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对建设美丽宜居新潍坊的思考
第590期 作者:□文/周志红 时间:2018/8/1 14:01:31 浏览:687次

[提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全面阐述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这为潍坊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路线图。本文回顾潍坊各地市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就,厘清绿色发展的内涵,阐述绿色发展理念下宜居美丽新潍坊的建设内容,围绕以绿色发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思路,提出实现美丽宜居新潍坊的路径,以实现美丽宜居新潍坊的建设目标。

关键词:绿色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城市文化;城市转型

课题项目:山东经贸职业学院2017年度院级科研课题:“建设美丽山东,推进绿色发展研究”(项目编号:YJKT2017104)阶段性研究成果;主持人:周志红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57

一、潍坊各地市生态环境建设回顾

在过去的一年里,潍坊市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提升工程,主要大气污染物得到有效改善,完成河道治理、河流湿地、造林绿化等工程30项,淘汰落后产能,高标准监控污染源排放重点企业,严格落实节能降耗目标责任。经过不懈努力,“蓝天白云、碧水青山、花红柳绿”的美丽图景在百姓生活中得到重现。潍坊各地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也得到空前发展:青州市成功入围全国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项——中国人居环境奖,成为生态宜居现代化都市;安丘汶河湿地生态公园项目获“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由安丘广播电视台倾情演绎的三生三世《安丘之恋》惊艳四海八荒;诸城市南湖生态经济发展区坚定不移抓棚改、建项目,一批批促生态发展、解民生之忧的大项目纷纷落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昌邑市发展绿色产业,培育农业发展新功能,以绿色生态激活乡村振兴;临朐县实施清河行动,恢复绿色水生态;等等。

二、绿色发展的内涵

“绿色”一词除了寓意希望与和平之外,在当今时代情境下也被赋予了更宽广的语境和更深刻的内涵。它不仅具有更深刻的生态学内涵,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语境下,也被赋予了相应的新内涵,例如绿色政治、绿色经济、绿色社会、绿色文化等。

绿色发展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一种创新,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指导下,对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等这些概念的高度总结和概括,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为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而提出的具体发展道路。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福祉这三个方面,强调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产方式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生活方式。

三、美丽宜居新潍坊的建设内容

(一)生态环境之美: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物种多样、资源富藏。“蓝天白云、山清水秀、柳绿花红”的自然环境是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向往的美丽景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生态环境绿色之美是美丽潍坊建设的首要内容。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恩格斯早已告诫我们:在对自然界进行改造和利用时,要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基础上营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因此,美丽潍坊建设绝不是一种以牺牲生态环境而换取经济社会大发展的不良状态,而应是一幅生态良好、物种多样、资源富藏的绿色可持续美好景象。

(二)经济发展之美:生产空间集约高效,新旧动能有效转化。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有效集聚,传统产业模式得到改造提升,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现代服务等产业为重点的新动能主体力量。

(三)绿色和谐之美:生活空间宜居适度,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便利、快捷、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立舒适便利、充满人性化设计的城市居住、生活环境,营造独特魅力、浓郁的城市文化氛围,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创设和谐稳定的城市社会环境,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料、充裕多样的物质精神产品和宽广良好的宜居空间。

四、以绿色发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美丽宜居新潍坊的路径

(一)还生态环境以绿色化,实现生态环境之美。首先,健全绿色发展宣传教育网络。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将绿色发展教育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计划和党政干部培训体系中,使不同层次的人员接受不同层次的教育;其次,拓宽绿色发展宣传渠道,在潍坊日报、广播电视台、政府门户网站开辟绿色发展专栏,及时发布环境质量信息。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不断创新绿色发展宣传教育形式。采取专题讲座、研讨会、成果展示会等形式,组织绿色发展理念宣传活动和科普活动,将生态文明观念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最后,积极开展绿色发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发展之美

1、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积极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等特色农业,探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重点培育生物种业、生物农业用品、生物食品、生物能源和环保、生物信息等产业,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综合效益。

2、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以化工、建材、冶金、涉及重金属排放等重化工行业为重点,加大对“三高两低”和“两高一资”企业整治力度,关停并转污染大、能耗高、效益差的工业企业。将工业化和信息化有效结合,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推动石化、汽车、钢铁等支柱产业和纺织、建材、食品等传统产业优化调整、转型升级,向高端、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加快发展技术先进、清洁生产、附加值高的先进制造业,把潍坊打造成以科技研发为依托,以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为主体的先进制造技术中心。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和和绿色服务为目标,优先发展以软件、金融、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和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现代商务、文化创意、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特色服务业。

4、提高绿色技术水平,营造绿色创新氛围。充分发挥潍坊市高校众多,教育资源集中和人才集聚的优势,积极开展资源环境、新能源、新材料、生态农业等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在更深和更广的层面研究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等,争取取得进一步的突破。同时,推广应用绿色科技成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绿色科技在新兴产业发展、污染治理、低碳循环等领域的应用推广。

5、加强政府监督,提高政府治理水平。立足潍坊实际情况,结合绿色发展的目标,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促进绿色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将绿色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同时坚持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建立环境问责制等。将绿色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全面反映GDP的真实发展水平。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和推进环境资源税费改革。

(三)以城市转型支撑动能转换,建设宜居新潍坊

1、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全力打造“文化名市”。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每一位市民内心的精神家园,是连接市民内心最主要的纽带,城市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宜居性。宜居城市文化的建设原则是“以人为本、崇尚创新、尊重自然、和谐共荣”。当前,潍坊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城市绿色发展观为引领,以“四个城市建设”为指导,着力实施“五大工程”和“十七项行动计划”。下一步应加大实施力度,通过“文明提升、文化惠民、文化产业培育、文化传承发展、文化品牌打造”五大工程,“世界风筝都品牌提升、中国画都品牌打造、文化馆群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文化产业培育、AR之城建设、文艺精品创作、联合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创建、会展名城建设、东夷文化研究宣传、文化名人挖掘宣传、地域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交流传播、城市标识系统完善、文化人才培养、市民文明素质提升”17项行动计划,全力提升城市文明,塑造城市品牌 “文化善地·大成潍坊”,打造文化名市。

2、建设富裕文明的“活力空间城市”。一是结合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地铁专项规划、商业设施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及产业规划等总体规划,系统设计新老城区发展重点,如老城区重点实现功能改造与价值重塑,新城区进一步完善功能,聚集人气;二是强化分区布局,按照人口集聚、业态、交通设施与周边公建配套等情况,在每个城区、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等布局适当的空间项目,既要突出差异化、个性化,又要点、线、面结合,实现空间上的贯通。

3、构建高效交通体系,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首先,在规划之初就充分考虑到将地铁、公共交通、慢行系统、停车场、地下通道、空中廊道与开放式广场等结合,将人的流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其次,要重视内部交通,注重完善、舒适和安全的步行系统,使之串联各种功能空间,促使多样化空间的混合发展,建设一个“垂直”的而不是“水平”的都市;最后,通过建立科学、高效、立体的交通网络,建立高效、全程智能监控的全市交通管理系统和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文明驾驶习惯等来为城市交通的可持续通畅构建科学、高效、具有较大伸缩性和延展性的交通结构。

4、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首先,大力开展创城工作,以“八项整治、双项提升”为抓手,实行网格化管理,形成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常态化机制;其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加快构建适合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法规体系;最后,实施“互联网+”城市管理,加快数字城管系统升级改造和智慧环卫、智慧照明、智慧道桥、扬尘治理等系统建设,启动生活垃圾分类数据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和谐宜居的高品质城市。

(作者单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德艳.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实现路径[J.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2017.11.

2]门莹.生态文明理念下安徽绿色发展路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2.

3]李东梅.以绿色发展引领县域经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N.宁夏日报,2017.12.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636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