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平衡路径实证分析
第599期 作者:□文/夏 旺1,2 魏君英1,2 时间:2018/12/16 11:28:12 浏览:713次

[提要] 本文选择湖北省17个市州20072016年间8个反映区域经济差异的统计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按照区域经济差异程度,将湖北省17个市州分为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落后地区、贫困地区等四大区域,再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影响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四大区域实际情况,提出促进湖北省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湖北;区域经济差异;平衡路径

本文受长江大学“区域经济与中部战略发展”优势特色学科群项目资助(项目编号:QYJJ201804);通讯作者:魏君英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914

一、文献回顾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现有研究来看,多数学者是从国家层面将我国经济区域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进行分析。例如,冯宛平(1988)分别选择东、中、西部的部分省份,基于工业增长率差异来探讨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蔡昉、都阳(2000)讨论了人力资本禀赋、市场扭曲和开放程度在东、中、西部经济增长趋同中的作用。另外一些学者采取了不同的区域划分,如Ying1999)将我国划分为沿海与内陆区域来研究我国经济差异问题;陈西川(2015)对新时代下中国的“两带一路”、京津翼经济区域等新经济区域问题进行了研究。还有学者并不作大的区域划分,而是对31个省市进行区域发展差异的研究,如黄晖(2013)基于31个省市数据,分析了制度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

从现有研究来看,大多是从国家层面将省市归集于几个区域,研究这些区域之间的差异。而实际上,不仅每个大的区域以及每个省市之间存在差异,具体到每个省市,其内部区域发展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而缩小省际进而缩小大的区域之间的差异,应立足于缩小每个省市内部的差异。况且,从全国层面展开的研究所得的结论及建议不一定适合所有区域的经济发展。湖北省地处中国中部,在地理位置上承东启西,17个市州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有必要研究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本文将在研究省市内部区域经济差异方面做出贡献。

二、实证分析

(一)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层次的划分

1、区域经济层次划分指标的选取与数据说明。根据现有研究文献,区域经济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8个指标的差异上:人均固定资产投资(X1)、人均进出口额(X2)、人均第一产业产值(X3)、人均第二产业产值(X4)、人均第三产业产值(X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7)、人均全社会零售额(X8)。上述指标数据来源于湖北省历年统计年鉴,数据期间为20072016年,并将所有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2、区域经济层次划分方法。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根据上述指标的得分情况,对湖北省17个市州进行层次划分。运用SPSS18.0软件对上述8个体现区域经济差异的统计指标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出各因子得分系数,根据因子得分系数,可得到主成分(用F表示)关于统计指标的线性表达式,进而得出湖北省经济增长得分公式,从而计算各地区各年综合得分,并将每个地区十年的综合得分取平均值,根据F值的大小及分布区间将湖北省17个地市州分为以下4个层次:F1为经济发达地区,发达地区只有武汉;0F1为较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包括宜昌、鄂州、黄石、潜江、襄阳、荆门;-0.3F0为落后地区,落后地区包括仙桃、随州、咸宁、荆州、孝感、十堰、天门;F-0.3为贫困地区,贫困地区包括神农架、黄冈、恩施。

(二)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决定因素分析

1、变量的选取与数据说明。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在8个反映区域经济差异指标中,投资、消费以及对外开放度是主要的影响因子,这也符合经济增长理论,即投资、消费、外贸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为了进一步分析投资、消费、外贸对各区域经济的影响差异,运用面板模型分别分析投资、消费、外贸对湖北全省、湖北省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落后地区、贫困地区五个层次的区域经济的影响。其中,投资主要考察固定资产投资(IN)指标,消费主要考察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CO),对外开放度主要考察进出口总额(IE),而区域经济发展程度指标主要用经济增长总量(GDP)指标来衡量。所有数据来源于湖北省20072016年的历年统计年鉴。为避免模型出现异方差问题,去除模型波动趋势,对数据进行对数处理。

2、面板数据模型。本文设计面板模型如下:

GDPit=?0+?1INit+?2COit+?3IEit+?i+?it1

其中,GDP为生产总值、IN为固定资产投资、CO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IE为进出口总额,均为对数。?0为常数项,?1?2?3分别为投资、消费和外贸的待估参数,?i为个体异质性,i为个体数,?it为随机误差项,t为时间。

3、实证结果与分析。由于发达地区(模型II)只有武汉一个地区,因此采用时间序列模型,全省(模型I)、较发达地区(模型III)、落后地区(模型IV)、贫困地区(模型V)四个模型采用面板模型,运用stata15软件,分别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具体回归时,先通过F检验、Hausman检验、LM检验来确定具体模型形式,通过F检验、Hausman检验表明全省、落后地区、贫困地区适合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而LM检验表明较发达地区适合采用随机效应模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表1

从影响区域差异的因素来看,总体上,投资与消费是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对外贸易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小,这意味着作为中部省份,湖北需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开放度。不同区域,驱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与制约因素各不相同,最发达的武汉地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是消费需求,而其投资与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不显著,还存在优化的空间。对于较发达区域,相对于消费与对外贸易,经济增长的问题在于投资的拉动作用较低。而落后区域贸易量与发达区域和较发达区域相差悬殊,是造成落后区域与发达区域差异的显著原因。投资对贫困区域的经济增长显著有效,而消费与贸易的刺激作用不明显,说明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不仅在于投资过少,更在于消费不足和开放度不高。

三、几点建议

基于上述结论,笔者认为,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缩小,需要从各地区实际情况出发,抓住重点。区域差异具体平衡路径如下:

(一)在投资方面:第一,对于经济发达的武汉地区,重点是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尤其是要注重投资效益和外贸结构;第二,对于较发达地区,要着重提高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第三,对于落后地区,重点是扩大对外合作交流,提高经济的开放度;第四,贫困地区应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发挥投资的拉动效应,同时,采取各项措施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提高经济的开放度。

(二)在消费方面:要完善各项生活保障制度,解决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的购买能力。

(三)在贸易方面:黄冈与恩施均为湖北省长江经济带的轴心,应该更好地利用好这一优势加强与武汉、宜昌、鄂州、黄石四个轴心的沟通与合作,从而增加贸易规模。对于神农架地区,应充分利用好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发展旅游业来促进消费与贸易。

(作者单位:1.长江大学经济学院;2.长江大学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1]冯宛平.论我国经济增长的区域结构[J.管理世界,19885.

2]蔡昉,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10.

3Ying L G.China's Changing Regional Disparities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J.Economic Geography1999.751.

4]陈西川.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发展变化及其研究[J.管理世界,20152.

5]黄晖.中国经济增长区域差异的制度分析[J.经济地理,2013.33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78000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