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劳动/就业
知识网络、创业学习与创新创业能力形成机制研究
第607期 作者:□文/菊岚祺 黄素蝶 潘 冰 叶京梅 陈镇鸿 时间:2019/4/16 11:28:37 浏览:1176次

[提要] 青年创客是新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创新创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处于整个创新创业过程的核心位置。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建构知识网络、创业学习与创新创业能力等理论分析模型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探讨知识网络、创业学习与创客创新创业能力之间的互动规律,揭示创新创业能力形成机制。

关键词:创客;高校;知识网络;创业学习;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219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国家要实行“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活动与创新创业人才密不可分,创新创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处于整个创新创业过程的核心位置,且对新创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关创新创业能力形成机制的研究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总体来看,已有研究涉及到个体、群体、组织、区域、乃至国家层次。研究视角涉及到人力资本要素视角、网络关系视角、创业学习视角、社会资本视角、组织特征视角等。已有研究缺乏针对创客个体层次的创新创业能力形成机理的实证研究和量化研究;割裂了创新创业能力、创业学习与知识网络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无法有效解释相同的知识网络背景中的创新创业能力差异。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构建创客创新创业能力量化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按照“知识网络与创新创业能力”、“创业学习与创新创业能力”、“知识网络与创业学习”的进路,把创业学习作为嫁接知识网络与创新创业能力的中间变量,构建知识网络、创业学习与创新创业能力的理论模型;通过调查研究,评估创客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探讨知识网络、创业学习、创新创业能力三者之间的互动规律,为高校创新创业学院重构知识网络、重塑创业学习机制的政策实践提供参考,为已创业的创客提供理论指导,有利于即将创业的创客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功率。

二、文献综述

(一)知识网络

1、知识网络的定义。知识网络的概念最早是由瑞典工业界提出,他们分别从企业内和企业间两个视角进行了定义。其中企业内的知识网络主要指企业员工通过知识创造和知识共享来使用知识的网络。而企业间的知识网络是指以企业为单位,知识活动为连接形成的产业集群网络。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网络进行了定义。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知识网络是为实现价值创造而由行为主体、关系以及资源制度特性三方面要素组成的并以知识创造和知识转移为手段的动态框架。

2、知识网络的分类。研究视角的不同导致知识网络分类的多样性。有学者从动态演化视角将知识网络分为自然网络和人工网络。也有学者从管理模式视角,将知识网络划分为业余爱好网络、专业学习网络、最佳实践网络、商业机遇网络。在众多的分类中,学术界普遍认同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结点形态视角、层次划分视角和知识演化角度。

(二)创业学习。创业理论认为获取相应的创业知识是识别机会和获取资源的关键,而这种获取主要通过不同的创业学习方式。由于创业过程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创业者必须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进而有效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并根据需要及时加以补充,即进行实践学习。Greeno等(1996)指出创业学习包含经验学习、认知学习和实践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后续研究基本上延续了这种分类。现有研究也认同创业学习方式各有其运用的合理空间,高效地获取创业知识必然要求创业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经验学习是目前创业学习研究者最关注的创业学习方式,但大学生在学习创业知识时,由于没有预先的经验,所以对学习对象的认识不透彻,偏重于对知识的搜索学习和对他人经验的模仿,选择认知学习方式,故我们着重对广东省创客认识学习和经验学习进行探讨。

认知学习,即观察学习或榜样学习,是指创客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来获取和吸收知识的过程。Lewin等在情景学习理论中指出,学习应包括三个维度:一是学习者内在的认知、情感、生理等因素;二是学习者外在的模仿行为与策略;三是学习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现有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习引起学习者个人认知结构的变化、创业者如何通过自身的社会网络学习、创业者的学历教育。

经验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转化自己所积累的经验来创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摸索和反复的试错过程。经验学习方式研究始于Kolb的经验学习理论为代表的经验学习思潮,即认为经验是一切重要的学习途径,一切都可通过经验来学习,亲身参与以获得直接经验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三)创新创业能力

1、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一是人力资本要素对创业能力的影响,创业者已有的经历、经验、知识、技能等对创业能力(特别是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影响。Westhead等(2005)认为较丰富的先前经验对于创新创业机会识别有着促进作用。而Baronze2008)却认为过多的先前经验不利于创新创业机会的识别。二是网络关系对创业能力的影响。WiklundShepherd2008)认为网络关系异质性越高,联结关系程度越强,则越能促进创业机会识别和资源获取。庄晋财等(2014)通过对赣、皖、苏183个农民工创业样本的调查,得出社会网络及产业网络的双重嵌入对于农民工创业能力有着正向作用。三是创业学习对创业能力影响。该类型研究可分为三个分支:创业学习对创业能力的直接作用,WangChugh2011)通过研究发现感知和直觉学习有利于创业者机会识别与开发能力的提升;创业学习对创业能力的间接作用,秦双全和李苏南(2015)通过研究证实了创业学习在创业经验和创业能力中起中介作用,而网络技术又起着调解作用;创业学习对创业能力的多重影响,赵文红等(2016)认为创业学习对于创业能力的影响是多重的,既可能是中介作用,也可能是调解作用。四是社会资本对创业能力的影响。社会资本是通过社会网络而聚集起来的资源,殷洪玲(200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社会关系网络存量、社会关系网络层次两大广度社会资本以及社交倾向、信任预期等深度社会资本都与创业能力形成正向关系。五是战略导向等组织特征对创业能力影响研究。尹苗苗和马艳丽(2016)通过对广东等省600多家新创企业的调查,发现企业战略中的创业导向和投机导向都会对创业机会识别和资源整合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创业能力的测量维度。关于创业能力的测评方法,目前比较普遍的是ChandlerJansen 1992)提出的自我效能和自我评估方法。其中,自我评估能力又是自我效能信念的核心,所以在国内外研究中学者们偏好于自我评估法。基于自我效能或自我评估方法,创业能力可以被划分为多维结构。一是创业能力二维结构;二是四维创业能力结构理论。贺小刚和李新春(2005)提出了管理能力、战略能力、政府关系能力及社会关系能力四维能力结构。张佳瑜(2012)则提出了机会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四维度;三是五维度创业能力结构理论。陈钦约(2010)提出了机会识别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组织成长能力、企业家学习能力、创业融资能力五维度;四是六维度创业能力结构理论。Man等(2002),唐靖和姜彦福(2008)及朱蕾蕾(2014)构建了机会识别能力、机会开发能力、关系能力、承诺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战略能力的二阶六维能力结构模型。王志军(2014)则提出了创业能力的机会识别、机会开发、创新、资源整合、组织管理、战略、关系、承诺、学习、概念性、构想能力11项内容,进一步丰富了创业能力维度研究。

创业能力研究范围逐渐扩大,研究类目日益细化。具体地说,创业能力研究对象己从宽泛的企业细化为中小企业(SME)、小微企业(自我雇佣)、国际创业、网络创业、非正式组织创业、大学生创业等领域。目前,研究相对较多的是中小企业创业能力。除此之外,非正式部门创业能力相关研究及学校创业或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也频繁出现,成为新的研究领域。

(四)文献评估。总体来看,有关创业能力形成机制的研究层次涉及到个体、群体、组织、区域、乃至国家层面。但已有文献对个体层次,尤其是我国新近出现的创客创新创业能力形成机理的研究不太充分,缺乏针对创客个体层次的创新创业能力形成机理的实证研究;将创业学习与网络关系看作并列关系,要么单独探讨创业学习对创业能力的影响,要么单独研究网络关系与创业能力的关系,割裂了创业能力、创业学习与网络关系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无法有效解释相同的网络关系背景中的创新创业能力差异。

三、理论模型

(一)理论框架。按照“知识网络与创业学习”、“创业学习与创新创业能力”、“知识网络与创新创业能力”的进路,创业学习作为连接知识网络与创新创业能力的中间变量,“知识网络”作为因变量,“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自变量,其影响路径是单正向的,从而构建知识网络、创业学习与创新创业能力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图1

 

 

 

 

 

 

 

 

(二)研究假设。创客的知识网络关系强度对其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显著影响:

H1:创客的强网络关系对其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显著正向影响。(H1a:创客的伙伴创业环境对其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正向影响;H1b:创客的学校创业环境对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正向影响;H1c:创客的家庭对其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正向影响)

H2:创客的弱网络关系对其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显著正向影响。(H2a:政府创新创业政策对创客的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正向影响;H2b:社会创新创业文化对创客的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正向影响;H2c:社会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对创客的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正向影响;创业学习方式在创客的知识网络对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中发挥着中介作用)

H3a:经验学习对知识网络与创业创新能力的关系起中介作用

H3b:认知学习对知识网络与创业创新能力的关系起中介作用。创客的创新创业学习方式对其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显著影响

H4a:创客的经验学习对其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正向影响

H4b:创客的认知学习对其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正向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调研的方法,探讨知识网络、创业学习与创新创业能力三者之间的互动规律。在调研实践中,运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为了检验调查问卷中所设量表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使用信度和效度分析法,利用德尔菲法构建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KMO球形检验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借助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描述性统计,探索创客的创新创业能力形成规律。

四、数据来源及结果解读

(一)数据与样本。本研究的对象是广州市所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的创客,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数据。因为调研对象的流动性很强、工作繁忙,本研究无法掌握总体样本的准确数量,综合相关信息,估计总体样本数为350左右。本次调查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共收回问卷128份,有效问卷126份,回收率达98.44%。样本特征分布如表1所示,调查对象包括不同专业、不同学历、不同行业以及不同程度创业经验的创业者,从根源上保证本研究所需的创业者主体的差异性和研究结论的代表性。(表1

(二)结果解读

1、知识网络与创新创业能力

1)创业伙伴对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创客的创业伙伴联系和其团队与服务创新能力存在显著正向关系,相关系数达到p=0.549,即创客的创业伙伴联系越紧密,创客的团队与服务创新能力越强。另外,创客的创业伙伴联系对其产品与市场创新能力存在正向关系,相关系数p=0.192,即创客的创业伙伴联系越紧密,创客的产品与市场创新能力越强。

2)学校创业环境对创客的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正向影响。创客的学校创业环境和其产品与市场创新能力存在正向关系,相关系数p=0.205,即创客的学校创业环境越好,其产品与市场创新能力越强。

3)社会创业环境对创客的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正向影响。社会创业环境越好,创业政策、创业文化越有利于创客,创业指导服务越完善,对创客的创新创业能力发展越有利,两者的相关系数p=0.213

综上,创客的知识网络与知识网络的关系强度对其创新创业能力都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强网络关系(创业伙伴、学习创业环境)与弱网络关系(社会创业环境)对创新创业能力都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表2

2、创业学习与创新创业能力

1)创客的经验学习对其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正向影响。创客的经验学习和其团队与服务创新能力存在正向相关关系,相关系数p=0.180。即创客越涉足创新创业方面的活动,对创客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越好。

2)创客的认知学习对其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创客的认知学习和其团队与服务创新能力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相关系数p=0.316。而且,创客的认知学习和其产品与市场创新能力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相关系数p=0.435,即创客越关注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其创新创业能力发展越好。

综上,创客的认知学习对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比经验学习对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更显著。从中可知,经验学习则更偏向于团队与服务的创新能力发展,认知学习更有助于提高创客的团队与服务创新能力、产品与市场创新能力发展。(表3

3、知识网络、创业学习与创新创业能力

1)学校创业环境一致,学习方式与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由表4知,在学校创业环境一致的创客中,创新创业能力高的人在认知学习、经验学习花费的时间与精力等明显多于创新创业能力较低的创客。由表5可知,在学校创业环境一致下,在0.05的否定域水平下,学习方式与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其中,认知学习与创新创业能力的相关系数达到0.527,经验学习与创新创业能力的相关系数达到0.343。(表4、表5

2)创业伙伴环境一致,学习方式中的经验学习与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由表6可知,在创业伙伴环境一致的创客中,创新创业能力高的人在经验学习花费的时间与精力等明显多于创新创业能力较低的创客。由表7可知,在创业伙伴环境一致下,在0.05的否定域水平下,学习方式中的经验学习与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312。即在创客创业伙伴环境一致下,创客在经验学习方面花费的时间与精力越多,其创新创业能力越高。(表6、表7

3)社会创业环境一致,学习方式中的认知学习与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由表8可知,在社会创业环境一致的创客中,创新创业能力高的人在认知学习花费的时间与精力等明显多于创新创业能力较低的创客。由表9可知,在社会创业环境一致下,在0.01的否定域水平下,学习方式中的认知学习与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421。即在创客社会创业环境一致下,创客在认知学习方面花费的时间与精力越多,其创新创业能力越高。(表8、表9

4)认知学习方式一致,创新创业能力高的创客与创新创业能力低的创客在知识网络上不存在差异。(表10

5)经验学习方式一致,创业伙伴环境与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由表11可知,在经验学习方式一致的创客中,创新创业能力高的创客与创新创业能力低的创客在知识上存在差异。由表12可知,在经验学习方式一致下,在0.01的否定域水平下,创业伙伴环境与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437。即在创客经验学习方式一致下,创客的创业伙伴环境越好,其创新创业能力越高。在经验学习方式一致下,在0.05的否定域水平下,社会创业环境与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418,即在创客经验学习方式一致下,创客的社会创业环境越好,其创新创业能力越高。(表11、表12

五、建议

知识网络的关系强度与创客创新创业能力呈正相关,其中,强网络关系(创业伙伴、创业学习环境)与弱网络关系(社会创业环境)对创新创业能力都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知识网络相同,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创客的经验学习和认知学习能力强,创新创业能力弱的创客的经验学习和认知学习能力弱;学习方式相同,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创客所对应的知识网络良好,创新创业能力弱的创客所对应的知识网络较差。

(一)拓展创客社会关系网络。创客的知识网络与知识网络的关系强度对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强网络关系(创业伙伴、创业学习环境)与弱网络关系(社会创业环境)对创新创业能力都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二)加强创客的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创客的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对其创新创业能力呈显著影响,认知学习有助于提高创客的团队与服务创新能力及产品与市场创新能力,经验学习有助于团队与服务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知识网络建构与创新创业学习并重。知识网络需要通过合理的创新创业学习方式才能转化为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学习有赖于知识网络才能发生。鉴于相同知识网络存在明显的创新创业能力差异,因此需要采取知识网络与创新创业学习并重的方式提高创客创新创业能力。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Granovetter M.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913.

2AmabileT.M.A model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s J.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88.10.

3KirkmanB.L& RosenB..Beyond self managementAntc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team empowerment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9.42.

4]李丹,俞竹超,樊治平.知识网络的构建过程分析[J.科学学研,20026.

5Malerba F.Sectoral systems of innovation and productionJ.Research policy2002.312.

6RAVASI & TURATI.Exploring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ject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5.201.

7LaursenSalter.Open for innovationThe role of openness in explain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Among U.K.manufacturing firm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6.272).

8]赵蓉英.知识网络及其应用[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9]马德辉,包昌火.论企业知识网络能力的培育[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1.

10]殷国鹏,陈禹.企业知识整合活动对信息系统吸收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275.

11]方世建,杨双胜.国外创业学习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325.

12]陈文婷,李新春.中国企业创业学习:维度与检验[J.经济管理,20108.

13]肖东平.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知识网络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4]吴晓波,许冠南,杜健.网络嵌入性:组织学习与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5]张玉利、王晓文.先前经验、学习风格与创业能力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113.

16]蔡莉等.创业学习研究回顾与整合框架构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5.

17MAN.Developing a behavior-centred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2012.193.

18]辛晴,杨蕙馨.知识网络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动态能力视角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2.246.

19]陈明,等.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对创业能力影响机制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

20]单标安.基于中国情境的创业网络对创业学习过程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3.

21]单标安,等.创业学习的内涵、维度及其测量[J.科学学研究,201412.

22]谢雅萍,黄美娇.社会网络、创业学习与创业能力——基于小微企业创业者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43.

23]佘颖.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数量呈井喷式增长——凝聚逐梦的力量[N.经济日报,2015.11.30.

24]郑春峰.创新生态建构机理与路径[D.浙江省委党校硕士论文,2015.

25]汤超颖,黄冬玲.知识网络与创造力的国内外研究综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3.

26]钟云华,罗茜.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63.

27]何艳文.大学生社会网络对创业能力的影响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6.

28]单冠桦.大学生社会网络对其创业知识获取的影响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29]徐光毅等.社会网络、创业学习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实证研究[J.青年探索,20175.

30]段莉.从空间到生态:创客运动作为文创人才发展的新机制[J.学术研究,20173

31]高照军,张宏如.开放式创新视角下的内向型与外向型模式选择过程机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10.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08676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