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市场/贸易
农地流转市场信息不对称困境及对策
第608期 作者:□文/张立君 时间:2019/5/1 17:21:00 浏览:966次

  [提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将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农地规模化生产成为必然趋势,但当前我国农地细碎化严重,农地经营分散,且农地流转市场处于初级阶段,尚存诸多问题,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针对当前农地流转市场的困境进行分析,探究信息不对称下的农地流转市场机制缺陷,并构建公平、公正、公开市场条件下的农地流转合理价格体系,推动农地有序流转,有利于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农地流转;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32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多惠农政策的推行,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农业部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中提出,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并规范农业服务行为和服务市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显现并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由此农地流转市场快速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农地流转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问题日益显现,各农地流转主体掌握农地信息不均衡,农地流转价格不合理,阻碍农地有效流转。

  一、农地流转市场的概念和现状

  农地流转市场特指在农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前提下,农地经营权在各交易主体之间自由流转交易所形成的农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在农地流转市场中,交易主体众多,主要为农地经营权转入方与农地经营权转出方。一般而言,农地经营权转出方大多为由于劳动转移而土地闲置的零散农户。农地经营权转入一般为较大规模的农地经营主体。

  当前,我国农地流转市场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地流转速度加快。近些年,我国农地流转速度加快,农地流转需求增加,促进了农地流转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由于过快的农地流转与尚不完善的农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匹配,造成了诸多问题;二是农地流转主体日益丰富,例如政府、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个体农户等,农地流转市场利益相关者逐渐增多。由于众多农地流转主体获取的市场信息存在不对称、不及时的现象,使得农地流转市场价格无法形成一致的规范标准,尚且无法利用价格机制达到农地流转的供需平衡;三是农地流转低市场性现象。虽然近年来,我国农地流转速度加快,农地流转面积显著增加,但农地流转仍呈现低市场性特征。农地流转市场实际供给量小于理想市场中的均衡供给量,从而制约了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

  二、农地流转市场信息不对称困境分析

  (一)农地流转市场信息不对称特征。乔治·阿克洛夫在其经典论文《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中提出:产品质量与不确定性的关系及其对市场交易效率的影响,即柠檬市场。其中分析了不对称信息引发的交易效率低下,交易商品质量和市场规模退化的问题。在市场机制下,买方一般情况下无法获取交易商品的真实质量信息,而通过一般市场价格来衡量商品质量,依据效用最大化原则,卖方被激励提供低质量的商品以实现效益最大化,由此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现象。信息不对称和人们普遍预期所产生的市场效率损失,往往具有恶性传导效应,即某商品市场中产品质量低下非但不会通过价格机制将其驱逐,反而会通过价格倒逼机制使这种质量下降成为趋势。同样,由于农地流转市场中交易主体对农地质量的不确定性,各交易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农地流转市场出现诸多问题,致使市场失灵。

  农地流转市场中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地质量信息不对称。一般情况下转出方由于长期耕作承包地,掌握农地土壤肥力、种植条件等信息,而转入方无法获取具体的农地质量信息,仅能够通过区域农地平均质量信息来判断。在农地质量信息方面,转出方占优势地位,而转入方处于劣势地位;二是市场供求信息不对称。由于中国农村信息化水平低、信息渠道不畅通、缺乏农地流转交易平台等,农地交易主体难以及时有效地获取农地流转市场的供求信息,使得交易成本提高。与转出方相比,转入方较易获得农地流转供求信息,处于优势地位;三是市场价格信息不对称。较其他商品而言,由于农地流转的特殊性,农地流转价格的形成受市场的价格机制以及政府的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交易双方难以掌握准确的价格信息。转出方多为分散的农户,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缺乏市场价格、供求等信息,在交易中处于劣势地位。(表1

  (二)农地流转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

  1、农地流转市场信息不对称引发逆向选择。乔治·阿克洛夫利用二手车市场、保险、就业等案例分析了交易双方无法获取同等质量的信息,而形成信息不对称并引发逆向选择,致使劣币驱逐良币,最终市场萎缩直至消失。在农地流转市场中同样存在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逆向选择的问题。从转入方角度分析,在农地流转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转入方难以获取农地的完全信息,仅能依据区域内平均农地质量给出农地流转价格以弥补其信息上的劣势,致使拥有优质农地的农户因流转价格无法达到心理预期而被迫用脚投票退出农地流转市场。从转出方的角度分析,在农地流转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转出方难以获取转入方使用土地情况的完全信息,难以确保农地回收质量。因此,转出方为避免农地质量下降而选择退出农地流转市场。最终农地流转的逆向选择导致农地流转市场的萎缩甚至是消失。

  2、农地流转市场信息不对称下的政府价格调控困境。近年来,由于农地流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市场失灵,我国政府在农地流转市场中发挥着市场管制的经济作用,并鼓励农地经营权的流转。政府主导下的农地流转市场虽能够加快农地规模经营、提高农地质量、减少交易成本等优势,但其负效应也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基层政府对农地流转价格机制的扭曲。基层政府一般运用行政手段根据农地平均质量水平制定农地流转指导价格甚至直接定价,带有强制性,致使农地流转价格较理论价格普遍较低,造成农地流转价格的扭曲,而限制了市场价格机制的发挥。在政府不合理的价格调控政策下,大量拥有优质连片农地的农户难以接受农地低价流转,而选择放弃流转并退出市场,致使农地流转市场的萎缩。

  3、农地流转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交易成本提高。由于农地流转市场的信息严重不对称,致使交易双方在搜寻信息方面的费用提高,过高的交易费用进一步阻碍了农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从转出方的角度分析,由于农村信息化水平低,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范围小且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农户难以通过网络渠道获取农地流转价格、供求等相关信息,迫使大多数农户的农地流转范围限制在本村集体内进行。从转入方角度分析,转入方需要搜寻转入农地的完全信息以及竞争者信息、相关政策等各种相关信息,由此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搜寻相关信息。由于农地流转市场中介组织尚不发达,且获取政府提供的农地流转信息渠道狭窄,提高了转入方搜寻信息的成本。

  三、农地流转市场信息对称化对策分析

  农地流转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逆向选择、政府干预负效应、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制约了我国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对此,应采取措施降低市场交易阻碍,减小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失灵负面影响,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制定合理的农地价格评估体系。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运行的核心,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价格机制的驱动。但由于农地流转市场信息不对称,加之基层政府的不合理干预致使农地流转市场实际价格低于理论价格,且地区间的流转价格差异较大,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农户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因此,制定合理的农地价格评估体系,是规范农地流转市场的关键。

  政府部门要通过科学手段,例如协商、价格指数、收益现值、招标等合理方式确定当地农地流转指导价格,完善农地价格评估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动态的农地流转指导价格。一是在横向上根据不同区域农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确定相应的农地流转指导价格,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农地流转价格不同;二是在纵向上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适时调整农地流转指导价格,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适时合理地调整农地指导价格。

  (二)发挥政府的市场合理管制作用。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健康发展,调整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关键,发挥政府市场管制的经济职能,优化农地流转市场供给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基于我国特殊国情,农地流转市场以政府主导型市场为主。政府在农地流转中起着主导推动作用。政府要在充分尊重市场调节的前提下,发挥其协调、引导、管理、服务的职能,根据市场的发育程度来确定政府干预的重点,发挥好政府宏观指导的作用。一是加强农地流转管理,建立健全相关激励机制、监管机制、流转登记和合同管理机制,避免农户由于缺乏市场运作程序等流转信息而造成经济损失;二是严格规范政府自身的行为。由于农地流转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某些地方政府或村集体利用职位便利侵犯农民权益的现象颇多,强迫农民进行农地流转,扭曲农地流转价格,同时也抑制农地的供求,阻碍农地流转市场的有序发展,影响了农地流转市场配置的效率。

  (三)建立健全农地流转市场平台和信息库。由于农地流转市场信息不对称,增加农地转出方与转入方搜寻信息的成本,因此建立农地流转中介服务与信息发布平台至关重要。

  1、扩大农地流转市场中介服务组织至乡镇。通过降低信息的寻找成本和交易成本,专业的中介机构在农地的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之间起到了沟通和桥梁的作用。中介服务组织能够发挥搜集信息、组织谈判和订立合约、监督合约执行的作用,降低转出方与转入方的交易费用和交易风险。中介服务组织不仅包括农地流转信息服务机构,还包括法律服务机构、土地金融服务机构、土地资产评估机构等,为农地流转交易双方保驾护航。

  2、建立健全农地流转信息发布平台。一是及时有效发布本地农地流转价格信息、供求信息、质量信息、权属信息等,并通过传统信息媒介和现代信息媒介进行传播,打造互联网+农地流转,从而减少农地转出方与转入方搜集信息的成本,加快流转的速度并保证流转的成功率;二是基层政府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定期查询监督农地流转信息发布平台的信息真实性,创造良好的农地流转市场交易环境。

  四、结语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地流转规模经营成为必然趋势。当前,农地流转市场正处于初级阶段,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加之政府强制的市场干预,导致农地流转价格不合理、交易成本高、逆向选择等问题,使农地流转市场处于低效运行状态,陷入柠檬市场困境。当前,我国的农地流转应在尊重市场机制的前提下政府合理干预,加强农地流转市场的管理与服务,制定合理的农地价格评估体系,发挥政府的市场合理管制作用,建立健全农地流转市场平台和信息库等,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秩序,推动农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龚建文.乡村振兴,要抓好五个着力N.光明日报,2017.11.21.

2]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农业部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EB/OL.http//www.moa.gov2018.2.13.

3]王柯江.农地流转交易市场的仿真模拟及政策响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7.

4]乔治·阿克洛夫.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J.经济导刊,20016.

5]王健聪.基于博弈视角的电子商务柠檬问题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20.

6]米家鑫,张绍良,侯湖平,李晶晶,邓晓玲.农地流转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53.

7]尚旭东,常倩,王士权.政府主导农地流转的价格机制及政策效应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8.

8]王丽娟,黄祖辉,顾益康,黄宝连,胡豹.典型国家(地区)农地流转的案例及其启示[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33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35944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