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共产主义社会及其经济形态探讨
第593期 作者:□文/郭新宇 时间:2018/9/16 11:33:12 浏览:762次

[提要] 马克思社会主义是世界公认的社会发展学说,在这基础上当代学者对我国共产主义社会系列问题又进行研究,通过不同领域的研究分析,对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可能趋势及其发展的经济形态模式进行对比讨论,发现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关键是达到人的欲望与资源零和博弈的动态均衡,其经济形态的运行也必然是基于该均衡点上,再发展、丰富、完善更高层次的经济形态,故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动态均衡经济的社会。

关键词:共产主义;经济形态;动态均衡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521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我国的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那么如何实现共产主义,如果实现,那其经济形态又是什么形式?其经济形态是否与资源的稀缺性原则有所抵触?人类无穷的欲望和资源的稀缺性是否会产生冲突?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实现共产主义过程中要面临的。所以,对共产主义社会及其经济形态的研究,可有效地为当代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也能具体地探索共产主义社会目标的实现应当从何入手,为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一、共产主义社会可行性再证明

在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因此,要实现社会进步,应当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对整个社会进行改造,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实现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伟大目标。我们可以知道,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会止于经济危机,社会主义是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的到来是必然的,且我国现阶段已经处于社会主义,并且其时长已经超过半世纪,但共产主义社会才是我们追求的共同目标。

首先共产主义是否必然会出现,社会学家马克思早在两个必然中严谨论证了,且在改革开放以来,有很多学者又反复地做了这方面的研究,如曾永胜从迂回生产及其演化、科学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意义三个方面论证了共产主义社会出现的必然性;刘芳认为随着资本将生产力发展到社会个人发展成为社会生产和财富的基础,资本将促使自身解体,从而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这也完全符合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现代社会生产力呈几何级数的高速发展,随着人们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人们的思想觉悟也会越来越高,实现共产主义是可能的。但也有学者认为实现共产主义需要通过四点考验:(1)取得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消灭私有制;(2)生产力快速发展;(3)人民的共产主义觉悟以及道德素质极大提高,完全能够控制自我欲望的增长;(4)劳动成为人全面发展的一种需求,而不再是谋生手段,劳力和体力劳动的区分完全消失。只要经过这四点考验,共产主义社会是能够实现的。

总的来说,共产主义的实现有个范围的界定,因为资源是稀缺的,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而人类节制欲望和开发可再生资源是困难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资源的开发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节制欲望又要减少资源的消耗,这也是共产主义社会还没实现的原因之一。理论上,当资源相对无限,人类欲望相对可控,在这样符合客观自然规律和人性发展的条件下,共产主义社会是完全能够实现的,那么共产主义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呢?从众多文献表明共产主义社会应是动态的,拥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进行自我完善,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相对稳定而达到人性与资源均衡的社会形态。

二、共产主义经济形态的推断与猜想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隐晦地对比了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经济,已经模糊地预示了共产主义的经济形态。在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分配中说到:“这种分配方式会随着社会生产机体本身的特殊分配方式和生产者相应的历史发展程度而改变。”这表明共产主义因为某些因素的发展程度不同而分为不同阶段,这里的某些因素可能会涉及到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与人类道德水平相关的节欲能力,而马克思设想共产主义社会时期的生产力是高度发达的,不存在商品和货币的概念,生产资料也是公有,劳动者是各尽所能有序而自由的合作劳动,分配上是按需分配。这给了我们一个模糊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画面。

许多学者也对这样一个模糊的经济形态进行了推断与探索。王海明认为人类社会最终的经济形态只有一种,那就是没有政府指挥但有政府适度干预的市场经济,他论述了为什么计划经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完全的市场经济以及其他的混合经济不能成为最终社会的经济形态,分析得出人类社会的最终经济形态必然是符合自由经济原则,符合制度道德原则,自由的、人权的、人道的和高效率的经济形态;其论述中明确得出没有政府指挥的公有制市场经济是共产主义经济形态的最好选择,无论是从效率、人权,还是公平公正、自由程度上来说,这种形态的经济都是最优的,这也论证了共产主义时期,政府的存在及社会分工和分配制度的存在。蔡星和龚刚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应该产生在人类的欲望节制中,而马克思所说的“按需分配”绝不是满足贪欲,即“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而是对人类本真的物质需要而言的“按需分配”。通过“禁止欲望——释放与制造欲望——节制欲望”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人类社会也终将进入更高一级的文明,他们命名为欲望节制型共产主义社会。那么社会的发展阶段就从侧面反映出了人类的欲望,从刚出生的生存欲望到最终衍生出来的欲望,社会主义是当今世界上距离共产主义最近的社会形态,也最需要谨慎的阶段,因为这个阶段需要不断的制造和释放欲望,这些被积压的欲望要么爆发,要么消亡,如果是爆发的话,那很可能会阻碍社会主义的步伐,如果消亡的话,那就意味着我们离共产主义更近了一步。

所以,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必然是一个量变质变的过程。我们可以推断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是由市场占主导地位,政府将不会完全消失,且拥有辅助干预功能,人的欲望相对可控,社会各个环境相对稳定、自由、开放、和谐的经济形态。

三、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与分配

对于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首先需要明确共产主义社会和其他社会的生产目的。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提出的“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还是共产主义的生产目的。在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一点上,广泛认为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及其成员的物质文化增长需求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生产目的应该具有一致性。在生产方式上,为了避免资本主义社会所显现出的共同体与个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马克思主张在共产主义生产方式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民主的作用,所以在生产方式上应以公有制为基础。

那生产如何进行呢?学者郑元叶发现生产资料公有制表明了共产主义社会“以自由的联合的劳动条件去代替劳动受奴役的经济条件”,从而全体社会成员都成了劳动生产过程的主人。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以产品的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和劳动美德的培养促使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而通过民主的方式来制定和执行共同的生产计划,培养社会成员的主人意识和共同体认同感。这样的生产方式才能够化解其他社会中带来的个体和共体的冲突。这意味着人们是聚集在一起,有序而自由的各尽所能来进行劳动生产的,但同时他也提出了,这样一个生产过程是很难实现的。首先,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必须得到相应的统一,而且人的教育程度和道德程度需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当自我利益和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人们能够摒弃自我利益而成全社会利益;其次,劳动自由和生产民主也是相当难实现的,这需要人们有高度的自觉性,以及思想觉悟等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要素驱动的增长率会急剧下降,社会效益降低,会衍生出许多其他的社会问题,这时候经济增长必定要转型,而创新驱动是当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也将是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方向,创新驱动必然要求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将科学技术广泛运用从而转换为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才能创造出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

这种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的获得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能的,但单纯依靠发达生产力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实质正义面临着艰巨的困难。这里有几个点还必须深刻讨论:(1)如何实现自由且有序;(2)劳动时怎样才能做到各尽所能;(3)个人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时间如何分配的问题。此刻假设生产力已经极大提高,那么人们付出的物质改造时间和物质转化难度越来越低,人类可能耗费相对更少的资源和精力来满足自身需要,而非通过奴役和支配其他人劳动来取得,这依旧不是一个静止的过程,而是一个运动的,甚至不断运动的过程,它才能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接着我们来讨论分配方式,马克思以“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简单地描述了共产主义分配。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其分配方式必然是“按需分配”,刘建军认为需求是人类从事一切活动的动力,在生产力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它就应该成为消费物资分配的主要衡量尺度,这是一个社会积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而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需求是正常的、健康的、发展的,这意味着人的需求并非欲念,或者说人的欲望是完全可控的。而戚海峰认为这完全违背了人性的发展,违背了自然规律,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控制人性这一点上也是不可能完成实现的。社会资源是稀缺的,即便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也不能做到无中生有。所以,我们可以明确分配方式应该是在人性的相对可控的前提下按需分配。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博.试论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可能性[J.世纪桥,2010.5.

2]曾永寿.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必然性再证明[J.广西社会科学,1998.2.

3]刘芳.论马克思社会理想实现的现实可能性[J.东岳论丛,2009.5.

4]吴婷婷,乔俏.论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可能性与现实性[J.科技致富向导,2011.15.

5]刘佳,周新辉.论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条件[J.传承,2015.1.

6]林里夫.论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J.经济研究,1984.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8862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