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中国宏观经济稳定性研究
第578期 作者:□文/张 楠 时间:2018/2/1 11:04:08 浏览:650次

[提要]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为我国宏观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了机遇与挑战。在宏观经济增速减缓背景下,仅依靠扩大需求无助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供给侧改革成为维持宏观经济稳定性的“助推器”。因此,针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存在的问题,如何通过供给侧改革助力宏观经济稳定发展,实现“十九大”提出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新目标,是今后宏观经济改革的突破口。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宏观经济;稳定性

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转型视域下中国宏观经济稳定的三维分析及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HB15LJ012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1125

一、当前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而在2006年我国GDP突破20万亿元,居世界第四位。然而,在经济增长到某一制高点后必然呈现减速下滑趋势。我国自2006年经济达到顶峰后,即2007年至今的十多年间,受世界经济衰落的影响,中国经济所处的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导致国内经济受到极大冲击,宏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我国步入“经济新常态”阶段。

(一)经济中高速增长,GDP增速下滑。在经济突破10万亿美元,人均GDP超过8000元的今天,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成为必然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GDP同比增长6.9%,首次跌破7%2016年增速为6.7%2017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了6.8%,反映出我国经济已处于中高速增长区间内。

(二)农业生产保持高水准,产值稳定。2014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为54771.55亿元,同比增长6.36%2015年达到57635.8亿元,同比增长5.23%2016年我国主动调减粮食种植面积,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减少了520.1万吨。农业自古以来为我国基础性产业,其发展受到国家高度重视,政府通过各类政策引导,使得农业新动能得以释放,农产品市场供给和价格维持总体稳定,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工业产值下降速度有所缓和。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这表明,虽然我国工业生产面临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有效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的矛盾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也在不断增加,但其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这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改革动力。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工业发展的政策,促使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快于一般工业。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为其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回温。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9.65万亿元,增速为8.1%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为458478亿元,同比增长7.5%。一方面国家推动相关政策落地,在相关领域主导投资使投资者重拾投资信心;另一方面基于市场自主调节机制的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兴起使投资者已不再拘泥于制造业、房地产以及基建方面的投资,投资选择的多样化也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

(五)居民消费支出稳步增加,恩格尔系数持续减小。如今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2015年最终消费水平支出占GDP比重突破50%2016年我国消费品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2017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4.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第一驱动力的作用。在消费结构方面,2016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比2012年下降2.9个百分点,接近联合国划分的20%30%的富足标准;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幅较大,居民的消费水平整体呈现增长态势。

(六)进出口贸易增速逐渐回升,贸易方式结构持续优化。受“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2016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口总额为24.3万亿元,降幅比上年提高6.1%;出口增长持续回升,我国对外投资的速度远远快于外商对中国投资的速度,进出口同比上升,外贸形势有所缓和。此外,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方式对贸易额的贡献持续增加,使我国贸易结构多样化。

二、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保持平稳运行,但这仅仅反映出我国经济走势呈现回暖趋势,我们仍要清楚我国经济运行的大环境不容乐观,尤其是在经济转型期,宏观经济的稳定性根基被动摇,暴露出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失衡,产能过剩严重。目前,我国第二产业发展处于瓶颈期,工业产值比重大幅度下降,发展动力不足,带来产能过剩问题;第三产业产值大幅增长,但产业整体效益偏低,发展潜力未能被完全激发,这与我国投资结构失衡有较大关系。近年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等行业发展迅猛,投资额增加一方面为其发展带来新机遇;另一方面却也使生产出的产品超过了市场需求,使得投资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加速了产能过剩,其生产能力超出了有支付能力的消费者的购买力,造成结构性失衡。同时,越来越多的资金流进金融部门,但金融业的资金增长并未带来投资效率的增加,大量货币的“流失”使得其他缺少资金的产业发展缓慢,造成货币与经济运行的相背离。此外,政府主导投资倾向明显,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政府投资主导性较强,其中地方政府投资增速,2016年前两个季度,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累计值增长9.5%,同期上涨0.7%,地方政府投资规模的扩大与中央对地方政府“降成本”的政策要求相悖,使得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加重,中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规模大幅缩小,民间投资多用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采矿业、煤炭、金属以及石油和天然气等工业行业产能过剩,国家出台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型能源”的政策虽能缓解此现象,但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仍需国家和公众共同来解决。与此同时,第一产业资金相对短缺,民间投资结构不合理。

(二)技术结构失衡,核心竞争力较低。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研发支出国,但我国研发经费的人均经费水平低,经费投资结构不合理,人员经费投入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科研人员的研发效率,不利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甚至造成人才流失;科学研究经费投入呈下降趋势,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经费占比较低,并且随着研发经费的持续投入,结构性失衡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十九大”报告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要着眼于创新型产业的发展,畅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通道。而我国目前的研发成果转化率低,在关键技术上过于依赖国外引进,缺乏核心竞争力。这是由于核心技术的引进主体主要是企业,企业引进技术单纯为提高利润,缺乏对核心技术的研究,导致大量引进与产出效益不成正比。

(三)供需结构失衡,经济发展动力不足。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以投资、进出口贸易为主,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该经济体制陷入僵局,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刺激消费上来,而要想拉动内需仅仅依靠刺激消费需求是不够的,目前我国经济增速缓慢,居民收入受到影响,可支配收入波动性变化,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尖锐,如消费者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需求增长,但国内相关产品的供给质量无法满足需求,大量消费需求潜力被隐藏。此外,我国贫富差距依然存在,居民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市场的变化趋势难以预测,导致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甚至是错位现象,造成产品积压问题,严重抑制了经济转型。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带来新气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过去五年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未来经济发展道路积累了宝贵经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量的积累转为质的变化,我们要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战略,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原则,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目前,我国可在以下方面进行供给侧改革:

(一)调整投资结构,化解产能过剩问题。我国投资结构应有所倾斜,促使投资由第二产业为主转向均衡投资。首先,要稳定第一产业比重,尤其要加大农业的投资比重。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发展关系到近14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但近年来农业方面的投资呈递减趋势,政府要提高判断力和执行力,发挥投资引导而非主导作用,避免将政治手段凌驾于经济之上,造成负面影响;其次,要调整第三产业投资结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未来对第三产业的投资也会随之增加,但要避免投资的过于集中,尤其是金融业、建筑业的投资,相关部门要提高投资规范化,制定相应的投资规则,提高投资准入门槛,引导投资者理性、合理投资;最后,要提高第二产业中新兴产业的投资,将资金用于技术含量的提高,加大创新型产业的扶植力度,逐步淘汰煤炭、钢铁等行业过剩产能。

(二)推动结构调整,促进科技创新。首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政府要为企业打造创新项目融资平台,扩宽融资渠道,为企业创新研发提供资金支持;要发挥企业科技研发潜力,为此政府要落实相应的减税优惠政策,加大供给力度,降低企业成本,为企业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发展保驾护航,满足企业合理需求,从而激发企业进行科技研发的积极性;其次,加大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投入力度,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融资体系,在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建立起技术成果转换合作机制,打破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零沟通,零交流,零合作”状态,实现研发成果在不同主体间的流通,使引进技术的经济产出效益得以充分发挥;最后,要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增强对科研创新人才的培训,进行科技创新队伍建设。为此,科研院所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退出机制,加强人才管理,以合理的薪酬福利等制度满足人才需求,激发人才对科技研究的主动性。

(三)调整供需结构,平衡供需矛盾。供需结构的调整需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以及政府对市场弊端的弥补作用,要落实消费政策、措施来刺激消费需求,发挥消费对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扩大消费需求大的产业的有效供给。当今我国存在区域宏观经济发展不协调现象,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区域的消费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为此政府要大力建设基础设施,针对文化娱乐、旅游养老等需求旺盛的产业进行招商引资,对价格弹性小、无潜在消费前景的产业要去库存,政府严格限制对此类产业的补贴,淘汰高耗能企业等。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孟笑笑.我国经济运行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中的政府作用[J.商,2016.11.

2]焦文迪.浅析新形势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途径[J.知识经济,2017.5.

3]丁胜.产业结构偏离对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6.

4]陈启帆.产能过剩、技术进步与中国产业结构转型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5.

5]江有晨.投资流向、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7523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