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从化古村落保护及发展调查
第579期 作者:□文/课题组 时间:2018/2/16 13:54:11 浏览:2612次

[提要]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主题下,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重要话题。古村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组成部分,无论在经济、文化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许多古村落在建设浪潮中遭受到破坏。如何在经济建设的同时保护和发展古村落是重要的话题。本项目采用文献研究、访谈调查、实地观察等方法,调查从化地区古村落现状,利用统计工具分析数据,发现及总结从化古村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从化;古村落;保护及发展

课题项目:广东省2017年“攀登计划”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关于从化古村落保护及发展的调研”(编号:pdjh2017b1000);课题指导老师:贺锋、吴卓君;课题组成员:杨珏、莫文灏、连心、吴彩虹、卢俊杰、黄芷晴

中图分类号:K928.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125

古村落,作为传统文化的摇篮,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自广州开展第四次文物普查以来,在广州地区不断发现文化底蕴丰富的古村落。其中,从化拥有较多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在现代化与城镇化建设中的保护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日趋严峻。如何正确理解新农村建设,对于古村落保护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议题。本文以从化古村落保护及调研为题,探讨从化古村落所遇到的发展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从化古村落研究概述

(一)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源于小组对从化部分群众、学生的问卷调查。调查方式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访谈及文献调查等。小组考察了位于从化区的钱岗古村、凤院古村、平山围古村等古村落,访谈16名村民,发放问卷140份,回收92份,有效问卷83份,有效率为90.2%;对广州各高校进行网络问卷发放,回收500份,有效问卷483份,有效率为96.6%

(二)调查归纳。大学生对古村落了解程度方面,调查对象146人,通过新闻了解古村落占30.23%;通过网络了解古村落占35.82%;通过报纸了解古村落占2.07%;通过身边的人了解古村落占31.88%。说明网络是了解古村落的主要途径。

古村落保护现状方面,5.18%的人认为古村落保护状态很好;63.56%的人认为保护一般;31.26%的人认为古村落保护的不好。

古村落的公共安全设施、措施的落实情况方面,67.75%的人认为落实情况一般;27.74%的人认为落实情况不好;只有4.55%的人认为落实情况很好。

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63.56%的人认为保护欠佳,传统文化后继乏人;23.81%的人认为保护不利,传统文化有消失的危险;只有12.63%的人认为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当,传统戏曲、传统工艺、民风民俗等有好的传承。

通过问卷调查,在阻碍古村落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因素问题中,村民保护与传承意识欠缺被认为是阻碍古村落保护和开发的主要因素,有80.95%的人选择此项。另外有79.3%的人认为古村落经济落后,政府投入不足是主要因素,75.36%的人认为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是主要因素,71.01%的人认为保护政策的执行贯彻不到位是主要因素。

二、从化古村落保护现状

(一)古村落保留情况。小组通过实地走访,对从化各古村落的保留状况得出以下总结:

1、原貌保存良好。钱岗古村、宣星古村、钟楼古村是从化众多古村落中古建筑物保留较多,破损程度相对较小(或后期有修缮整理过的痕迹),规划相对整齐的代表。其中,以宣星古村发展为最优,以自身古村落历史底蕴优势结合农产品生产园,打造一个特有的经济发展圈,并且还衍生出了“从化荔枝文化节”等新型文化形式,荔枝红与古村落韵味结合得很恰当。

2、原貌保存一般。凤院古村、木棉古村、殷家庄古村、文献里的古村落基本聚落形态还有保留,村落聚集度尚好。以凤院古村为例,其本身坐落在凤院小学旁,村落布局方整,建筑结构简明,但是由于常年失修,疏于管理,整个村落里杂草丛生,有部分房屋、墙体坍塌现象,但其文化痕迹尚存。

3、原貌保存较差。大敦古村、平山围古村、松柏堂古村、秋枫古村、中和里古村等古村落属于保存比较差的,以中和里为例,古村虽保有一定的建筑,但是其古村落聚集过小,且附近已经被村民另盖了新楼,建筑倒坍也非常严重。另外,松柏堂古村则是古建筑内还有居民,或是居民在古建筑的基础上加盖了另外式样的楼层,存在混建现象。

(二)文化流传程度。从从化各个古村落的走访调查看,所有古村落普遍存在一个非常遗憾的现象,古村落的文化传承程度不高。流传的一些记忆,也是需要询问村里年长的老人,才能模糊地说出一些村落历史。据了解,文化的大量流失始于新中国成立后,与除四旧活动和文化大革命有关,不管是精华还是糟粕,只要是旧文化,就得不到保留。经过两三代人之后,已经基本模糊。但是像一些比较普遍存在的传统文化大部分村落还是保留了,如固定时间的祭祖活动,又如每年村民会自发捐款修缮祠堂之类。

(三)村民态度。由于现在大部分古村落的建筑还是属于村私产,所以对于从化古村落的走向,村民的意见影响比较大。值得高兴的是,绝大多数村民虽然没有对其古建筑进行保护,但是如果说要将其拆除,他们也不同意。村民主要的态度是,保护太费钱,没人带头组织一起修复,不过就算是废弃也不能拆除。所以才造成有许多村落,虽然没有被刻意破坏,聚落形态维持良好,但是杂草丛生,有局部建筑坍塌的现象。

(四)对从化古村落保护协会的采访。小组采访了从化古村落保护协会的会长梁镰芝,交谈中,小组了解到不少近年来从化古村落保护和发展的情况。其中有官方对于古村落的态度,也有村民的态度。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无论是从化或其他地区,完全依赖政府的扶持,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但要村民提高保护意识,自费维护古村落建筑,重塑家乡文化,也是不现实的想法。梁镰芝认为某些古村落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衰败是一种自然现象。不管是人为如何努力,如果不发挥古村落本身的文化价值,衰败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五)问题总结。(1)从化各个古村落保存状况不一,各个村落都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破化,需要人工一一将其标记区分开来,而某些古村落排列杂乱又无法获得破坏前的准确数据;(2)从化古村落被损坏现象大量存在,如果维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且工程量也相当巨大;(3)从化古村落的古建筑,风格分为几种,如果要修缮,需要请了解清楚的工匠,这方面的人才是否能找齐,是一个疑问;(4)当地传统文化严重流失,村民对此的态度消极,许多村落,就连祠堂也被转换成了老年娱乐场所,曾经供奉祖先的神圣地界,现在被用于娱乐消遣;(5)单一开发一个古村落,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显得单一。若要整合古村落设计,由于古村落的布局分散使得难度很大;(6)许多古村落里的不管是建筑还是物件,都还是属于村民私产,如果要统一进行开发,需要征求其意见,工作量大,同时如何做到让大多数人满意,也会相当困难。

三、建议及措施

(一)建立政府与民间组织合作模式。小组了解到,民间协会机构对从化古村落的了解程度不比政府低。保护协会的梁镰芝在钟楼古村的古炮楼中设立了艺术工作室,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小组认为,以往政府划钱修缮、挂牌保留的方式需要改变。盲目的拨钱重修并不能使古村落发挥其价值。政府应加强与民间组织的合作,例如在从化古村落有组织地进行文化事务,将各古村落独有的建筑文化、村落习俗与现代新文化事物结合,改变古村落古老落后的印象,才能促使古村落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二)区域旅游发展。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文献后,小组认为从化古村落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潜力。从从化古村落的实际情况看,钱岗古村、钟楼古村、宣星古村、凤院古村等,具有较好的旅游发展潜力。以上述四个古村落为基础,以“从化古村落文化发展带”为设想进行规划。一是以钱岗古村为首,发展成重点文化古村,其中以广裕祠作为文化中心,陆秀夫的历史故事作为基调,营造出古村落的文化氛围,结合附近水库的风光带进行重点开发,打造成文化古村;二是钟楼古村,其特色是建筑保存较为完整,且有常驻在钟楼古村炮楼的画家,能够提供给古村独有的艺术特色,可以将钟楼古村结合现代艺术风格,打造成艺术古村;三是凤院古村,以其标准的方正建筑格局和传统的建筑,来讲述古村落的文化,可打造成建筑古村;四是宣星古村,其特色是大片的荔枝园和运动谷的存在,结合这些可以将宣星古村发展成采摘游玩类古村,打造果园古村。

四个古村,如果分别开发,各个古村形式单一。但是另辟蹊径,结合古村落的文化和精神本质的一致性,将四个古村结合在一起,立体发展,既发挥出各个村落的特色,又体现从化古村落整体文化形象。达到既能发展古村落经济,又通过经济发展来保护古村落的目的。

四、展望

小组的调查对象为从化古村落,由于从化古村落分布广泛、现存状况不一,小组采用的调查方法亦未必完善,古村落发展仍然需要不断地调整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明确古村落发展对全面小康新时代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坚持古村落区域联动性发展,与政府和民间组织有机结合,把握好传统古村落文化与新时代的有序结合,相辅相成,必然能够对古村落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方向。

(单位: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文忠.新农村建设中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6.11.

2]张晓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研究[J.云南大学,2016.5.

3]丁邦友.广州古村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广州大学学报,2009.7.

4]聂存虎.古村落保护的策略与行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3.

5]陶良湖.区域经济学[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9168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