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路径探究
第585期 作者:□文/吕金阳1  关常欢2 时间:2018/5/16 15:45:31 浏览:771次

[提要] 广西是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的战略支点,也是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广西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通过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现状进行分析,论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性,探讨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科学路径,以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科学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新型城镇化;产业转移;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313

一、新型城镇化

(一)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概念。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城镇数目的增多;另一方面是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在城镇化进程中,具有如下普遍特征: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同时伴随着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这一结构性变动。因此,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继而出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划明确了新型城镇化应该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明确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

(二)广西新型城镇化。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央和自治区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广西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划指出,随着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力的深刻变化,广西城镇化进入了质量与速度并重、以提升质量为主的新阶段,呈现转型升级发展态势,面临新的趋势和新的要求。推进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必须以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为指导,结合广西实际,走出一条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多元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现状分析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概念。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沿海通道纵轴的南端,包括南宁、北海、钦州和防城港四市所辖的13个城区,以及横县、合浦县、灵山县、东兴市等4个县(市),土地面积2.56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10.8%2010年,总人口1050万人,占全区总人口20.4%;地区生产总值1901.4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9.9%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位及资源优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西南、华南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具有海上与陆地双重通道的区域,也是西部大开发地区中唯一的沿海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南宁是广西首府城市,是广西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中国面向东盟十国核心城市和边境区域中心城市,属于环北部湾城市群特大城市,西南出海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永久举办地,国家“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

防城港、钦州、北海三市临海,为港口城市。其中,北海是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亦是中国最美的海滨城市之一;钦州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防城港为边关城市,西南与越南接壤,被誉为“西南门户、边陲明珠”。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唯一的沿海地区,最适宜人居的区域之一,区域开发强度不高,可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深水岸线资源较为丰富,大气环境、水环境质量良好,城镇化水平不高,人口和经济集聚处于起步阶段,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战略地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面向东盟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地带和桥头堡,中国-东盟区域性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我国沿海发展新增长极、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同时,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城市是国家重点开发的地区,在广西城镇化战略格局中处于优先地位。

20153月,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现状。2016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达1.82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实现了由低收入阶段向总体中等收入阶段迈进。相对于国内发达地区而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大规模发展起点低,区域差异明显,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从表1可看出:南宁地区产业结构优于北海、钦州、防城港3个市并同时优于广西平均水平,弱于邻省广东水平;钦州与其他地区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最高,人均GDP水平最低;相对于南宁和钦州,防城、北海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人均GDP水平较高,防城人均GDP甚至超过邻省广东平均水平。总体而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理想,产业结构有待优化。(表1

(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环境情况。近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建设高速发展,人口快速增加、大批临海重化工业项目的建设建成以及商贸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加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出现了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多种环境问题。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性

(一)承接产业转移有助于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呈现出如下趋势: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和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第三产业逐渐取代了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而在产业结构中占据着优势地位;同时,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和地位不断上升,逐渐取代了劳动密集型产业。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求各产业之间由不协调不断走向协调,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产业结构优化是要实现产业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最终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体现是,产业结构发展顺着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优势地位顺向递进演进,同时产业结构发展顺着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产业方向演进。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面临转型,从粗放式、投资驱动型的产业发展路径向集约型的新型现代化工业路径转变。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

1、宏观方面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地市的产业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南宁作为首府城市,近年来产业体系逐渐协调,服务业发展较快,资金、技术均较钦州、北海、防城港要好。从城市内部产业结构而言,南宁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产业结构的水平较高,属于典型的较为成熟和发达的产业三次比例模式。北海、防城港的第二产业优于第一和第三产业,钦州农业仍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产业占比较高,第三产业发展落后。钦州、北海、防城港三市为沿海城市,市场体系逐步形成,对外贸易日益深入,但仍要加大城市化力度,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政府层面加大政策引导,通过对产业转移承接力的培养和提升,不断加强对产业转移的吸引力、鉴别力、支撑力和发展力,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从微观方面分析。承接产业转移可以带来要素积累、技术进步、关联带动等效应,有利于产业规模的增大、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可以通过有效的技术经济合作与交流,实现与发达地区的联动型发展。一方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企业在与发达地区企业的相互联系中可以学习其先进的管理制度,获得技术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企业可以为发达地区企业做配套,成为发达地区公司所处产业链中的一部分,并发展壮大起来。因此,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尤其是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有助于提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生产能力,改善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地区经济竞争力,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区域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承接产业转移有助于加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镇化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把城镇化纳入国家战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家将提高城镇化水平作为发展目标,几乎各地都制定了加速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形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

伴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城镇化水平也处于迅猛提升阶段,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2000年我国城镇化率仅为36.22%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7.35%,接近全球城镇化平均水平。万庆、吴传清等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对城市群城市化效率具有显著影响,产业结构对城市化效率的影响是正向的。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产业作支撑,没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城镇就无法发挥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不能集中更多的资源,容纳不了农村转移劳动力,对城镇的发展规模和质量都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有利于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推进城镇化的步伐。对于中心城市,可以承接第二产业中附加值较高的行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高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对于县级乡镇城市,可以抓住由信息化带动的中心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适当承接一些初级加工业或传统制造业等产业转移,促进中心城市和城镇的协调发展。

(三)承接产业转移有助于切实提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民经济收入。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有助于在保就业、保民生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王玫茜研究表明,二三产业对城镇化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第三产业的推动作用大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增长点,发展第三产业是产业结构优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就业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中的工业生产需要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村剰余劳动力凭借自身在数量上和成本上的优势,转移到城镇中的二三产业上,调整了就业结构,为农民工在城镇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更好地融入城镇生活提供了保障。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通过产业促进城镇化建设,进而可以促进就业,切实提高人民经济收入。

四、新时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路径

(一)优化发展环境,制定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提高产业承接效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有必要通过规制市场行为和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市场竞争活动的公平、公正,降低市场经济活动的运行成本,增进市场效率。在承接转移产业过程中,完善的政策保障显得尤为重要。打造服务型政府,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健全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首先,加强法律制度建设,针对产业转移的土地使用权、利益分配等容易存在的纠纷方面,调整以往不适应的法律法规;其次,应该推进经济机制体制的改革,为企业营造出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降低转入成本;最后,政府要树立其自身的诚信形象,防止陷入“政策有力,执行走样”,使企业放心大胆的转入。优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环境,注重城市群建设,加快区域行政、金融、交通等社会服务的一体化,把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看成有机的整体,按照各自的资源优势明确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功能互补。在政策方面,四市地方政府需要更新观念,转变工作职能,真心实意为企业服务,办实事,帮助企业解决建设和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换取企业信任,切实加快落实体制创新,提高产业承接效率。

(二)坚持绿色发展原则,立足资源优势,搞好产业承接规划。以往承接产业转移时,经常出现“饥不择食,来者不拒”的非理性行为,不管项目好坏,甚至有些是国家政策淘汰的落后项目仍在上马,这样的做法是十分不可取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产业承接过程中,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持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原则。重点发展绿色、循环的经济,以尽可能保护好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宝贵的自然资源。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当地的产业定位要求,立足桂南资源优势,进行产业转移项目规划。

优化区域布局,因地制宜与特色发展相结合:如南宁就应当作为科技、教育、文化和金融中心,为北部湾地区进行生产性服务;北海旅游资源分布广、特色鲜明,拥有以北海银滩为代表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风情、边关异域风貌,可打造海滨休闲度假游品牌;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为北部湾经济区对外贸易提供了新机遇,防城港市可以边贸为先导,利用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面向港澳台、东南亚等市场,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及旅游等相关产业;钦州地区可加强传统农业升级,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在智能检测、全产业链追溯、电子商务平台等方面进行创新,培育新增长点,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此外,防城港、北海和钦州均靠海,要注重港区和港区产业集群的建设,同时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通过整合资源,可以较低的成本引进相对先进的产业与技术,以“后发优势”尽快提高产业层次与水平。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园区为核心,构建有效的承接平台。产业园区是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是接受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实现产业转移的主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善配套功能,形成产业配套,培育发展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的关联强度,形成产业园区辐射带动动能,能够促进北部湾经济区承接相关产业,有利于经济向高水平、宽领域、纵深化方向发展。加快开发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发展与承接平台,形成“园内配套、产业成带、集群发展”的格局,通过产业链吸引并锁牢企业。

园区应该用好政府部门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的优惠政策外,还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出台对接产业转移奖励办法和优惠政策。根据不同产业和投资情况,给予适当优惠。在项目用地、厂房建设、外贸支持、财税支持、人才支持等方面给予奖励和扶持,全方位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地方政府可通过建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负责从规划土地、融资、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进行协调、指导力度,确保最基本的“五通一平”。此外,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就承接产业转移有关工作和解决重大产业转移项目落户问题进行协调,及时解决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四)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合理配置技术资源,提高产业承接竞争力。当前,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这类信息技术正在与实体经济做深度融合。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带动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技术创新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科技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从而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在产业承接过程中,通过自主创新和吸收创新,对技术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生产力。高技术产业转移的同时会带来相关技术的转入和技术溢出带来的创新影响作用,这样可有效地促进技术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同时,伴随着时代的变革和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相关产业对技术和设备进行升级,这样会对桂南地区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具有带动和促进作用。政府为企业在科技人才、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等方面开展深度服务,切实提高产业承接竞争力。

五、结语

产业转移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活动当中,国内和国际都出现过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现象。现阶段,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是在人多地少、经济欠发达、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较强的背景下进行的。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广西北部湾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不高、经济发展水平不充分的现状,充分利用好产业转移工具,正确地制定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提供良好的产业转移条件,从细节把握产业转移的科学路径,才能更好地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好产业转移,推进广西北部湾地区新型城市化进程,进而使得广西北部湾经济社会走好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1.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2.北海市畜牧兽医局)

 

主要参考文献:

1]彭清华.奋力谱写广西发展新篇章[N.人民日报,2017.8.31.

2]徐传谌,谢地等.产业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2007.8.

3]万庆,吴传清等.中国城市群城市化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

4]王玫茜.三次产业对东部地区城镇化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0.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662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