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助力企业经营的实用儒家观点
第608期 作者:□文/王 禄 时间:2019/5/1 17:00:30 浏览:1032次

  [提要] 本文总结了通俗易懂、便于实践和应用的儒家观点,以助力小微企业发展,为大中企业保驾护航。提出个体户和企业家应身体力行好学成仁见利思义以人为本人无信不立内圣外王仁心变术以求发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儒家观点。

  关键词:企业经营;儒家;好学成仁;仁心变术;见利思义

  中图分类号:F270B22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226

  一、前言

  有关文献研究表明,世界500强平均寿命为4050岁,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1112岁,在日本和欧洲,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为12.5年。在美国,有62%的企业平均生命周期不到5年,存活能超过20年的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10%,只有2%的企业能活50年;而在中国,大集团公司平均寿命在78年,一般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4年。因此,企业组织总体上呈现出高死亡、短寿命的特征。然而,一些优秀的企业却能够摆脱这种短寿宿命。在日本,存续超过100年以上的长寿企业已突破2.1万家(也有研究者认为,日本百年企业数量在510万家),历史超过200年的企业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更有7家企业历史超过了1000年。超过200年历史的长寿企业在欧洲也不少,德国有837家,222家在荷兰,还有196家在法国。而在中国,经营历史超过150年的百年企业,仅有5家:六必居、张小泉、陈李济、同仁堂、王老吉;创业超过100年的企业还有全聚德、云南白药、青岛啤酒等,但总体数量并不多。

  为什么我国企业寿命如此短?本文认为:痴迷于快速致富、见利忘义是主要原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逞一时之雄并不为奇,如何做到长盛不衰却是一个大难题。

  日本百年企业为何如此之多?据台湾地区廖庆洲先生在《日本企管的儒家精神》一书中介绍,日本工商界人士在经商之余,研修经营道德,奉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易》、《礼》、《春秋》)为教科书。以企业而言,把儒家先哲名言奉为圭臬者则比比皆是。如著名的丰田集团祖孙三代领导人的座右铭就是一例。

  第一代丰田佐吉的座右铭是天、地、人,取自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第二代丰田喜一郎在天、地、人的基础上加进了知、仁二字,取自《礼记·中庸》的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第三代丰田章一郎在天、地、人、知、仁的基础上再加进一个字,同样取自《礼记·中庸》的知耻近乎勇天、地、人、知、仁、勇,这一浸透着儒家思想的精华的座右铭,成为丰田家庭企业三代领导人道德修养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内在依据。

  涩泽荣一的《论语和算盘》也表达了这样一个核心理念:《论语》讲究忠孝仁义,而算盘言商求利,二者相行不悖,关键是要做到见利思义。他从学而优则仕中悟出了必须经商的道理,而且他还从孔子的著作中悟出高产乃是为善。涩泽以他自己的实践和巨大成功,亲证了《论语》与算盘、商业与道德的神奇结合,亲证了东方资本主义与孔子儒教之间的相应关系。

  日本现代管理思想家伊藤肇指出:经营者万万不能只以追求利润为至高无上的目标。当然,企业为了生存,非有利润不可;但是,太偏执于财利,到头来心智必被蒙蔽,终至被社会、大众见弃,岂能不慎?

  现代西方某些企业家和学者的财富观更加趋于重义轻利。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说得好:一个人到死的时候如果还是家财万贯,这是一种耻辱。他把自己的所有财产最后全部捐给了社会。这种传统一直被美国富豪传承,如比尔·盖茨将个人500多亿美元的财富全部裸捐给慈善事业。

  美国哈佛大学曾有一大批学者教授们共同指出:个人主义的现代社会已不利于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向日本等东方国家学习团体主义精神。然而,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建言:欧洲人应该设法懂得一点儒家思想。

  1988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集会法国巴黎,向世界呼吁: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4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中国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我国优秀企业家对于企业发展的观点始终渗透着儒家情怀,彰显大儒商道精神。

  在2005《财富》全球论坛会上,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指出:利润和企业社会责任不是博弈关系。一般情况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也是企业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但同时,企业承担着必要的社会义务。这种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关系构成了企业理念的基础。

  TCL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东生说过:作为现代企业家,要符合这个标准就要正道经营,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善待员工,善待合作伙伴,善待一切和你利益相关的人。

  阿里巴巴网站创始人兼董事长马云讲过:企业家是带着使命感要完成某种社会价值的。企业家的公民意识正是源于这种企业家精神。

  虽然西方主流经济学坚持利润最大化教条,但并不意味着西方所有企业在现实中都遵循这一教条。事实上,20世纪后半期出现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恰恰是对企业利润最大化教条的背离。

  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中,社会责任被定义为通过透明和道德行为,组织为其决策和活动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承担的责任。这些透明和道德行为有助于可持续发展,包括健康和社会福祉,考虑到利益相关方的期望,符合适用法律并与国际行为规范一致,融入到整个组织并践行于其各种关系之中。根据OECD1999年的定义,社会企业指任何可以产生公共利益的私人活动,它依据企业战略,但其目的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显然,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企业强调企业的社会目标与儒商对社会目标的追求在表现形式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01311月,习近平视察孔子研究院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价值、重大影响和时代意义。儒家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提供了文化导向和文化资源。

  季羡林先生也说过,21世纪西方文化将逐步让位于东方文化。一个业绩突出、发展健康的中国企业,需要中国文化的支撑,尤其是儒家思想的支撑。这就是仁道经营”“修己以安人。身为炎黄子孙,应以此为契机,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并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本土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让我们期待更多的伟大的中国本土公司的诞生。

  综上所述,儒家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国内商家痴迷于快速致富、见利忘义者颇多,导致经营失败。本文从实用出发,提出能够帮助个体户、企业家经营发展的儒家观点,使他们能够奉为人生信条,助力企业经营。

  二、助力企业经营的实用儒家观点

  儒家文化倡导胸怀天下,儒家经典著作《礼记·大学》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中国古代商业企业在历代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未能成为主流,而当今商业企业活动在富国强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倘若孔孟再世,必将企业经营法则纳入儒家经典,修身、齐家、经企、治国、平天下的观点更能体现儒家的情怀。事实上,国内外儒商的成功已经成为明证。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成为儒家学说中最核心因素。儒学后人继续扩充到仁、义、礼、智、信、恕、庸、忠、孝、悌、勇等范畴。儒家的主要观点中,中庸之道被认为是儒家思想中行为的最髙标准,是不可背离的普遍真理,中庸之道又引申出以和为贵和合思想以及和而不同的理念,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知行合一内圣外王体现了儒家的实践取向。

  (一)好学乐知,首学修身。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说:就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一定有像我这样又忠心又信实的人,祗是赶不上我的喜欢学问罢了。孔子唯一称赞自己的地方,就是认为自己比别人好学。

  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行甚多,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等等。可以看出,孔子是个非常勤奋于学习的人,孔子的博学多才并非是生而知之,而是通过勤奋学习得来的。

  个体户、企业家必然也是好学者,他们要学习技术、学习财务管理、学习法律、学习营销、学习人际交往等。但首要的是,要学习修身,学以成仁,懂得做人的道理,深刻体会仁者无敌的意义。

  现代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指出:一个有能力管好别人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管理者,而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为好的管理者。德鲁克的论述,同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正己正人的思想相比,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二)仁者爱人,见利思义。孟子认为人有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并认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也就是说: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通过学习扩大充实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在仁、义、礼、智最重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基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主旋律。

  人有恻隐之心,故偶尔施行仁并不难,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道: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要它,它就来了。

  始终不违仁才是真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说:发大财,做大官,这是人人所盼望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它,君子不接受。穷困和下贱,这是人人所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抛掉它,君子不摆脱。君子抛弃了仁德,怎样去成就他的声名呢?君子没有吃完一餐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就是在仓卒匆忙的时候一定和仁德同在,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一定和仁德同在。

  不仁者,不仅无法发达,而且财富易失。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孔子说:人的生存由于正直,不正直的人也可以生存,那是他侥幸地免于祸害。靠侥幸是不能长久的。仁者爱人,必然见利思义。儒家倡导以义为上的义利观,也就是说企业在不断追求经济效益时,要坚持正确的道德标准与伦理规范,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日本大丸公司在创立以来的274年中,一直奉行先义后利的经营宗旨。松下幸之助认为:只顾自己赚钱的公司,或对社会责任漠不关心的公司,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而且不可能有太大发展。只有一个企业的企业形象深入人心,赢得消费者的充分信任,这个企业才能立足并走向成功。

  优秀的百年公司应该具有怎样的利润观呢?美国著名的智囊公司——兰德公司花费了20年的时间跟踪世界500家大公司,发现百年长盛不衰的企业具有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树立了超越利润的社会目标,不以利润为唯一追求目标。具体包括三条原则:一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二是共同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三是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高于企业的生产价值和利润价值。

  (三)以人为本,和为贵。体现在能识人、会用人、善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因素,一个优秀的企业,必定是把视为企业的核心和宝贵的资源,让企业成为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好归宿地。

  现代企业管理是人本管理,以人为中心是现代商业伦理建设的精髓。这种管理伦理的人本思想与儒家伦理的仁者爱人思想不谋而合。

  儒家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文化主要可概括为和为贵,泛爱众天人合一和而不同。随着全球竞争加剧和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提出,文化这一传统价值观越来越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既然人是最重要的,那么如何识人就至关重要,对此,孔子有精彩的描述,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孔子说:考查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观察他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了解他的心情,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那么,这个人怎样隐藏得住呢?这个人怎样隐藏得住呢?

  知人善任,短短四个字,看似简单,实则很难。能知人不易,能善任更难。彼得·杜拉克曾经说过有效的领导者才能使人发挥其长处,他知道人不能以弱点为基础;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唯一的目的;管理者的任务,即在于运用每一个员工的长处,作为创造共同绩效的基础。

  善待人就是孔子讲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欲,施于人,或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人无信不立。是指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信要求在人与人交往中,既要对他人诚实、讲信用,又要彼此信任。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作为儒家伦理思想,泛指诚实不欺、讲求信用。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守诚重信要求企业对顾客、对社会诚实无欺、讲信用。香港首富李嘉诚说: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守信,如果取得别人的信任,你就必须做出承诺,一经承诺之后,便要负责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难,也要坚守诺言。当今的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只有讲信用才能有市场,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企业不讲信誉会导致交易成本的提高。据企业联合会发布,我国企业由于缺少诚信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近6000亿元。

  (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的本意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这句话用在商人身上,引申为:创业之初(穷),身处逆境之时,应洁身自好,诚信经营,遵守礼法,不坑蒙拐骗,以仁心变术求发展,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儒商、儒家型的企业家必定是那一类见利思义的人,即便在创业之初也是这样。冯梦龙《醒世恒言》中有《施润泽滩阙遇友》一篇小说,其中的小商人施润泽(名施复)即是一位见利思义的下层儒商,彰显了穷则独善其身精神。他在一家沿街的屋檐下捡到两锭银子,约六两多,开始心中甚喜,在回家的路上反复思想如何用这银子增加投资,正在回到家门口之前,突然一想,这银子若是富人的,也不打紧,若是客商的,抛妻别子,风餐露宿,将是何等的烦恼!如此一想,便回到原地去等候失主。等了好半晌,肚子都已经饿了,才看到一个后生来寻银子,经过反复勘对,确证是这个后生的,便把这银子还给了他。施复回家后,他妻子问他为什么这么晚才回家,他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拾银还银之事,妻子不仅不生气,反而很高兴。

  三、核心观点

  本文核心观点为:商人应好学成仁,内圣外王,仁心变术以求发展

  知识需要学习,品德也需要学习,而且孔子认为品德的学习优先于知识,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通过学习,不断扩大充实自己的恻隐之心,便成为仁人,再通过学习,实践仁、义、礼、智、信,经营企业,便成一代儒商。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2018年儒商大会上提出新儒商精神就是内圣外王内圣外王要求人不只是追求个人生命的道德完美,更要把这种内圣外化为道德实践和经国济民

  商场如战场,《孙子兵法》阐明了战争的基本原理,但其思想精髓同样适用于企业经营和经济管理。儒家学说讲求权宜之变。《易经》里写到穷则变,变则通即为此理。故企业经营,须仁心变术以求发展。求时,须发自仁心,符合道义

  重点:商人应好学成仁、树立见利思义的理念,仁心变术指导企业经营。

  儒家文化的和为贵以人为本、以德为体的人文主义思想有利于内部控制环境的和谐;儒家文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人们的行为形成一种非制度化的约束力,有助于减轻企业代理人的自利行为。总之,儒家文化使企业的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商人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重要的是要通过修身成为仁者,树立见利思义的理念,以仁心变术的思想指导企业经营。

  四、结语

  儒家仁治德治礼治圣治信治等核心管理思想,为构建以人为本,崇德重义,齐之以礼,内圣外王,守诚重信的现代企业文化提供了思路。坚持儒家文化对于中国特色的家族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儒家看重个体户、企业家领导人的引领作用,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说:领导人的作风好比风,老百姓的作风好比草。风向那边吹,草就向那边倒。只有个体户、企业家先修身养性,好学成仁,才能引领企业发展。

  本文总结了通俗易懂、便于实践和应用的儒家观点,以助力小微企业发展,为大中企业保驾护航。提出个体户和企业家应身体力行好学成仁见利思义以人为本人无信不立内圣外王仁心变术以求发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儒家观点。

  (一)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修身、齐家、经企、治国、平天下的观点,将企业经营法则纳入儒家经典,更能体现儒家的情怀。

  (二)强调义利一致。阐述了义利相随,提出义是树,利是果实的观点,单纯以利为目标的企业是无法长久生存的,企业应走出义利对立的思维困境。

  (三)个体户、企业家应会识人、用人、待人以人为本。人与人之间必然善善相容,恶恶相消,企业经营切忌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

  (四)提出好学成仁仁心变术以求发展的观点。

  (五)建议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企业经营理念之灵魂,特别穷则独善其身指企业在创立之初,身处困境之时,应洁身自好,诚信经营,遵守礼法,不坑蒙拐骗,以仁心变术求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黄群慧,孙海英.百年企业、寿命周期与企业成长的三维管理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510.

2]蔡成平.日本百年老店的秘密[J.决策与信息,20158.

3]曾春海.儒商与企业伦理[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2.

4]刘章胜.刍议儒家伦理思想对企业理财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65.

5]李东生.儒家思想与中国企业家的修养(摘要)[J.孔子学院,20151.

6]胡武云.儒家文化对家族企业影响深远[J.东方企业文化,201121.

7]吕力.儒商与新物、富民、止于至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5.

8]何雪芹.《儒家文化与企业管理》一书评介[J.人文天下,2017.10811.

9]刘涛,彭旭丹.儒家文化助推核心价值观培育[J.人民论坛,20171.

10]杨伯峻.论语译注(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1]崔景明.从儒家仁爱思想中寻找企业道德建设的良方J.人民论坛,201630.

12]刘会清,孟庆义,姜莉.韩日现代管理思想中的中国儒家文化因素[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

13]刘辉,张西军.中国百年企业的文化基础与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0.

14]高萍.论儒道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J.学理论,201421.

15]伍华佳.儒家伦理与中国商业伦理的重构[J.社会科学,20123.

16]牟浴.论儒家文化对构建现代企业文化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313.

17]汤丽萍.基于儒家思想构建现代企业文化的思路[J.商业经济研究,20151.

18]胡少华.儒家文化、信誉机制与上市公司治理[J.商学研究,2018.253.

19]丁武东.传统儒家思想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J.教育发展研究,2017S1.

20]吴根友.从儒家型企业家的涵义看传统文化的两创J.孔学堂,20174.

21]耿丽萍,李亨英,师文亮.传统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薪酬激励[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8.

22]马林.结合十九大报告谈儒家文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影响的研究综述及未来展望[J.现代经济信息,20186.

23]程文.儒家文化与现代中国家族企业的兴衰成败[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7.95.

24]刘建明.儒家义利观与中国现代企业发展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82.

25]林炳坤,吕庆华,龚诗婕.以义为上义利观核心思想及其企业文化建设应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7.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23800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