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辽宁农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第584期 作者:□文/王淑荣 时间:2018/5/1 14:32:02 浏览:978次

[提要] 农业是辽宁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农业总产值和出口产值方面位居全国前列。本文基于辽宁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就农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策略,从提高软硬件水平、扩大农资电商规模与运营效率、扩大物流配送规模与开发多元化配送模式、加强农业互联网力度、推动农产品追溯的设备制造与体系完善等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农业;互联网产业;产业融合

本文为2017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要素配置与产业融合视角下的辽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路径分析”(项目编号:L17BJY007)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125

一、引言

201511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通过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及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来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20167月,辽宁省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该意见从提高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强化农业供给侧科技和物质支撑、增强市场主体活力等方面对未来辽宁农业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

传统机制下的农产品产业链一方面无法使农产品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监控机制,农产品在各个环节的运营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损失。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生产、采集、存储、变换、传递、处理过程及利用的新兴科技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契机。互联网与农业有较好的契合点,可以渗透应用到各个环节,包括农资供应、种植、物流、销售平台等众多环节。在种植环节,互联网的应用可以促进劳动资料的合理配置;在生产环节,可以加强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管理;在仓储环节,可以实现库存精准化管理;在物流环节,可以对物流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控;在销售环节,可以加强对产品质量的追溯。

二、辽宁农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背景

具有“互联网+农业”的概念股包括金正大、大北农、新希望、芭田股份、司尔特,这些企业涵盖了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全程冷链配送、农业市场营销与品牌塑造等业务领域。传统农业向智能化农业的转变还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如观念意识、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等。相比山东、河南、江苏等一些地区,辽宁农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农业是辽宁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全省农业人口1400余万人,农业从业人口1200余人,分布在800余个乡镇。2015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农业指标显示,辽宁在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林产品总产量、畜产品产量、水产品产量的排名依次为第10位、第14位、第15位、第8位和第5位,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十;另外,辽宁农业产业发展也存在着突出的障碍因素。一些地区由于地理交通和宣传方面等因素,农产品销路不畅;由于互联网基础薄弱,特色产品推广和电子商力进程明显滞后。辽宁省有40余万贫困人口,分布于50余个行政县。20168月,辽宁省人民政府颁布《辽宁省产业精准脱贫规划(2016-2020)的通知》,提出四类精准扶贫的思路,分别是特色产业脱贫、乡村旅游脱贫、电商脱贫和资产收益脱贫。农业产业链复杂,涉及环节多,包括种植、生产、仓储、物流和销售等多个环节。传统的农业产业链主要依靠气候和从业者经验来维系,对于突发因素缺乏应对机制。互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农业种植、农资配送、农产品运输、农产品营销和农产品追溯环节的智能化水平。

三、辽宁农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一)互联网在农业生产环节的应用。传感器是农业物联网中基础的数据采集单元,包括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土壤水分含量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CO2含量传感器、肥分(氮、磷、钾含量)传感器等。传统传感器以压力、温度和流量为主,而应用于“互联网+农业”传感器与传统传感器的技术特征有明显的差异性,微型化、低成本、低功耗、抗干扰、灵活性是必备的特点。农业传感器产业要取得明显优势,进而在产业链当中起到引领、带动其他环节的作用,应以市场为导向,研发与生产围绕目标功能;同时关注成本的降低,有效地推动市场应用范围。

辽宁拥有传感器生产企业100余家,是全国先进的仪器仪表制造基地。20052015年数据显示,除个别年份外,辽宁仪器仪表产业的增加值都超过了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速,这表明辽宁仪器仪表产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应用潜力。辽宁一些传感器生产企业已在“互联网+农业”方面有一定类型的产品突破,如大连风华传感科技有限公司已开发出适用于农业互联网的智能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空气质量传感器,但这类企业由于规模小、起步晚,很难在业内形成优势竞争地位。对互联网农业传感器研发与生产的政策支持包括专项研发资金的拨付和技术研发费用扣除。专项研发资金的拨付又分为向企业拨付和向高校研究机构拨付。从辽宁农、林、牧、渔业所占比重而言,农业和牧业是发展重点,所占比例平均保持在38%左右,而渔业在农产品外贸出口中占重要的比重,多年来保持20%左右的增长率。因此,应对农业、牧业和渔业相关互感器技术开发给予重点财政支持。

(二)互联网在农资供应中的应用。农业生产普遍具有规模小、地理区域分散的特点,而农资购买则具有种类多、单笔购买量小的特点。由于快递公司的配送覆盖面仅达到县级,农资配的低效率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辽宁共有19个县,8个自治县,645个乡镇,主要集中于沈阳、铁岭、朝阳、丹东地区,这些乡镇也是农业集中的地区。阿里集团对农村市场的开拓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基础设施较好的中原地区省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地区,其业务拓展还未实现对辽宁省进行覆盖。另一方面,在互联网对农业生产环节渗透不足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对农资产品的需求还无法形成了精准的估计,农业生产资料提供商与用户之间应该具有地理位置的接近性和交通运输的便利性,使得同城销售成为农资产品销售的主流形式。

由于农产品消费的分散性,农产品的配送也具有明显的零散性的特点,依托互联网的农资配送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有可能降低成本。扩大农资企业规模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支持体系来扩大规模,增强自身的实力;二是通过企业间的兼并收购来扩大规模。

由于农产品运输储藏的特殊性,冷链物流成为最重要的物流配送方式。2017年,沈阳、大连、营口、盘锦4个城市入选国家级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试点城市,沈阳安邦海得食品配送有限公司等省内12家企业成为试点企业。由于上述城市和地区拥有良好的基础,可以通过一定的专项资金投入建设农产品配送示范区、建立健全农产品示范配送物流基地,更好地对全省其他地区形成辐射和带动的作用。

(三)互联网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由于农产品的特殊属性,农产品物流具有数量巨大、品种多、运输仓储难度系数大、季节性强等特点,对于物流配送条件也有着特殊的要求,冷链物流是农产品使用的重要模式。在“2015中国冷链物流企业百强”企业排名中,上海、北京、福建、广东和河南等省拥有较多数量的冷链企业入围,其中上海21家、北京11家、福建9家、广东8家、河南7家,辽宁有4家公司位列百强企业分别是沈阳市天顺路发冷藏物流有限公司(位列第22)、大连港毅都冷链有限公司(位列第23)、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位列第40)、獐子岛(锦通、锦达)冷链物流有限公司(位列第80)该评选是以2014年营业收入为主要依据,并结合企业软硬件设施建设、网点布局、信息化程度等为参考进行的评定。这说明辽宁在冷链物流行业有一定的数量和规模优势,但相对于物流一线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物流一线城市中的北京和上海发挥了核心城市的地理位置和技术的优势;而广东、河南等省份是重要的农产品产地。“互联网+农业”对冷链物流设备有较大的需求,与需求相比,辽宁冷链物流的建设还略显滞后。

(四)互联网在农业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方面的应用。由于农产品生产者分散,生产环节众多,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任何一个环节不达标都会导致产品不合格。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是一个信息记录、查询和不安全食品召回系统。即把食品在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有关信息记录储存,为消费者购买食品和政府监管提供信息支撑。

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建立需要完善的标准和制度,尤其是对于辽宁特色农产品而言,其标准体系应贯穿于农产品生产、仓储、物流的各个环节,这需要企业、行业协会和食品监控机构的协作。农产品质量追溯是一个产品监管必然的趋势,但由于各相关企业和机构在前期准备工作需要投入大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企业作为一个经营单位必然要考虑投入产出的经营效率和效果。因此,政府应采取专项资金扶持的措施,鼓励企业和行业参与到标准和制度的制定中。由于龙头企业对于标准和制度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应着重吸引行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并作为重点资助对象。专项资金应向重点农业发展领域和重点地区倾斜。参照2015年辽宁各市农、林、牧、渔对当地GDP的贡献率,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资金扶持应侧重于农业和牧业,锦州(30.19%)、阜新(39.17%)、铁岭(53.30%)、朝阳(44.31%)四地的农业产值比例超过30%,而丹东(23.95%)和葫芦岛(25.29%)两地超过20%,大连和丹东的渔业占有重要比例。辽宁农产品追溯体系标准的扶持政策可以根据农业发展特点在地区和细分行业上有所侧重。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林若飞.“互联网+”农业企业生存能力的实证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6.1.

2]张复宏.农业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运营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5.12.

3]李敏.“互联网+农业”视域下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J.创新科技,2015.6.

4]李灯华.我国农业物联网产业化现状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5.10.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8641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