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政府研发补贴、高管技术背景与企业创新效率
第608期 作者:□文/林洋穗 时间:2019/5/1 17:05:34 浏览:687次

  [提要] 本文以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技术创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上层理论,提出相关假设,探讨高管技术背景与政府研发补贴对高科技企业创新效率的效应,以及高管技术背景对高科技企业创新效率的作用。研究发现:高管技术背景与政府研发补贴对高科技企业创新效率存在显著正效应,高管技术背景对政府研发补贴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政府研发补贴;高管技术背景;企业创新效率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223

  一、引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如何有效提升国家及企业层面的自主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研发活动的补贴是政府支持创新活动的最常见的政策工具之一。目前,我国政府的研发补贴对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共研发机构,比如政府科研机构及高等学校;另一类则主要是指微观企业,其中高科技企业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此外,人力资源是当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企业创新离不开技术人才,而作为公司中具有技术背景的高管人员,在企业的创新活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尽管国内外在政府研发补贴与企业创新方面已有不少研究,但关于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具有激励效应还是挤出效应,学术界仍存在很大的分歧,有必要利用最新经验证据对相关问题再做检验;高管背景特征方面,多数学者研究了关于高管年龄、学历、性别、职能等特征与公司治理方面的关系,或者高管政治关联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但对于高管技术背景与企业创新效率间的探索还不够。少有研究将政府研发补贴、高管技术背景、企业创新效率三者结合。因而,本文构建三者理论框架进行实证研究。希望可为以上方面提供更多的经验证据,并对企业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二、研究假设

  政府补贴用于组织进行RD活动的为政府研发补贴(政府RD补贴),以鼓励组织RD活动。理想情况下,政府研发补贴应该引起所谓的额外性效应,能促进企业进行研发创新活动,即激励效应。研发补贴可以通过降低私人成本,将以前无利可图的项目变成盈利项目,或加速完成当前项目,从而鼓励私人研发活动。另外,如果能够通过研究设施的建设或升级来降低其他现有或潜在项目的固定成本,可能会进一步刺激其他非补贴研发项目的开支。而且,资助项目可能会刺激技术溢出和学习其他项目。据此,提出假设1

  H1:政府研发补贴与高科技公司企业创新效率成正相关

  根据信号不对称理论我们知道,虽然政府有研发补贴资金,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很难找到合适的企业进行补贴,这个时候需要企业发出相关信号吸引政府进行补贴,结合上层理论,具有技术基础的高层管理者,更具有创造性或创新性,将影响风险和创新的战略决策,所以高管具有技术背景这无疑是给了政府一个有力的信号,政府相信具有技术背景高管的公司,具有更高的研发实力,可以有自身专业经验合理评估创新风险,因此政府对于这样的公司更放心。据此,提出假设2

  H2:高科技企业技术高管能提高政府研发补贴

  同样,根据上层理论与创新理论,如果高管具有技术背景,他们更加深知技术创新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也了解该行业的技术壁垒在哪里。因此,拥有技术背景的高管,更注重技术投入与创新,使企业始终能保持先进创新的思维,对于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高科技技术公司来说,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与发展,所以技术高管更为重要。因此,提出假设3

  H3:企业技术高管能提高高科技公司技术创新效率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本文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确定高科技上市公司行业代码,挑选出高科技公司样本,包括C25-C41的制造业、I63-I65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M73的信息传输等行业。本文选取20132016年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排除ST公司、金融上市公司和缺乏相关数据的样本。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泰安数据库。

  (二)变量定义(表1

  (三)模型建立。我们建立如下模型:

  Innovation=α0+α1Tech+α2Subsidy+α3Soe+α4Cafl+α5Size+α6Growth+α7Roa+α8Lev+α9Year+ε1 (1

  Subsidy=β0+β1Tech+β2Soe+β3Cafl+β4Size+β5Growth+β6Roa+β7Lev+β8Year+ε2 (2

  模型(1)用来检验假设1和假设3,模型(2)检验假设2

  四、实证研究

  (一)描述性分析。统计研究发现,有高管技术背景的企业创新效率和政府补贴的均值都比没有高管技术背景的高。此外,有高管技术背景的成长性比没有高管技术背景的企业好,资产负债率也更低。(表2

  (二)假设检验。回归分析表3,由于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受到政府重视程度以及企业创新模式可能有所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回归。从表3我们可以看到,政府研发补贴与高科技企业创新效率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假设1成立。而高管技术背景与政府研发补贴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高科技企业的高管技术背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政府研发补贴,假设2成立。高管技术背景与高科技企业创新效率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假设3成立。(表3

  对于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政府研发补贴与企业创新效率都显著正相关,而高管技术背景与政府研发补贴都不显著相关,说明政府在寻找研发补贴对象的时候,并不会考虑这个企业的性质。非国有企业高管技术背景对企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国有企业高管技术背景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促进效应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在非国有高科技企业中,对于高管技术背景与企业研发创新的关系更加重视造成的,也有可能是样本中所涵盖的信息不全导致的。

  五、结论

  本文利用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最新经验证据探讨了政府研发补贴、高管技术背景以及高科技企业创新效率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高管技术背景与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存在显著正效应,高管技术背景促进了政府研发补贴。创新效率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衡量标准,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就必须重视技术创新,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此外,高管技术可以作为政府研发补贴选择的一个有力信号,企业应对高管技术高度重视。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彭红星,毛新述.政府创新补贴、公司高管背景与研发投入——来自我国高科技行业的经验证据[J.财贸经济,20173.

2CarpenterEPetersen B C.Capital market imperfectionshigh tech investmentand new equity financingJ.The Economic Journal2002.112477.

3GoolsbeeAustan.Does government R&D policy mainly benefit scientists andengineer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1998.

4CzarnitzkiD.EbersbergerB.and FierA.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D collaborationSubsidies and R&D PerformanceEmpirical Evidence from Finland and Germany.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2007.227.

5KoskiH.Public R&D Subsidies and Employment Growth Microeconomic Evidence from Finnish Firms. Keskusteluaiheita Discussion Paper2008.

6]刘怡芳,吴国萍.我国政府R&D补助对技术创新的影响[J.当代经济研究,201612.

7]丁凯,朱顺林.政府R&D补贴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视角[J.科技与经济,2016.291.

8]李万福,杜静,张怀.创新补助究竟有没有激励企业创新自主投资——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新证据[J.金融研究,201710.

9ClausenTommy H.Do Subsidies Have Positive Impacts on R&D and Innovation Activities at the Firm Level.Structural Change & Economic Dynamics2009.204.

10]洪嵩,洪进,赵定涛.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共同演化水平研究[J.科研管理,2015.356.

11Finkelstein SPower in Top Management TeamsDimensionsMeasurement and Valid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235.

12]卢馨.企业人力资本、RD与自主创新——基于高新技术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13Daellenbach U SMcCarthy A M.Commitment to innovationThe impact of top management team characteristicsJ.R&D Management1999.293.

14]韩忠雪,崔建伟,王闪.技术高管提升了企业技术效率吗[J.科学学研究,2014.324.

15]彭靖里,邓艺,李建平.国内外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进展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与经济,2006.194.

16Feldman M PLink A N.Innovation policy in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for public policyM.AmsterdamCluwer Academic Publisher2001.

17]陈凤华,汪琦.研发补贴和税收优惠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7.303.

18Hambrick DCMason PA.Upper echelons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4.92.

19Nielsen S.Top management team diversitya review of theories and methodologiesJ.Int ManagRev2010.12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23798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