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第610期 作者:□文/邹瑞睿 时间:2019/6/1 14:08:42 浏览:1078次

[提要] 本文分析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因素,提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原则,进一步探索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构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便为高职院校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供参考标准。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资助课题:“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研究”(课题编号:XJK015BJG009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315

株洲是湖南区域经济中心城市,是国家老工业基地,我国南方重要的铁路枢纽,近些年经济社会建设取得长足进步。2018年株洲市生产总值完成2682.555亿元,比2017年增长7.8%。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进出口总额180.14亿元。轨道交通、航空动力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是株洲的优势产业,不但拥有先进的核心技术,还聚集了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2018年,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较快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735家,较上年同期增加152家,同比增长26.1%,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占规模工业企业数量的42.7%,占比较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2160.2亿元,增长13.9%。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排名在全省同类地区排名第二。未来几年,株洲市的重要任务是立足于湖南省“一带一部”战略,向东拓展,向南扩展,产城融合发展。

目前,株洲共有高职院校10所,在校学生7万余人,中职在校生将近3万人。株洲职业教育大学城于2009年底启动建设,2018年基本建成。共有湖南汽车工程职院、湖南铁道职院、湖南铁路科技职院、湖南化工职院等10所职业院校进驻,园区累计投资125亿元,在校学生超过8万人。预计到2020年在校接收学历教育学生达到10万人,年均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人数达到10万人次。株洲职业教育大学城依托株洲职业教育与科技研发的优势资源,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和中部地区职业教育新都,是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发展,促进株洲新型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而如何评价高职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上的差别呢,这就需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因素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社会培训、技术服务、文化服务、公益服务、社会捐赠等内容。影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因素包括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大方面。高职院校所在服务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支持机制和环境、服务对象参与意愿是影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水平的外在因素。学校与地方经济关联度的紧疏、人力资源的强弱、设施设备等硬件设备投入的多少、服务时间的长短、科研实力的强弱是影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水平的内在因素。其中人力资源是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关键条件,设施设备等硬件设备的投入是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基础条件。

二、经济新常态下株洲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原则

经济新常态下株洲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的目标主要是提高株洲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株洲高职院校内外部各方面因素影响该目标的实现。采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对影响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运用量化方法计算指标的权重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一)系统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由多个一级指标组成,成为一个子系统。子系统下边有二级指标,各个指标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共同构成有机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从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共同构成不可分割的评价指标体系。各个指标能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侧面反映教育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教育与经济、社会的主要特征和状态。

(二)可量化性原则。指标的设计尽可能可以用数字说明计算,通过量化处理便于数学统计和分析。指标选取应该注意是为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政策制定和科学管理服务的,指标的计算量度和计算方法应该具有统一性和一致性。各指标应该在现实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尽量的简单明了,便于收集、比较、计算。

(三)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又称真实性,与主观性相对,客观性,即客观实在性,它指事物客观存在,唯有将主观性通过实践与客观性统一才能获得客观真理。社会服务评价不能光靠经验和直觉,而要保持客观性和科学性。要求评价目标标准的客观性、科学化,而且要求评价程序和方法的科学化。评价的目的是促进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完善与发展。既要有被动的他人评价,也要有主动性的自我评价,保证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四)可量化性原则。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能力评价监测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作为基础。选择的指标应该可量化,在保证指标有较高地反映考核对象的前提下,能够直接查到或者通过计算间接得到指标数据,以保证评价的可操作性,同时数据来源要具有权威性,这样能保证正确评估研究对象。当然同时要做到数量与质量相结合原则,数量能反映一定的质量,而质量是数量的基础。在考虑量的同时,还要注重质的提高。

(五)动态性原则。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的目的是要在了解高校社会服务水平的基础上更好地加强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因此评价的过程也是建设的过程和自我完善的过程。要重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与创新,通过严格有效的考察测评,依据得出的评价报告,提出合理化建议,可以达到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目的。

三、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自身特征以及具体服务内容,考虑到其能力评价需要思考的因素,从高职院校的职能和资源出发,从人才服务、培训服务、技术服务、公益服务、合作交流服务和社会捐赠等方面对高校社会服务能力进行评价,制定以下评价指标体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三个方面。一级指标包括人才服务、培训服务、技术服务、公益服务、合作交流服务、社会捐赠等六个方面。(表1

根据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情况,采取材料审核、实地考察、人员座谈等方式评估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权重设置在0100分之间,权数最低一般不少于5%。确定权重以后,对三级指标进行赋值,根据社会服务能力很弱(02分)、较弱(24分)、一般(46分)、较强(68分)、很强(810分)五个指标。采取数据统计上报、实地核查、座谈会等方式就其服务能力强弱打分,每个指标取平均值作为赋值。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不断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储备人才力量,有助于高职院校和地方经济的同时发展。建立高职院校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其实就是对其进行评判标准的建立,从而加强对高职院校的引导,让其更加主动地为地方经济所服务。高职院校应不断完善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标准,引导和促进高职院校提升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株洲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及时有效地掌握和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信息,为区域产业企业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所服务。

(作者单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曲林.高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2.6.

2]艾伟强,马林.草原生态红线划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前沿杂志,2017.6.

3]刘占彦.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导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4.

4]颜彩飞.高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评价体系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725.

5]刘涛,油永华.高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以山东省高校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617.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24212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