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金融/投资 |
科技金融生态运行机制研究 |
第616期 作者:□文/靳晓彤 王永强 时间:2019/9/1 16:45:07 浏览:452次 |
[提要] 基于生态学视角,本文以耦合及协同理论为基础,分析科技金融生态群落和科技金融生态支撑环境,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循环动力模型,并从人才、资金、技术、政策四个要素流动角度,研究科技金融生态运行机制。通过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机制等,提出促进科技金融生态发展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金融;生态;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5月14日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驱动发展是为了提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由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不断耦合协同形成的科技金融生态作为金融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对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步入攻坚阶亟须完善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协调机制,为我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助力。
早在2004年,周小川首次提出了“金融生态”的概念,以生态学视角为切入点逐渐成为研究解决金融问题的热点。近些年,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科技金融内部资源的运转配置与自然界生态中各种能量的循环极为相似,有关科技金融生态的研究应运而生。徐玉莲等(2011)研究发现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度的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张林等(2015)实证分析了2002~2012年30个省市(西藏除外)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发现中国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整体较差,地区失衡现象严重。王仁祥、黄家祥(2016)认为当前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结合的愈加紧密且呈现出复杂的互动关系,形成类似螺旋形态结构。借鉴生态学中生态系统理论,张华(2016)认为科技金融创新是多主体参与的开放式创新活动,具有自组织性与动态适应性等特征,其资源配置过程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十分相似。
从当前的实践和研究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协调度较低,地区间差距较大、且地区内部发展不平衡;科技金融生态运作机制十分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动力促进科技与金融相互协调发展。本文在对以往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借鉴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理论,将科技金融生态分为科技金融生态群落和科技金融生态支撑环境两大互动部分,构建科技金融生态运行机制,以便促进科技金融协调健康发展。
二、科技金融生态
(一)科技金融生态群落。生物群落是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区域或环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科技金融生态中,众多微观主体分别组成了金融科技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政府、其他科技型企业五大科技金融生态群落,并承担不同的功能。金融科技企业通过金融科技的产业化向金融机构提供金融科技产品;金融机构吸收消化金融科学技术,为科技金融企业和其他科技型企业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获得资金、人才、技术、市场、场地等创业条件提供便利性服务,是重要的支持系统;政府机构在科技金融生态的运行中主要提供政策支持,积极引导各经济主体,是科技金融生态链条的维护者;其他科技型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从金融机构获得稳定的现金流。
(二)科技金融生态支撑环境。科技金融支撑环境是科技金融生态群落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它深刻影响着科技金融生态群落的互动、发展。科技金融支撑环境主要包括风险环境、信用环境、资源环境和政策环境。当前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动风险普遍偏高,无形资产占比较大,实物资产较少,这导致科技型企业在银行可质押资产有限,信用评级较低;政府在制定扶持政策时,由于缺乏系统的信息,往往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并产生较多的副作用。科技金融支撑环境作为科技金融生态群落赖以生存的环境系统,其内在机制不断调整各主体的相互关系,促进了科技金融生态群落的发展。科技金融生态群落间的协调互动进一步改善科技金融支撑环境,二者相互影响。
(三)科技金融生态群落循环动力模型。科技金融生态群落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各种群落之间存在着复杂系统的因果关系。本文借鉴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将科技金融生态群落与科技金融生态支撑环境统一于一个系统,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循环动力模型,见图1。(图1)
科技金融生态循环动力模型中,箭尾为原因变量,箭头为结果变量;政府、金融机构、金融公司、其他科技型企业与中介机构为模型中的核心群落。政府一方面为金融科技企业和其他科技型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加强对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的监管,加强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同时,政府应树立服务意识,加强自身的公共服务职能,政府要协助科技型企业进行企业注册和工商税务办理,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对科技金融创业人员,政府要帮助他们及其亲属提供免费的档案管理,提供专门的服务通道,并解决科技金融创业人员的住所、子女上学等问题。金融机构为金融科技企业和其他科技型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及企业发展的资金,金融科技企业可以向金融机构提供金融科技服务以加速金融产品、业务的创新,提高金融机构运行效率。其他科技型企业的一些技术研发也可以为金融科技企业所应用,最终开发为金融机构需要的金融科技。模型中的中介机构起到了各个群落之间相互联系的润滑剂的作用,它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以减少甄别业务对象的时间,降低风险;同时,中介机构为金融科技企业和其他科技型企业提供相关服务,加速金融科技等技术的研发、转化与应用。科技金融生态平台是区域科技金融生态各种信息公布和新技术流动的窗口,主要包括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创业平台、技术孵化平台、人才流动平台等,科技金融生态平台的构建对加强各科技金融生态群落间的联系发挥着重要作用。
科技金融生态群落的良好互动将加速区域科技创新活动的快速发展,优化科技创新活动发展环境,吸引大量资金和人才,从而加强区域创新竞争力,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动态循环平衡系统。
三、科技金融生态运行机制分析
在科技金融生态循环动力模型中,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四种动力要素对区域科技金融创新能力和科技金融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科技金融生态循环动力模型运行机制主要包括科技金融人才、科技金融资金、科技金融技术和科技金融政策四部分。下面分别对各要素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以分析科技金融生态循环动力模型的运作机理。
(一)科技金融人才的循环反馈。科技金融人才的循环反馈是指具有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的人才的流动。见图2,人才增长量和流失量决定了人才净增长量,这些专业人才和科技人才一部分进入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和科技型企业,一部分选择自主创业,使得企业数量增加,区域科技创新收益、中介服务水平、可使用资金都有所提高,最终增强了区域吸引力,更多的科技金融人才不断涌入,进一步提高了人才净增加量;一旦区域吸引力降低,人才流失量多于人才增长量,相关企业的竞争力将会降低,盈利将会减少,从而导致区域吸引力进一步下降。人才是科技金融生态构建的核心。首先,政府应营造良好的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使之成为一种文化;其次,不断健全人才的培育体系,针对创业人员制定成熟的创业人才培养方案,政府积极引导中介机构为创业人员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最后,大力实施人才引进计划,拓展引智渠道,促成高质量科研团队的形成,以增强区域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图2)
(二)科技金融资金的循环反馈。科技金融资金的循环反馈是指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等资金的流动。见图3,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等资金量的增加,将会加速金融科技企业与其他科技型企业在规模和数量上的发展,从而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区域吸引力,加速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的进入。一旦区域吸引力降低,其资金的投入量将会减少,企业的发展就会受阻,收益减少,从而导致区域吸引力的进一步下降。(图3)
(三)科技金融技术的循环反馈。科技金融技术的循环反馈是指科学技术的流动及技术数量、质量的变化。见图4,科技型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和新技术引进提高了区域科技存量,利于扩大科技型企业的规模、提高科技型企业的数量。政府和中介机构在科技型企业吸收新科技,增加科技创新收益中提供服务,加强了区域吸引力,促进新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图4)
(四)科技金融政策的循环反馈。科技金融政策的循环反馈是指相关政策的流动。见图5,政府的科技金融政策加强了对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的监管,利于规范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贷款业务,提升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扩大科技型企业的规模,提高区域科技创新收益,进而增加区域吸引力,促进科技型企业的持续发展。首先政府要严格规范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注册审批程序,确保其进入资质;其次,健全对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的监管体系,设立企业信息公布公共平台,引导鼓励民间监督体系的发展;政府还应向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为科技金融生态的运行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针对科技型企业,尤其是风险高的特殊科技型企业,政府提供相应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最后,政府应针对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特点制定相配套的扶持政策。(图5)
四、结论
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运行机制能够优化资源在科技型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等组织之间的分配,完善金融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转移分散金融风险,提高科技型企业融资效率,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然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科技型企业创新活动风险高、市场发挥作用小,科技金融各个微观主体的合作动机与利益诉求不同,导致目前并未形成完善良性的科技金融生态互动协作机制,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科技金融生态发展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本文将科技金融生态分为科技金融生态群落和科技金融生态支撑环境两大组成部分探讨科技金融生态群落循环动力模型,并从科技金融人才、科技金融资金、科技金融技术和科技金融政策四部分构建科技金融生态运行机制以促进我国科技金融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W.Lutz,S.Scherbov.Quantifying vicious circle dynamics:The PEDA model for population,environment,development and agriculture in Africancountries[A].In:Dockner,E.R.Hart,M.Luptacik,G.Sorger(eds),Optimization,Dynamics and Economic Analysis.Heidelberg:Physica-Verlag,2000.
[2]苏京春,靳宇宁.“生态位”视角探析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J].经济研究参考,2014(25).
[3]张华.科技金融创新生态系统的规划框架与协同创新机制[J].科学管理研究,2016.34(5).
[4]王仁祥,黄家祥.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的内涵、特征与模式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5).
[5]刘文光.区域科技创业生态系统运行机制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2.
[6]杨洋,李南妮.科技金融生态滞后[J].中国金融,2016(21).
[7]王仁祥,张晗,杨曼.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系统脆弱性及政府干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7).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