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浅议
第601期 作者:□文/王艳华 时间:2019/1/16 14:27:22 浏览:1534次

[提要] 资金是企业维持生命的血液,资金流动是否稳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根据自身的结构特征和管控需求,实现资金管理从分散模式向集中模式的转变。在加强金融风险控制的同时,优化资源配置,支持企业集团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企业集团资金分散管理模式的不足,阐述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作用和目标,论证创新性资金集中管理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对资金集中管理和信息技术创新相结合的管控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力图为我国日益发展的企业集团运用资金集中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企业集团;资金分散管理;资金集中管理;资金集中管理方案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1019

一、引言

我国企业集团自1992年开始获准工商管理注册以来,获得了迅猛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特别是“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走上了集生产、贸易、科研等相关产业于一体的多元化发展道路。这类大型集团公司的一般特征是成员单位多、地域分布广、管理链长。资金分散管理不可避免地带来账户林立、管理失控、银行存款和银行贷款双高等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监控下属成员单位的资金运作,及时掌握其现金流量、流向与存量,防止资金体外循环;如何协调整个集团内资金的合理配置,平衡各成员单位的资金需求,提高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率,确保企业集团的持续运营和所有成员单位的协调发展已成为一个核心问题。

二、资金分散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于联合型集团类企业来说,传统的分散的资金管理模式有利于单个企业财务管理的灵活性和应激性,但各成员单位各自为政、单打独斗带来的弊端也毋庸置疑:

(一)各成员单位独立结算,集团无法对其经营活动进行事中监控。资金收款业务由成员单位独立运作,集团无法及时掌控其收款情况;各成员单位独立对外结算,集团无法对其支付业务进行有效的事中监督和控制。

(二)资金分散在各成员单位的账户中,无法发挥资金存量的规模效益,也不利于内部成员单位之间互通有无,一方面有效利用闲置资金,一方面及时解决资金缺口。

(三)各成员单位通过外部银行系统进行成员单位之间的资金结算,需要进行资金的实际支付,增加了资金占用额度,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

(四)集团依靠层层上报汇总的方式了解各成员单位的资金状况,由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和时间滞后,无法实时掌控集团整体资金运作情况。

基于上述原因,如何在国家法律法规框架下,实现资金从分散式管理转向集中式管理,成为企业集团加强财务管理促进资金整合利用的迫切需求。

三、资金集中管理的目标和功能

面对资金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发挥集团规模优势的需求,一些勇于创新的企业集团(如中石油集团、中远集团、海尔集团等)纷纷开展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创新。财政部等政府部门也将资金集中管理的有关要求加入财经法规和规章制度,并予以积极的倡导和推进。

资金集中管理是指企业集团设立专项资金管理中心,集团各单位的资金汇入集团总部,集团总部实行资金统一管理和应用。集中资金管理的目标和功能主要包括:

(一)资金实时监控,防范财务风险。通过资金结算中心的网络信息平台,企业集团可随时监控成员单位的收入、支出和资金流向、现金存量等情况,及时了解会员单位现金流量和资金余额的变化,确保集团和会员单位的资金安全。

(二)资金总体规划、集中配置,发挥资源整合作用。结算中心通过集团总账户的上限和每个成员单位的子账户在结算中心建立资金池。通过统一规划、统一融资、统一调度、统一结算、统一评估等管理方式,实现向企业集团筹集、管理、使用和分配资金的全过程,以有效挖掘集团的存款资金。集团内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资金融资不仅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而且及时满足了各成员单位经营和发展的资金需求,减少了集团对外贷款的规模。降低各成员单位的资金使用成本。

集团成员单位之间的内部交易通过结算中心内部交易完成,不产生实际的资金流动,减少了资金的实际占用量,避免了跨银行、跨地域的银行结算费用。

(三)资金预算和计划联动,加强集团整体财务管理水平。集团内各成员单位每日上报资金使用计划,结算中心根据每日支付预算下拨资金,同时对支出的明细项目进行控制,对支出进度进行审核。成员单位的期末业绩考核与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紧密相关,便于提高资金管理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强化贯彻执行集团预算的能力,实现精细化管理。

四、资金集中管理方案设计

不同的企业集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资金管理的目标和内容不同,它将随着企业集团的战略规划,业务特征和管控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本文以集中资金管理的结算中心模型为例,探讨了企业集团集中管理基本计划的规划、设计和实施。

企业集团资金的集中管理强调资金的流动性管理。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建立统一资金池、统一资金计划、统一收支管理、统一结算管理、统一信息系统。管理的重点是建立管理组织体系,控制资金收付结算、资金内部调整。

(一)资金集中管理的组织体系建立。集中资金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三位一体的资金管理组织系统,用于预算、结算和会计。通过现金收支预算,实现对成员单位日常收付结算业务的管控,保证企业集团资金使用的合理性;通过结算和结算业务为企业集团的正常生产经营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通过财务会计,分析预算的执行情况并指导下一个预算的编制。预算、结算、核算这三项核心工作相辅相成,共同搭建资金管理的平台。

资金集中管理的组织体系应基于集团的业务模式和资金的管理需求。在我国,结算中心是企业集团的内部职能机构,没有严格的审批条件和审批程序。根据经济学原理,一般建立两级结算中心,在集团总部设立一级结算中心,每个独立的法人实体都是二级结算中心。

(二)资金集中管理的账户结构体系。作为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机构,结算中心将银行机制和管理方法引入企业。首先,企业集团在商业银行开设一个普通账户,集团总部使用该账户收集各成员单位分配的资金。每个成员单位在同一商业银行或不同地方的类似商业银行开立收入账户和费用账户。收入账户用于外部收款,当日收入的资金全额自动转入集团结算中心的总账户,保证收入账户日终余额为零;支出账户用于外部支付。通过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结算机制,结算中心实现对收入源头的控制和支付过程的控制。同时,每个成员单位在集团结算中心开立内部账户,以计算集团总部成员单位的现金流量和存量,以及成员单位之间的内部交易。

(三)资金结算业务。在两条收支线的主导思想下,集团总部与会员单位之间的资金结算业务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成员单位将资金分配到总部结算中心,总部结算中心为成员单位分配外部资金。一是资金上划业务流程:通过资金转移,集团总部将收集成员单位的所有收款纳入结算中心的总账户,根据该集团总部,可以及时掌握成员单位的收款情况;二是资金下拨业务流程:成员单位包括工资、税收、材料等大额支出以及每日和每日预算中的每日零星支出,并将其报告给公司管理层和集团结算中心进行审批。结算中心每天将结算中心会员内部账户所需资金转入银行会员账户。通过资金下拨方式,集团控制了成员单位的付款额度和付款周期,从而实现对支付业务的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

(四)内部交易业务。通过结算中心,集团总部及时了解每个成员单位的资金收付和现金存量。从而为集团内部形成有效的资本拆借市场、实现全集团统一资金配置奠定了基础。成员单位之间交易的业务流程是:集团结算中心每天收集各成员单位账户的多元化资金,并在集团内各成员单位之间进行财务沟通,从而减少外部贷款额度,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当成员单位之间发生内部交易时,结算中心只需调整账面上每个成员单位的内部账户余额,而无需通过结算系统实际转移资金。从而避免了通过银行系统进行交易时产生的资金流和资金占用,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资金集中管理的信息系统。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是将资金集中管理方案与软件资源相融合,在IT平台上开展资金的预算、结算、核算的工作系统。在全集团选择统一的资金管理软件,配置支持流动性管理的组件,并协同银行建立银企直联系统。信息系统中包含的模块主要包括资金结算模块(资金账户管理、业务结算管理、融资业务管理等)和报告分析模块(内部融资报告、内部结算报告、资金流量与存量报告等)。这些模块与会计平台、报表平台等组合起来,共同构建财务集中管理的软件平台。

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使集团各级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实时获取准确、完整的资金流量、流向和存量等相关信息,从而帮助管理者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集团资金情况,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五、结语

国内外先进企业集团的管理实践证明,集中资金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及时控制成员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它还可以计划集团的资金,平衡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满足每个成员单位的运营需求,同时收集分散在每个成员单位账户中的存入资金。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和资金风险。

当然,企业集团的集中管理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企业集团成员单位的增加、组织结构的变迁以及财务管理需求的变化,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策略也应作出相应的改变,但其主要内容将始终围绕整合金融资源、降低资金成本和减少财务风险。■

(作者单位:青岛海天炜业过程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22801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