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金融/投资
大学生理财教育探讨
第616期 作者:□文/曾媃婷 谢冬霞 温嘉男 李艳琴 时间:2019/9/1 16:42:54 浏览:431次
[提要] 在全民理财时代背景下,理财已经不仅仅是上班族的事情,它将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生存技能。因此,大学生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的人群,应该提高自身的理财意识和能力。本文对南国商学院学生的消费理财现状进行调查,着重分析高校理财教育的必要性,从而找出大学生理财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大学生个人、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理财教育;财商;大学生
基金项目:2018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81262000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5月14日
一、引言
近几年,国家教育部及相关部门提出要将金融理财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试点,由此掀起了教育界的“财商热”,还催生了一个新的专业教育职业——少儿财商指导师。其实,在国外,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早已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将财商教育列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并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法国家庭的父母们在孩子三四岁便开始进行“家庭理财课程”的言传身教,教会孩子金钱的来源和意义,如何支配零花钱和压岁钱、储蓄和记账的重要性等。而中国家庭的父母们更加重视对孩子智商和情商的培育,导致孩子们在童年期间很少接触到财商教育,多数家庭在财商教育领域甚至是一片空白。家庭财商教育的缺席导致孩子们在进入大学、独自生活后无法正确地认识到财富的价值,而学校教育的缺位更是导致缺少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在社会舆论导向的偏差下,受超前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陷入了严重的消费、理财误区。因此,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现状、理财观念,调查分析高校理财教育在大学生理财知识的传递和理财能力的培育中扮演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将财商教育融入社会建设、高校教育和家庭管理之中,引导大学生加强对理财的认知和理财能力的提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理想。

二、高校理财教育的必要性
(一)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传统消费方式的改变,大学生盛行高消费、攀比等风气,在经济来源单一且有限的情况下进行攀比消费,月光族成了大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理财教育可以通过让受教育者在认识个人收入的基础上,设定理财目标,制定详细的理财计划,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应用理财计划,最终实现财务自由。因此,理财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加入到消费、理财为中心的教育中,了解个人的消费现状,合理评估自己的消费能力,利用理财实践,养成正确的理财习惯,从而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念。
(二)有利于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部分大学生选择自行创业,各级政府也采取了各种优惠政策,但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却异常之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创业理财教育的缺失。成功的创业不仅需要一个好的项目,还需要创业者对创业资金的筹措和使用、创业项目经济性的选择进行管理。因此,通过大学期间理财教育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学习财务、税收、融资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创业打下好基础。
(三)有助于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财商已成为与智商、情商并列的当代社会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质。财商是指理财的能力,一个人的理财能力直接关系着人的生活状况、经济价值和人的价值。大学生不仅要学会谋生的本领,还应学会将谋生变成财富的来源。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处于理财意识觉醒和角色转变的重要时期,在大学教育中渗透理财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提高适应社会以及生存的能力,不断成长和成才。
三、大学生消费理财现状调查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形式为主,共收回有效问卷1,000份。调查目标人群为广外南国商学院在校大学生,均来自于不同的年级、学院和专业,调查样本全面并且有代表性,以期更好地了解高校大学生的消费理财行为和理财教育情况。
(一)大学生收支状况。调查数据显示,我校大学生的月生活费用56.8%来源于父母,其次27.7%来源于课后兼职收入。由于父母每个月所给的生活费用固定且有限,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因此大学生会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资金。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大部分学生通过家教、饭店兼职等活动赚取额外收入。而针对大学生开支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月生活费用在800~1,500元的比重最大,比例为59%。在消费方向中,一日三餐的花费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衣服妆饰。学生的开支情况与学校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距离市区比较远,学生出门不是很方便,因此在开支上出门旅游逛街的比重较低。通过以上收入与支出的分析,发现大学生的储蓄几乎为零,85.5%的学生只是处于一个收支平衡的状态。因此,可得出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比较有限,支出主要用于日常生活消费。
(二)大学生理财现状。没有正式且固定收入的大学生往往会陷入一种理财误区,认为其在经济不独立的大学生涯“无财可理”。其实不然,理财并不需要多么雄厚的资金基础和高深的技巧,往往是由最简单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理财意识和观念开始的。调查数据显示:我校有37.44%的大学生表示不曾有过理财经历,偶尔有空会理财和经常有理财行为的大学生占据48.21%和12.31%。这表明有部分学生无法正确地理解理财对其财富创造和人生发展的重要性,还将对理财的认识停留在概念上,没有把理财真正地应用到实践生活中。超过一半的学生还是具有一定的理财意识和金融知识,能够认识到理财的重要性并有具体的行动。但是很少有学生能说出自己的理财规划,有近60%的学生表示没有制定理财计划,仅有10.7%的学生表示有计划并能很好地坚持实施。可见,我校大学生普遍具有理财意识但缺乏长期的理财习惯。
(三)理财环境分析。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已成为适应时代进步的必然选择。理财教育需从青少年开始抓起,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校园理财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财意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都是通过阅读书籍、报纸、杂志或浏览专业网站等途径获取理财知识,只有27%的学生表示接受过家庭理财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明大部分家长从小就忽视对孩子的财商教育。在笔者看来,良好的家庭教育固然重要,但良好的校园理财环境氛围同样必不可少,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理财能力的关键。调查问卷中,在是否参加过学校举办的理财类活动或者选修过相关课程的问题上,约65%的学生表示从未参加过与理财相关的课程与比赛,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表示参加过与理财相关的活动,表明我校大学生理财意识偏低,理财积极性不足,校园理财环境氛围较差。
四、高校大学生理财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早期财商教育和理财能力匮乏。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财商的概念从陌生到热议,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财商,开展金融教育的重要性,并将金融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和家庭教育当中。但我国许多家长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和品行,往往忽略了培养孩子的理财习惯和财商素养,普遍认为理财是大学毕业后的事情,甚至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消费行为过于溺宠和迁就。结果导致,我校大学生普遍缺乏财商意识和理财习惯,对理财的内涵理解存在片面性和误区,觉得理财是有钱人的事情,而自己根本无财可理;而有的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消费情绪化和开支的随意性强,容易陷入冲动和过度消费当中;并且大部分的学生缺乏合理的理财规划,个人理财行为的积极性不高,没有记账的习惯,缺乏对资金用途用量的合理规划。
(二)高校缺乏系统的理财教育体系和理财资源。一方面高校关于理财投资的课程和讲座较少,并缺乏系统的理财教育模式,学生很难在学校了解到系统的投资理财知识。其中,许多高校关于创新创业理财教育的课程几乎没有。另一方面我校存在理财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年级较低、非经济管理专业的班级,接触的理财课程和活动较少;而年级高、经管类的班级,可以接触到相对较多的理财资源。由于学校理财教育体系和理财资源的不足,许多大学生只能通过课外阅读书籍、新闻或浏览专业网站等途径获取理财知识。但是,在当今网络理财信息繁杂和互联网金融市场处于不成熟阶段的情况下,学生自主上网获取理财知识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学生很难分辨网络的虚假信息,对金融产品缺乏了解,不懂得甄别金融产品的风险,金融市场存在许多的安全隐患,大学生容易进行盲目的投资,导致出现了不少大学生网贷骗局。
(三)高校缺乏真实的理财实践活动。大学生理财不应只是纸上谈兵,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普遍存在理财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情况,关于理财的模拟实践活动较多,但真实的理财实践活动很少。虽然近几年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金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但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监管制度和法律条文尚不完善,真正适合大学生的理财产品较少,而学校举办的理财活动以及实践平台的理财操作都只是一种理财尝试以及模拟,并不能真正地适应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大学生很难从中编制适合自己的理财方案、正确的理财规划和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模拟终究是模拟,大学生并不能真正参与其中,虚拟的理财活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一些理财知识与技巧,并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
五、高校大学生理财教育策略
加强大学生个人消费的引导和理财知识与技能的培育不仅是学生个人和其家庭的共识,也是高校乃至社会极其重要的责任。开展理财教育活动需要高校、家庭和学生个人之间形成凝聚力,合力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理财氛围、系统的理财教育机制和科学合理的实践平台。
(一)大学生要培养理财意识和积极投身于理财实践活动。易于接受新事物、学习能力强的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理财知识和技能的黄金时期。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丰富的图书、报刊、电子资源等,广泛涉猎理财类知识读物,构建自己系统的理财知识体系,树立理性的消费行为和正确的理财观念,养成积极的理财习惯,在理财生涯的早期做好未来的规划。再者,高校设有专门的财经、金融学会,有较为丰富的财经、金融活动与竞赛,如理财规划大赛、股票模拟投资大赛和创意营销大赛等。大学生应踊跃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并结合自身专业和爱好在校内外寻找相应的兼职和实习机会,将理财知识融会贯通到实践中,提高理财技能,积累投资理财经验。
(二)家庭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引导和理财教育。家长作为孩子理财教育的启蒙导师,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储蓄和记账习惯,提高孩子对财富的认知和理财素养。在家庭理财教育过程中,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合理规划家庭的资产配置,比如做好消费和投资计划,编制家庭财务预算,加强保险投资等,让大学生耳濡目染地形成良好的消费和理财习惯。其次,家长可以根据家庭财务状况,适当地为大学生提供一些闲散资金,以供其进行投资理财或者支持其创业。让大学生了解金钱对人生的意义,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和掌握一定的管理财富的技巧,尽早规划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人生目标。
(三)营造良好的理财氛围,完善理财课程体系。高校是孕育思想的摇篮,在大学生理财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社会超前消费的不良风气影响下,会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负面影响。高校更应该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园理财环境,比如通过校园广播传播理财知识,开设理财专栏的校刊,举办“理财校园文化节”等,让学生在浓厚的理财学习氛围中提高对理财的兴趣。其次,开展财商入学教育课程,增设财经、金融教育通识课,让全校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同学都能获得较为全面的财务金融知识。在课堂学习之余,高校可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动建设,邀请金融机构和理财专家到校开设讲座介绍新型理财产品和交流理财经验。
(四)丰富大学生的理财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活动。高校在定期开展各类金融投资模拟活动的同时,应更加重视引导大学生投身于真实的理财情境中,与校外金融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兼职、实习等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大学生额外收入作为理财资金,还可以让大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财富对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会选择创业的形式实现人生价值,学校应该积极开设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加大对高校创新创业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力度,完善并推广学校创业孵化基地,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相融合,指导大学生更好地管理财富、管理人生。
六、结语
随着理财方式的丰富和理财门槛的降低,大学生不再是纯粹的消费者,他们也加入理财大军,期待着让财富增值,但财商素养的欠缺和风险甄别能力的不足使得大学生的理财能力较低。通过对本校学生理财现状的调查和学校理财教育的考察,得出现阶段的理财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短板。因此,对于大学生的财商教育课需要多方合力,补足财商教育的短板,为学生搭建清晰的财经知识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系,引导学生在财经生活中实现财富价值、提升人生境界。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杨.互联网金融视域下大学生理财教育模式研究[J].教学教育论坛,2018.9.
[2]许愿,何春蕾.大学生理财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教育与职业,2015.2.
[3]胡华中.基于实践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8(18).
[4]罗丽榕.加强大学生的个人理财教育与消费引导[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5]乔臣,邓俊.互联网金融视角下的大学生理财教育与能力培养[J].科教文汇,2017.2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32091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