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 管理/制度 |
| 高职院校打造优秀教学团队探索 |
| 第616期 作者:□文/吴小平 时间:2019/9/1 16:29:39 浏览:284次 |
[提要] 高水平教学团队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是高职院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指标之一。但是,现有高职院校教学团队普遍存在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偏弱、高层次师资人员缺乏和教学管理团队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对于教学团队的发展,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持续优化管理手段,通过实施五大工程、六大行动、三步走的策略,打造一支教学名师引领、青年骨干教师支撑的教学团队,为其他高职院校打造教学团队提供参考与指南。
关键词:“双一流”;高职院校;教学团队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湖南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路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XSP17YBZC094);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课题:“省卓越校建设背景下‘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HQZY163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5月7日
一、背景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985”“211”之后的又一项国家教育重点建设工程,国务院2015年1月5日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双一流”建设方案任务推进路径,紧接着各省各校陆续出台“双一流”建设管理办法或行动计划。2017年2月10日,湖南省发布了《湖南省全面推进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方案中针对高职院校发展提出了目标,到2030年实现10所高职学院进入国内一流高职学院行列,80个高职特色专业群进入全国高职学院同类专业群的前列。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实现“双一流”这一目标最重要措施之一。可见,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指标之一。
二、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个人实践能力偏弱。首先,尽管现在高职院校在引进新教师时也有针对企业专家相关的高技能人才引进办法,但实际具有丰富职场经验的企业人员从企业转行到学校还是非常少的。大部分高职院校引进的新教师更多是从相关高校应届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中选拔而来的,他们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较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是实践技能相对偏弱,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急需提高。其次,高职院校现有教师中也有很多没有真正深入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即使学校组织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但企业出于各种原因考虑,也不会让教师从事技能型比较强的工作,教师实践能力很难得到真正提高。
(二)高层次师资人员缺乏。目前,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结构高层次人员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称方面,随着高职院校竞争越来越激烈,教师评职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级职称教师人数过少,大多数高职院校达不到35%,教学名师太少,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也相对匮乏;学历方面,高职院校大多数教师是硕士研究生或本科学历,博士高学历人才太少;兼职教师方面,企业大师太少,且很多由于是企业技术骨干,在教学中投入的精力有限,教学效果一般。
(三)教学管理人员创新能力不足。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教务处负责教学日常管理,主要包括教学日常、考务管理、学籍管理等,有的甚至还包括党建党务、实训管理和学科建设等各种事务性管理工作。部门人员主要精力都耗在应付这些繁杂而琐碎日常事务当中,轮岗、培训及晋升机会又较少,以致很容易产生工作懈怠,工作创新更是无从谈起。
三、高职院校打造高效教学团队策略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围绕“立足汽车行业,服务汽车产业,培养汽车人才,打造汽车品牌”的办学定位,在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牢牢把握“双一流”的建设目标,全面发力,在教学团队打造方面探索了一条学校发展道路。通过实施五大工程、开展六项行动、实施三步走策略,打造出了一支教学名师引领,企业大师指引,青年骨干教师支撑的教学团队。
(一)实施“五大工程”建设教学团队
1、实施师德师风营造工程。学校制定了《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系列文件,对师德师风进行监督与考核。同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讨论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开展“十佳教师”、“教学名师”等评选活动,在全校营造严谨治学、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良好氛围,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重要指标,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干部提拔等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2、实施教学名师引领工程。为充分挖掘名师蕴涵的潜在资源,提升其影响力,创立有利名师发展的新机制,搭建有利名师发展的新平台,学校制订了《名师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等制度。学校现有教学名师工作室15个,这支团队在专业建设、校企融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名教师2018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5名教师荣获国家黄炎培职业教育奖。
3、实施企业大师指引工程。制订了《企业大师工程实施方案》系列制度,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首席技师”制度,聘请“全国技术能手”、“省技术能手”等企业技术人才担任“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首席技师。目前,学校拥有湖南高职院校首家院士工作站——李德毅院士工作站、16个企业大师工作室。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培养内容、主要措施,明确了技术创新、授艺带徒等具体任务。
4、实施兼职教师培养工程。出台《柔性引进企业骨干人才管理办法》,融聚企业优秀人才;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教师制度”,动态更新“兼职教师人才库”。建立了由200人以上企业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库,定期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开展培训与考核,安排他们参与专业教学研讨,与专任教师开展相互听课活动,确保兼职教师的双师素质。目前兼职教师承担专业核心课的比例达到45%。
5、实施青年教师培育工程。学校制定了《师徒结对培养制度》,通过师父传、帮、带,快速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推进“校企共建师资工程”,由企业专家对青年教师进行专项培训,通过后可获取企业培训师认证资格。近5年,有100余名教师通过了“企业认证师”认证。
(二)开展“六大行动”提升整体素质
1、开展“优秀人才引进行动”。完善了《优秀人才引进办法》,引进李德毅院士等高层次人才10余人,聘请企业技术人才担任“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首席技师。2017年,湖南高职院校首家院士工作站——“李德毅院士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工作站”正式建站。目前,学校成立了5个技术服务中心、16个大师(名师)工作室。
2、开展“教师转型培训提质行动”。为了解决汽车类专任教师不足问题,依据专业相近原则,启动了“转型教师培训行动”,先后举办了4次寒暑假集中转型培训、派21名教师到天津职业师范大学进行半年脱产汽车专业培训;加强了专任教师的拓展提质培训,每年派30余名教师到企业进行半年的顶岗实践。
3、开展“教师职业素质提升培训行动”。完善《教职工进修培训管理规定》,分期分批选送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完善《教职员工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实施“境外培训工程”,每年选拔40名左右的教师赴境外培训。近年来,先后派出180余名赴德国、新加坡、台湾地区进行培训。
开展教师职业教育素质和高级项目培训;完善《教职工进修培训管理规定》,分期分批选送教师参加国培、省培;组织教师参加宝马BEST项目等高级项目培训;每年推荐6名左右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访问学者、省级青年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等项目的遴选培养;完善《教职员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管理办法》,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改善教师学历结构;专任教师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等院校教师资格,其中45岁以下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70%以上。
4、开展“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提升行动”。制定了《关于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管理规定》等系列制度。搭建企业顶岗实践平台,着力实施“企业顶岗实践行动”;完善《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办法》,确保各专业群每年有30%以上的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分期分批轮流派出教师到宝马等品牌企业进行专题培训,到北汽、南车等本土企业进行现场锻炼。依靠企业实训基地,积极鼓励专任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近年来,共计200余人次到企业挂职锻炼,专任教师全部实现了下企业挂职锻炼。学院专任教师双师比例达80.4%。
5、开展“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行动”。广泛开展“教师技能大比武”活动。每年组织开展“百名教师汽车技能大赛”、“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分专业群、分方向、分岗位对所有教师进行相应专业技能训练;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教育教学和技能竞赛活动,形成“比学赶帮、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每年组织开展“百名教师汽车技能大赛”、“全校教师公开课”等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业务能力平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能力提升。近年来,教师参加各类比赛获国家级奖励19项、省级一等奖14项,指导学生技能竞赛获国家级奖励90余项,省级奖励320余项。
6、实施“教师服务社会激励行动”。健全机制,将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作为评聘和晋升的重要依据。实施“项目服务历练行动”,每年安排10名左右教师参与产品研发和生产管理;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承接业务项目、从事企业兼职等;发挥名师工作室在专业群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通过项目历练,提高专业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鼓励教师申报校企横向课题。健全机制,将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作为评聘和晋升的重要依据。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申报校企横向课题。近年来,校企合作开发教材81种、专业标准12个、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2个。
(三)实行“三步走”打造教学管理团队
1、精选优秀人员入伍。学校精选了一批业务骨干加入教学管理队伍。目前,学校共有教学管理人员28人,年龄、学历、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且相对稳定,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89.2%,高级职称达60.71%,2人获国家黄炎培职业教育奖。
2、定期组织业务培训。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教学管理人员也应加强学习,加大与同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此,学校每年暑假开学前都会邀请省内外专家进行业务培训,同时送培人员到境内外培训,不断提高队伍业务能力,促进业务水平的提升。
3、强化各项激励机制。学校从满足教务管理人员的内在需求出发,完善了各项激励机制,比如评选“优秀教务工作者”、举办教务管理创新培训班、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出国(境)培训等,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质量。
四、小结
教学团队建设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首要任务和根本保障,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是学校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决定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途径,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作者单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柳利峰.“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21个省(市、区)“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文本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2018(4).
[2]聂小武,蔡明灯.“双一流”视阈下高职院校一流师资队伍内涵发展路径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职教论坛,2019(2).
[3]赵蕾蕾.“卓越”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7(12).
[4]吕岚.关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18(11).
[5]李海波.质量观视域下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8.8(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