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临泉县工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第586期 作者:□文/刘 磊 时间:2018/6/1 10:14:58 浏览:974次

[提要] 县域经济既是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和动力源泉。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直接制约着地方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关键词:临泉;县域工业;地域经济;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323

一、临泉县工业发展现状

(一)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概况。近年来,临泉县坚持“速度拼领先、总量拼进位”总基调,着力实施“三大推进”,狠抓“五条路径”,大力推进“调转促”十大工程,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201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90亿元,增长8.5%;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8亿元,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增长3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3亿元,增长12%;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17亿元、203亿元,存贷比、新增存贷比分别为39.3%80.2%;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360元、10280元,分别增长8.5%10%

(二)产业结构现状。从产业结构上看,该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51.618.929.5调整为2017年的41.824.134.1,表明临泉县产业结构在由以农业为主,向工业化、城镇化方向转变,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显著增加。2017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9.3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2.2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9.9亿元,增长13.4%2017年,三次产业呈现“两高一低”的增长态势,第二、第三产业均以两位数高速增长,第一产业仅增长2.6%,全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工业经济发展状况。近年来,临泉县工业经济稳步向好,工业经济指标增长速度不断提升,由一个经济开发区发展到“两区三园”(经济开发区、临庐产业园、杨桥食品工业园、鲖城皮革工业园、宋集工业物流园)。2012201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83.9亿元增至191亿元,年均增长24.5%;工业增加值从14.9亿元增至40.8亿元,年均增长23.2%;规模工业企业个数从43家增至170家;工业投资从11.6亿元增至42亿元,年均增长25%,其中技术改造投资从2.8亿元增至13亿元,年均增长40%。轻工业增长速度快于重工业,轻工业累计实现产值86.6亿元,增长17.0%;重工业累计实现产值76.8亿元,增长11.4%;国有、集体、股份制、合资企业分别增长22.1%26.4%13.3%74.1%;全县25个行业大类中仅纺织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增速超过10%的有20个行业,超过20%的有13个行业。小型企业增势迅猛,大中型企业动力不足。2017年,全县大中型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69.7亿元,同比增长2.8%;小型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21.3亿元,同比增长22.2%,增速高于大中型工业企业19.4个百分点。

二、临泉县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看,临泉县仍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业投资结构不优。投资结构不优,工业投资占比较小,多为基础设施投资,能对经济社会产生支撑带动作用的骨干项目少,投资规模不够,档次较低,进而造成临泉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影响了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二是工业内部结构不优。在临泉县工业结构中,“一缺、二少、三小、四低、五高”的问题仍较为突出。“一缺”就是缺乏大中型企业带动,“二少”就是集团企业和骨干企业较少,“三小”就是产业规模小、市场容量小、工业经济比重小,“四低”就是工业化程度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率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对财政贡献率低,“五高”就是财务费用高、生产成本高、运输成本高、能耗高、劳动强度高;三是工业发展后劲不足。从大的政策背景上看,国家加大了投资增长的宏观调控力度,财政、信贷和土地政策逐步趋紧,致使临泉县工业项目的争取和工业规模的扩张空间受到限制。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低,企业规模小,缺乏自我积累,融资实力薄弱,缺乏贷款抵押前置条件,很难获得商业银行的支持。

(二)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当前临泉县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影响了工业发展的步伐。一是资源制约。临泉县资源短缺、环境容量小、节能减排压力大,人均水资源500多立方米,约为全省的1/3、全国的1/4。同时,既缺资金、又缺市场,与资金相比,高附加值产品少、缺乏知名品牌、市场占有率低更是制约工业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工业项目落地难、生产投资成本较高,电力“瓶颈”制约、生产难以保障;二是人才制约。企业缺乏懂经济、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员工素质偏低,企业管理粗放,生产工艺落后,技术落后的背后凸显人才的短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占全省比重较低;三是环境制约。随着经济增速下行,各种矛盾逐渐显现,市场信心不足,给工业企业投资决策、融通资金、生产经营等造成明显负面影响。资金、人才等资源大量向金融、房地产、证券等领域流动,难以吸引到优质要素资源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四是创新能力不足。长期以来,临泉县工业发展主要依靠要素低成本优势,通过引进技术和管理来提高生产力,对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视不够,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普遍偏低。由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支撑临泉县在国内产业竞争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行动。

三、对策建议

近年来,临泉加速工业突围,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坚持产业富县理念,以创新驱动为导向、园区为平台、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全面推动工业转型提质。

(一)完善园区功能。一是完善园区建设。加快工业集中区的路网、电网、供水管网、污水管网、供气管道、供热管道、安置区、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职工宿舍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二是促进园区产城融合。实施“互联网+”工业工程,加快园区与主城区基础设施对接,不断优化园区产业、城市生态功能,打造“智慧园区”,特别是要从原来注重产业型平台建设提升转型到综合性城市功能建设,在医疗、教育、文化、信息消费、旅游休闲、金融等多个方面同步建设完成;三是优化园区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两区三园”(经济开发区、临庐产业园区、杨桥食品产业园、鲖城皮革产业园、宋集工业物流园)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确立园区发展产业定位,提高园区产业的集聚,引进并实施一批与各自产业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入驻,拉长产业链条。

(二)做强优势产业。立足电子信息、皮革加工、脱水蔬菜等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临泉工业企业。依托电子信息表面处理中心,完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电子设备及元器件、智能家电、大功率LED灯等产业,推进汽车配件、精密机床、变压器研发制造、环保设备生产等项目。做好脱水蔬菜、皮革加工、食品酿造等产业园发展前景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园区建设规划等工作,积极开展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和完善订单农业,走“企业+农户+基地”发展模式,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鼓励脱水蔬菜企业加快建设“脱水蔬菜原料种植基地”,解决原料短缺问题。升级改造食品、医药、轻纺、服装、木材加工等传统产业,以优化结构、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巩固扩大竞争优势。对这些传统产业,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制约瓶颈,提出有针对性的路径任务。开展技术改造专项行动,完善技术改造投资计划项目库,充分发挥合工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临泉分中心职能,加大技改力度,推进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

(三)坚持创新驱动。一是构建创新体系。建立工业企业创新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鼓励工业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合作,开展行业性、区域性产学研对接活动,每年征集发布企业技术需求和难题,对接高等院校解决,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二是支持企业创新。打造创新平台,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组建智能制造等产业技术联盟,支持企业采取自办或院企共建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提升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利用部分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作为创业创新孵化器场地,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积极开展创业创新孵化器培育和建设工作;三是实施“质量强县”。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树立“质量强县”意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开展品牌价值评价,着力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引导企业强化品牌培育意识,走科技创新、商标运用与品牌提升融合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创新成果向自主商标品牌转化。重点抓好机械电子、脱水蔬菜和皮革加工产业商标品牌培育创建工作,提升产业集聚度和辐射力,加大扶持力度。

(四)保障要素供给。一是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管理部门要变管理型管理为服务型管理,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制定规划、政策引导、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服务和为企业排忧解困上来。要把解决困扰群众的“办证多、办事难”问题作为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全面梳理并简化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流程,坚决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真正做到便民利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二是注重人才引进和培育。围绕支柱产业,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完善工业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等机制,集聚一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在住房、交通、子女就学就业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营造更加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切实做到“引得来、留得住”。持续开展“1355”和“135”工程,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加强与合肥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展企业素质培训;三是解决融资困难。落实用好“政银担”、“助保贷”、“过桥资金”、“劝耕贷”等金融政策,依托工业投资公司融资平台,重点支持经开区、临庐产业园区、杨桥食品产业园、鲖城皮革产业园、宋集工业物流园等乡镇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及其他效益好、有重大带动作用及促进临泉县产业链拉长的工业项目。

(作者单位:临泉县委党校)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兆童.中国区城发展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钟朋荣.县域经济发展的八个问题[A.见:解读县域经济[C.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3]闰恩虎.论县城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路[J.经济纵横,20137.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7788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