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自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模式正从单一产业模式向产业融合模式转变,农业与旅游业相互促进,逐渐形成农村旅游产业。本文通过实地调研肥东县农村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农村旅游产业基地的对策,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农村旅游产业基地对经济效益的评价体系,旨在为肥东县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产业融合;农村旅游;层次分析法
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编号:201810378237)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14日
一、引言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村经济模式正由以种植生产为主的第一产业向集生产与观光为一体的产业融合模式发展。农村旅游产业基地是将几个农村社区联合起来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是促进农村地区产业融合的有效手段。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某种意义来看,建设农村旅游产业基地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肥东县位于皖中,有极为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近年来县政府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打造“桃花节”、“牡丹文化节”等多个品牌游览项目,为肥东县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建设旅游产业基地,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且符合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这些要求对于研究肥东县农村旅游产业基地具有指导意义。同时,深入研究肥东县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亦是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指示。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填补了这部分空白,故具有实践意义。
二、肥东县农村旅游调研及结果分析
(一)调研目的。本次实地调研采取走访与问卷结合的方式,走访景区7个,共发放问卷200份,实际收回200份,回收率为100%。问卷主要面向游客发放,涉及游客来源、游览动机、旅游偏好以及游览感受等方面,旨在了解游客实际需求。
(二)调研结果分析。在本次调研中,共收回问卷200份,根据问卷统计结果总结出以下3点:
1、肥东农村旅游市场游客市场特征。从客源市场来看,肥东县客源95%来源于附近城市居民,只有5%来自外省,区域外旅游团体接待少,游客市场结构相对单一,调查结果如图1。(图1)
2、游客游览动因。从游客游览动因分析,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显示,农家乐和牡丹节等品牌旅游产品是大部分游客的游览目的,小部分游客以游览自然风光为旅游目的,极少数游客为人文历史景观,调查结果如图2。(图2)
3、游客总体感受。肥东县旅游消费构成主要以中低层消费为主;在游览感受方面,游客表示产品开发品质低;游客在肥东县游览时间通常较短,以1~2天为主。由实地走访调研和问卷反馈的结果来看,肥东县农村旅游存在以下问题:旅游资产品开发品质低、发展机制僵化、旅游业季节性问题显著、旅游结构有待优化。
三、肥东县农村旅游产业经济效益评价
农业旅游经济效益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主要是用来衡量某些难以定量计算的指标,通常根据专家的实际经验对其进行分析,而定量评价则是依据实际数据对经济效益进行直观评价,确定权重后构建评价体系。
(一)评价指标选取。在构建肥东县农业旅游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该选取能够全面覆盖现在及未来经济效益两方面的指标,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未来资源开发条件以及资源价值及吸引力等主要要素都应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得到反映。
(二)评价体系建立
1、评价体系递阶层次结构建立。通过查阅、梳理相关文献,实地走访当地部门,咨询行业专家加之向游客发放问卷,并参考《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示范点评选标准》,重点围绕经济效益构建准则层,共构建了包括GDP总量在内的等15个指标,具体见表1。(表1)
2、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如前所述,由于指标中含有风俗文化价值等不易定量衡量的指标,因此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首先通过分析各指标,划定递阶层次,而后请专家对每一层次的指标进行分析打分,计算每层指标权重。
(1)构造比较判断矩阵。首先分析准则层对目标层的影响,设X1、X2、X3、X4分别对应4个准则,用αij表示相对重要程度,取值如表2所示。(表2)
经过整理数据并咨询专家,可近似得到以下系数:
a12=2∶1,a13=3∶2,a14=2∶3,a23=2∶1,a24=1∶1,a34=1∶2
得到比较判断矩阵:
A=1 2 3/2 2/31/2 1 2 12/3 1/2 1
1/23/2 1 2 1
(2)单准则下的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①将判断矩阵的列向量归一,即;■ij=Aij/■Aij
②将■ij按行求和得,即:
■=■■,■■,…,■■■
③将■归一化后,得排序向量W=(w1,w2,…,wn)T;
④?姿=■■■为最大的特征值。
计算得,?姿max=5.089。
由于层次分析法无法保证每次比较判断的标准一致,即不要求aij×ajk=aik。因此,需要做一致性检验。
⑤计算一致性指标:CI=■。
⑥计算一致性比例:CR=■(RI为CI均值)
认为比较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的限度是CR<0.1。(表3)
根据以上公式求得,CI=0.0223,CR=0.02<0.1,比较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
指标相对权重如表4所示。(表4)
四、农村旅游产业基地预期经济效益评价
根据层次分析法得出各指标权重后,首先由观测值矩阵A根据调研问卷和专家打分建立理想方案u,然后根据其经济数据建立相对偏差模糊矩阵R,使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但由于相对偏差模糊矩阵是成本型矩阵,故需倒序排列得到效益型矩阵。
(一)确定评价指标集。U=u1,u2,…,un是影响评价对象的n个因素的集合;V=v1,v2,…,vm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m个评价结果组成的集合。将U中的每个因素都用V中的评价结果衡量,得到观测值矩阵A:
A=a11 a12 … a1na21 a22 … a2n… … … …am1 am2 … amn
(二)建立理想方案。由观测值矩阵A评定出能产生最大经济效益的旅游产业组合方案,构建理想方案u如下:
u=(u10,u20,…,um0)
其中:ui0=■aij,a为效益型指标■aij,a为成本型指标
(三)建立相对偏差模糊矩阵。根据理想方案建立相对偏差模糊矩阵R,该矩阵属成本型矩阵,出于选择最优方案的考虑,在综合评价模型构建时使用倒序排法。
R=r11 r12 … r1nr21 r22 … r2n… … … …rm1 rm2 … rmn
rij=■ (i=1,2,…,m;j=1,2,…,n)
(四)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公式:
vi=■
其中,■i=■■aij为第i项指标均值,Si2=■■(aij-■i)2是第i项指标值的方差。
对vi进行归一化,即得到各指标权重:
wi=■ (i=1,2,…,m)
(五)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根据计算出的权重,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比较大小时使用倒序排法,产生经济效益最大的旅游产业组合的方案排在第一位,以此类推。
Fj=■wirij (j=1,2,…,n)
若F(t)>F(s),则第t个方案排在第s个方案之前。
五、结论
近年来,位于皖中腹地的肥东县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积极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交融,旨在促进产业融合,在保证生态文明的前提下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品开发品质低,其旅游产品仍以农家乐、花卉展览等为主,产品创新性不强,服务品质仍有待提高;二是旅游活动开展机制僵化,其旅游活动大多由政府主导宣传,吸引游客,景点本身没有自造血能力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三是旅游产品季节性显著,其品牌游览项目主要有“桃花节”、“牡丹文化节”等,这类项目季节性较强,很难带来持久的经济效益;四是旅游业产业结构单一,目前旅游业产业链尚未打通,产业融合模式下的旅游格局尚未形成。因此,我们提出建立肥东县旅游产业基地,通过将不同主题下的旅游产品结合在一起形成产业基地,为当地带来持续稳定的经济效益,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关于其预期经济效益的评价模型,有助于挑选最适合的旅游产业融合方案,为肥东县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作者单位:1.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健,董丽媛,华国梅.我国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10).
[2]张睿.吉林省通榆县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17.
[3]叶森国.乡村旅游的特点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歙县乡村旅游建设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5(15).
[4]鄢慧丽.基于投入产出视角的中国旅游业经济效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5]魏卫,陈雪钧.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综合评析——以湖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