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山西省创新驱动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第528期 作者:□文/单东方 田英楠 时间:2016/1/1 15:36:12 浏览:799次

[提要] 由于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资源、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区域创新突破的重点以及选择的战略部署也不尽相同。山西省自身需构建既符合新常态背景,又能体现自身特色的创新驱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新常态;创新驱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1030

经济全球化使得各类市场资源在不同层次上迅速变化,催生了一批批具有鲜明特点的产业集群。随着地区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区域创新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新常态,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动力机制的新常态,在经济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经济发展的动力由过去的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由于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资源、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区域创新突破的重点以及选择的战略部署也不尽相同。这不仅需要中央的总体把控,更需要各地方政府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利用自身优势来为区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根据《2014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山西省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由2013年的26位上升至2014年的22位,就业和技术提升能力排在前10位,创新实力、效率和潜力的排名较往年均有所上升,可见在提升本地企业创新能力和改善环境方面的措施已初见成效。但从整体来看,山西省的创新能力仍在全国中下游水平,正处于从要素向投资驱动的地区过渡到投资驱动的阶段,不属于创新型地区。且作为传统能源大省,山西省“新常态”表现形式与其他省市相比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中除了外在的经济大环境,省情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因素也使经济增长困难多于其他省。

从目前来看,山西省正面临着“政治、经济、生态、民生”四个方面的“立体性困扰”。政治领域内腐败案件多发,尤其是煤炭及相关领域,成为腐败的易发、多发、高发区;经济领域也不容乐观,下行压力加大,以煤炭、焦化、冶金、电力等为主的资源型产业格局,占到全省工业总产值的80%左右。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一直在持续;在生态方面,由于煤炭产业大规模、长时间、高强度、粗放式的开采,特别是采后修复、治理不到位,使境内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在民生方面,由于煤炭开采及利益分配不合理等引发了一系列民生问题,积重难返。

当然,新常态也是新时期对山西省经济发展提出的一个全新命题。只有清晰地了解山西省内部区域创新能力的发展状况,才能更好地建设创新型城市,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缩小与创新能力强的地区之间的差距。

国内学者对于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如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小组编制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就是通过构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对各省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也有部分学者从单个地区出发,更加微观地研究区域创新能力。李红飞(2013)、付智(2012)等人分别构建区域创新指标体系对河南、江西内部创新能力做分析评价。

总体来说,区域创新驱动能力研究的范围由国家层面深入到省、地级市层面的研究,的确更能反映出区域情况。但若直接运用他省的指标体系,不仅缺乏对于新常态形势的认识,更缺乏对于山西地方特色的关注。因此,以山西省为对象,创建适合自身创新能力分析的指标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分析,笔者在这里给出基于新常态视角的山西创新驱动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表1)当然,它是否同样适用于其他省份的创新驱动能力分析,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经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4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1.

2]郑京平.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及应对建议[J.经济观察,2014.

3]白津夫,刘中伟.经济新常态亟须创新驱动发展[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4.

4]蔡书凯,倪鹏飞.经济新常态触发的地方政府融资转型与匹配[J.经济体制改革,2015.2.

5]王太星.基于社会责任的煤炭企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1.

6]仵明丽.新常态下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思考与实践[J.经济管理,2015.3.

7]张红宇.新常态下现代农业发展与体制机制创新[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18.

8]甘蓉蓉.湖南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3324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