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河南省信息产业对县域经济的影响
第584期 作者:□文/常亚丽 王恒玉 时间:2018/5/1 14:33:58 浏览:875次

[提要] 本文在分析河南省信息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基础上,采用面板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河南省108个县市信息产业对县域经济增长贡献,发现信息产业与县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信息产业产值每增加1%,县域经济增长0.07%。相较于传统产业,信息产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小,尚未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河南;县域经济;信息产业;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212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2016年国家信息化发展评估报告》显示:中国各省份的信息化发展程度与人均GDP有着正相关关系,即信息化程度每提高1%,人均GDP增长63%。信息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要素,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河南省也高度重视信息产业的成长,工业和信息化委编制了《河南省“十三五”信息发展规划》,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建设,用信息化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使信息产业在2020年成为推动现代化发展的先导力量。

而县域经济作为最小的经济单元,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起着强基固本的作用。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十三五”时期是实现2020年国家发展目标的最后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决定性阶段,对于县域经济成长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要引起重视。近年来,县域经济、信息产业均发展迅猛,但如何将信息产业与县域经济有效结合起来,推动地区经济增长成为当前各省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河南省作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领头雁,县域经济与信息产业发展的结合更是迫在眉睫。

二、文献回顾

学术界对于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诸多学者研究了国家或地区的信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Stiroh2002)通过行业调查,确定美国信息通讯技术与生产力增长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57个行业在19851999年期间平均生产率增长的1.09个百分点归功于信息产业,揭示出了信息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带动作用。James Giesecke2006)利用CGE模型研究了澳大利亚的电信业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行业的增长促成了GDP和实际消费量的大幅上涨。在此基础上,部分学者考察了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在时间变化中的作用,如Khuong M.Vu2013)从实证的视角出发,得出了信通技术投资在推动新加坡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重要的结论;Abdul A.Erumban & Deb Kusum Das2016)发现ICT投资在印度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加,但主要限于服务业,从而限制了ICT对生产力提升的推动作用。基于国外学者对信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贡献作用的研究,国内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研究。乌家培和谢康(1999)对实现信息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所需的条件和环境进行分析,认为信息产业具有规模经济、垄断和差异性等特点时,才可能发挥其“引擎式”的推动功能。徐升华、毛小兵(2003)利用信息丰裕度指标得出,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影响,中国GDP指数增长的25%来源于信息丰裕系数的增长。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检验了信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刘跃、周亮、彭艳(2014)认为信息产业发展水平自东向西递减,30个省份中有21个省份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另外9个省份的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效果并不显著。郑建明和孙红蕾(2016)通过研究发现信息产业对江苏省经济增长拉动的实际效果显著,提出应加强发展科研事业的观点。这些学者的研究一致表明: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地区层面,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信息产业能够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并且这种拉动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强化。

信息产业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具有高渗透性和高外溢性的特征,这种特征使其对其他产业产生影响,进而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如学者Oliner & Sichel2000)发现,在19951999年期间,信息产业对非农产业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使得非农产业人均产出的增长速率以上个25年平均增速的2倍的速度增长。部分学者基于对信息产业溢出作用的研究,发现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具有间接贡献。Khuong M.Vu2011)经过实证研究,提出了信息通讯产业的外溢性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企业和家庭的决策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三个渠道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的观点;Md.Shahiduzzaman & Khorshed Alamb2014)对澳大利亚几十年的信息技术(IT)投资对经济产出和生产力方面的作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IT资本对输出、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进而推动经济增长;Nashwa Mostafa Ali Mohamed2015)考察了信息通讯技术在减少时间与国际贸易之间关系中所起的作用,ICT的使用降低了时间成本,从而提高了商品进出口的价值,拉动经济增长。国内诸多学者也关注了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如杜伟锦和李红生(2005)发现信息技术产业能够降低通货膨胀率,使得国民经济平稳而快速的发展。王立国和曹白杨(2015)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信息产业与工业的关系,研究发现信息产业与工业之间相关性强,信息产业对工业具有拉动作用。刘烨和程珣跃(2015)认为信息通讯技术产业通过出口交货值、企业数、从业人数、投资额等因素拉动经济增长,应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上研究说明信息产业通过间接方式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国内关于信息产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研究较为稀少,仅有学者张洪刚、杨伟坤、卢秀茹(2008)提出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角度考察信息产业,阐述了信息产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何妍(2016)对宣汉县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性分析,认为宣汉县应引进信息化人才、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实现信息产业的推动作用。

由以上可见,国内外学者多关注国家层面或发达省份的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省份的研究较为欠缺;而关于县域信息产业对县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多为描述性分析,缺乏实证检验与分析。因此,本文尝试探讨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与信息产业之间存在的关系,利用河南省的县域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信息产业对县域经济增长所产生的贡献。

三、河南省信息产业与县域经济增长状况

(一)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1、信息产业就业总量增加,但增长速度缓慢。20052015年,河南省信息产业就业人数从204.44万人增长至288.13万人,增长率为40.94%,年均增速仅为3.53%,如图1。从整体上看,信息产业就业人数处于增长状态,但并非处于持续而稳定的增长状态。其中20082012年呈稳定增长趋势,2012年后增长速度波动较大,甚至在2014年呈现负增长。与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山东省相比,20062011年河南省信息产业就业总量的年均增长速度为3.90%,低于山东省4.53%的增长速度,在2012年首次赶超山东省。但河南省信息产业的就业总量仍较大程度低于山东省,2015年山东省信息产业就业总量高达354.2万人,比河南省多66.07万人。虽然河南省信息产业近些年来发展较快,但在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有限。(图1

2、信息产业比重较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长较快。本文选取河南省20052015年一二三产业和信息产业的产值作为测度指标,分别计算每年各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百分比,见表1。河南省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以第一产业和信息产业为辅,第二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约为50%,信息产业占比约为10%

2005年信息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的5.26%,到2015年占比增长至10.01%,但低于第一产业所占比,远远相差于第三产业产值所占GDP的比重。20052015年河南省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从2009年的6%增长至2015年的41%。总体而言,相比传统产业,信息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小,但信息产业自身发展迅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表1

3、信息产业发展出现集聚趋势,各地级县发展差异较大。20052015年河南省信息产业产值从556.5亿元增长至1317.3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0%2005年,信息产业产值位居前四位的县区分别是巩义市、新密市、中牟县、登封县,这四个县均属于郑州市,至2015年底,巩义市、新密市、中牟县信息产业产值仍然保持领先水平。新郑市的信息产业产值上升速度最快,2011年首次超越登封市,至2015年位于第二位,而新郑市也属于郑州市管辖区。2015年信息产业产值最大的县区为中牟县,达到403960万元,占整个河南省信息产业产值的3.07%;而产值最小的县为义马市,仅为21864万元,占整个地区信息产业产值的0.17%,两者相差18倍多。以上分析说明,河南省县域信息产业发展呈现出向交通便利且经济发达的城市集聚的趋势,县区间信息产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这可能是由“建立以郑州为中心的国内一流的信息枢纽”的政策倾斜导致的。

(二)县域经济增长状况

1、县域经济总量在增长,平均年增速下降。本文选取河南省108个县为研究单元,以20052015年的GDP为测度指标,计算所选年份各县GDP的平均增长速度,详见图2。(图2

2004年河南省实施“省直管县财政”的政策以来,不断放宽县域的经济权限,部分县区在2011年实现了省完全直管县,各县域的平均GDP得到不断增长。2005年,各县域的平均生产总值为671281.14万元,在2011年突破150亿元,高达1749043.39万元,至2015年完成平均生产总值2376189.49万元,约超出2005170.49亿元。历经10年时间,各县平均GDP增长了三倍。虽然县域的平均生产总值在不断增长,但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各县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却在下降。GDP年增长速度在2008年达到最高值24%,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县域平均的生产总值增速整体处于下降趋势,2015年下降至5%

2、第三产业比重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在县域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河南省的经济结构得到不断的优化调整。从传统产业结构来看,2005年到2015年间,第一产业比重从17.4%下降到11.4%,下降了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从51.8%下降到48.4%,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从30.8%增加为40.2%,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动情况来看,经济增长动力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人民生活状况得到改善,经济结构得到优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有着成长快、效益好、附加值高等特点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升。

3、县域间生产总值差距不断扩大。县域生产总值的极差可以表示经济增长的绝对差异变化,2005年以来河南省县域生产总值的差异在不断扩大。在2005年,生产总值最高的县与生产总值最低的县相差2093383万元,这种差距在2015年高达7275528万元,扩大约3.5倍。20052009年,极差上升速度较慢,5年时间增加了976226万元,大致增长了1.47倍。自2009年后,极差呈现较快且稳定的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700986.5万元,2015年的极差约为2009年极差的2.37倍,可见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在扩大,地区不平衡加剧。(图3

(三)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时间趋势分析。从县域信息产业产值与经济增长的变动趋势来看,信息产业产值以平均每年22%的速度上涨,县域GDP以平均每年14%的速度上涨,二者在整体上均表现为朝同方向变动的快速发展态势,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信息时代的到来,河南省持续鼓励信息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实施“高清河南”发展战略,明确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倍增计划。信息产业的发展激发了社会活力,同时产业结构的优化,加快了劳动力在产业间的流动,促使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图4

四、县域经济增长与信息产业关系实证分析

(一)数据说明与模型设定

1、数据来源。根据河南省2006年统计年鉴的行政区划数据,有89个县和19个县级市,共108个县。将108个县纳入样本,获得个体成员总数为108的样本。样本的时间跨度为20052015年,因此样本容量为108×11=1188。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20062016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和河南各市区统计年鉴(20062016年)。

2、指标选取。被解释变量:GDP,用经济总量指标GDP作为衡量县域经济水平的指标。解释变量:信息产业产值和三次产业产值,考察相比传统产业而言,信息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我国的统计年鉴中并没有明确的信息产业数据,因此借鉴前人对信息产业问题的研究,以邮电通信业的相关数据近似代表信息产业的产值数据。虽然代理变量在做实证分析时的精度不够准确,但邮电通讯业在信息产业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证结果能大致体现信息产业的发展状态。控制变量:(1)财政支出,反映政府支出对县域经济的支持;(2)贷款余额,反映金融贷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为了消除变量的异方差性,本文对所有变量数据取对数。并建立如下面板模型:

lnGDPitCC0lnDYit+C1lnDRit+C2lnDSitC3lnIitC4lnCZit+C5lnDKit+Uit1

其中,lnGDPit表示河南省各县区的生产总值,模型系数C0C1C2C3为偏弹性系数,分别测度的是各县域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的产值对GDP的产出弹性,说明的是各县域三次产业和信息产业产值每增长1%所带来的GDP总值的增长。C4C5表示的是各县域财政支出和贷款余额对GDP的产出弹性。lnDYitlnDRitlnDSit分别为县区域内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已剔除邮电通讯业)取对数得到的结果;lnIit表示信息产业(邮电通讯业)取对数所得到的结果。lnCZit表示各县域的财政支出;lnDKit表示各县域的金融贷款余额;Uit表示随机变量。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利用EVIEWS6.0软件对面板数据进行Hausman检验和似然比检验,确定回归模型所适用的模型,检验结果见表2。(表2

由检验结果可知,Hausman检验的P值为0.00,远小于0.05,因此拒绝原假设,建立固体效应模型。似然比检验得到的F值较大,P值小于0.05,拒绝建立随机效应模型。因此,本文选择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最后利用固定效应最小二乘法,应用模型(1)估计信息产业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回归结果报告如表3所示。(表3

从回归方程的估计结果来看,所得到的回归方程比较理想。各变量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此外,r平方为0.993947,方程的拟合是较好的。系数也比较符合经济理论。根据以上检验结果,模型能够通过检验,能较好地反映经济现实。

根据回归结果写出回归方程:

lnGDPit1.327+0.103lnDYit+0.531lnDRit+0.204lnDSit+0.076lnIit+0.043lnCZit+0.037lnDKit

方程反映了三次产业和信息产业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均呈现正向显著作用,产出弹性系数分别为0.10300.53070.20420.0763。根据产出弹性的含义,上述结果表明:第二产业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县域经济增长有50%以上都是来自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投入增加一个单位,总产出增加0.103个单位;而信息产业产出每增加一个单位,推动总产出增加0.076个单位,说明河南省县域信息产业在县域总体产业结构之中处于弱势地位。此外,财政支出和金融贷款的产业出弹性系数分别为0.04250.0370,二者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首先,依据实证结果知,信息产业的弹性系数为0.076,信息产业与县域经济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次,三次产业和信息产业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大到小的顺序为:二、三、一、信息产业,即第二产业对县域经济的影响最大,第三产业次之,信息产业的影响最小。二、三、一发展模式,说明还需优化产业结构;最后,财政支出和金融贷款对县域地区经济发展有着正向的积极作用。

(二)相关政策建议。河南省县域信息产业虽然发展迅速,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逐渐增强,但尚未成为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要想更好地发展河南省县域经济,促使信息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增长新的支撑点,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寻找适合河南省信息产业发展特征的模式,带动县域经济协调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有高渗透性特征的信息产业,其发展不同于传统产业的发展,应探索适用于信息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以信息产业地区差异为导向,政府调控为辅导,同时注重内部发展、外部引进。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以技术创新为主体的中小型企业,为信息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信息产业的后发优势,拉动就业量,带动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2、明确地区信息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河南省应针对不同的县域,制定不同的信息产业发展规划。信息产业集聚区(以郑州为中心)可以加强信息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密切融合,充分发挥传统的服务优势和地区竞争优势,为信息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作铺垫。利用信息产业的渗透作用和辐射作用,提升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有效拉动信息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信息产业发展落后的县域应充分利用地区资源,运用财政支出和金融贷款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资力度,完善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合作,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充分突出不同地区的发展重点,避免区域经济趋同发展,有效地促进河南省县域协同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提高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信息产业发展网络。河南省信息产业发展良好的县域主要集中在郑州市各区域,这些县域主要利用了政策优势和交通便利的优势,没有形成自身的优势特征,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和发展适合地区实际的信息产业集群,形成网络式的信息产业发展模式。在培育发展信息产业集群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吸纳集群外部的新知识、新技能,将自主的创新能力与外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相结合,提高集群的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通过集群与集群之间的相互学习,整个地区形成网络式的信息产业发展模式,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Stiroh K.Are spillovers driving the new economyJ.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2002.48.1.

2James Giesecke.The nation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rapid growth in australias telecommu-nications sectorJ.Economic Analysis & Policy2006.36.

3Khuong M Vu.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and Singapores economic growthJ.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2013.25.

4Abdul A ErumbanDeb Kusum Das.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IndiaJ.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2016.40.

5]乌家培,谢康.信息技术产业化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1999.1.

6]徐升华,毛小兵.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3.

7]刘跃,彭艳,周亮.我国区域信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J.产经评论,2014.3.

8]孙红蕾,郑建明.信息产业要素对区域县域经济增长贡献分析[J.情报科学,2016.7.

9OlinerSichel.The Resurgence of Growth in Late 1990sI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Story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0.14.4.

10Khuong M.Vu.ICT as a source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e information  age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1996-2005 periodJ.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2011.35.

11Md.ShahiduzzamanKhorshed Alamb.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changing roles to economic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in AustraliaJ.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2014.8.

12Nashwa Mostafa Ali Mohamed.Time as a Barrier to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The Rol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Reducing Time CostJ.Arab Economic and business Journal2015.10.

13]杜伟锦,李红生.信息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1.

14]王立国,曹白杨.中国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基于热点经济区域面板数据的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4.

15]刘烨,程珣跃.我国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J.产经评论,2015.4.

16]张洪刚,杨伟坤,卢秀茹.信息化对县域经济的作用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8.27.2.

17]何妍.宣汉县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通讯与信息技术,2016.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8880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