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乌拉特蒙古族文化旅游开发思考
第578期 作者:□文/魏雅姝 时间:2018/2/1 11:05:37 浏览:796次

[提要] 文化旅游是“新”旅游现象中最为古老的,对文化旅游的开发从未停止。地处巴彦淖尔市的乌拉特蒙古族在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积极探索,努力发展旅游业,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乌拉特蒙古族文化旅游开发,从旅游承载体、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地原住民的关注等三个方面简单思考,希望给乌拉特蒙古族文化旅游开发起到些许作用。

关键词:乌拉特蒙古族;旅游地保护;文化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1110

一、相关概念

(一)乌拉特蒙古族文化。乌拉特是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的统称,是巴彦淖尔市蒙古族主要生活地区。乌拉特蒙古族是科尔沁部族的组成部分之一,隶属成吉思汗的胞弟哈布图·哈萨尔属部,在逐步征战过程中,形成了以乌拉特蒙古族为主体的蒙古族。乌拉特蒙古族文化以乌拉特草原文化为主,也是北方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二)文化旅游。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很难解释的概念,甚至一度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混为一谈。什么是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一书中指出:文化旅游涉及四种要素,即旅游、文化遗产资产的利用、产品的消费与体验、旅游者。笔者认为,文化旅游简单地说可以理解为旅游者到旅游地以感知、体验当地文化特色为主的旅游活动。

二、乌拉特蒙古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问题

(一)开发现状。乌拉特蒙古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其中,特级旅游资源1处,优良级旅游资源19处;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种类齐全。目前,乌拉特的蒙古族文化开发状态良好。以乌拉特中旗为例,据“中共乌拉特中旗旗委会”网站的信息,乌拉特中旗积极实施“一旗一品”文化品牌战略,立足“内蒙古鸿雁文化之乡”、“蒙文长篇小说之乡”、“戈壁奇石之乡”、“民歌之乡”,积极打造以民歌为基础的鸿雁文化产业。乌拉特中旗在景区景点开发、旅游项目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旅游项目开发为例,乌拉特中旗在蒙古风情区开设以蒙古族文化为主的各类活动,如蒙古族迎客礼仪、赏草原、观歌舞、感受蒙古族运动项目等旅游项目。2017年,乌拉特中旗大力打造马文化,以“马”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乌拉特籍的一些专家学者也积极展开研究,从民俗、宗教、历史、音乐美术、文化各方面展开研究,在科研论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研究成果在落到开发实处时,却不尽如人意。

(二)存在的问题。虽然乌拉特的蒙古族文化旅游有所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开发缺乏长远眼光。文化旅游中的文化,不是具体的东西,只有这种文化附着在实际的事物上,才能被人欣赏、感知;其次,旅游产品单一,模仿多、特色少。乌拉特蒙古族不只有其他蒙古族的民族文化,还有一些独特的文化和情结;最后,开发流于表面,精髓被遗忘。文化旅游的内容中,体验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旅游者融入当地活动,感受当地文化,地方文化不能过于迎合旅游者的认知,应该以较为本真的一面呈现在旅游者的面前。

三、对乌拉特蒙古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考

(一)要对乌拉特蒙古族文化旅游的承载体进行大力保护。如前所述,文化本身并不是实际的东西,需要借助可以展示文化的各种载体,展现不同文化的魅力。同时,人类学家认为:人类行为本身不具有任何意义,只有在不同社会脉络和不同意识体系下,才有着不同的内涵。换言之,只有文化及其承载体相依存,文化才能被感知,人类的行为才能有意义。乌拉特蒙古族文化以草原文化为主,对乌拉特草原的保护、对蒙古族特有习俗文化的保护,非常重要。

1、对人文环境的保护。人文环境是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一个民族的重要隐性因素,它通过外在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对乌拉特蒙古族文化旅游的人文环境保护,涉及到生活、艺术的方方面面,笔者简单说说以下几点:

1)蒙古族语言。蒙古族是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的,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也非常重视蒙语的实际使用,有专门的蒙语频道;巴彦淖尔市还有专门的蒙族学校;一些重要期刊都分为蒙语版和汉语版。这些对蒙语的传承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还不够,还要让更多的人感知到蒙语的魅力,这些人主要指蒙古族年轻人和蒙古族文化旅游地区的工作人员。蒙古族语言属于少数民族语言,在庞大的汉语面前,显得微乎其微却至关重要,绝大多数蒙古族年轻人逐步脱离草原生活,走向都市。都市的生活少了少数民族语言环境,就会出现这种现象:第一代人会讲,第二代人会讲些,第三代人不会讲的现象。如何让代代蒙古人都会讲属于自己的语言,这是需要长期努力的工作。在文化的融合中会出现一些文化的消失、变化,但笔者认为,就像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文字的重要作用一样,想保护好蒙古族文化,年轻的蒙古人必须要懂得蒙语的魅力。另外,作为蒙古族文化旅游地区的工作人员也要懂蒙语、会讲蒙语,这不只是为了保护一种少数民族语言,更是为了展示蒙古族的文化,让游客更好地体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氛围。试想,蒙古族文化旅游地区的工作人员说的都是汉语,会不会让游客产生一种出国买特产,结果都是“MADE IN CHINA”的失落感。

2)蒙古族服饰。乌拉特蒙古族的服饰与生活息息相关、与当地气候关系密切。传统的乌拉特蒙古族男女都穿蒙古长袍,上面用丝线绣有各种植物、动物、吉祥符号、生活场景。随着生活的改变,很多蒙古人开始脱去蒙古的长袍,换成汉族的普通服饰。在乌拉特地区乌拉特蒙古族旧式刺绣的传承人只有一位——孟和其其格。以母女相传为主要传承途径的传统蒙古族刺绣,面临严峻的考验。服饰是一种文化的外在展示方式之一,也是一个民族特色的外在展示。笔者认为,对乌拉特蒙古族服饰的保护,一是要在蒙古族旅游风景区,让蒙古长袍成为主要服饰;二是将乌拉特蒙古族独特的刺绣技艺发扬传播;三是采用较好的方法展示民族服饰的魅力,这里不只是有加工好的衣物可供欣赏、购买,还可以进行现场的服饰制作并积极邀请游客参与其中。

3)蒙古族的饮食。饮食习俗其实是一个比较大的范围,这里只粗浅的谈谈笔者的看法。现在蒙古族也把这些传统饮食通过互联网,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蒙古族美食的味道。除此以外,用什么吃(器具)、怎么吃(习俗)都是值得好好保存,比如器具,餐饮器具要使用蒙古族的传统器皿,上面的每一个花纹都体现着民族的文化。传统的蒙古饮食器皿往往就地取材,将植物(木制器皿)、动物(动物皮囊)、矿物(银、铜、玛瑙等的包装)完美集中在一件器皿上,不仅要让游客知道这是什么、怎么做的,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能只是简单地将物品摆在那里,供他人欣赏、购买,还要让他人知道其中蕴含的价值、意义。

2、对地理环境的保护。这里所提到的地理环境,主要指乌拉特草原。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蒙古人和草原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没有草原的蒙古族如同折断翅膀的雄鹰。乌拉特草原是乌拉特蒙古族文化的主要自然承载体。乌拉特草原每年都有可能面临白灾、黑灾、鼠灾、虫灾等的考验。白灾就是雪灾,这和降雪量有很大关系,一旦发生很容易发生牲畜大量死亡的现象;黑灾主要指冬季牧区因积雪少或没有积雪,使牲畜缺乏饮水而引起的灾害。还有对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环境恶化,沙化面积的增大,这些都导致草原环境不复往日“风吹草低”的景象。为了保护草原,政府采取了“退牧还草”、“退耕还草”等举措,效果明显。笔者认为,对地理环境的保护,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政府联合。乌拉特草原分布在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三个旗,其中以乌拉特中旗为主,但对整个乌拉特草原的环境保护不是中旗一个旗政府的事情,必须三个旗政府一起努力,不能各自为政,需要地方政府协调筹划。

二是居民重视。其实很多蒙古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和草原共同生存,但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地方存在过度开发的现象。拿牧羊来说,不能让羊不吃草,但在不合适的时间放牧,对草场的破坏是比较大的。

三是严格审核开发项目。草原资源丰富,风能、矿藏储备较多,值得很好的利用,但不能说挖就挖、说建就建,要在综合考量生态平衡及环境地理的情况下开发。开发后一定要有相应的环保措施,否则受害的,除了草原,还有生活在草原上的生物。比如发生在2006年的乌拉特前旗万亩草场被迫坏事件,如果说天灾很难避免,那这件事完全是人祸。

四是生物链的合理完善。在以前,蓝天上时常会看到雄鹰展翅翱翔,而这种景致现在大多只能在纪录片或电影里看到了。没狼了,羊就多了,草便少了,沙化的面积就大了;老鼠的天敌少了,鼠族自然就多了,草原破坏也就严重了。人在大自然面前非常渺小,必须依赖很多生物,包括我们不喜欢的生物,和谐的生物链更利于人的生存。让乌拉特草原,除了草,什么都没有,其实也是一种美景。

(二)对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方向的把握。旅游产品是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被提到的一部分。笔者认为,乌拉特蒙古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应该朝着原汁原味,充满乡情、自然的方向发展。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体现地方特色,在宽度、广度、深度上下功夫,但不能一味的跟风、赶潮流,应该保持自己的特色和品质。不管是什么样的旅游产品,首先必须是市场需要的。旅游者来到乌拉特草原,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就是旅游者的需求。但任何一个文化旅游产品都不可能满足所有旅游者的需求,试图满足每一个人即不能满足任何人。同样一个文化旅游产品,对于不同的旅游者来说,满足的需求点也是不一样。笔者认为,旅游者离开都市、离开喧嚣、离开铺天盖地的霓虹灯,想看到的更多的是自然、淳朴、没有太多修饰的草原。这里是乌拉特草原,这里只有望不到边的青草、清新舒畅的空气、热情的蒙古人民和漫天的繁星。

(三)对旅游地原住民的关注。旅游者来草原旅游,想看到的是蓝天、白云、大草原,感受充满蒙古风情的生活、草原人民淳朴的待客方式,体验白天策马驰骋快感、晚上篝火的热烈。这些可以带给旅游者不一样的文化体验,另一面也证明了这里经济的欠发达。开发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但这种开发最好得到原住民的认可,有大众参与的开发,才是真正的开发。对于草原蒙古族的人民来说,他们通过旅游开发能得到什么,会有什么改变,这种改变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同时要关心他们的幸福指数,尊重他们的现有生活方式。这又是一个比较大的方面,不能尽述。

总之,文化旅游是“新”旅游现象中最为古老的。如何让乌拉特蒙古族文化旅游彰显魅力、大放异彩还要很多人、部门的共同努力。笔者抛砖引玉,希望能给乌拉特蒙古族文化旅游开发起到些许作用。

(作者单位: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巴雅尔图,那亚,刘东庆,范天德,金花,王志军.乌拉特中旗天然草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措施[J.草原与草业,2017.29.1.

2]梁震英.保护民族文化留住美丽乡愁[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7.2.25.

3]赵艳华,苏德,包扬,杨巍,赵超,白雲,赵玉金.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植被覆盖度遥感动态监测[J.环境科学研究,2017.30.2.

4]王亚楠.内蒙古:草原确权让牧民吃下“定心丸”[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6.1.12.

5]艾金吉雅.如何更好地传承草原文化[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5.8.

6]李强,孔德胤,胡君.乌拉特草原40年黑灾与防御[J.科技资讯,2015.13.11.

7]高海霞.乌拉特草原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5.10.

8]马跃.乌拉特草原近40年白灾危害与防御[J.科技资讯,2015.13.4.

9]马宇龙,乌兰敖德,萨日娜,巴格那,王芳,刘敏.内蒙古乌拉特草原分类经营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18.

10]唐国强,戴骁军,段世栋.天堂里的“哭诉”——对内蒙古乌拉特前旗近万亩草场被破坏事件的调查[J.政府法制,2006.13.

11Bob Mkercher(加),Hilary du Cros(澳).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8001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