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建设生态文明 推进绿色发展
第582期 作者:□文/杜 娟 时间:2018/4/1 17:06:33 浏览:745次

[提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却也带来了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步履维艰。为了应对近年来所面临的能源资源问题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经济发展模式亟须转变的形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关键词:生态文明;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118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到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绿色发展是为了应对近年来我国发展所面临的能源资源问题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经济发展模式亟须转变的形势,是在问题导向下对发展理念的创新。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有利于更好应对资源环境问题的挑战,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一、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含义

(一)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二)绿色发展。绿色是大自然的象征,是生机活力和生命健康的体现。绿色蕴涵着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寄予着人类未来的美好愿景。绿色发展理念是把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当今时代发展特征相结合,又融汇了东方文明而形成的新的发展理念;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全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把握。绿色发展,就是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

二、推进绿色发展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人民期盼,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当前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同时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控制污染、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等多重压力。很多长期积累的矛盾尚未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尽管已经做出了很大努力,但生态环境、能源资源、经济增长模式等方面的问题依然严峻。

(一)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森林、草地、耕地遭到破坏,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速度加快、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方面的问题,并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同时,急速发展的工业化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水污染持续存在,土壤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最近几年,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大气污染严重,雾霾频频出现。

(二)能源资源瓶颈日益突出。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且开发难度较大,水利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未开发的水利资源多集中在此地区的高山深谷,开发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地质开采条件较差;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对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从资源拥有角度看,我国的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资源种类虽然丰富,但是数量有限。水资源和煤炭资源分别位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三位,然而优质化石能源相对不足,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仅列世界第十三位和第十七位,人均资源更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而煤炭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和控制难度比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相对洁净的能源大得多。

(三)经济发展模式亟须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环境危机和生态恶化也随之而来,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工业发展进程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消耗自然资源,追求数量扩张来实现。随着资源环境矛盾的日益突出,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三、推进绿色发展的主要路径

推进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举措,也是一个人口总量在世界排第一的大国,要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破解能源资源的瓶颈制约,实现和平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

(一)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绿色是大自然的根,根繁则枝叶茂,根断则树不存。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必然要求我们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推进绿色发展首先要认识、理解和树立先进的绿色发展理念,有了科学的理念,就有了行动的指南。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大力宣传,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使公众能够轻易获得必要的信息,加深对环保科普知识、生态危机的产生发展演变规律的认识,对绿色发展的必要性、迫切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进行了解,明白自身的行为责任。推行绿色发展理念走入校园,在全国大中小学开展系列公益活动,如环境教育、参观展览、知识竞赛、文艺活动等,宣传绿色发展理念,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培养中国下一代建设者的健康、环保、绿色的良好习惯,把绿色发展理念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通过教育使之得以延续并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客观要求,亟须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绿色发展方式是取代过去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在生态、资源和环境系统的承受力许可的范围内维持经济系统的运行,既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也保证生态、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维持,更保证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顺利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要大力推进集约化、低碳化、循环化。在资源利用方式上,必须由传统粗放型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为集约型资源利用方式,从根本上摒除传统发展中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增长、自我需求的满足,弃生态、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而不顾的资源利用模式,树立整体发展理念,走人与自然、资源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和碳生产率,形成生态化、可持续的绿色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节能环保产业,推进以天然气、能源绿色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鼓励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降低清洁能源成本,促进清洁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废弃物循环处理与大气、水、土污染防治。

(三)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推进绿色发展必然要求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倡导简约、健康、幸福、可持续的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应从自身做起,带动家庭,推动社会,形成一种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生活方式。从个人角度来说,要杜绝食物浪费,形成以植物性产品为基础、以动物性食品为适度补充的简约而又健康的饮食结构,反对过度消费,抵制物品的过度包装,提高物品的使用效率,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节约用水用电,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绿色低碳出行;家庭对于人们绿色生活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家庭居住环境应该以小为美、以简约为美、以精致为美,杜绝大而奢华,积极开展绿色家庭环保活动,提倡简约为荣,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关爱健康,珍惜生命,注重对子女的环境教育,增强家庭成员的环保意识;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绿色活动,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引导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凝聚推进绿色发展的合力。

(四)完善绿色发展制度。要完善绿色发展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绿色发展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绿色发展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导向和约束。特别是要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如果生态环境指标很差,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其他成绩再好也不行。

2、完善政府绿色政绩考核体系。使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改善成为重要考核指标和问责依据,建立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资源环境是公共产品,对其造成损害和破坏必须追究责任。对违背科学发展要求、造成资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要记录在案,不得转任重要职务或提拔使用,已经调离的也要问责,对不顾资源和生态环境盲目决策、导致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其相关责任。

3、完善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加快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健全水、能源、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强化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4、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技术水平条件下,要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就必须使污染物排放监管制度更具有刚性和约束力,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和执行。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禁止无证排污和超标准、超总量排污。对违法排放污染物、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要依法进行处理。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强制淘汰制度。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制度约束作用,让污染物排放、非绿色生产付出的代价远大于使用清洁技术、实行绿色生产付出的成本。

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作者单位:中共漯河市委党校)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德海.新发展理念研究丛书·绿色发展[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

2]赵建军.如何实现美丽中国梦——生态文明开启新时代(第二版)[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

3]胡鞍钢.中国:创新绿色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8519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