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财会/审计
资产减值会计确认与计量探讨
第587期 作者:□文/周 汇 时间:2018/6/16 11:41:00 浏览:1426次

[提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愈加复杂无常的经济环境,同时资产减值会计在日渐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本文首先概述资产会计相关概念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会计在确认、计量上的规定;其次站在会计理论角度讨论我国企业资产减值确认与计量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确认与计量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328

一、引言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司现处的经济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面临的经济问题也日益增多。资产的价值可能随时减少。资产是重要会计要素之一,财务信息使用者愈加关注会计报表中资产项目金额的准确性,企业资产信息质量的提高依赖于资产减值会计的正确核算。为了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取的财务信息是准确有用的,资产减值会计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企业利用资产减值会计对利润进行操控的现象依旧层出不穷,资产减值会计在核算上的不规范严重降低了财务信息的质量,财务信息使用者根据在不规范的资产减值会计核算基础上所得到的财务信息很难做出准确的决策。

二、资产减值会计概述

由资产的定义概述可知,能够为企业带来预期经济利益是一项资产的必要条件,当资产可以带来的经济利益小于资产的账面价值时,表明资产的账面金额高估了资产的实际价值,资产的价值被放大了,即资产发生了减值,则企业应该就相应的资产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使财务报表上的金额如实地反映资产的使用价值。

IASC公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中规定:“假如某项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预期可带来的经济价值,说明该项资产发生了减值,企业应该对这项资产的减值情况做出相关的会计处理,并在会计报表中对资产的真实价值进行报告”。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CAS8号明确提出了资产减值的定义:“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都对资产减值会计有以下规定:“当资产的未来可回收价值低于资产的账面价值时,资产发生了减值,这时企业对该项资产要进行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

三、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会计确认与计量的规定

(一)资产减值的确认规定。资产减值的确认是资产减值会计的核算起点,会计人员判断资产是否发生了减值是依据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而确认是否要计提减值损失。资产减值确认的相关问题包括确认的范围、确认的时间和确认的标准。

1、资产减值确认的范围。目前,资产减值的对象包括存货、应收账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商誉等。

我国在新会计准则中增加了资产组的内容,规定资产减值会计的对象除了单项资产还包括资产组,会计准则中关于资产组的定义:“资产组的判断标准是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的现金流入,资产组由产生现金流的相关资产构成”。当企业无法估计单项资产的资产减值损失时,可以通过确认单项资产所依附的资产组的资产减值损失,进而估计单项资产的资产减值损失。

2、资产减值确认的标准。目前,国内外会计理论界关于资产减值的确认的主流观点,大多将其归为三大类,分别为:永久性标准、可能性标准、经济性标准。

永久性标准是指当资产的公允价值永远地低于资产的账面价值时,会计人员应该对该项资产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损失,以此核算出资产的真实金额。永久性标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随意确认计量资产减值损失,从而进行人为地调节利润。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在判断一项资产是否会发生永久性减值时含有较大的主观因素,可能导致企业故意延迟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可能性标准强调无法足额收回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可能性,当存在这种可能性时对资产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这项标准符合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管理当局了解未来的资产状况,使企业的会计资料更加符合现实情况。

经济性标准强调资产的经济性,当资产带来的经济利益即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这项标准与我国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的定义相一致。

(二)资产减值的计量规定。资产减值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在确认一项资产是否发生了减值以后,就面临对减值金额的计量问题,资产减值的计量是对确认的资产减值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使资产减值损失以特定的金额表现在会计报表中。通过对资产减值损失金额的确定,可以反映出资产的真实价值,由资产减值的计量概念可知,资产减值的计量是资产减值会计的核心部分,对于资产金额的正确核算尤为重要。

资产减值的计量标准。现行会计体系将计量属性区分为五大类,由于生产经营的需要,企业持有资产的种类较多。如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金融资产等,会计准则对这些资产适用的计量属性的规定也是不同的,所以对不同性质资产的减值损失所采用计量标准也具有多样性。(表1

 

 

 

 

 

 

 

四、资产减值会计确认与计量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减值确认尚存在的问题。尽管新会计准则在旧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改进,但是新会计准则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资产减值确认的第一步是判断资产是否发生减值迹象,对此新会计准则列举了六条减值迹象的判断方法,尽管新会计准则列出了六条规定,但是这些规定中含有较笼统的词。比如其中的一条,当资产的价格发生严重的下跌时,并且其下跌的幅度明显超过了预计的正常范围内的下跌幅度,准则没有明确阐述满足“大幅”的条件,到底下跌多少比例才能认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除此之外,资产的大多数资产减值迹象更多地需要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业判断,职业判断就会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就容易造成资产减值确认的不规范。

(二)资产减值计量尚存在的问题。由于企业资产种类繁多,功能、特点、性质也多有迥异,因此资产减值计量不可避免地需要多种计提标准以满足需要,资产减值准确计量的关键在于对计量标准的准确理解和运用,这都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判断能力较高,否则可能造成同一资产的资产减值计量结果的不同,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1、公允价值较难确定。准则中对于公允价值的确定有明确的顺序规定:先是公平交易中的销售协议价格,再是活跃市场中资产的市场价格,后方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进行估计。尽管如此,公允价值的确定在实务中依然难以判断:同样的资产同时拥有不同的市场价格;合同与协议中价格的公允性难以得到保证;即使有公信力较高的中介机构,但高额的报告成本也是难以忽视的问题。

2、在确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时,尽管准则明确了可回收金额的概念,也给出计算可回收金额的方法和步骤,但是计算未来现金流量净值、折现率和处置费用仍然存在很大的难度。准则对未来现金流量净值和处置费用金额的确定都采取估计的方法,含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不同的会计人员估计出的金额不尽相同。

五、完善资产减值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建议

(一)细化会计准则中对资产减值处理的具体规定。我国可以通过细化资产减值核算处理的相关准则及规定以规避会计人员随意使用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方法,明确企业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范围、资产组的认定和划分、计量方法的选择、减值幅度的测定、计提减值比例的大小、披露的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二)逐步完善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相关的外部市场。我国可以通过借鉴和学习国外价格市场运行模式和管理方法,加强对物价部门、工商部门、监管部门的管理,更多地使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完成信息共享,定期公开市场价格和相关信息,减少人为操控价格的现象,提供相对合理的价格。

(三)完善和加强对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考核与培训。对于从事资产减值业务的会计人员而言,职业判断更加重要,减值会计信息具有相当的主观性,这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综合能力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会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信息库和知识体系,才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资产减值方面相关的会计政策。同时,还应完善对会计人员专业方面的考核体系,从制度方面减少减值会计错误的可能性。

(四)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当有较高的内控意识,建立、完善、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日常经营活动和管理工作。完善健全内部控制有利于全面系统地掌握资产状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减值会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内部控制贯穿于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全程,能够强化会计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有利于企业获取正确的资产减值资料。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胡春梅.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J.会计审计,201432.

2]李国峰,周莎莎.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523.

3]张红星.我国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69.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02366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