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沧州市农业生产条件聚类分析
第593期 作者:□文/刁广付 王 健 高 卓 时间:2018/9/16 11:30:15 浏览:712次

[提要] 农业生产条件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以沧州市14个县区为研究对象,依据农业经济理论,选择5个评价指标作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通过聚类分析,对沧州市14个县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其特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沧州;生产条件;聚类

基金项目:渤海建设专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编号:71373067);通讯作者:王健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511

一、引言

沧州市共有19个县区,其中新华区、运河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和渤海新区因为农业户籍人口为零,不作为研究对象,因此选取14个县区作为研究对象。农业生产条件主要包括劳动力数量和素质、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农业机械化程度以及水利设施建设等因素,各个县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导致农业发展情况不同,需要完善的措施不同,同时根据聚类结果,可以分析出农业生产条件相近的县区,划分不同的生产区域。荣慧芳(2010)认为对农业生产条件聚类分析应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的原则。刘向华(2002)认为农业生产和发展应根据各地区实际农业生产条件进行,因地制宜,有差异性的发展农业生产。张建平(2007)认为固定资产投资额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大,农业物质生产条件对农业经济影响显著。王进(2009)认为在农业生产竞争力较差的地区应得到政府政策、技术创新和工业化方面的大力支持,是提高农村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刘国炳(2005)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改变农村生产力不均衡,加快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郝星耀(2015)认为土地整治是对农业资源及其利用方式的再组织和再优化过程,是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系统性工程。

二、沧州市农业生产条件聚类分析

(一)农业生产要素情况

1、乡村从业人员数量。乡村从业人员数量是指沧州市在乡村从事农林牧渔业人员的数量,他们是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投入要素。乡村从业人员数量可以表示农业生产的规模,包括粮食、蔬菜、畜牧、渔场生产规模,也反映了农业发展现代化程度。沧州市14县区农业产业发展不平衡,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有较大差异,因此乡村从业人员数量作为农业生产基础投入要素具有重要意义。

2、农民受教育程度。乡村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体现了劳动者学习和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本文认为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能充分反映农民的文化素质,尤其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民对土地流转、农业技术、产业化经营、机械化改造的理论和实践需要文化水平支撑,文化水平高,农业生产和发展就有坚实的基础。沧州市14县区土壤盐渍化程度、农业用水匮乏、水利设施落后,这些不利的农业生产条件要求提高人力资本,发展现代农业。

3、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农业技术人员是指沧州市从事农业技术创造和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农业技术是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农业技术为农业生产带来质的提升,充分发挥其他农业要素的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力。农业技术人员数量越多,越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

4、有效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体现了地区农业用水的充足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证,充足的农业用水资源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沧州市作为华北平原漏斗区,淡水资源匮乏,用于农业生产的水资源有限,因此用14个县区有效灌溉面积的数据作为指标,体现该地区农业用水充足程度。

5、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机械总动力体现了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可以大幅提高农业生产率。农业机械不仅包括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机械,也包括林业和渔业机械。

(二)农业生产条件评价指标。本文选取了乡村从业人员中高中以上学历的比例作为评价各县区农业劳动力素质水平,选取每万人乡村从业人员拥有农业技术人员数量表示农业技术提升潜力,选取每万人乡村从业人员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表示机械化水平,选取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农村户籍人口的比例表示各县区整体经济发展情况,选取有效灌溉面积表示各县区农业用水充足程度。(表1

将表1原始数据处理得出结果,如表2所示。(表2

(三)农业生产条件差异聚类分析。系统聚类最初将每个观测值聚为一类,再依据每一类的相似程度归为一类,不断重复该过程,直至聚为一类为止。本文聚类采用均联法,本文将类别设置为2类、3类、4类、5类,各类包含的县区如表3所示。(表3

利用SPSS软件对表2的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得到聚类树形图1。(图1

(四)结果分析。依据表3和图1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吴桥和青县属于农业生产条件好的地区,其中吴桥每个生产要素的数据都具有明显优势,整体优势也非常明显,所以可以将吴桥单独归为一类,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吴桥的小麦和玉米单产水平均位于沧州市第一位,说明吴桥农业生产条件非常好。青县的农业机械总动力水平和技术人员数量水平较高,整体表现较好,说明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在实际农业生产中青县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位于沧州市第一位,说明农业生产条件较好。

2、泊头、南皮、东光、河间和肃宁属于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泊头市农业劳动力文化水平、农业机械总动力水平和有效灌溉水平较高,说明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在实际农业生产中,泊头市的粮食单产水平处于沧州市中上水平。南皮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比例高,说明南皮县有充足的农业劳动力用于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说明南皮县农业生产潜力很大,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南皮县是农业大县,城镇化水平不高,粮食作物生产处于中等水平。东光县拥有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用水相对其他县区充足,有效灌溉水平处于沧州市首位,有利于农业生产,在实际农业生产中,东光县粮食生产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因此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河间市有效灌溉水平较高,有利于农业生产,在实际生产中,粮食单产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因此河间市农业生产条件较好。肃宁农业生产要素整体水平较好,没有表现较差的要素,并且肃宁在地理位置上和河间相邻,农业生产条件相似,在实际农业生产中,肃宁的粮食单产水平中等偏上,说明肃宁农业生产条件较好。

3、黄骅、海兴、任丘、沧县、孟村、献县和盐山属于农业生产条件一般的地区。黄骅市农业机械总动力处于沧州市最高水平,但是受海水倒灌的影响,农业用水极度匮乏,农作物生产多为雨养旱作,因此有效灌溉水平非常低,农业生产潜力最大,同时黄骅濒临渤海,渔业发达,在实际农业生产中,黄骅的粮食单产水平较低,因此农业生产条件一般。海兴在地理位置上和黄骅相邻,属于农业大县,农村劳动力充足,发展潜力大,在实际农业生产中,海兴粮食单产水平较低,因此农业生产条件一般。任丘整体生产要素水平较差,二三产业发展较好,对农业劳动力吸纳能力强,造成农业劳动力资源不足,其他要素水平较低,在实际生产中,任丘粮食单产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综合考虑,农业生产水平一般。沧县生产要素整体水平较差,尤其有效灌溉水平较低,制约农业生产和发展,在实际生产中,沧县粮食生产水平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因此农业生产条件一般。孟村除了农业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以外,其他农业生产要素水平均比较差,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孟村粮食单产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因此农业生产条件一般。献县农业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其他要素水平一般,在实际生产中,献县粮食单产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因此农业生产条件一般。盐山农业劳动力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制约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盐山粮食单产水平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因此农业生产条件一般。

三、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沧州市各县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异的聚类分析,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农业生产条件好的地区,要充分挖掘具有优势生产要素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果。同时,也要注意补足农业生产要素的短板,不能因为某一要素水平差影响了整体水平的提高,吴桥应提高机械化和水利设施水平,发展节水农业,青县应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发展蔬菜等设施农业。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应注重整体水平的提高,发挥生产要素优势,泊头和南皮均应增加农业技术人员的数量,东光、河间和肃宁应提升机械化水平,增加农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农业生产条件一般的地区应注重整体水平的提高,提高机械化水平,增加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增加有效灌溉面积。

(二)沧州市政府部门应根据各县区实际农业生产条件,科学规划农业产区,针对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和一般的地区重点投资改造。对农业技术人员少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的地区,应着重发展技术要求低的产业,比如粮食种植业和渔业,对于机械化水平高的地区,可以发展蔬菜等设施农业。对有效灌溉面积较低的地区,多发展雨养旱作农业,减少耗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保护地下淡水资源。对劳动力素质较低的地区,要增加技术和文化培训的次数,多举办农业种植讲座,调高农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荣慧芳,陈怀录,齐昊聪.甘肃省农业生产条件差异的聚类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11.

2]刘向华,万军.入世后全国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与调整[J.焦作工学院学报,20022.

3]张建平.农业生产条件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的多元统计分析[J.农业与技术,20071.

4]王进,王礼力,庞新江.我国农村区域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及实证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4.

5]刘国炳.农村劳动力剩余和转移的区域差异与农村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058.

6]郝星耀,潘瑜春,唐秀美.基于空间聚类的平原旱作农区土地平整单元区划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5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8954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