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数字人文的研究吸引了国内外各界学者的密切关注和积极探讨。近年来,国际上开展了多个项目进行数字人文的研究与实践,而我国也开始对该领域的研究关注良多。本文基于2017年发布的CSSCI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20种核心期刊的选题内容、发文情况等展开分析,探讨我国数字人文研究发展概况与研究热点,并加以总结。此外,数字人文的兴起为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提供了新的机遇,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在数字人文研究领域也可发挥重要作用,图书馆员可与其他领域的学者进行跨界合作,谋求图书馆与数字人文领域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数字人文;CSSCI核心期刊;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4月20日
引言
近年来,瑞典、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相继成立了研究数字人文的组织机构,并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中,国际数字人文组织联盟(The Alliance of Digital Humanities Organizations,ADHO)与人文中心研究所(Consortium of Humanities
Centers and Institutes,CHCI)最具有影响力,在其带领与推动下,数字人文这一跨学科的概念得以迅速发展。而在中国,数字人文也在逐渐进入各界学术研究者的视野,如上海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众多高校与研究机构从2015年开始举办与数字人文相关的主题会议,引起了学界的诸多关注,数字人文相关的研究课题与学术成果也在不断增加。
那么,什么是数字人文呢?一个被广泛引用的典型解释是:数字人文是针对计算工具与所有文化产品交叉领域的研究。而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徐力恒等人提出数字人文可被定义为一套提出、重新定义和回答学术问题的更智能办法,并强调“数字人文”这个术语不是为了改头换面来强行圈地,而是一种处于更大愿景下的策略考虑,是顺应数字时代而生的。因此,数字人文不仅仅是对人文学的数字化,而是运用技术手段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与剖析。
为了分析我国图情学术领域对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现状及研究热点,本文基于2017年新发布的CSSCI来源期刊和收录集刊(2017-2018)目录中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20种核心期刊的选题内容、发文情况等方面开展调研分析工作。
一、核心期刊的选题侧重点分析
为了服务中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推动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学术发展,20种图情学界核心期刊各有其研究侧重点,如《大学图书馆学报》关注在全球信息化浪潮冲击下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关注如何完成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的转变等。随着科学研究与技术发展,从核心期刊的征稿启事与选题指南中可以看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在不停变化。基于此,分析这20种核心期刊的选题侧重点,可以看出当前学术研究领域的讨论热点与研究前沿,也可以从侧面反映某一研究方向的火热程度。
在20种核心期刊中,每年有明确的征稿启事与选题指南的为数不多,而将“数字人文”明确纳入的则只有4种:图书馆论坛、图书馆杂志、图书情报工作与情报资料工作,见表1。其中,《图书馆论坛》于2017年开始设置“数字人文”专栏,并将其纳入核心栏目;《图书馆杂志》于2016年开始将数字人文作为新的信息环境与技术应用,表达其对数字人文研究的重视;而《图书情报工作》、《情报资料工作》均于2017年开始新增“数字人文”相关选题。由此可见,数字人文在国内刚刚起步;而从另一方面来说,4种核心期刊纷纷在2017年单列一项数字人文相关的栏目或者选题,足见国内学者对其的重视。所以,虽然我国数字人文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但可以预见的是数字人文在我国将会有长足的发展。(表1)
二、核心期刊发文情况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本文选取中国知网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选择《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子库,以主题字段作为检索入口,以“数字人文”作为检索词,并将来源类别限定在
“CSSCI期刊”。共检索出文献157篇,人工逐条查看并剔除通知、新闻通讯等文献后,共获得文献122篇(检索时间为2018年2月1日)。其中,20种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核心期刊发表文献76篇,占比62.3%,其余46篇文献分布在社会科学、文学、史学等领域近30种期刊上(如《山东社会科学》、《民族文学研究》、《清史研究》等),足见图情学领域对数字人文的关注度之高。
在分析20种核心期刊发文情况方面,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核心期刊上刊发的关于数字人文研究的论文进行定量化分析,揭示该领域的发展现状。
(二)结果分析
1、年代分布。76篇文献的年代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从2014年之前的寥寥几篇,到2017年的近40篇,这又一次地证明了我国图情学领域对数字人文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起步,但对其的关注度却是直线上升。(图1)
2、期刊分布。将20种期刊的发文数量作降序排列,得到表2。需要说明的是,表2中的“栏目分布或关注方向”一栏中,将表1中罗列的4种期刊用“***”表示,由此将这四种刊物与其他期刊作以区分;另外,《情报学报》、《情报理论与实践》、《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的发文量为0,不在表中罗列。(表2)
如表2所示,明确将“数字人文”纳入其专栏或者关注方向的4种期刊中,发文数量排位靠前,其中《图书馆论坛》发文数量最多,达到15篇,这也与该刊对“数字人文”研究领域的定位相符合;而另外11种期刊虽未明确罗列其选题,但对数字人文拥有一定关注度,如《大学图书馆学报》位列第二,刊载11篇相关文献,由该期刊的定位可知,“数字人文”研究领域也在全球信息化浪潮中颇受关注。
此外,从年代分布可知,每种核心期刊刊发的文献分布较为零散,且还未出现爆发式增长点。
3、文献分析。对76篇文献内容进行分析,探索目前“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
从学术研讨会综述文献分析:前文已提到近些年国内组织了多场以“数字人文”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而在核心期刊中,也刊载了多篇会议论文综述文献,如表3所示。第1、2届北京大学数字人文论坛探讨了数字人文在史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和新案例,促进数字人文与史学研究的交流融合。第12、13届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中,“数字人文”作为其中一项议题,探讨了关联数据、数据来源、数据结构、提取方法、工具手段等技术层面的问题。此外,文献8介绍了人文数据库的概念、建设方案、技术手段;文献9就“人文研究的数字视野”、“数字人文项目”两方面做了报告;文献10指出历史与地理是该会议的热词,学者多基于清代、近代的期刊、文献、咨询、诗歌等文本,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等手段进行数字人文研究。由此可见,“数字人文”领域的理论研究还不多,其研究热点暂时聚焦于史学研究、地理研究、人文研究等较容易实践的方向,从而总结数字人文研究的手段与方法。(表3)
从高下载次数文献分析:筛选下载次数排序前十且相关度较高的文献,分析上文中可能遗漏的研究热点,见表4。从下载次数看,排名前十的文献最少的也接近1,000次,表明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该领域的研究。综合这十篇文献,前文中未提及的研究热点还有古籍研究、图书馆的作用等。古籍研究方面,通过对古籍进行整理、标注、自动分词等处理,深层次分析古籍文本,充分挖掘古籍的价值;另有曾小莹、朱娜等学者提出,在数字人文的语境下,图书馆可作为数字学术研究与实践的拓展空间而存在,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专业的馆藏管理人员,能够为人文学者开展数字学术研究与实践提供坚实的立体式服务保障。可见,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在数字人文研究领域中也可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说不定在不远的未来,数字人文在各大图书馆的建设中会被纳入规划重点。(表4)
三、结语
本文基于2017年新发布的CSSCI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20种核心期刊的选题内容、发文情况等方面展开分析,探讨我国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概况与研究热点,总结如下:(1)数字人文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引起各界的足够重视;(2)无论是国内核心期刊的重视,或是数字人文专题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均对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起很好的催化作用,引导着各界学者开展专项研究;(3)对数字人文的研究仍然不够深入,多以实践经验交流为主,少有对数字人文理论体系的探讨与归纳;(4)研究工作的重点集中在历史、地理、文学等学科为主,且已有成功的实践案例;(5)图书馆在数字人文研究领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图情学界对该领域的重视,也能积极引导图书馆转变传统的服务理念。数字人文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图书馆员可以积极关注数字人文研究,与历史、地理等其他领域的专家们展开跨界合作,促进面向数字人文的科研支持服务迈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
主要参考文献:
[1]沈振萍,黄水清.我国数字人文研究脉络及其在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典型应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35(6).
[2]柯平,宫平.数字人文研究演化路径与热点领域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42(6).
[3]徐力恒,陈静.我们为什么需要数字人文[N].社会科学报,2017.8.24.
[4]朱本军,聂华.跨界与融合: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首届北京大学“数字人文论坛”会议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34(5).
[5]朱本军,聂华.互动与共生:数字人文与史学研究——第二届“北京大学数字人文论坛”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35(4).
[6]杨薇,陈晓亮,黄国凡.知行合一创新创意关联无限开拓未来——第12届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暨Lib 2.15会议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33(5).
[7]谢蓉,刘炜.数字学术与公众科学:数字图书馆新生态——第十三届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研讨班会议综述和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35(1).
[8]范晨晓.“基于CADAL平台的资源共享与应用”国际研讨会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35(5).
[9]艾春艳,朱本军,肖珑.“第四届中美高校图书馆合作发展论坛”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35(4).
[10]刘琼,卢章平,李永卉等.大数据时代:人文研究前沿与探索——南京大学“数字人文”学术研讨会综述[J].图书馆论坛,2018(3).
[11]欧阳剑.面向数字人文研究的大规模古籍文本可视化分析与挖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2).
[12]曾小莹.数字人文背景下的图书馆:作用与服务[J].图书与情报,2014(4).
[13]朱娜.数字人文的兴起及图书馆的角色[J].图书馆,201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