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武汉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研究
第588期 作者:□文/马吟雪 时间:2018/7/1 10:54:28 浏览:787次

[提要] 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通过统计20072016年武汉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武汉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与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新型城镇化发展上升趋势不稳定,且在产业结构优化、城乡规划、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仍存在问题。研究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分析武汉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质量;主成分分析法;评级体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9.27F291.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410

一、引言

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重点任务包括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市群建设质量、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深化城镇化制度改革。发展以人为核心、提升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实践,也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举措,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强大助力。本文结合已有研究,构建测量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评价体系,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质量、人口素质、生态环境质量等评价维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分析20072016年武汉市新型城镇化质量。

二、评价体系的建立

为使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结果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遵循新型城镇化内涵及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根据部分学者研究内容,构建出经济与环境发展、城乡统筹与功能完善两个层面,包含12个三级指标的武汉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表1

三、数据来源与评价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于《武汉市统计年鉴2007-2016》以及20072016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部分数据是计算后得出。确立武汉市评价指标体系之后,需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武汉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主成分,根据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计算20072016年武汉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综合得分。

四、武汉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本文运用SPSS22进行主成分分析,首先对12个原始变量做标准化处理,根据12个原始变量相关系数矩阵可知,很多变量间出现信息上存在一定的重叠,因此明确了信息浓缩的必要。遵循特征值需大于1的原则,从12个原始指标中提取了两个主成分,根据表2可知,前两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高于90%,进而推断出前两个主成分能基本包涵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大部分信息。(表2)从表2载荷矩阵可以看出各主成分的载荷,从而分析出各主成分的计算公式,表达式各变量是标准化后的变量:

F1=0.315ZX1+0.312ZX2++0.274ZX12

F2=-0.044ZX1-0.037ZX2+-0.467ZX12

其中,F1F2为两个主成分得分,通过各主成分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可确定各主成分的权重,由此权重构建主成分的分析模型UQ=F1×W1+F2×W2,之后由两个主成分计算出20072016年各年份的武汉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得分,进行新型城镇化质量年份排名。由于主成分计算出的年份得分有正有负,为表征相对水平,故将基点向上移动10个单位,得到各年份新型城镇化质量得分均为正数,如表3所示。由武汉市20072016年的新型城镇化质量得分可知,武汉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发展不稳定。武汉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得分在20072016年间虽各年间都有提高,但提升幅度时高时低,并不稳定。20072008年武汉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0.8620082009年提升1.1,但20092010年仅提升0.5920102012年新型城镇化质量为上升趋势,20122013年相对提升幅度则降低不少,之后到2015年得分都在提升,2016年质量提升降低较多。(表3

五、武汉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武汉自然条件优越,湖泊众多、森林覆盖率高,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也是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武汉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一旦不注重污染的治理问题,其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测度就会不全面,环境治理的好坏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武汉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发展中,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上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生态环境的建设还需要提高,对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考虑不够全面。

(二)从新型城镇化质量的产业支撑来看,武汉市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低于发达地区水平,新兴产业比重偏小。武汉市在湖北省大环境下的产业结构为“二、三、一”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特征造成产业发展中就业的弹性较小,使得武汉市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现状对提高就业率的帮助较小,产业布局统筹性较低,主城与新城各自为政、职能分工不明确,边缘地区如郊区的第三产业发展远落后于城区,综合竞争力不强,不能有力地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同时普遍存在生活配套基础服务设施薄弱、布局不合理的问题,由于产业的基础性支撑作用不强,农村居民进城之后,长期就业的保障少,尤其是在城市生活环境的质量下降和生活成本持续升高,导致农村居民在城市发展的意愿降低,劳动力发生转移。

六、武汉市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对策

(一)进行产业结构优化。武汉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发展过程中要制定“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相结合的发展路线。要抓住国家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的机遇,形成具有武汉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产业格局、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加强武汉市区域内外之间的合作,相互促进,取长补短走差异化发展的新道路,有效提升武汉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健康发展,增强武汉市经济竞争力。

(二)城乡规划统一,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武汉市要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使得城乡能够相互促进发展,加速经济发展要素向农村流动,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改善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促进武汉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三)改善环境质量,以生态促进经济发展。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因素成为吸引人才和企业去投资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环境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升环境质量的方法之一是建设生态宜居环境,武汉市有良好的资源和生态资源基础,但在武汉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已经受到破坏,之前的发展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重视不够,武汉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应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应遵循国家提出的发展政策,合理地制定武汉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增加武汉市绿化的面积,以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构想为蓝图,进行环境的综合治理,建设生态宜居的武汉,更多地运用科学、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为人民群众创造市容整洁、环境良好、生态盎然的生活家园。

(四)创新驱动武汉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强大支撑力,是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动力,也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的关键。“要素驱动”等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求。当今,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与创新驱动密切相连。首先,武汉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投入,使传统产业快速优化升级,加快产城业融合建设,促进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转化为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其次,随着城镇化发展模式的转变,发展的理念也要更新换代跟上前进的步伐,需要更新管理的制度、方式,提高城市的治理水平;再次,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贡献,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需要政府对教育投入更多,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最后,以高校及科研院所为平台,设立智库,研究产学研的合作新模式,加强武汉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周边及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项目引进创新型人才资源,壮大武汉创新人才队伍,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及创新环境,使创新成果转化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琼,吕丹,叶萌.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综述与重构[J.财经问题研究,20149.

2]叶裕民.中国城市质量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7.

3]续亚萍,俞会新.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J.工业技术经济,20157.

4]倪鹏飞.关于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若干思考[J.经济纵横,20149.

5]杨惠珍.我国新型城镇化形式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320.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8029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