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江苏地域文化划分在乡村旅游中的表达
第597期 作者:□文/黄志刚 时间:2018/11/16 16:29:37 浏览:918次

[提要] 江苏地域文化可传统地划分为水文化、平原文化和山文化,基于旅游开发又可划分为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和苏东海洋文化。地域文化在乡村旅游中的表达途径有保护并修复乡村村落,营造农耕文化氛围,展现乡村精神文化,开发乡村体验性旅游产品,等等。

关键词:地域文化;乡村旅游;江苏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基于地域文化的江苏旅游风情小镇培育策略研究”(2018SJA1835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813

地域文化是特定区域内独具特色且源远流长,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该区域传统民俗、生态架构、生活习惯、人文理念等元素的文明表现。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地理范围内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因而附有该地域的特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环境,区域范围可广可窄,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重并存的。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而且有可能不断发展与变化,但它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地域性文化镌刻于当地居民的意识形态中,它因地域内特有的文化背景而丰富独特,具有传承性,如果将各类地域文化的精华融入乡村旅游产品设计中,必将增强二者的表现力。

一、传统的江苏地域文化划分

(一)水文化。江苏地域内水网密集,河川交织,水面占全省总面积的18%,比重在全国最高。水文化渗透于江苏文化各领域,贯穿于江苏历史全过程。

1、运河文化。京杭大运河在江苏乃至中华大地历史上起着交流、融合、开放的作用,深刻影响着江苏发展进程。千百年来江苏人利用这条水上通道频繁交往,互通有无。运河文化能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汲取了大运河水道两岸的人类优秀物质与文化成果,兼收并蓄,增强了生机和活力。

2、湖泊文化。江苏境内湖泊众多,江南的太湖俊秀美伦,湖面烟波浩瀚,周边峰峦起伏,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苏北平原中部的洪泽湖,万顷碧波,雄姿辽阔,其旖旎的风光与太湖交相辉映。各个名湖风姿万千,还有丰富的文物古迹和源远流长的神话传说,更增强了江苏湖泊的文化魅力。

3、江海文化。江苏邻黄海,长江自西向东穿越江苏后,入黄海与东海,这便交融并孕育出了江苏特有的江海文化。长江自雪山而来,最终驰骋入海,被誉为中华传统文明的象征,它带来了大江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发展,滋润着江苏沿江八座富庶的城市,并使江海文化得以继续传承。

(二)平原文化。江苏地处长江三角洲流域,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据江苏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主要包括江淮平原、黄淮平原、东部滨海平原和苏南平原等四个平原。江苏的平原文化是一个完善的平原文化体系,它凝结并深深地扎根在江苏大地。宁和安静的平原文化和儒家文化的教化,造就了江苏人追求智慧、崇尚科学的理想信念。作为中国近代实业发源地的江苏,平原文化更是有着自强不息的理念。无论是历史抑或当今,勇于争先、追求卓越、争抓实干始终是江苏人的优良传统。

(三)山文化。江苏的低山丘陵约占全省面积的14%,集中分布在西南部和北部,西南有宁镇山脉、茅山山脉、宜溧山脉和老山山脉,北部有云台山脉,海拔625米,为全省最高峰。省会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其山与水历来是古人怀古抒情之地,诸葛亮就曾感慨南京“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江苏境内的山水之胜,培育了江苏地域文化既仁又智的特性,既有因水而生的聪玲,又有缘山而生的厚道。

二、基于旅游开发的江苏地域文化划分

较传统的划分方式而言,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大发展,江苏的地域文化还可以分为金陵文化、吴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和苏东海洋文化,其地理分布如图1所示,各地的文化没有严格的地理界限,具有一定的多重性。(图1

(一)金陵文化。金陵文化以宁镇山脉为地理中心,主要集中于南京和镇江地区,江淮话为主要语言。同时,兴盛于六朝的南京和镇江,它们的发展历程也有很多相同之处,三国东吴就是先定都于镇江,后定都于南京,使这两座城市在历史上就有着不解之缘。古都的宫廷文化和市井文化融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发展,造就了其大气委婉的文化特色。另外,这两座城市都具有山水城林的共性地理特征,城市建设与山水实景的有机融合,营造出了特有的城市和园林风貌。从建筑景观特色看,金陵文化区域的民居由于受到邻近地区徽派建筑和江南吴地建筑的影响,既具有南方建筑的温婉秀丽,又增添了北方建筑的雄浑硬朗,颇具有大局气势。

(二)吴文化。吴文化以春秋时期建都姑苏(苏州)的吴国为基本形态,现今以苏州、无锡、常州地区为中心区域,以多个分支的吴语为唯一地方语言。由于太湖平原在漫长岁月中不断自然变迁,加上当地农业灌溉修渠,使得吴文化区河道纵横,密如蛛网,形成了以水网为主要交通体系的独特水乡环境。吴文化区的水网被百姓用作货物运输和日常交通的通道,船只就是该区域古代乃至现代商业生产、生活服务、交通运输和休闲旅游的重要工具。古代商业繁盛时期,为了商品交易的需要,吴文化区的很多城镇都以河港交汇点为中心,街井沿河道排列,构成河街平行的城镇布局,丰富的水资源为吴文化区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

(三)淮扬文化。淮扬文化是以被誉为“淮左名都”的扬州、淮安和泰州为中心的地域文化。其因隋唐运河的开通而兴起,因明清时期的盐业运通而繁荣。盐商文化的城市特征深深地镌刻在该文化区的城市建筑、河道街巷和园林景观之中。扬州的历史风貌至今保存得仍较为完好,老城区街巷纵横,八面通达,老街巷的特征是平直而方整。从城市建筑特征来看,淮扬地区至今尚存的大批会馆建筑也显露着曾经有过的市井繁华。当年物品集聚、客商云集,建有数量众多的各类大小盐商会馆。某些会馆以规整严谨的院落式为组群布局,体量宏大,堪比市镇。繁华持久的盐商经济、历久不息的运河漕运和相得益彰的地理环境使淮扬文化不断传承。

(四)楚汉文化。江苏的楚汉文化以徐州、宿迁为中心地带,向外辐射。该文化区处在江苏的最北端,呈现出粗犷雄壮的楚风汉韵。徐州古称彭城,是苏北最大的城市,在淮海地区也是首屈一指的中心城市,京杭大运河贯穿徐州南北。楚汉文化区的另一个城市宿迁,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里。骆马湖和洪泽湖勾画出了特有的苏北水乡景观,古黄河和大运河两河穿城而过,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的城市文明交相辉映,因此开阔坦荡则是楚汉文化的又一特征。京杭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的窑湾,是一座历史古镇,这里曾一度市井繁华,是苏北鲁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这里虽已是古镇旅游景区,但也可以想象当年繁荣的景象。

(五)苏东海洋文化。江苏有着近一千公里的海岸线,沿海的南通、盐城和连云港是江苏苏东海洋文化区的中心城市。苏东海洋文化区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和海盐基地,使这一地区成为了中华海洋文明崛起的重要区域。沿海地区密集的水网、海岸线的变迁以及海潮风浪的侵袭都深刻影响着沿海区域文化的形成和积淀。该文化区为江海交汇之地,频繁的南来北往造就了该地区开放多元的思想观念,孕育了苏东海洋文化鲜明的进取精神与开拓理念。这其中,海盐文化是该区域的文化之源。盐城至今仍然留存着众多海盐生产历史的文化积淀,当年安丰古镇以煎盐为业,形成了盐业发达,商业兴旺的七里古街。

三、地域文化在乡村旅游中的表达途径

(一)根据地域文化保护并修复传统的乡村村落。传统的乡村村落形态以整体的风貌体现了其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各地农村的村落形态、地理布局以及建筑风格构成的乡村旅游景观意象,通常具有文化性、独特性和传统性,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地域乡村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未被重视的传统乡村村落正在消亡。在当今的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根据当地文化背景所体现的建筑布局风格,维护并修缮相关乡村建筑,包括古朴的乡村民居、气派的乡村宗祠、简易的乡村集市等,呈现较为完整的乡村村落形态。另外,乡村村落的文化性,还体现在当地居民的人文生活中,因此村落中有村民居住和生活,才能体现当地文化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传承性。

(二)借助地域文化营造浓厚的乡村农耕文化氛围。农耕文化是当地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娱乐为中心。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培育了农民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乡村管理制度,这与当今社会提倡的和谐、环保、低碳的理念不谋而合。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包含农耕文化元素,传统的乡村农耕文化与现代都市的科技文化有着较大的反差,这种反差越明显、越新奇,就越会吸引城市旅游者前来乡村观光旅游。农耕文化氛围的营造可以根据地域文化特点,把当地特有的农耕生活中的典型画面生动再现,例如盐田、麦场、水车、推磨等单元素场景,又如牛背横笛、斗鸡、古戏台、农田采摘等多元素文化场景。

(三)利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体现乡土气息和地域文化。乡村旅游在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各方面成效突出,但旅游业态大同小异,这在短时间内很难有较大变革,因此可以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较多设计和开发。在目前大多数乡村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乡土气息元素和地域文化特征,以增强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和重游率。乡村旅游的餐饮和住宿设施建设不能一味追求高星级,应与当地的风俗民情、人文生活、乡土元素和地域文化特征相结合,在保证安全、舒适、卫生的前提下,突出新奇、野趣、乡土、文化、原生态等要素。另外,乡村旅游地的街巷、景区标识、纪念品设计、工作人员服饰、卫生间装饰等都应具有乡村的气息和文化的韵味。

(四)依据地域文化特征展现多姿多彩的乡村精神文化。乡村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乡村节庆文化、乡村家庭文化和乡村艺术文化等,具有丰富的内涵。乡村精神文化的展示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满足了游客心理较高的层次旅游需求,已成为多地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各地农村在长期的农耕劳作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在乡村旅游产品设计中,依据地域文化特征,各类民歌说唱、农事歌谣、情歌对歌、当地戏曲以及口头传承作品,这些体现美好乡村精神文化的艺术形式都能展现给来自四面八方的宾朋。例如江苏吴文化区的锡剧和昆曲、淮扬文化区的扬剧和淮剧、楚汉文化区的梆子和柳琴戏,都可以通过现场表演的形式展示在当地乡村旅游产品中。

(五)运用地域文化开发乡村体验性旅游产品。旅游者在地理区域的变更中,通过对与自身文化存在差异的异地文化的体验,获取审美和愉悦的精神文化享受。乡村旅游的产品设计同样应重在参与和体验,到农村地区进行休闲度假的城市旅游者,从最初的自然体验已经变革到现在的文化体验为主。乡村旅游产品的体验性设计可以运用地域文化特征,涉及乡村文化素材的所有层次,如制作手工艺品、参与乡村节庆活动、采摘果蔬产品、骑马、采茶与制茶、划船采莲等。通过产品的体验性设计可以将村民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传统地域文化,以动态的形式让旅游者切身体会,从而赋予乡村旅游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

(作者单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徐耀新.江苏地域文化述论[J.艺术百家,2017.334.

2]司马周.两个维度里看江苏文化[N.新华日报,2016.5.10.

3]张奇志.地域文化元素在乡村旅游景观表达中的运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7.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8734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