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伴随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常规居家养老功能不断薄弱。而养老机构作为高专业水准的部门,随之得到快速建设。由于分析国家范围内的人口老龄化情况难度较高,本文针对乐椿轩养老机构所在地——大连市的人口老龄化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其经营优劣势与服务现状,提出优化管理运营体系、加强养老服务行业资金与政策支持、按需配置服务资源等对策,以期为同类养老机构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模式;乐椿轩
基金项目:2018年国家级大创项目:“老龄化社会背景下‘乐椿轩’养老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810841009)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11月1日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由于分析国家范围内的人口老龄化情况难度较高,故本文仅针对乐椿轩养老机构所在地——大连市的人口老龄化现状进行分析。根据2010年间所公开全国人口普查信息了解到,大连市高出65岁年龄的老人规模达34万余人,占比达8%;而大连市少儿占比仅有13.5%左右。大连市老龄化增长速度过于快,相关部门对大连老年人口规模展开预测,认为发展至2050年,大连市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会提升到30%,由此导致大连市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
1、老龄化速度快。中国成年-老年型社会体系的演变不足20年。我国超过65岁的老年人口数量仅在20年内便迅速提高了所占比重。而专家人士通过相关统计软件进行预测,指出国内老龄化发展到2050年所占人口比重会提升到27%左右。
2、失能化、空巢化现象严重。官方公布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高龄规模达1,800万人,逐年所增加数量普遍为100万人。老年人自身会伴随年纪的增长,而出现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弱化失衡等问题,从而扩大了失能高龄群体规模。要求相关养老服务机构不仅要为老年人提供生理方面的照顾,还要关注其精神养老问题,为其提供一定的心灵慰藉,因此迫切需要加大对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模式的重视。
(三)老龄化对养老模式的影响
1、加重政府财政压力。人口老龄化现状加剧了政府在养老资源方面的投入,特别是财政支出的加大导致其他财政资源配置逐渐失衡。伴随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国内人力资本规模持续缩短,对社会的整体人口就业率、劳动生产率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步建设。WDI对中国养老财政做出预测,指出中国养老服务政策标准本就不高,其整体财政资源支出仅能坚持到2032年,无法规避赤字养老风险。
2、家庭养老功能薄弱。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建设,年轻群体的工作压力日渐加剧、生活节奏飞速加快,导致难以保证在日常生活中对老年人的照顾。高龄群体抚养比持续上升,增加了独生家庭在养老资源方面的需求层次,更无法保证对老人的精神照顾,家庭养老功能日渐薄弱。
3、代际互助关系不合理。良性的代际互助养老模式主要建立在家庭关系上,是处理人口养老的有力渠道。而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高龄群体规模不断扩张,对良性代际互助关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传统文化的反哺缺失必须借助于自主养老或社会养老来完成。
二、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模式分析——以乐椿轩为例
(一)乐椿轩简介。大连“乐椿轩”养老发展有限公司于2015年6月25日在大连市旅顺口区成立,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居家养老、家庭、老年人养护服务,疗养院,日用杂品零售等。“乐椿轩”在近3年的发展运营中,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有必要对其养老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同国内外其他养老模式进行对比研究,促进大连市、辽宁省乃至全国的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乐椿轩运作模式。乐椿轩在日常经营运作中奉行积极、健康老龄化理念,认为老年人不可反复转换养老场地。在老人具备一定自理能力,可以提供如助浴类的协助型服务。在老人身体状况日渐弱化时,公司则会提供不定期拜访服务,方便家人熟悉模式,最后再办理短期或长期寄养业务。
乐椿轩现行服务体系大致体现为:介护型预防,面向尚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预防失智失能的培训活动。短期型寄养服务,提供1~12个星期的养老服务。长期型托养服务,面向有一定医疗依赖的老年人提供长期看护服务。其运作模式优势在于会严格遵循老人在不同程度的养老需求,按需制订服务方案。
(三)优势分析
1、有效弥补居家养老缺陷。乐椿轩养老的一大优势在于其专业程度,致力于为高龄群体提供深入细致的养老服务。表现为对老人日常物质生活的保障与悉心照护,还会在精神、心理层面予以交流慰藉,有效弥补了居家养老过程中,年轻群体因工作繁忙、生活压力而无法照顾老人精神文化的困扰。同时,乐椿轩倡导集中养老模式,该模式不仅可减少养老资源成本支出,还可为有更多养老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综合性强的服务。
2、注重“医养结合”。常规养老机构普遍存在医疗资源匮乏问题,而老年人通常有着较集中紧张的照护需求。乐椿轩积极借鉴其他地区机构的运作模式,注重“医养结合”,与当地急救中心建立了战略协作关系,依照老年人自理程度来有效划分,为具备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与合理照护,为不具备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提供专业治护。
(四)劣势分析
1、养老服务当前供给不足。基于宏观层面来讲,社会养老服务存在供需矛盾。据调查了解,目前乐椿轩护理型床位仅占14.3%左右,没有深入了解老年人需求来进行功能性定位,导致护理床位严重不足,无法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而部分普通床位却处于闲置状态,服务发展失衡,存在养老资源浪费现状,无法保证面向高龄群体提供的养老服务输出质量与效率。
2、高龄群体服务需求低。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导致高龄群体服务需求飞速上涨,但单一层面的高龄人口规模扩大,并不一定可以调动养老服务业快速建设。原因在于老人自身消费意识滞后,且现实消费水平和自身养老需求并不匹配。
三、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模式现存问题分析
(一)运行与管理体系不合理。乐椿轩推行整合照护的养老模式,收费标准相当高。而国内当前尚未推行针对性的护理保险机制,难以有效报销高额的养老照护费用。可理解为乐椿轩目前服务定位集中在高端群体,服务结构均衡性不足。因民营养老机构缺乏政府机构的合理干预,养老行业并未推行针对性强的制度标准,以至于机构内部在实施招标、决策、实践、监管与评估等方面缺少切实可行的参考依照,在日常服务中缺少严谨有序的规范。
(二)缺少专业服务人才。现阶段,国内养老机构普遍存在专业服务人才短缺问题,长期有着护工离职无法补充人员的困扰。尽管乐椿轩属于民营养老机构,但依然有着公益属性,利润空间本就不大,尽管得益于当地政府的有力扶持,但难以为工作人员提供优渥的薪资待遇。而且国内养老服务业处于摸索阶段,社会大众对其接受度与认知度较低,从而弱化了服务人才的社会成就感。此外,年轻群体普遍缺少为养老服务业献身的意识,以至于国内养老服务层次停滞不前。
(三)缺乏有效资金支持。养老服务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与财政扶持。相较于一二线城市,乐椿轩所在地——大连市的社会经济水平并不高,存在“未富先老”境况。养老服务业的利润空间本就不大,而政府方面面向养老机构所制定的补贴标准不合理,无法保证资金的迅速投入,不仅无法吸引复合型人才,还会影响机构的信贷情况,导致养老服务水准整体得不到提升。
(四)相关设施资源不足。据乐椿轩所公开信息了解到,机构内常规床位入住率目前达到60%左右,而护理型床位入住率不足35%,尽管乐椿轩养老服务已发展为旅顺口区重点发展项目,但其资源利用率不甚理想。其主要成因还是在于相关设施资源不足,而机构方面尚未全面调查当地高龄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导致部分养老床位呈闲置状态,亟待依照服务需求来合理调配资源,合理安排床位与相关设施。
四、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模式优化建议
(一)优化管理运行体系。首先,建议养老行业规范管理标准,明确养老相关项目的招标、决策、实践、监管与评估制度框架,为包括乐椿轩在内的养老服务机构优化运行管理体系提供合理参考;其次,机构内部要结合自身发展条件来调整运营管理模式,合理划分服务方向。一是康复理疗类,设置必需的配套设施,培养优秀康复理疗人员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服务;二是生活照护类,基于老人基础生活需求来配备相应的配套设施,提供性能完善的床位与房间,并为老人提供安全的室内外活动环境,安排专业人员提供24小时服务;三是紧急救护类,乐椿轩倡导“医养结合”模式,应安排专业的急救医生与配套设施。制定严谨有序的管理制度,保证养老服务品质。
(二)引进专业养老服务人才
1、聘请专业人士。积极引导各地高校增设养老服务专业与课程,开设老年心理学、康健照护、营养学以及社会工作系列专业课程,着力于培训优秀的养老服务人才,鼓励专业生投身养老服务事业。面向社会广纳贤士。完善员工福利保障,聘请专业人士来为机构发展出谋划策,着力于增强岗位员工的职业归属感与社会成就感,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养老机构可加强同周边高校、医疗机构的战略合作,通过定向培育与定向输送来保证机构可以有饱和的养老专业人才。如此不仅有利于改善养老业人才缺失的困扰,还会缓解社会就业难现况。
2、定期培训,提高员工素养。面向机构内的护理员工,考虑到其综合素养不足、专业能力不足,建议政府、机构方面拨出固定款项,来用于培训护理员工的渠道上。可定期遣派优秀员工进入民政机构接受再次培训教育,培训活动结束后回到机构,对其他员工进行经验、技能教授,引导员工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与技能体系。
(三)加强相关资金与政策支持
1、加强资金支持。养老服务业资金匮乏弊端,究其成因在于资金回笼缓慢、固定成本支出高。当前,政府对养老机构的补贴依然以税收优惠、水电气费用优惠为主,而动辄上千万元的设施采购运维、场地租用等费用依然会加剧养老机构的运营压力。当地政府可综合各养老机构盈亏平衡点下的入住比例。假设入住率不足50%,则可针对尚未入住的床位设定补贴金额,如60元/床;而入住率>50%,则代表该机构盈亏状态良好,可不予以补贴,予以现行规范400~600元/月/人补贴便可。尽管此类资金补贴无法为机构创造利润,但能够适当缓解机构入住率不高所造成的经营压力。
2、强化政策扶持。首先,要加强对当地养老服务业的扶持,推行养老特惠政策,依托政策体系来规范养老服务业的市场活动,科学统筹盈利因素与福利因素的均衡;其次,考虑到养老特惠政策的推进落实所牵涉领域较广,不可避免会出现利益纠纷,故在政策落实过程中要深入到机构内部进行审查,确保政策制度的确切执行,保证制度在养老机构中实施的上行下效。
(四)优化资源配置
1、合理安排床位与设施。机构自身要立足于人口老龄化趋势这一视角,利用大数据分析来掌握高龄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与状况,配置各类型床位与合理的设备,来满足养老需求多元化的老年人服务。尤其是服务性能、类型要完善丰富,提高配套设施档次,合理安排床位,尽可能避免床位闲置问题。积极吸收民间资本与政府资金,增添高档次设施设备,为老年人提供面面俱到、贴合实际需求的养老服务。
2、依照服务需求配置资源。养老机构要面向老年人、家人、职员展开满意度调查,对自身服务优势、劣势形成大致的掌握,定期评估自身服务工作与指标完成情况。在老人初入机构时对其健康体检进行整合备份,针对每一老人的身体状况与护理层级制定分区域、楼层的服务策略,如面向重病老人,应配备完善的救护类资源,并提供24小时康健照护服务;面向具备自理能力的老人,则可提供适当的活动场所,方便老人锻炼身心。同时,面向需要精神慰藉的老年人要提供一对一的情绪疏导服务,着力打造可颐养天年的养老场地。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区域旅游研究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茜瑞.需求导向的哈尔滨市候鸟式养老服务优化对策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7.
[2]杨濮瑞.山东省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现状调查[D].山东大学,2017.
[3]王硕.城市“医养结合”养老问题与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7.
[4]徐祖荣.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问题表达与策略选择——基于杭州的经验[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3).
[5]孟颖颖.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难点及解决策略[J].经济纵横,2016(7).
[6]马丽丽,陈娜,汤少梁.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发展政策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6.2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