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海绵城市建设思考
第579期 作者:□文/王 刚 张晓冬 李 波 时间:2018/2/16 13:56:50 浏览:1675次

[提要]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已然不能满足城市健康发展的需求。“海绵城市”是面对我国城市出现的诸如城市内涝、水资源污染、水生态破坏等水资源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城市建设理念。本文通过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现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要点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海绵城市;技术要点;南通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海绵城市’理论在生态南通建设中的应用”(编号:2016SJB760065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1127

中国城市建设历经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但是这种粗放式的建设模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同时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针对生态环境恶化这一问题,国内相关专家积极展开研究,并在政府部门引领下相继提出生态城市、园林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城市建设概念。其中,海绵城市这一概念是目前政府部门倡导且呼声最高的城市建设模式。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4年颁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指南中明确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及相关建设技术要点,并于同年4月确定了嘉兴、镇江、厦门等16个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使海绵城市这一概念逐渐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我国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在应对城市内涝以及水污染等问题上的弊端不断显露。在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中,城市排水主要依靠工程管道、管渠等基础工程设施,对于城市的防洪规划和排水工程规划相对滞后,对雨水资源的再利用意识薄弱。这种粗放式的建设模式忽视了自然的力量,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诸如城市内涝、水资源污染、水生态破坏等水资源问题。纵观过去几十年城市建设相关规划编制,我国各大城市普遍缺少对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的专项规划,仅在城市排水、防洪、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中对雨水问题有所涉及。同时,在进行城市排水规划编制时没有确定雨水的资源地位,主要以排放为主,涉及雨水再次利用的部分少之又少。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正是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建设思路,通过国际上已有的成功案例借鉴,结合我国国情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二、海绵城市建设现状

第一,国民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度不够。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仍然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们在承受雨水带来灾害的同时,并没有意识到雨水的再利用价值,对待雨水仍然停留在快速排放的认知上。因此,政府及相关新闻媒体应承担起宣传海绵城市建设这一社会任务,使雨水变害为利的思想在社会中普及。

第二,粗放式城市水利建设依然大行其道。中国经历了三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整体城市规划的步伐相对滞后,缺少全局意识,往往是哪里发现了问题就提出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并收得成效的办法或措施,未能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真正融入到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致使建设区域内水生态遭受巨大破坏,绿色海绵体不断减少,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的健康发展。在中央提出发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倡导后,部分城市进行了突击式的建设,诸如将城市道路绿化带改造成海绵体、将人行道改造成下渗式路面等,这些做法缺乏真正的理论支撑,地域局限性较大,属于一种粗放式的建设模式。

第三,缺少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撑。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起步较晚,相较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在法律法规层面缺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支撑,目前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尚处在摸索实验阶段,需要在建设过程不断总结和分析,并适时调整。因此,缺少专项法律法规的支撑,再加之没有形成过硬的行业标准,在建设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的混乱和无法可依的情况,因而影响建设力度和成效。

第四,针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科研相对滞后。虽然在中国古代对于建设城市有自己独特的规划理念,对于城市雨洪的管控也有自己的特色,但是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不能用来指导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城市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但是在城市健康发展等方面的理论体系建设逐渐跟不上城市发展的节奏,出现了诸如城市内涝、水资源污染、水生态破坏等水资源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颁布,给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科研前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海绵城市建设关键技术要点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将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到了城市总体规划的角度,并制定了五个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划引领、生态优先、注重安全、因地制宜和统筹建设。在此建设原则的基础上,各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专题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目标以及相应的建设技术要点,具体要点如下:

第一,以保护及修复水生态环境为优先目标,对水生态敏感区进行重点保护性开发。将城市河流、湖泊、湿地、水渠等水生态敏感区从政策角度纳入非建设用地,明确这些区域的规划使用蓝线,明确规划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山地、湿地、湖泊、林地等生态空间格局。通过调研研究结合现有问题制定合理的保护及修复策略,使之与城市雨水管道系统、超标雨水排放系统以及低影响开发系统相衔接,实现生态的整体有机循环。

第二,加强雨水区域管控。对雨水源头进行有效削减,合理布局雨水排水分区和排水出路,在保护和修复自然径流的前提下,综合当地土地性质、水域面积、绿地率以及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优先使用雨水花园、雨水湿地、湿塘、绿色屋顶、下凹式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增加雨水源头就地消化能力,在各个城市区间内真正实现“渗、滞、蓄、净、用、排”的雨水综合管控措施。

第三,正确引导及处理超标雨水。城市空间的超标雨水的污染源主要包括交通垃圾、建筑材料污染、颗粒物污染、重金属污染等。这些污染物会夹杂在雨水形成的地面径流中,形成污染性的超标雨水,会导致较为严重的面源污染,是造成城市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对城市水体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为保证城市环境健康有序的发展,在控制减少污染源的同时,应对于超标雨水进行集中处理。城市中应因地制宜构建相应的滞洪带,使雨水能够在此延时下渗,并建设多种样式的绿地形式,将滞洪带与景观设计结合,选择耐水性较好的植栽。

第四,强调土地开发使用策略。根据当地的水文环境、降雨特征、径流污染状况以及内涝情况,合理控制城市的空间增长边界和发展规模,防止城市发展的无序蔓延,从政策角度引导城市土地的集约化利用,为城市生态的健康发展提供足够的自然空间。

第五,从硬质路面着手,加大对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支持力度。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增加透水铺装的使用,制定合理的土地绿化率和透水铺装率,防止出现土地大面积硬化情况。

第六,明确低影响开发策略的重点建设区域。在城市规划阶段,应加强专项规划的支撑作用,将低影响开发策略的建设区域作为专项规划,综合考虑当地城市的经济水平、水文环境、地质条件、用地性质、功能布局以及中长期规划发展目标等条件制定相应的开发策略、原则和目标要求,并明确低影响开发策略重点建设区域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

四、海绵城市建设政策建议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较为新颖的课题,目前我国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支持尚不完善,尚有诸多政策问题值得探讨。笔者对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很多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利益,必须由政府主导推行。各级人民政府应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以规划为引领,打造可示范推广的样板工程,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第二,加强审批环节的管控机制。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加强设计及施工单位资质审查、施工图纸审查、开工许可审批、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管理。城市水利部门应建立河道、湖泊等水系的管理及保护机制,建立针对城市本身特点的低影响开发及雨水调蓄利用的管理制度。

第三,倡导政府财政和社会资本相结合投入机制。海绵城市建设离不开资金支持,单靠政府财政投入显然是不够的,应鼓励社会资本的投入。完善投入规模评价机制,对建设和运营成本进行核算,整合并加强投入资金的有效利用。

第四,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建议研究并设计一套公平合理的奖励政策,对海绵城市建设卓有成效的城市或项目给予奖励,充分调动各城市和项目业主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积极性。

第五,加强社会参与。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普惠社会的环境保护和开发项目,无论是城市雨洪水造成的灾害还是水资源短缺等问题,都涉及到了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所以海绵城市建设要动员全社会参与。要让广大社会群众了解海绵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和具体建设要求,通过政府以及各级媒体进行宣传,并推出一批示范性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让老百姓真正了解海绵城市的建设内涵,形成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或者习惯,以此促进海绵城市的建设。

第六,鼓励国际合作。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起步较晚,国际上有许多城市雨洪管理以及低影响开发的成功经验,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前提下,通过人员培训、技术咨询以及专家指导等模式,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技术和政策等方面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徐振强.我国海绵城市试点示范申报策略研究与能力建设建议[J.建设科技,2015.3.

2]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城乡建设,2015.2.

4]伍业钢.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技术、案例[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5]王国荣.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山西建筑,2014.36.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9817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