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选取华东六省一市1995~2016年数据从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效率两个方面构建衡量金融发展的指标,构建PVAR模型,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分析华东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结论:华东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有较强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P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4月9日
一、引言
省域金融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地方的金融发展方向有引导作用,因此研究省域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华东六省一市即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安徽、福建、江西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地区,金融业较为成熟,因此本文选取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相关指标构建PVAR模型分析华东六省一市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其研究结果均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雷蒙德·戈德史密斯(1969)在其代表作《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采用金融相关率这一指标对各国的金融发展做出定量评估,论证了一国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推动作用。陈黎敏(2011)研究了我国1978~2008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指标,发现两者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但不同地区之间的作用却不相同。王景武(2005)利用VECM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两者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区域金融东西部存在显著差异。
三、理论基础与研究经验
华东地区作为中国资金利用率、资源利用率最高以及金融业成熟的地区之一,2016年该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38.71%,因此本文选取华东六省一市数据研究分析该地区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作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基础。理论上主要是从各国的金融机构或结构以及金融业功能两个角度分析两者的作用。然而各国金融机构和金融结构各不同相同,因此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更加稳定,金融的功能概括来说可以分为风险管理、信息揭示、强化公司治理、储蓄聚集、便利交易五个部分。从金融功能的角度来研究两者的关系更加合理,也更能够接近其本质。
(二)实证分析经验。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目前对此问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三种:(1)利用截面数据分析,此方法大多以经济增长指标为被解释变量,以金融发展指标为解释变量,建立模型并分析相关关系;(2)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构建VAR、VECM模型,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及因果关系;(3)利用面板数据分析,构建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分析不同样本不同时期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四、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华东六省一市1995~2016年的金融发展及经济增长数据,利用stata统计软件构建PVAR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作出动态分析。
(一)变量选取。通过构建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来反映金融发展程度,用华东各地区金融机构年贷款余额与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之比来代表地区的金融效率,存贷比这一指标反映了金融机构将存款转化为贷款的效率。在金融发展规模的指标选取上本文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之和代替全部金融资产计算金融相关率,以此来衡量各地区的金融发展规模。此外,选择各地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来衡量经济发展程度。
为能够克服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的局限性,本文采用构建PVAR模型进行分析,文中lgdp代表华东各省市GDP增长速度的对数形式,ratio代表各地金融机构存贷比,fir代表各地金融相关率。
(二)单位根检验。为防止伪回归的出现,在进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时首先要对各面板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检验方法为基于多变量的ADF(MADF)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中结果显示在检验中原序列均接受了原假设即存在单位根,而所由变量的一阶差分项在检验过程中均拒绝了原假设,这说明三个面板序列的一阶差分变量都是平稳的,因此可能存在协整关系。(表1)
(三)模型估计。由于PVAR模型中存在因变量的滞后项,使得固定效应与自变量相关,因而通常用来去除固定效应的均值差分法会造成估计系数的偏误。因此,本文运用均值差分法对各个变量消除时间效应。
根据差分结果lgdp受到序列fir的影响较为显著,这表明华东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受该地区的金融发展规模的影响较为显著,但是对于该地区的金融效率的反应不够显著。此外,华东地区的金融效率和金融发展规模之间的相互影响较为显著。
(四)脉冲响应函数和Granger因果检验。由于PVAR模型的估计系数的经济意义难以解释,为更好地分析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将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华东地区金融发展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间的动态影响。脉冲响应函数可以反映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值和未来值的影响。图1分别显示的是存贷款余额之比ratio、金融相关率fir以及国民生产总值lgdp产生一个标准差单位的正冲击对其余两个序列造成的影响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其中纵轴表示变量的变化率,横轴表示冲击作用滞后期间数。(图1、图2、图3)
从图1中可以看出序列lgdp和fir在受到序列ratio的冲击时波动不明显,即金融效率的提高对于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规模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从图2中可以看出当金融相关率fir对GDP增长速度和存贷比ratio产生一个标准差单位的正冲击时,在短期内GDP增速和金融相关率都有较大的增长,但是这种正向作用在长期会慢慢消失。因此对于华东地区总体来说,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将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并且能提高地区金融效率,使存款转化为贷款的速度更快,提高流动性。图3显示当存贷比ratio受到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冲击时会有大约一年期的响应滞后期,约在一年之后GDP增长速度对于存贷比的促进作用才体现出来。而金融相关率fir在面对来自GDP增长速度的冲击时表现出了负效应。
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图可以看出华东六省一市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指标间的动态关系,但是并不能够说明变量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需要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进行进一步考察,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金融发展规模指标金融相关率fir和经济增长指标lgdp之间相互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此外存贷比是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Granger原因,存贷比是金融相关率的Granger原因。(表2)
五、结论及建议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命脉。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内生变量,金融发展也越来越成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华东地区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华东地区作为我国发展较快,经济水平较高的经济带,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受到地区金融发展规模的促进作用较大,此金融效率对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较小。同时,经济增长速度对于该地区的金融效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前文的脉冲响应分析中可以看出,经济增长速度对于金融效率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时滞效应,而经济增长对于金融发展规模的作用十分有限。Granger因果关系关系检验的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规模与经济增长速度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金融效率对经济增长速度只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
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
(一)针对华东六省一市金融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因此,要完善金融服务功能、扩大金融服务范围、提升金融运行效率,推动经济更快更稳发展。
(二)实证分析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二者的关系既可能是金融发展驱动经济增长,也可能是经济增长引领金融发展。经济增长给金融发展提供了基础,金融发展给经济增长增添了活力,因此要妥善处理好二者关系,形成良性互动与循环。
(三)中国经济改革的核心是提高经济效率,而中国金融改革的核心是提高金融效率,经济改革的核心在于金融改革,提高经济效率的核心在于提高金融效率。因此,中国金融改革的基本内容包括金融机构的改革、金融市场的改革、金融体制的改革等方面。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理想目标应当是建成一个自由、高效、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其核心就是提高金融体系的运作效率,更好地为经济增长服务,金融改革的趋势也应该是围绕着提高金融体系效率来进行,最终要实现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陈黎敏.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J].浙江金融,2011(8).
[3]王景武.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5(10).
[4]周立.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3(9).
[5]杨友才.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金融发展门槛变量的分析[J].金融研究,2014(2).
[6]周天芸,王莹.金融机构空间集聚与经济增长——来自广东省县域的实证检验[J].地理研究,20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