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常州市农业星创天地可持续发展探索
第599期 作者:□文/洪秋妹 时间:2018/12/16 11:26:13 浏览:807次

[提要] 星创天地是农业农村领域的众创空间,是农村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发展面临涉农主体的创新创业动力相对偏弱,涉农创新创业孵化对服务的要求更高,高等级要素资源空间聚集的难度大等诸多挑战。本研究在阐述星创天地内涵及特征基础上,从实施主体、产业特色以及运行模式方面,探讨常州市星创天地发展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常州市星创天地可持续发展机制和具体发展路径。

关键词:星创天地;可持续发展机制;发展路径;常州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1015

一、问题的提出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上半年,科技部首次提出打造农业农村领域的众创空间——“星创天地”。20167月,科技部发布了《发展“星创天地”工作指引》,动员和鼓励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深入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提出,要打造一批“星创天地”。

星创天地是众创空间在农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又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学校”和创新型农业企业家的“摇篮”,是农村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面临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通过星创天地这一新载体,将科技、信息、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有效导入农村,“将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从而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新技术、新产品,形成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新动能、新活力,为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新贡献。

综观已有文献,虽然国内外对众创空间的概念、特征、运行机制、创业生态系统、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陈夙等,2015;王佑镁、叶爱敏,2015;汪群,2016;侯晓等,2016;王丽平、刘小龙,2017;杨艳娟等,2017),但对农业星创天地的相关研究还很少,相关研究仅是对政策的解读和部分地区经验的介绍,如王勇德(2016)介绍了重庆“星创天地”发展经验;金琰(2016)阐述了星创天地服务三农的功能,并提出了建设星创天地的思路。

常州作为一个区域创新系统较为完善、产业基础较好的城市,在推动“星创天地”的发展方面获得了一定的实践与成效,有6家星创天地入选科技部第一批备案名单。但目前星创天地的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实现常州市“星创天地”的可持续发展?常州市发展“星创天地”的路径是什么?这些问题目前仍未完全清晰,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分析,本课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展的,以期就常州市“星创天地”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发展路径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推动常州市农业农村的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农业创新供给质量和产业竞争力,并最终实现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升以及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二、星创天地的内涵及特征

农村的星创天地,是对星火计划的传承和发扬,更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众创空间,是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作为农业版的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的特殊性在于立足“三农”、服务“三农”,其内涵是新型农业创新创业一站式的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因此,星创天地既有作为“众创空间”的共性基础,又有不同于众创空间的特殊内涵。星创天地的功能特点必须结合“互联网+”、农业产业供给侧改革、一二三产业融合等大时代背景。

首先,星创天地以新型农业经营者为创新创业主体。星创天地的主体一定是具有创新创业内生动力的“新型农民”,既包括农村中的能人、返乡“农民工”、大学生返乡创业者,更包括很多从IT行业、文化创意行业转型而来的“跨界精英”,他们从城市回到农村,把创新思维带入农业,这既符合星创天地的主体孵化需要,又赋予它区别于众创空间的特点。

其次,星创天地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为产业载体。与农业产业化相比,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产业化的高级形态和升级版,其业态创新更加活跃,产业边界更加模糊,利益联结程度更加紧密,经营主体更加多元,功能更加多样,创新空间更加巨大,对创新资源要素的吸引力也更为强烈。星创天地不是传统的农业科技成果示范转化推广,而是要通过市场导向、创新驱动、加速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进而实现农业产业链全链增值。

最后,星创天地以“互联网+新技术+新成果”为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星创天地将互联网思维与现代农业理念运用于农业全产业链的改造提升,搭建了以向中小零售商提供采货配送和售后服务为主要内容的B2B移动互联网平台,推动了生产方式进化和用户体验提升,使得种植与消费之间越来越紧密,进而成为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三、常州市星创天地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常州市星创天地发展现状。常州市作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江苏沿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的组成部分,在“星创天地”农业创新创业上始终走在前列。目前,常州市共有8家星创天地列入科技部“星创天地”备案名单,分别是常州新农人星创天地、天宁现代星创天地、金坛抹茶星创天地、钟楼设施蔬菜星创天地、武进苗木花卉星创天地、武进现代农业星创天地、立华牧业星创天地以及中国·天目湖江南丝府星创天地。

常州市“星创天地”的实施主体涵盖农业科技园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型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科技特派员服务站、农业专业合作社等。

与此同时,常州市星创天地立足地方农业主导产业和区域产业特色,产业涵盖现代农业、苗木花卉、畜牧业、蔬菜、茶业等产业,具备促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与新型城镇化的有机结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从运行模式来看,常州市星创天地包括:龙头企业模式,例如立华牧业星创天地,日日春庄园·星创天地;科研院所模式,如常州新农人星创天地;农业科技园区模式,如钟楼设施蔬菜星创天地、武进现代农业星创天地;政府主导模式,如天宁现代农业星创天地;特色产业模式,如武进苗木花卉星创天地。

(二)常州市星创天地建设中面临的挑战及问题

1、星创天地建设面临的挑战。“星创天地”是服务“三农”的众创空间,由于“三农”问题具有复杂性,“星创天地”的建设与发展面临着理念意识、服务能力、空间约束等特殊的问题与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涉农主体的创新创业动力相对偏弱。与互联网及其他产业活跃的创客群体相比,涉农产业创客群体的发展与动员难度更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传统农业增值空间小、产业链长的特点,涉农创客总体数量较少,对“星创天地”缺乏了解,信息不对称;二是涉农创客空间分布不均衡,尤其是位置偏远、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想要打造以扶贫为目的的“星创天地”难度更大。涉农主体的创新创业动力偏弱,会限制“星创天地”的发展。

2)涉农创新创业孵化对服务的要求高。相比其他领域,涉农产业链投资回收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容易受环境、气候、市场等系统风险影响,需要更多具有一定公益性的、专业的产业链创新创业服务,包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融资服务、市场营销服务、人才培训服务。“星创天地”的农业创客群体往往经营能力弱,对服务的依存度大,对服务的要求标准也更高。

3)高等级要素资源空间聚集难度大。在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不同区域、部门的利益博弈和制度壁垒对创新资源流动的阻碍,进而导致创新资源低效利用甚至是浪费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在涉农领域,一方面由于农业的“在地性”,导致涉农产业对资源禀赋的依赖度比较高,空间资源聚集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由于涉农产业链长,涉及不同区域、部门的协作,容易受壁垒阻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

2、星创天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星创天地建设的具体细则尚不明确。继科技部2016年发布《发展星创天地工作指引》后,部分省、市地区先后制定了星创天地建设的实施细则或建设方案,但是不管是江苏省还是常州市,到目前为止均没有相应的具体建设方案。基于农业领域的特殊性,现代农业领域的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如何建设,建设过程中如何考核评价,政府层面有哪些扶持措施等均没有明确的意见,因此,很多星创天地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盲目性,不知如何开展工作,应该按照怎样的标准建设星创天地。虽然距科技部第一批备案名单发布后已接近一年,但第一批备案的星创天地的建设成效尚不显著。

2)星创天地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尚不完善。从政府层面来看,目前常州市尚没有明确的部门专门负责星创天地的建设和考评。虽然科技部门负责星创天地的申报,但对于建设过程中的指导工作尚缺乏专门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从星创天地的层面来看,很多星创天地仅仅是一个牌子而已,没有实质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负责具体的规划、建设和日常工作的开展。

3)星创天地依托主体的盈利能力不足。“星创天地”建设,只有通过实体化运作,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实体化运行关键在于“星创天地”的盈利空间。“星创天地”的部分运作成本可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加以解决,但大多数运营成本必须通过适当的商业模式创新来弥补,也就是从“星创天地”和产业发展的耦合关系中寻找突破口,否则“星创天地”运行,必然难以为继。但是目前常州市在建的星创天地,除了龙头企业模式之外,其他模式的星创天地的建设主体均存在盈利能力不足的问题。

4)星创天地建设的扶持资金难以得到保障。创意成熟后,实现创业梦想必须有资金的投入。相比其他领域,农业创业更容易受到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大,投资周期长,难以低成本地获得创业资金支持。“星创天地”的农业创客群体往往经营能力弱,缺乏有效抵押物,难以获得担保,很难从银行贷款。创业者如果流转农民土地,只能取得农村集体土地的经营权,不能直接抵押。而目前对于星创天地建设过程中的扶持资金,不管是国家层面、省级层面,还是常州市地区层面,均没有明确的资金扶持政策。

5)星创天地及创客的用地受到制约。农业领域的创新创业固然前景广阔,但在土地资源使用上,依然是制约“瓶颈”之一。无论是对“星创天地”硬件设施建设,还是创客发展的需求,均期望有一定面积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否则创业者不知道投资的合法性能否得到保障,无法抱定决心继续投资。加之目前土地流转和成本等方面存在诸多难题,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日益明显,如何破除相关制约瓶颈,成为当下推动农村创业向纵深发展、提升农业经营水平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创客群体的发展与动员问题。在“星创天地”试点建设中,充分考虑了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等要素,选择依托区域重点农业建设,以确保有足够的受众与创客需求。但也存在信息不对称,创客们不了解农业“星创天地”,加之人才匮乏、认识不足、扶持不能及时到位等各种因素,不同程度地限制着农业“星创天地”的发展,利用“星创天地”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和经济效益提升仍然任重而道远。

6)星创天地的扶持政策尚不完善。首先,星创天地提供的政策和服务吸引力不足。在技术支持、专业指导、投资融资、市场推广等方面还没有形成鲜明的竞争优势;其次,财政支持吸引力不足。星创天地的创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运营场所的租赁、装修、设备配置、人员工资等。从建设主体看,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研院所等的投资存在较大资金缺口,融资困难。从创业项目来看,获取低成本的资金支持是创业项目初期亟须解决的问题,但现有农业创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尽如人意,特别是获取政府支持依然困难;最后,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力不足。虽然常州市政府针对引进人才制定了多项鼓励扶持政策,但需要引进的专业人才在某些环节超过政府引进人才政策限制,而不能享受相关优惠政策,政策的灵活性不足,存在引不进、留不住人才的问题。

四、常州市星创天地可持续发展机制及发展路径

(一)星创天地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从农业星创天地内涵、特征及功能的分析中可以发现,星创天地的系统结构,包括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在农业星创天地面临诸多挑战的前提下,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把握星创网络中“四链融合”的特征。

1、精准把握农业产业链需求。精准把握产业链创新需求是促进涉农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第一是用户导向的思维,这是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的重要特征,抓住用户“刚需+高频+痛点”的需求,逆向促进创新;第二是“卡位”的思维,把握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关键“卡位”节点创新,比如种业创制、精深加工、流通领域的关键技术、关键环节,能够引动一系列的创新增值;第三是“闭环增值”,即产地与销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无缝对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形成产业链闭环增值。

2、创新链价值导向。涉农产业创新链存在单个环节创新多、全链创新少,创新供需匹配效率低的问题。星创天地要发挥自身“低成本、便利化、灵活化”服务的功能,从“创意、创新、创业”的角度促进创新链的一体化发展,借鉴日本和台湾地区农业的发展经验,激活创意、聚集创新、孵化创业,加速创新成果价值化、降低创新成本、控制创新风险。

3、人才链要素支撑。人才是星创天地重要的要素支撑,人才链可以撬动资本链和其他创投、创服。创新需要的不是一类人才,而是体系化、结构化的多类人才,即包括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和链接人才形成的团队。同时,要聚集培育一批星创天地创新创业导师,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通过培训、联通的方式提升能力、形成团队。

4、服务链协同增值。星创天地服务链应体现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协同化特点。专业化要体现“涉农”的专业性,要有熟悉农业产业链的服务团队,也要有财务、法律、科技、市场的专业服务模块;社会化是借助众创空间和社会化的服务资源,探索“主体下单、平台订单、机构列单”的服务模式,促进主体相互服务;服务的协同化,应把土地、信息、资金、市场各项服务协同起来,以“一站式”方式解决服务协同化的问题。

(二)常州市星创天地建设思路及路径。常州市星创天地的建设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总体部署,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热情为目标、以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为根本,依托常州市的农业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建设“星创天地”。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为原则,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科技型企业等为载体,整合科技、人才、信息、金融等资源,集中打造一批“星创天地”,营造低成本、专业化、社会化、便捷化的农村科技创业服务环境,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20年底,集中打造一批融合科技示范、技术集成、成果转化、融资孵化、创新创业、平台服务为一体的“星创天地”,基本形成主体大众化、对象多元化、服务专业化、体系网络化、运营市场化的农业众创体系。

1、加快构建组织和政策体系。一是成立推进机构。加强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和资源整合,做好“星创天地”的引导培育,实现有序推进;二是制定实施方案。制定推进常州市“星创天地”建设的相关实施方案,实施星创天地建设、新型农业创业主体培育、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体系建设、创业服务提升等工作,通过全方位抓创新创业,全要素抓创新平台,全链条抓创业载体,全力打造“星创天地”,优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农业产业的竞争力。

2、加快培育新型农业创业载体。一是建设一批“星创天地”。2016年,科技部启动“星创天地”备案工作,推动新型农业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按照成熟一批推荐一批的原则,常州市推荐了承载能力强、资源集聚度高、服务模式新,并已实质运营且效果较好的10个星创天地申报。今后将进一步培育支持市级以及省级的“星创天地”建设,形成新型农业的创业载体;二是定期组织江苏省涉农创业计划大赛。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大学生涉农创业校地合作联盟(以下简称“校地联盟”)在2016年底联合举办第一届江苏省涉农创业计划大赛。今后可以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常州市科学技术局、常州市农业委员会、共青团常州市委员会、常州市现代农业科学院,定期组织江苏省涉农创业计划大赛,重点支持农业自动化、机械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农生物技术、软件和服务外包等领域。通过优秀参赛项目,发现农业孵化项目,培育农业创业项目。

3、加快建设星创孵化平台。一是打造创业工作室。吸引科技特派员、退休技术人员、大学生、复转军人、返乡农民工等入驻“星创天地”,分区域打造专业生产型、技术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等多种类型的创业工作室,为初创企业或创客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建设会客室、办公室、创客茶吧等,满足初创者的硬件需求,向初创企业提供共享服务,确保初创企业独立完成业务的需求。二是组建创业导师团队。引导和鼓励一批涉农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中的专家学者和技术骨干,成功创业者、知名企业家、创业投资人等担任兼职创业导师,培养一支创业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创业服务团队和导师队伍,为创业者在初创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管理、营销、政策等方面的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扶,帮助创业者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4、加快构建星创服务体系。一是成立农业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为了更好地提升服务,打造共享交流平台,构建全市星创天地的多元化布局,将依托常州市现代农业科学院成立农业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通过集聚各类创新创业要素,把创业者、投资者和各类服务机构联系起来,在创意、人才、资源等方面互联互通,为创业者及投资者快速、准确地提供各种创新创业服务;二是提供一揽子服务。农业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将组织提供系统的创业培训和咨询、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资源对接的增值服务,支持和帮助企业满足相关需求。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创业服务:组织创业导师开展创业培训、咨询;组织孵化企业申请各类政府计划支持;法律事项协助;商业计划指导;企业发展诊断与咨询;创业企业的交流组织;外部顾问与专家及其他资源的组织与链接;企业毕业及毕业企业的跟踪服务等;协助孵化企业对接国内外合作事项。(2)技术服务:对科技企业的技术支持、咨询与信息服务;协助孵化企业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利申请、专利检索查询、技术交易等与科技项目相关的代理和咨询服务;孵化企业技术外协协助。(3)投融资服务:孵化企业的投融资咨询、股权转让、企业兼并、重组、融资等重大事项的分析评价和协助等。(4)日常管理服务。按需为入驻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新服务。针对初创者,提供政策咨询、工商注册、信息对接、产品展示等一站式服务。针对参股企业,提供行政、文秘、财务、后勤等服务,让创业者集中精力做主业。针对所有入驻者,提供商事、商务、生活、社交平台等日常服务。

5、加快打造星创示范基地。鼓励“星创天地”要以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重点,以农业产业关键技术应用示范为抓手,建设创新创业示范场地、种植养殖试验示范基地等,整合科技资源和要素,开展农业技术联合攻关和技术集成示范,形成一批适用的农业技术成果包。支持创业主体开展良种良法的培育、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开展新型农资、现代农机等应用示范推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和电子商务,积极培育引进新模式、新业态,形成示范效应。围绕具有常州市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品、传统手工艺品、民族文化产业等加强品牌培育,形成 “星创天地”创新创业主体的品牌效应,通过创新品牌培育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勇德,尹希果.重庆市农业星创天地可持续发展机制与模式探索[J.中国农村科技,20167.

2]卢凤君,金琰,李志军,赵淑红.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理论的“星创天地”的运行模式与演化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710.

3]金琰.服务三农、四链融合,建设星创天地[J.中国农村科技,201610.

4]武圣俊.构建支持“星创天地”需求的农村创业金融体系[J.中国农村科技,201610.

5]马晨飞.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7790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