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我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路径与对策
第598期 作者:□文/庞桂娟 张复宏 宋晓丽 时间:2018/12/2 10:53:31 浏览:838次

[提要] 苹果是我国第一大水果,产销量均居世界首位,也是我国农业的重要支柱,在农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经济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对于苹果的消费需求也发生了明显改变,消费倾向正朝着优质、安全、多样的方向发生转变。与国内苹果消费不断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苹果出口率却始终停滞不前,严重制约广大果农增产增收。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市场需求,针对在我国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质量差、品种单一、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提出促进我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苹果产业;苹果生产;苹果贸易;转型升级

项目来源:2018年山东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物联网情景的果蔬农产品多维管控机制研究”(项目编号:ZR2018MG013);山东“双一流”奖补资金项目(项目编号:SYL2017XTTD08);通讯作者:张复宏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828

一、引言

苹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经济地位最重要的水果,在发展我国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扩大出口创汇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据FAO统计2017年我国苹果产量4450万吨,占世界苹果产量的58%,苹果消费3838万吨,占世界总额6458万吨的59%,产销量均居世界首位。我国虽然是苹果生产大国却远非贸易强国,2017年我国苹果的出口量为120万吨,出口率仅为2.7%,不仅与美国、欧盟无法相提并论,还远低于世界8%的平均水平。因此,当前如何将苹果的生产优势转化为贸易优势是中国苹果转型升级面临的首要问题。

近年来,不少学者就苹果贸易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找出我国苹果出口贸易的劣势,并给出相应对策。现阶段,我国苹果的基础竞争力不够(盖明媚、颜盈盈等,2015)且出口鲜苹果以低端市场为主,出口国别多为低纬度国家(苏蓉、霍学喜,2013),国别不够合理(刘金爱、郭德明等,2016);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销量大且加之对外出口要办理一系列繁杂的外贸手续,经销商更为关注国内市场,致使国内市场需求旺盛(苏蓉、霍学喜,2013;杨慧莲、刘军弟等,2015),但过度的关注国内市场会造成开拓国际市场的积极性减弱。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开拓发达国家市场,促进出口多元化是我国发展苹果外贸的关键(盖明媚、颜盈盈等,2015;刘金爱、郭德明等,2016)。首先要了解出口贸易成本的必要因素(张聪颖、霍学喜,2017)尽可能的降低生产成本(盖明媚、颜盈盈等,2015),在消费者偏好的导向下(董明,2014),以更优质的产品获取更高的价格和利润率(霍学喜等,2016;田聪颖、肖海峰,2018)。

目前,制约我国苹果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主要因素何在?如何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国苹果的国际竞争力?如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化解苹果产业供给结构与消费结构日益突出的矛盾,促进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围绕上述问题,在分析我国苹果产业近年来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揭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产业更好地转型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提供发展路径。

二、我国苹果生产及出口现状

(一)我国苹果生产基本状况。21世纪以来中国苹果生产集中度呈明显上升之势,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环渤海湾区(山东、河北、辽宁)和黄土高原区(陕西、甘肃、河南、山西)7个苹果主产省苹果总产量在全国的占比已从2000年的88.64%提升到2016年的98.13%。从生产规模看,目前陕西的苹果产量占据中国苹果生产的首位,其次是山东和甘肃。从增长速度来看,甘肃近期的苹果产量增长最快,2016年比2010年增长了265.89%,仅次于陕西和山东位列苹果总生产量的第三位。此外,陕西、山西的苹果产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而位于环渤海湾区的山东、河北苹果2014年产量基本与上期持平,辽宁则较上期出现了小幅下降。2016年黄土高原区的苹果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1.67%,环渤海湾区苹果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8.33%,由此不难看出,中国苹果主产区内部空间生产布局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彰显了“西移北扩”发展态势。(表1

作为国内第一大果业的苹果,其种植面积在近年来的不断波动中日趋稳定,产量不断增加,笔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将20002016年中国苹果的产量及种植面积收集汇总,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自2000年我国苹果种植面积急剧减少,2005年后又逐步略微回升,2016年达3485.7万亩。我国苹果的产量自2002年以后开始稳步上升,2016年产量达4388.23万吨,比2002年增长了137%。调查显示,当前苹果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不少问题,诸如树龄老化,生产效益低这一现象日益凸显。想要可持续地发展苹果产业,必须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适当增加矮化种植的面积、更新树种、不断提升果品的质量和果树的生产效率。(图1

(二)我国苹果出口状况。根据近五年我国苹果出口额汇总排序,取出前十位做成表2。从出口量来看,我国苹果十省五年间出口量总额为530626.5吨,占全国出口量的83.01%。其中,山东累计出口255767.8吨,占全国出口量的40.01%,位居全国首位。陕西次之,累计出口45258.9吨。山东省苹果不仅出口量多且出口额高,2016年出口额达7499.8万美元,位居首位,是第二名云南3414.6万美元的两倍多,五年间累计出口额达23414.5万美元,占全国五年间总出口额的38.51%,成为我国苹果出口创汇的支柱。(表2

随着果品质量不断提高及市场不断扩大,我国苹果出口的主要省份分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2016年鲜苹果出口地区主要集中在山东、辽宁、陕西和云南等省份。陕西省苹果出口量由2012年的5200吨增长到了15676.2吨,出口额由523.1万美元增长到了1314.7万美元,虽出口量和出口额不及山东,但是五年间增长迅猛,并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还是很有出口潜力的。

(三)我国苹果加工状况。我国苹果的加工水平一直较低,苹果加工量也一直增长缓慢,近四年平均每年加工量占生产量的比重在10%左右。由于近年来我国苹果生产过剩,但苹果加工市场持续低迷导致鲜果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降低,进一步加大鲜果市场的库存压力和销售压力。而且,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大国最突出的优势是资源禀赋优势和人工成本优势,苹果的加工食品在世界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有潜在的巨大的消费市场,能极大地拉动苹果消费量的增长,发展加工业能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产品附加值。(表3

三、我国苹果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苹果产业的体量较大、发展历史较长,导致转型升级所需资源和核心能力缺失,如此大体量的发展规模其转型升级的难度更大。另外,我国苹果产业发展历史悠久,过去依赖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形成了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发展模式,其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各种生产条件、劳动力基础、生产技术等对产业升级适应性较差,产业升级所需的各种资源和核心能力尚不具备,客观上尚未形成升级的基础条件,产业结构本身存在的“粘性”导致升级难度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苹果生产标准化程度低,品种单一、质量差。目前,我国苹果生产中种植品种单一,“红富士”独大,导致产品集中上市,市场销售压力大,卖果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已引起了业界和消费者广泛关注。我国苹果生产中主要种植品种为富士、金冠、元帅系、乔纳金系列和传统国光系列。其中富士系占种植面积的70%左右,国光保留5%左右,其次是元帅系、金冠类主要为授粉品种。红富士苹果比例过大,也影响了红富士苹果的效益和销售,造成苹果产业产销失衡,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相近的种植方式和技术,在相同气候条件下,不可避免地造成产品成熟期集中上市,引发短时间内供给相对过剩,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受到极大损失。国外丰富的鲜食苹果种类吸引了国内消费者的眼球,尽管价格高昂也难以阻挡部分国内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二)新型果业人才匮乏。同时,果农年龄老化问题日益突出,中青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打工,年富力强、全面掌握苹果生产管理技术的职业果农严重不足,大量苹果种植户生产管理后继乏人。例如,近年来陇东地区苹果面积扩张很快,但职业果农培养严重滞后,缺乏本土技术人才贮备,科技人员数量与果园面积扩大极不相称,有些地方1名技术人员承担几千亩甚至上万亩苹果生产技术指导、技术服务。与现代果业发展人才需求相比,我国苹果产业现有从业人员,特别是基层从业人员的专业性生产素质和综合性从业能力普遍较低,造成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产业纵向协作不足、产业横向融合有限,难以充分激发苹果产业发展的潜力。

(三)产业链条不完善。苹果产业关联性很强,能够带动加工业、运输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苹果产业发展模式比较单一,产业链条较短。可以发展果味饮料、苹果罐头、高端果胶、残渣肥料、蔬果酚类物质提取等相关产业,提高苹果的附加值。现阶段我国苹果产业没有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难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我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路径与对策

推动果品产业转型升级,是加快建设现代果业必然的选择。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对于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苹果产业要实现创新发展,必须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作为主攻方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前提,改变现阶段生产消费不对口的状况,提高苹果供给质量和效率,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有效供给。根据以上对世界苹果生产与贸易格局的分析以及中国苹果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对中国苹果产业策略进行以下调整:

(一)调整品种结构和果园改造。首先,要加大果品产后加工,大力发展其他加工产品诸如苹果干、苹果酒、苹果醋、苹果酱等,使中国苹果产品结构更趋合理,更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同时,优化品种结构,适度减少富士系列生鲜苹果种植面积,提高其他新优品种或特色品种的种植比例,发展加工专用性品种。加快新品种创制,加强种质资源创新,改进育种方法,调整品种比例;其次,通过果园改造,强品种更新换代,促进产业升级换挡。当前首先应通过引进优良苹果品种,建立苗木良繁体系,对树龄较大、树势衰弱、品种老化、效益较低的果园逐步进行高接换种和品种更新;开展以加工品种为主的苹果新品种引进试验,并作为授粉树,与主栽品种搭配栽植,解决品种更新换代、加工专用品种短缺及果汁加工原料问题,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对有一定收益的果园则应进行改造利用。对20世纪90年代以后所建的果园,如果品种组成较先进、树体生长较旺盛、园貌整齐的果园,则应以优化光照条件,强化更新,推行老树新枝修剪方法,加强土壤培肥,促进根系生长,形成强大根群,提高树体吸收能力,促进树体返老还童,提高结实能力,增加果园的经营效益。

(二)重视人才培养。注重人才培养,培育苹果产业的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种植大户、合作社和果品企业等)可通过技术、管理等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苹果种植主体的人力资本,提高苹果种植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增强其与市场的谈判能力,促进苹果产业持续发展。针对现阶段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功能提升、果农技术需求、果业人才短缺及队伍结构不合理等关键问题,着眼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和结构统筹,破解基层果业人才“进不来、留不住、用不上”等问题,形成汇聚专业人才和优化人才结构的环境,不断增强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激活果业发展新活力。除了培养优秀的领头科技人才也要注意引导果农科学种植,做强不做大,通过内部交流、技术培训、外部考察等方式,培养小规模种植,依靠科学技术发展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快完善营销体制、加速整合品牌资源、建立全程苹果种植服务体系。

(三)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苹果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创新之路,是新时期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新举措,是探索增加农民收入、实施精准扶贫的新思维。应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以延伸产业链条为抓手,以产业升级、农民增收为根本,以融人、融资、融产为设计理念,创新与创建农业经营新业态融合模式,完善支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社会化服务机制与功能机构,优化苹果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苹果产业的全环节升级、全产业链升值。

总的来说,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复杂且长久的过程,还是要根据区域农业资源禀赋、生态环境适宜性原则,结合苹果产业发展的基础,因地制宜发展区域适宜的主栽品种,优化品种特性及配置,注重提高苹果品质和效率,优化苹果栽培模式。注重整合和优化配置支持苹果产业发展的科技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保险政策、市场规制政策,引导技术、资本、人才等先进要素向优势区聚集,提高产业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效控制非优势区的苹果产能,为稳步提高产业质量及综合竞争力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强强,霍学喜,刘军弟,等.世界苹果产销格局及市场动态预测分析[J.世界农业,20167.

2]苏蓉,霍学喜.中国鲜苹果出口贸易规模与结构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3.

3]王丹,高道明,包利民.我国苹果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原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79.

4]王洪煜,张复宏,宋晓丽.我国苹果生产现状与经济效益分析[J.对外经贸,201710.

5]刘军弟,霍学喜,韩明玉,等.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北方园艺,201220.

6]乔德华,魏胜文,王恒炜,等.甘肃苹果产业发展优势及提质增效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8.

7]束怀瑞.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的形势及任务[J.落叶果树,2015.474.

8]杨慧莲,刘军弟,时卫平,等.世界苹果主产国生产、加工、贸易与消费状况分析[J.北方园艺,201510.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8850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