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本文基于前向联系分解法,测算中国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出口占比、出口复杂度和新显性比较优势,根据WTO公布的数据测算中国的市场占有率,结果发现:(1)2014年,基于前向联系分解法测得的计算机信息服务出口占服务贸易总出口的3%,而按出口总额计算的占比为4.2%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中国计算机信息服务市场占有率增加,但国际竞争力一直偏弱的现象;(2)通过多个指标对比分析发现,中国计算机信息服务总体大而不强,与真正的计算机信息服务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服务;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数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4月12日
伴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一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实力不仅仅取决于货物贸易,还必须包括服务贸易,且服务贸易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强。2017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为46,991.1亿元,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贸易强国美国,但是服务贸易逆差16,177.4亿元,比上年略增0.3%,服务贸易逆差呈现出逐年扩大趋势。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主要来源于运输服务业、旅游业和保险服务等产业,而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和咨询业作为中国新兴的服务产业,其贸易差额主要为正,且其出口额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例不断增加,因此单独对我国的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文献综述
目前,研究我国计算机与信息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的文献较少。赵书华等(2009)通过对进出口数据的分析和对比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得出中国计算机与信息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处于世界中等水平,竞争优势不明显,但是发展前景乐观。山世英等(2014)通过对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产业的进出口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计算机与信息产业实现了贸易顺差,且产业竞争力处于上升区间。王峰等(2012)通过对比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产业,结果发现中国的产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规模上,且与世界计算机与信息产业较强的国家相比,中国的全球市场份额还较小,因此中国的计算机与信息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总的来看,现有研究普遍认为我国计算机与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升,但是上述研究方法一直仅限于进出口数据的分析,没有考虑增加值贸易对一国计算机与信息产业进出口总额的影响。程大中等(2017)基于贸易增加值前向分解法,利用2016年WIOD最新公布的数据,测算了2000~2014年中国服务业整体的出口状况,并对服务贸易细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重新测算,结果表明中国服务贸易只是规模意义上的大国,而非贸易强国。综上所述,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根据世界投入产出表和修正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重新测算和分析了2000~2014年计算机与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研究方法
在三国模型中,基于产业部门前向联系计算的S国到R国增加值出口(VAX_F)的计算公式如下:
VAXsrF=■sBssYsr+■sBsrYrr+■sBstYtr (1)
其中,■s为以S国增加值系数Vs为对角元的对角阵。基于前向联系计算的间接增加值出口,为隐含于其他部门出口中的该部门增加值被国外吸收的部分与本部门出口总额没有关系。
利用前向联系分解模型并参照Koopman等做法,可以得出基于国内增加值计算的国际竞争力指数,表达式如下:
NRCAsi=■ (2)
其中,NRCA即为一国某部门的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其含义是隐含在i部门增加值占r国出口中总国内增加值的比例相对于所有国家出口中的该部门所创造的增加值占全球总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比例的比较值。该比较值越大,说明一国产业越具有竞争力。
三、中国计算机与信息服务贸易情况分析
(一)计算机与信息服务贸易快速增长。2000~2014年,中国计算机与信息服务贸易快速增长,其贸易总额从2000年的6.2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268.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30.82%。同期相比,中国服务业出口额年增长率为15.3%,进口总额年增长率为18.4%。根据笔者测算可以得出,计算机与信息服务贸易出口额从2000年的3.6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183.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比例不断扩大,2014年在中国产业出口额中排名第五位,占比8.5%(前四位分别是旅游业、咨询业、运输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进口额从2.7亿美元增加到85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比例相对稳定。2003年以来,中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连年顺差,2014年顺差额达到98.6亿美元。
(二)计算机与信息服务贸易出口分析。从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出口额占比情况来看,传统贸易方法测得的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的占比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在2014年超过两种增加值贸易法测得的占比含量。基于两种增加值贸易测得的占比结果变化趋势相似,但是数值不同。在研究样本年限中,前向联系分解测得的结果均维持在3%~4%之间,2008年达到3.9%峰值后,一直处于下降趋势,2014年下降到3%。后向联系分解测到的结果一直大于传统分解法和前向联系分解法,在2008年达到5%的峰值后,也是呈现出下降趋势,在2014年下降到4.2%。通过对比三种不同的方法测得的结果,可以发现,在2010年之前,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出口占比被低估,但是根据传统贸易法所得出的结果,却又夸大了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占总服务贸易额的比重。根据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价值量看,传统计算方法和后向联系分解法得到的出口额差别不大,且增长迅速。但是基于前向联系分解法得到的出口量却远远低于前两种方法,且增速缓慢。上述原因在于,增加值后向联系是基于使用者或后向关联的视角,往往与特定行业相关,增加值前向分解基于供给者或前向关联的视角,而我国的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产业中多以进口中间品投入到制成品中,导致其直接出口额中包含大量的国外增加值,因此传统贸易法和后向联系分解法高估了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的增加值出口含量。就前向分解结果来看,我国的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产业还处于增加值净输入阶段,在国际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三)中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情况分析。前面的内容主要阐述了计算机和信息产业的总体情况和出口额的动态分析,为了能够对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全面的分析,因此接下来首先分析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出口市场占有率。出口市场占有率表示的是一国产业出口占世界市场的比例,通常认为该比例越高,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就越强。由2012年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十的国家可以看出,印度和爱尔兰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在全球市场上比重较高,保持着20%以上的份额。中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的出口额排名第4位,占比为6.9%。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口额来说,中国进口额比例为4.1%,排名第10位。由此可以推断,中国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在全球的计算机和信息产业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出口市场占有率只能反映一国的数量价格竞争,而不能反映出质量竞争。在关注出口规模和数量的同时,还应注意到出口产品的技术和质量问题,而一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水平的高低可由出口产品的复杂度衡量。过去受限于服务贸易数据的可得性,多数研究关注的是货物贸易出口的复杂度问题,而对服务业的研究较少。根据Rodrik在2006年提出的计算方法和基于贸易增加值前向分解法计算的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业的增加值,本文测算了2005~2014年中国及其余四个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大国的出口复杂度变化情况。本文研究发现,与中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在出口贸易数量上不同,其出口质量指数相对偏低。通过数据对比发现,虽然中国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出口复杂度在10年间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较小,且始终低于其他四国。这说明我国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产品相比较于其他国家国际竞争力偏弱。
四、总结
本文基于前向联系分解法,测算了中国计算机信息服务业的出口占比、出口复杂度和新显性比较优势,根据WTO公布的数据测算了中国的市场占有率,结果发现:(一)我国计算机信息服务的出口价值量占比从2010年以后被高估。2014年,基于前向联系分解法,测得的计算机信息服务出口占服务贸易总出口的3%,而按出口总额计算的占比为4.2%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中国计算机信息服务市场占有率增加,但国际竞争力一直偏弱的现象;(二)通过多个指标分析发现,中国计算机信息服务总体来看大而不强,与真正的计算机信息服务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第一,服务贸易强国的计算机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均居于世界前列,可以推断出计算机信息产业是服务贸易的主要产业。中国服务贸易总体逆差在不断扩大,但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顺差在增加,因此提高我国计算机信息服务的国际竞争力非常有必要。第二,在计算机信息贸易领域,质量竞争大于价格竞争,因此要想从制造大国转变为服务贸易强国,必须制定合理的市场规则和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戴翔.中国服务出口竞争力:增加值视角下的新认识[J].经济学家,2015.3(3).
[2]王峰,周文帅.中国与东盟国家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亚太经济,2012(6).
[3]程大中,郑乐凯,魏如青.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再评估[J].世界经济研究,2017(5).
[4]山世英,赵吟佳中国计算机与信息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特区经济,2014(10).
[5]王丽娅,陈阁阁.中印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