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精准扶贫视域下河北省产业扶贫研究 |
第614期 作者:□文/马 宁 郭丽华 韩学伟 时间:2019/8/1 13:59:41 浏览:265次 |
[提要] 本文基于精准扶贫视域下,将“六个精准”与河北省产业扶贫相结合,介绍产业扶贫的内涵和精准扶贫视域下产业扶贫的应用,进而阐述河北省实行产业扶贫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最后为提高河北省产业扶贫效果提出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六个精准
基金项目: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玉米创新团队专项基金(HBCT2018020301);通讯作者:郭丽华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5月6日
一、精准扶贫视域下产业扶贫的内涵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产业扶贫,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产业扶贫作为开发式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扶贫领域非常有效的一种扶贫工作方式。产业扶贫包括诸多产业,比如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家庭手工业等传统产业,同时还包括电子商务业、光伏产业、物流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产业扶贫是一种“造血式”扶贫,能够通过激活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的发展动力,将贫困人口融入产业链条体系之中的同时又能发展其自身,最终实现贫困人口长期稳定脱贫的目的。
产业扶贫作为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受到了河北省的重点关注。河北省制定的《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河北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等文件中都提出:解决贫困这一难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发展脱贫致富产业。2018年,河北省出台的《河北省提升产业扶贫质量水平三年行动指导意见》提出实施六大产业扶贫工程,重点在于提高产业扶贫项目的覆盖率。只有产业兴旺了,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之路就有了依靠和支撑,贫困地区、贫困户摆脱贫困就有了不竭动力。由此可见,想要在“十三五”期间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产业扶贫是河北省要采取的重要举措。
二、精准扶贫视域下产业扶贫的应用
(一)扶贫对象精准。扶持对象精准就是要对扶持的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帮扶的对象一定是需要帮助的人,不能鱼目混珠,避免套取扶贫款现象发生。这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起点。河北省各县扶贫部门指导各个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负责人对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分析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听取贫困户的发展意愿并结合其自身发展能力,为接下来制定合理的帮扶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工作提供依据。
(二)措施到户精准。不同地区、不同贫困人口的贫困原因存在较大差异。措施到户精准要求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因人、因户施策,建立贫困户受益机制,保障每一名贫困户都能获得有效扶持。河北省产业扶贫发展针对不同的优势产业制定有关扶贫政策,并结合贫困人口具体脱贫需求进行规划和指导,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保证扶贫政策精准实施,实现贫困户致富脱贫目的。
(三)项目安排精准。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并建档立卡以后,需要根据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和实际需求进行分析。项目安排精准就是根据分析结果对贫困人口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帮扶措施。由于贫困户在生产中经常面临信息、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困难,所以河北省提出多种措施来帮扶贫困户脱贫,比如向贫困户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提供就业信息,或者提供贷款、补贴等支持措施帮助农户自主创业。
(四)资金使用精准。有效开展扶贫项目的关键就是资金支持。要保证资金的精准使用,选取项目是关键。选取的项目要结合当地主要产业和贫困户实际情况。产业扶贫过程中,部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贫困户的名义投入到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然后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或其他形式获取收入,这种稳定的收入形式提高了贫困户脱贫的稳定性。
(五)因村派人精准。村一级是具体实施扶持工作的,是影响产业扶贫效果的关键。由于贫困地区村级治理能力不足,上级政府会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到农村进行指导。因村派人强调的是根据贫困地区的具体情况,选派专职人员对当地进行现场指导,从多方面促进扶贫工作的进行,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贫困地区的管理水平,对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扶贫项目提供服务,协助和监督村两委的产业扶贫工作,保证产业扶贫项目顺利进行,贫困户真正受益。
(六)脱贫成效精准。实现了前面提及的五个精准,才能保证脱贫成效的精准可靠。脱贫成效精准指的是脱贫成效能够精准定位到户到人,防止“成果造假”或“被脱贫”现象发生。贫困户参与资产收益项目后,按照入股合同规定的条款按户领取收益,保证贫困户能够获得资金上的扶持。以平泉“三零”食用菌产业扶贫为例,自2015年以来,平泉县累计发展“三零”模式百亩以上园区112个,直接带动7,900户、16,300名贫困群众脱贫,户均年增收2.7万元。
三、精准扶贫视域下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
(一)从扶贫项目的选择及监管角度看。在产业扶贫项目选择上面,个别扶贫项目存在“散、小、短”的问题,不能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及其他比较优势。扶贫资金的安排与扶贫项目存在脱节,不符合当地的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不能准确带动贫困人口,且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资金浪费。其次,项目的实施主体选择上也存在问题。申请产业扶贫资金的企业或合作社一般是缺乏资金的,想通过扶贫项目获取周转资金,其带动能力较差。在项目监管方面,个别项目在实施完成之后,受到市场波动等外部影响,发展经营状况并不理想,加上缺乏后续资金支持和必要的技术指导,不能给贫困户带来稳定的收益。
(二)从不同产业扶贫工程角度看。在特色种养业扶贫过程中,由于农户缺乏必须技术和能力,农业产业缺乏高技术人才,加上农产品的价格及收益非常不稳定,严重制约农业扶贫产业的健康发展。在电商扶贫过程中,由于贫困户文化水平不高,接受电商等新知识速度慢,不能达到实现脱贫的目的。在光伏扶贫的过程中,由于安装光伏系统需要较高的自然条件、较大的前期投资和长期维护,在推广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关于资产收益项目扶贫,由于当前贫困人口多是“老、少、穷”,缺乏必要劳动能力,资产收益项目虽然能够给贫困户提供稳定收入,但是分红比例较小,金额较少或者尚未分配现象的发生,使得产业扶贫效果不明显。
四、精准扶贫视域下提高产业扶贫效果的建议
(一)资金安排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在安排资金时应避免扶贫项目“散、小、短”的问题的发生。以地方主导产业为依托,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引导农民选择市场前景好,经济收益高,能够带动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目标的产业发展项目。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对本地区的产业发展进行整体规划,促进产业链融合和延伸,做到产业发展与区域发展、实行脱贫的有机结合,促成产业发展、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之间的良性循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二)选择项目前做好风险评估,注重产业扶贫项目反馈情况。在项目实施前,应该首先衡量项目的可操作性和不确定性,对其面临的风险和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防范。对于不可控的高风险项目,要将其替换和剔除,真正将财政资金落到实处,有效带动当地产业稳健发展,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项目验收后,应加强对项目后期的跟踪问效,对项目运行情况和取得效益进行了解,对未产生效益的项目要明确管护责任,对生产性项目要做好后期的技术指导,要及时发现和了解项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对后期项目进行适当调整,增强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提高科技培训支出,激发贫困户内生脱贫动力。人才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瞄准贫困群体抓好教育,是实现脱贫致富、稳定增收的根本保证。因此,在脱贫攻坚中应把人才扶贫作为一大重点,加大培训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让贫困对象从“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同时,推进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不甘贫困、自立自强的意识,全面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积极主动参与脱贫攻坚。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福安.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根本出路——对承德双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业扶贫的调查分析[J].中国商论,2018(10).
[2]汪三贵,刘未.“六个精准”是精准扶贫的本质要求——习近平精准扶贫系列论述探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1).
[3]李博,左停.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产业化扶贫政策执行逻辑的探讨——以Y村大棚蔬菜产业扶贫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4).
[4]郑志晓,王兆斌,吴晓迪,李雯博.深度贫困地区有条件有能力与全国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关于甘肃省定西市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调研与思考[J].红旗文稿,2017(2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