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公共/财税
环江县精准扶贫绩效评价
第589期 作者:□文/蒙雨萌 区梦怡 赵 壮 陈世蔓 时间:2018/7/16 11:29:54 浏览:1689次

[提要] 本文以广西西北地区的环江县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环江县开展调研、对该县扶贫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该县精准扶贫工作成效,通过进一步分析该县实际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扶贫开发;民族贫困;绩效评价

本文为广西财经学院研究生创新项目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415

一、引言

贫困问题是我国当下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习近平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对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以及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环江县位于广西西北部,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全县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目前还有85个村是贫困村。现有农村人口31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0.33万人。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整体偏低,人口素质是扶贫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精准扶贫的提出,对于环江县来说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新机遇。

二、环江县精准扶贫现状

(一)整乡推进。20122015年,环江县共整合资金2.16亿元,“整乡推进”大安乡示范区项目建设。整体推进8个示范工程,共完成428个项目建设,将红心香柚、核桃、甘蔗、桑蚕这4个万亩的产业覆盖到全乡贫困户,水电路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二)产业扶贫。环江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业和特色产业,全县桑园种植面积18.55万亩,糖蔗10.28万亩,油茶2.6万亩,核桃16.6万亩,中草药1.6万亩,特色水果15.22万亩,香猪累计出栏60.89万头,菜牛出栏2.97万头,淡水生态养殖5.07万亩,全县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88.9%。同时,环江县引进了多家龙头企业投资开发扶贫产业。

(三)搬迁扶贫。环江县采取“有土安置和无土安置”相结合方式,计划搬迁建档立卡贫困对象24195人,其中2016年搬迁10881人,2017年搬迁13314人。截至2017年底,第一期民房建设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第二期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

(四)精准帮扶。环江县扶贫开发工作注重县领导联系乡镇、单位包村、干部职工包户帮扶。县、乡(镇)、村三级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县负总责、乡镇落实、挂钩到村、帮扶到户”的扶贫工作机制。

三、环江县精准扶贫绩效分析

通过参照中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同时考虑数据资料的可得性与可比性,结合环江县的扶贫成果,分别从减贫效益、经济效益和政策效益三个维度对环江县精准扶贫绩效进行分析。

(一)减贫效益。对环江县政府精准扶贫工作减贫效益的分析可以从贫困人数、农村劳动力、全县人口和贫困发生率这些指标进行,详见表1。可以得出,环江县贫全县人口和农村劳动力三年来均稳定增加,贫困人数在逐年递减,由2014年的98335人减少为2016年的70149人,同时,贫困发生率也在逐年下降。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逐渐下降,说明了环江县贫困现状正在逐渐改善。(表1

(二)经济效益。对环江县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经济效益分析可以从脱贫人数、返贫人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率、扶贫政策满意度、贫困人均收入、全县人均GDP、农民平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耕地面积以及农村信息化程度等这些指标来进行,详见表2。可以得出环江县贫困人均收入年增长率高于全县人均GDP年增长幅度,说明贫困人群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在经济收入上得到了较大的增长,反映出环江县的扶贫工作具有一定的成效。环江县每年脱贫的人数比较稳定,说明扶贫力度保持在一定的标准中。但值得关注的是环江县每年返贫人数保持在一定的数量,贫困发生率也没有下降的趋势,说明政府没有注重贫困人口脱贫之后的发展状况,这一点非常值得政府关注。社会养老保险率和农民平均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长说明群众的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人均耕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农村信息化程度增长较慢,环江县扶贫工作仍有较大进步空间。(表2

(三)政策效益。对环江县政府精准扶贫工作政策效益的分析,可以从产业项目投入金额、扶贫搬迁资金、雨露计划投入资金、小额贷款贴息投入资金和基础设施投入资金来进行,详见表3。可以分析出环江县政府扶贫投入资金在逐年递增,尤其是在基础设施上的资金投入年增长幅度最大,小额贷款贴息投入资金年增长幅度最小,雨露计划投入资金逐年递减,年平均出现了负增长。从政府扶贫资金投入力度来看,环江县政府对扶贫正在逐年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表3

四、环江县精准扶贫绩效评价

(一)环江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从数据中可以得出,近三年的贫困人口降幅较大,贫困人群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一些地区因为政府对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在生活便利性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农业产业的政策覆盖率已经达到较高的比率。表明精准扶贫的理念对开展扶贫工作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二)扶贫任务依旧严峻。2014年到2016年,环江县每年的返贫人数依旧保持在1500人左右,并且贫困发生率没有下降的趋势,这很可能表明环江县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时遇到了瓶颈。目前,投入的资金大部分都是中央拨款,地方自身“再造血”能力较弱。

五、环江县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在环江县开展精准扶贫调研工作并且对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发现环江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

(一)开展扶贫工作的群体单一。在环江县中,开展扶贫工作的主体是政府,政府通过资金、公共权力等为贫困人群提供帮助。但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一旦政府停止扶贫工作,那么贫困人群就会受到十分大的影响。同时,政府开展的扶贫工作具有统一性、标准化的特点,不一定能满足所有贫困人群的需求。政府受限于自身的角色,能够为贫困群体提供的帮助具有局限性。

(二)资源配置不均。部分贫困村由于贫困户自身条件与能力较差,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给予他们和其他发展能力较强的贫困户相同的产业扶持资源时,就会对资源造成浪费。在调研中发现,政府实施的雨露计划仅对考取中专以上的群体或成人技术培训群体提供资金帮助,但是在幼儿教育这一块,并没有投入资金。幼儿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都极其大,重视幼儿教育,就是重视个体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对稳定脱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扶贫绩效监测力度较弱。目前,环江县扶贫绩效相关的信息公开透明度、资料完善度较低,笔者在收集资料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困难,许多基层数据无法获取。这表明一个完善的数据监测机制还未形成,未形成完善的监测机制则容易出现实际脱贫的贫困户不肯脱贫的情况,会造成政府资源被挤占、真正贫困群体未能得到帮助等状况。同时,许多扶贫项目缺乏后续跟踪监测,有的项目仅关注投入资金不关注投入效果,项目是否真正取得了成果,投入者的关注度较低。此外,贫困户脱贫后返贫的情况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扶贫工作者通常不关注贫困户脱贫后的生产、生活状况,这对扶贫工作的顺利完成造成了较大的阻碍。监测机制的形成,对精准扶贫工作应该是一个较大的突破点。

六、提升环江县精准扶贫绩效的政策建议

(一)引入多方角色参与扶贫工作。在人力资本方面,激发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的创业热情,制造就业岗位。在财力资本方面,统一调配、集中管理,通过项目找资金、资金找项目双向对接,引入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项目,来解决贫困人群的就业问题。提倡全民参与精准扶贫,引入公益组织、慈善组织、企业等,为他们提供扶贫绿色通道,让他们能够顺利参与到解决贫困人群问题之中。

(二)合理配置扶贫资源,根据不同致贫原因的发展需求,针对性地将资源配置在不同乡镇。对有发展能力的扶贫对象,要有一定的资源倾斜。对自主发展能力有限的扶贫对象,应纳入社会救济范围。重视幼儿教育,加大对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的资金投入,使贫困群体的孩子从小就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借助大数据对扶贫对象和扶贫效果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价。对实现脱贫的对象进行监测,同时调整扶贫范围,防止扶贫资源被占用。对扶贫项目进行监测,保证项目的稳定推进;对扶贫资金的使用进行监测,防止资金投入到与扶贫无关的工程中;对已脱贫对象进行跟踪调查,继续帮助其解决困难问题,直至实现稳定脱贫。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媛,孔龙.甘肃省精准扶贫绩效评价及对策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7.114.

2]善平.精准扶贫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6.9.185.

3]毛靖瑶,葛咏,赵中秋等.武陵山贫困片区扶贫成效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8.183.

4]张迪.我国财政扶贫资金绩效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7.336.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5042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