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山东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
第576期 作者:□文/李 平 徐虹馨 时间:2018/1/1 11:03:09 浏览:2030次

  [提要] 本文根据山东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煤炭资源贡献、经济发展状况、环境保护状况,建立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分类指标体系,以枣庄、济宁、泰安、莱芜、临沂、淄博等6个地级煤炭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采取AHP等方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SPSS对其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将其分为煤炭资源依附型城市、煤炭资源主导型城市、煤炭资源并重型城市等三类。并根据三类城市特点,提出山东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对策。

  关键词:山东;煤炭资源型城市;分类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1022

  一、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确定

  研究煤炭资源型城市分类,首要需要对分类对象——煤炭资源型城市的概念进行界定。本文参考国家计划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对资源型城市的界定标准,以及哈里斯(美国)、袁朱、胡炜等学者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界定标准,采取下面几个指标界定煤炭资源型城市:采掘业产值比重≥10%;采掘业产值规模≥1亿元;采掘业从业人员比重≥5%;采掘业从业人员规模≥1万人;原煤产量≥300t/a;煤炭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应≥20%;原则上,上述6项指标应至少满足5项。基于此,本文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各地市人民政府统计公报搜集相关数据,确定山东省的枣庄、济宁、泰安、莱芜、临沂、淄博等6个地级市是煤炭资源型城市。

  二、分类指标体系

  本文根据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状况及笔者前期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分类指标的研究,设计了包含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山东煤炭资源型城市三层分类指标体系。选取13个指标,从资源贡献、经济发展、环境保护3个方面对城市进行分类。具体分类指标如表1。(表1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采取层次分析法和加权平均法综合确定各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AHP)由托马斯·塞蒂正式提出,是一种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但是由于层次越多,人对各指标的感知灵敏度会下降,加权平均法能够很好弥补这些缺陷。

  (一)建立判断矩阵。首先,本文根据已有的经验判断各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建立判断矩阵,如表2。(表2

  (二)一致性检验。在计算特征值时,运用19标度法检验矩阵的一致性,使指标权重趋于合理化,如表3CI表示一致性指标:CICR,当CR≤0.1时,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对于本文的判断矩阵,λmax=3.06CI=0.032RI=0.58CR=0.055<0.1。所以,该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表3

  (三)确定指标权重。采取层次分析法确定准则层指标权重,采取加权平均法确定指标层指标权重。

  四、山东煤炭资源型城市分类

  (一)原始数据搜集。本文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各地市政府统计公报以及其他相关网站搜集到2016年山东煤炭资源型城市相关数据,如表4。(表4

  (二)数据Z-core标准化处理与聚类分析。本文将原始数据导入SPSS进行Z-core标准化处理,将标准化数据乘以对应权重后,输入SPSS软件中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表5表示聚类中心的变化情况,经过2次迭代后,聚类中心达到不再变化的最小值,即完成聚类过程。(表5

  经过上述聚类过程后,得到聚类结果,如表6。由表6可知,莱芜、淄博为第类,枣庄、济宁为第类,泰安、临沂为第类。(表6

  (三)结果分析。上述分类研究将山东省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分为三类:第类为煤炭资源依附型城市、第类为煤炭资源主导型城市、第类为煤炭资源并重型城市。这三类城市都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第二产业比重50%左右,第三产业比重40%左右。除此之外,三类城市还各有特点。

  第类的特点:一是煤炭产业在城市经济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小。原煤产量较少,2016年年产量178.08万吨~213.8万吨,与2015年相比较呈下降趋势,且降幅较大,其中莱芜降幅为14.1%,淄博降幅为33.31%;采掘业劳动力投入较小,其中莱芜最少,才22000人;采掘业从业人员所占城市人口的比例较小,均在10%左右。二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人均GDP较高,特别是淄博市达8.92万元,这说明第三产业相对比较发达;科学技术投入占GDP比重较小,2016年淄博2%,莱芜3.8%,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慢。三是生态环境状况较差。工业SO2排放量与其他两类煤炭资源型城市相比处于中等水平,但与国家要求的低碳经济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第类的特点:一是煤炭产业是城市的支柱产业,在城市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原煤产量大,2016年产量为3750万吨~7565.7万吨;尽管国家要求去产能,但原煤产量降幅较小,两个城市降幅分别为3.3%5.3%;采掘业劳动力投入很大,其中枣庄有96900人,济宁有207200人,分别占城市人口的18.93%22.45%。二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GDP很低,其中济宁4.85万元,枣庄5.27万元;由于长期对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形成了以煤炭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很不发达;科技投入相对煤炭资源依附型城市要少,其中,2016年科技投入分别占GDP0.91%2.1%。三是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工业SO2排放量很高,其中枣庄高达184431吨。

  第类的特点:一是煤炭产业在城市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原煤产量较大,2016年产量均在1700万吨左右;在去产能的背景下,各城市煤炭减量化生产实施力度较小,2016年原煤产量同比呈现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极小,临沂下降0.1%,泰安下降1.1%;采掘业劳动力投入较大,如泰安市有127200人,从业人员占城市人口16.32%。二是经济发展水平较差。人均GDP较低,其中泰安市5.65万元,临沂市4.81万元,与第类煤炭资源主导型城市处于同等水平;科技投入相对其他两类煤炭资源型城市最少,2016年分别占GDP1.32%1.29%,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兴起。三是生态环境状况相对较好,主要表现为工业SO2排放量较低,2016SO2排放量泰安47937吨,临沂88976吨。

  五、山东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对策

  根据分析结果,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山东煤炭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宏观上应采取一些措施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具体如下:一是充分利用学术界对产业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引导产业更新发展观念,进而指导二三产业的结构调整;二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深化各级政府对第三产业的重视,积极采取措施细化产业发展指导目录,逐步完善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三是多渠道增加投入,推动第三产业供给创新和第二产业转型升级。但针对不同类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还应有不同对策,才能使山东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煤炭资源依附型城市发展对策。目前,莱芜、淄博两个煤炭资源依附型城市的煤炭产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小,原煤产量较少,且原煤产量降幅较大,第三产业相对其他两类煤炭资源型城市发达,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慢。针对这些特点,莱芜、淄博应采取以下措施促进城市发展:一是控制现有煤炭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增长,同时实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策略,进一步巩固非煤炭产业地位,促进产业结构良性发展;二是针对城市第三产业特点,应注意第三产业的发展层次选择,尤其是注意对第二层次生产生活服务部门的规范引导,对第三层次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相关部门的创新引领,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有质的提高,这样可以回避产业发展阻力,带动GDP增长率,提高城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三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其保持较快速增长。首先以技术领先战略为主,加大科技投入,尤其是在技术转化与技术应用方面,从而使推动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其次在竞争日趋激烈、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核心竞争力的状况下,从基础性、创新性、战略性、平台性、预警性五个方面建立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持体系,为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二)煤炭资源主导型城市发展对策。枣庄、济宁等两个煤炭资源主导型城市的煤炭产业发展较早,已有120多年的开采历史。经过长期大规模开采,形成原煤产量大、采掘业从业人员比例高、经济发展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枣庄、济宁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降低煤炭产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调整以煤炭为主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城市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二是关闭衰落矿区,支持煤炭产业向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的地区转移,使煤炭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关闭衰落矿区和转移煤炭产业的同时,要做好矿山关闭和煤炭产业转移过程中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和安置工作,支持下岗职工创业发展;三是特别加强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通过复垦和重建等方式做好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加大煤矿矿区环境监察和整治力度,加强重点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环保投入,严格控制工业SO2排放,树立环保建设典型区域,尽快改善环境污染现状,带动城市的绿色环保发展。

  (三)煤炭资源并重型城市发展对策。泰安、临沂等两个煤炭资源并重型城市的煤炭开采历史虽然悠久,但在改革开放后才得到快速发展,形成原煤产量较大、产量降幅极小、采掘业从业人员比例较高、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兴起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泰安、临沂应采取以下措施促进城市发展:一是采取措施加快煤炭产业去产能步伐,降低煤炭产量;二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要充分利用山水资源优势,发展好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从而提高城市的经济水平和知名度;三是严格控制污染产业的发展,保存山水资源优势,打造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氛围;四是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文,翟代清,王志玲.煤炭资源型城市向旅游产业的转型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现代商业,2016.12.2.

2]胡炜,李慧勤.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建设[J.中国矿业,2006.1.

3]袁朱.我国煤炭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5.20.6.

4]李平,武文君.山东省煤炭资源型城市分类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16.34.9.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9468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