一度以低附加值的简单劳动输出支撑经济增长,难以实现高效的人力资本产出。此外,由于我国劳动力流动较为困难,受劳动力市场的地区分割约束较大并伴随着劳动力培训与实际生产中用工需求的不同步问题的出现,引发了严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这就亟须健全我国的人力资本形成机制。

三、结论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一个表现,就是传统经济增长源泉式微,不再能够维持长期以来近两位数的GDP增长速度。而且,如果不能及时挖掘出新常态下特有的增长源泉,潜在增长率将继续降低。如果不及时发掘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还依赖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我们将面临劳动力不足、资本形成速度下降、难以维持高水平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等问题,我国在“十三五”时期的经济潜在增长率很可能会因此下降。只有及时挖掘新的增长源泉,才能保持经济发展处于合理稳定的增长速度。如上所述,至少能够从开发内需市场的潜力、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和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等方面入手引领新常态,达到稳固经济增长的目标。同时,必须对制约我国经济增长因素如市场机制不健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和人力资本机制形成还不健全等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引领我国经济新常态,才能充分发掘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孙明华.我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如何[J.经济界,2014.2.

2]梁达.试论我国城镇化对扩大内需的重要意义[J.金融与经济,2012.3.25.

3]史瑞金.试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三者之间的关系[J.理论导报,2013.11.

4]蔡昉.及时挖掘新常态下特有的增长源泉[N.上海证券报,2015.3.6.

5]任保平,宋文月.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开发的制约因素[J.学术月刊,2015.2.20.

6]沈坤荣,滕永乐.结构性减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家,2013.8.

7]刘杰.后危机时代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J.理论学刊,2010.5.1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1911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