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辽宁渔业科技发展现状及对策
第592期 作者:□文/郭 丽 李 朵 时间:2018/9/1 10:21:05 浏览:681次

[提要] 辽宁省是我国渔业经济大省。从渔业科技人才、科研机构、渔业科技转化能力、渔业推广体系建设等方面,分析辽宁渔业科技发展取得的成果,从中发现辽宁渔业科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辽宁渔业科技发展工作重点,以期为“十三五”时期辽宁省加强渔业科技发展、全面推进渔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渔业科技;渔业发展;对策

本文是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一般课题:“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科技创新对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及途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lslktyb-034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528

为适应渔业供给测改革,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目标,加大渔业科技推广力度,不断提升渔业科技水平,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渔业科技投入1.9亿元,较“十一五”增长86%,推进渔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坚持科技创新,发挥科技对现代渔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建立健全以科研院所为骨干、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围绕水产主导品种培育、疾病防治控、营养与饲料、健康集约养殖、节能减排、质量安全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积极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应用到渔业,加大高新技术成果的研发、引进和推广应用,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造传统渔业,积极整合和优化现有各级渔业和涉渔科技优势力量,加快构建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各环节紧密结合的现代渔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贡献率达58%

在渔业科技的带领和支撑下,辽宁渔业经济各项指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渔业经济总产值、水产品出口贸易量和出口额逐年提高。渔业科技转化效果明显,促进了渔民增产增收,与全国渔民人均纯收入比较可以看出,辽宁渔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表1、表2

一、辽宁渔业科技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果

(一)渔业科技人才不断扩大。辽宁渔业科技人才力量雄厚,目前,辽宁拥有渔业人口516347人,其中传统渔民313611人,渔业从业人员362649人;拥有海洋渔业专业技业术人才2000余人,约占全国的 16%。渔业技术推广机构848个,技术推广人员1093人,人员编制排在全国第7位。建立了各个级别的水产技术推广站和科普示范点,培育新型渔业经营主体、养殖大户、家庭渔场、专业合作社、渔业企业等逐年发展壮大,在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等方面使科技尽快落实到生产实践上,为渔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2016年,辽宁省共举办了349期渔民技术培训,提升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人员技能、推广示范渔业优势品种健康生态养殖、种养关键技术,参加培训的渔民共有18106人次。雄厚的渔业科技力量,成为搭建渔业科技平台必不可少的条件,为辽宁省渔业科技水平的提升、渔业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6年辽宁省在水产推广机构的人员和业务经费上总投入7381.58万元,其中人员经费是4425.51万元,公共经费410.07万元,项目经费达2546.00万元,科技推广人员编制达1093人,其中按职称正高级22人,副高级63人,中级364人,初级308人,其他299人;按文化程度硕士44人,本科325人,大专479人,中专155人,其他53人。

(二)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辽宁省强化科研院所、大学、其他涉渔科研力量,科技型企业的横向联系,构建渔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机制,设有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水产研究院及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大连海洋大学、大连工业大学、营口现代渔业科技产业园、沈阳农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民族学院、大连大学、渤海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大连、沈阳、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等市的海洋水产研究所及教育机构多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这些科研机构联合一些大型渔业企业进行科研创新,组建国家虾夷扇贝、刺身、河蟹产业科技联盟,海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辽宁杂色蛤产业科技创新联盟,辽宁省冷水鱼类科技创新联盟,“辽宁省海洋产业校企联盟”,“大连海洋产业发展促进会”等国家、省、市级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在海蜇、鲍鱼等品种创建科技创新联盟方面取得新突破。

通过搭建联合攻关研发平台,举办了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实现了区域间技术合作成果转化应用、有效加强产、学、研、用之间的合作,渔业科研专项有效实施,组建了12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重大攻关项目123项,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海参、扇贝、河蟹、裙带菜等相关研究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渔业科技创新成果。

(三)渔业标准体系建设。自2012年起,依托国家级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大连现代海洋生物产业示范基地,辽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渔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经过6年的逐步推进和完善,目前已构建水产健康养殖、水产品加工与流通、渔业设施、海洋牧场等四大领域的渔业标准体系,建立了体系化的服务与决策系统。成为全国第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渔业标准体系。渔业标准的体系化建设工作连续多年被农业部、国家海洋局作为先进典型并向全国进行推广。

近五年来,仅大连市渔业授权发明专利3700余项,编制渔业相关标准共计101项,其中行业标准20项、省地方标准42项、市标准规范39项。辽宁省涉及水产健康养殖、水产品加工与流通标准修订,建设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2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区2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县1个。2016年加大地方渔业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获批了18项地方海洋与渔业标准,遴选了10个渔业标准化示范县,有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的刺参生态育苗及底播增值标准化示范区,红鳍东方鲀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5个省级以上技术推广项目完成年度任务并取得较好效果,21个县被确定为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示范县,水生动物重大疫病监测扩大到5项,完善了大连市渔业标准检索系统。

(四)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资金扶持和项目拉动,各地大力推行优质、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养殖结构和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精品养殖规模逐年提高。全省精品养殖规模达到570万亩,采用海水池塘海参生态养殖技术,鲍鱼吊笼养殖技术,全省海参养殖规模180万亩,产量7万吨,大连占78%;河蟹养殖190万亩,产量8万吨,盘锦占85%;大菱鲆养殖280万平方米,产量4万吨,葫芦岛占98%;本溪、鞍山等地冷水鱼养殖逐渐壮大,面积达到64万平方米,产量7000余吨。丹东创新发展海水生态立体养殖,总体效益提高;锦州南美白对虾生态高效养殖创造了该市虾类最高单产纪录;营口开发土著品种大竹蛏成效显著;盘锦“中国河蟹第一市”影响力逐渐扩大,大规格河蟹产出率达到90%;鞍山引进大型淡水鱼深加工项目,工厂化设施渔业养殖规模扩大,沈阳鲟鱼、辽阳鲶鱼实行精养模式,独具地方特色。

养殖品种丰富,海参、河蟹、大菱鲆、多宝鱼、扇贝、南美白对虾、海蜇、观赏鱼、沈阳鲟鱼、辽阳鲶鱼等实行精养模式,独具地方特色。铁岭、阜新、朝阳实行大面积水库养殖,为加大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优化力度,2017年辽宁省创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0个以上,并强化水产优势品种引进更新与改良,建立水产优势品种引进更新与改良项目评估制度,以科技为引领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辽宁省按照“引进更新一批,示范推广一批,改良储备一批”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先后投入3800万元实施了103个水产优势品种引进更新与改良项目,以18个优势特色种类为主,进行了品种结构调整,引进海水淡水优良品种20个,新增省级水产原良种场7家。

(五)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与服务能力不断加强。辽宁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日趋完善,推进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进一步完善以“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渔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建立一支稳定的水产技术推广力量,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开展渔业科技培训,培育培养新型渔民,提高“五位一体”的推广网络实现全覆盖,培育科技示范户3500户,组建产学研示范基地15处,推广健康生态养殖面积0.67万公顷,提高渔民对先进实用技术的接收能力和应用水平,使科技进步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渔民群众,提高了渔业生产技术水平,探索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机制,促进渔民持续较快增收。开展了提升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人员技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渔业科技促进年、渔业科技服务年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科技服务活动,辽宁渔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科技人员服务基层的主动性有效加强,养殖者安全用药意识显著提高,健康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升。(表3

(六)一批创新创业能力强的科技型渔业企业创建了一批辽宁名牌产品。2016年,辽宁发展科技型渔业企业34家,创出辽宁十大渔业品牌,7个产品获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交会金奖。大连市“獐子岛”、“棒棰岛”、“天正河鲀”、“海晏堂”、“鑫玉龙”、“壹桥”、“富谷”、“有德”等8家渔业企业荣获“2017年最具影响力水产品企业品牌”,获奖企业数量占全国获奖企业总数的1/10。其中,“獐子岛”位列品牌榜第一位。海晏堂即食鲜海参、棒棰岛上汤焗辽参荣获“创新加工水产品”,大连辽渔国际水产品市场荣获“最具影响力水产批发市场”称号。全国最具影响力水产品牌大连占1/10

(七)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成效显著。2016年全年完成抽检3557批次,总体合格率98.6%,其中国家例行监测的合格率位居全国前列。大力开展交叉执法督查检查,重点打击海参育苗违法违规用药行为,确定了丹东、本溪、绥中、大石桥为首批省级执法示范单位,全面提高执法水平。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42.9万亩,认证产品24个,获批地标产品3个,东港大黄蚬作为全国唯一的水产品跻身首批6个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之列。大连市金州新区检测站成为全国第一家取得资质认证的县级水产品检测机构。葫芦岛市在绩效考核中实现“四连冠”,其水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成为全国经验典型。丹东宽甸县被评为“国家级出口淡水鱼质量安全示范区”。长海县獐子岛镇被认定为辽宁特产,天然海参之乡,瓦房店谢屯镇被认定为辽宁特产圈养海参之乡。

(八)渔业科技取得创新型科研成果。针对辽宁省渔业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重点围绕主导水产品的产业发展,开展技术攻关,加快技术成果创新和孵化,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渔业科技重大成果,促进了辽宁渔业的快速发展。

2016年,辽宁省海洋与渔业科技项目鱿鱼贮藏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辽宁海洋与渔业科技贡献奖6项。由省海科院主持的“刺参健康养殖综合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辽宁省海洋与渔业科技战线近年来获得的最高荣誉。获奖科技成果涵盖了渔业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推广、水质调控、海域动态监视监测、食品安全预防体系建设等方面。其中,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申报的“光合1号”河蟹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推广科研成果,被评为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辽宁海洋与渔业科技贡献奖。

(九)海洋牧场建设深入推进。2016年投入财政资金7180万元,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规模52亿个单位,其中中国对虾36亿尾,增殖效果显著,受到沿海渔民称赞。安排中央资金2200万元,新增人工鱼礁示范区3处,礁区面积5400亩。累计落实省财政资金5000万元,支持长海县现代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

(十)渔业公共信息服务能力提升。渔业公共信息服务的开通标志着渔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加强和提升,对于渔业科技服务水平和全省渔业综合能力起到积极促进作用。2016年辽宁渔业水产推广机构信息平台加强建设,建设网站11个,手机用户平台64户,电话热线624条,技术简报61个,这些信息平台发挥了有效的作用,示范关键技术142个、检验检测7374批次、指导面积642464公顷,为8404个农户、360个企业、179个渔业组织开展渔民技术培训330期,共19397人,推广人员业务培训和学历教育以及公共信息服务等,取得24个技术成果。

二、辽宁发展渔业科技对策及工作重点

实施科技兴渔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国发[201311号文件精神和辽宁省“十三五”渔业发展规划,实施科技兴渔战略,推进渔业科技创新,实行高技术先导和重点突破战略,围绕渔业在生产、研发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研发推广一批水产良种选育、健康养殖、水产品加工、渔业设施等关键技术,极推进渔业科技体制和机制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研发健康养殖技术。针对主要养殖区域、养殖方式和养殖品种,研究示范推广节水、节能、节药、减排、安全、高效的水产养殖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加强稻渔、渔菜和轮作等综合种养模式试验示范,开展池塘标准化健康养殖、高效配合饲料使用、多营养层级生态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外海深水网箱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等节能减排技术的集成与示范推广。

(二)围绕水产种业工程,扩大良种繁育与推广等方面开展科研工作。调整养殖品种结构优化,加大培育主导养殖种类优良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培育具有优良复合型经济性状的水产新品种,力争水产养殖良种覆盖率达到70%以上,重点做好大连市重点实验室申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加快渔业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

(三)提升高效渔业设施装备。构建一批新型系统模式,研发一批先进设施装备,形成工程学研究方法,有效提升渔业装备与工程的生态化、精准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提高装备效率,实现“生态、优质、高效”的目标。

(四)促进渔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深入解析渔业资源可持续产出过程,构建现代渔业资源养护与科学管理技术体系,建成一批渔业资源养护与环境修复示范区。人工鱼礁的技术创新和大规模建设,为资源保护提供了新途径,继续做好辽宁省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的跟踪监测与调查、人工鱼礁效果评价、黄渤海重要经济生物产卵场修复与重建技术集成与示范等工作。加强渔业资源保护,注重对经济渔业生物幼鱼的调查,形成基础数据,完善伏季休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人工鱼礁、海洋牧场建设,加快改变传统渔业生产方式,重视节能、节水、减排、生态等可持续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和推广节水减排养殖技术模式,更加突出养殖水域的生态安全,做好重点区域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研发一批远洋渔业新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与装备,提升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水平。

(五)形成良好的水产品综合利用生产加工体系。开展水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和高值化技术研究,建立大宗、优势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体系,构建完成主导水产品的全产业链精深加工与质量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建成一批主导水产品精深加工的区域性产业基地和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化示范生产线,延长产业链,全面提升水产品加工率和水产品冷链流通率。

(六)加强渔业信息化建设。突破养殖对象与生境、渔业生态与环境、水产品品质与规格等信息获取和应用技术瓶颈,建立渔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研究方法,构建养殖、捕捞、加工集成应用模式,建成一批综合应用示范点,凸显渔业信息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七)完善渔业标准化建设。针对渔业生产中存在的现有标准不健全,标准的制定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已有标准可参照性差、应用率不高,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等情况,从体系建设、服务与决策系统建设、标准制修订、标准宣贯、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开展辽宁渔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鹿丽,周洁明,闫叙.促进辽宁渔业发展的渔业科技创新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2]林明辉,朱新平,白俊杰等.广东省淡水渔业科技创新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61.

3]文国樑,曹煜成,孙志伟等.广东省渔业科技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322.

4]孙吉亭,赵玉杰.山东省渔业科技进步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2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7510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