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郑州市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
第616期 作者:□文/韩利霞 时间:2019/9/1 16:51:31 浏览:351次 |
[提要] 本文对郑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国际、国内背景做简要介绍,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进行深入解读,对郑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避免的潜在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郑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以便为构建具有现代化特征的郑州市“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照。
关键词:郑州;乡村振兴战略;“三农”;农业农村现代化
基金项目:2018年度郑州市社科联调研课题:“郑州市‘乡村振兴战略’研究”(ZSLX2018376)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5月19日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民素质和经济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及民族复兴。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创新性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是对农村美、农民富的升级发展战略。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
理解和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内涵,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只有深刻理解其内涵,才能找到乡村振兴的目标。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经济振兴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前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能够保障乡村振兴的快速高效实现,因此在实际实践过程中应将机制和体系树立于目标实现的基础地位;如何加快农村现代化是解决新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题,也是实现根本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个难题也是社会主义成为现代强国的阻碍因素,但事实上我国农业和农村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此外,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为农业农村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成为了推动农村与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见,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对促进完成乡村振兴战略既具有现实必要性又具有可行性。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特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一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与以往新农村建设相比较具有更加鲜明的特点,其特点主要有三层:一是传承战略的同时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创新。二是强调农村与农业协同共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扎实推进农村现代化任务,强调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实现。三是将“五位一体”战略运用到“三农”工作中去。以往在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经济较为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一直处于各阶级最底层。因此,一直以来农村工作的侧重点主要集中于如何加强农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现如今农村问题得到解决,经济落后的现象具有极大的改善,但农村“五位一体”战略的矛盾却日益明显。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战略,具体有五个方面:(1)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2)调节土地与农村经营制度,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3)大力鼓励和扶持农民创业就业,实现不同产业融合,拓宽农民收入渠道。(4)加强农村治理工作,开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手段。有组织的地方就应该有管理,有管理制度。(5)打造一支农业、农村、农民一体化“三农”工作队伍,人才是实现国家振兴的坚强有力的力量,毋庸置疑农村发展更需要人才作为人力资源基础,因此必须要真正打造和培养一支对农村、农民具有热情和激情的人才队伍。
(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是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原因在于目前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城市发展速度明显优于农村,而关键举措健全城乡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正是为了弥补城乡生产水平的差距,将发展重心向农村进行倾斜,争取早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因此,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制胜决策,该决策是在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现状与城市与农村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的。
二、郑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避免的潜在误区
近年来,各省市、地区陆续将乡村发展、乡村振兴提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但也有一些省市、地区在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进入了一些误区,比如:不考虑自身实情而刻板模仿其他省市、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在发展过程中不考虑自身实力而冒进发展;不尊重农民意愿地盲目推进土地流转等。郑州市在推行乡村振兴战略时,以下的潜在误区应实时警惕,避免走错路、绕远路:
(一)乡村振兴要量体裁衣,避免刻板模仿。各地情况不同,应该在乡村振兴战略大方向下,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具体方案,不可刻板地完全统一标准要求,盲目模仿复制,原样照搬成功案例。比如:以务农为主而其他产业不发达,且有大量人口外流的乡村,适合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土地改革、促进产业升级融合发展,从而逐渐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乡村振兴;地理位置优越而且二三产业较发达的村庄,适合通过城镇化实现乡村振兴,但是切忌丢失本身的乡村特色;自然资源极度匮乏,人口稀少且分散的村庄,适合就地保护或者整体搬迁,从而从根本上帮助村民脱贫。推行乡村振兴应当量体裁衣,不可千篇一律,乡村的自身特色和优秀传统文化应被保护延续。
(二)乡村振兴要量力而为,避免太冒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还在继续,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因此不可能所有乡村都振兴,有些乡村势必会消失,需要选择出哪些乡村有振兴的价值。受现实资源所限,乡村振兴不能过于激进,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地的乡村振兴要按照合理的顺序分批逐步进行。那些有优质产业、有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有丰富天然资源的,可以作为首批振兴的乡村,然后再循序渐进地逐批进行各地乡村振兴。
(三)乡村振兴要尊重农民意愿,避免盲目推进土地流转。各地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在企业资本和政府权力的助力下,土地流转如火如荼地进行,可是最终带来的结果却并不如当初的设想,农民并未真正增收,却失去了土地。而且这些流转的土地,最终也变得“非农化”,这正是因为企业的营利性驱使的,农产品再加工和流通阶段的盈利远大于种植阶段。土地出让后有大量闲置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却没办法被全部吸收,导致村民先失去土地,后失去持续的生活来源。所以,一定在始终坚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长久不变和“三权分置”的同时,切忌强制推行土地流转,一定要依照农民自己的意愿。
三、郑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
实施郑州市乡村振兴战略,是对郑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进一步提升,是郑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也可以说,积极实施郑州市乡村振兴战略,为郑州市未来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重要任务。
(一)制定郑州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战略欲动,规划先行。实现郑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务必首先制定符合郑州市实情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在坚守乡村振兴不是“去小农化”、乡村振兴不是乡村过度产业化、乡村振兴不能盲目推进土地流转、乡村振兴不能消灭农民生活方式差异、乡村振兴不能轻视基层“三农”工作的乡村振兴战略“五不”原则基础上,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制定郑州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1)做好顶层设计,整体推进郑州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制定,分阶段实现郑州市乡村振兴战略不同层次的目标;(2)细化分层安排,因地制宜谋划郑州市乡村振兴战略精细精准执行措施;(3)紧抓基层落实,致力建设郑州市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干部队伍;(4)郑州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不能闭门造车,应放眼全球视野,选择可行的部分予以采纳,有效增强郑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动力。
(二)推进郑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既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关键要素,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任务。因此,郑州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离不开郑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郑州市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是提升农村经济水平的战略性选择,同时也对农村城镇化、信息化共同发展提供有力助推。推进郑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途径:完善“三农”领域资源配置,坚持郑州市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兼顾规模经营与小农农业协同发展,促进郑州市农业农村更好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竞争力,推进郑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三)激活郑州市农业农村发展动力。郑州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不仅仅是维持当前乡村的发展水平,而应该是在当前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不断革新,创新发展,充分挖掘郑州市农业农村的潜力,想方设法激活郑州市农业农村的发展动力,进而促进郑州市乡村振兴更快更好的实现。坚持改革创新,激发郑州市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促进产业融合并培育优势产业,增强郑州市农业农村发展动力,加强科技创新支撑,全面激活郑州市农业农村发展动力。
(四)造就郑州市新型“三农”工作队伍。实现郑州市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郑州市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农民、村干部及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发挥良好作用,更需要具有高学历、深学问、懂新时代科技信息工具的人才为郑州市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力争培养一支懂农业知识、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三农”工作队伍,为郑州市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加强对职业农民、村干部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为郑州市乡村振兴提供初步人才保障;多方位鼓励与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创建管理机制,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有效的协调与规划;培养乡村科技信息人才队伍,促进信息科技快速渗透农业农村各个领域,推动农村各产业更好地融合发展。
(五)加强郑州市农村各项制度改革创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离不开农村各项制度的保驾护航。因此,郑州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还需要对各地农村的各项制度加以改革创新与完善。首先,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打稳郑州市农村各项制度改革创新基础;其次,要强化制度供给,深化郑州市农村各项制度改革创新;最后,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推进郑州市农村各项制度改革创新进程。
四、结语
本文对郑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和实施中应避免的潜在误区等问题进行全方位、立体性研究,并提出了郑州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路径,为郑州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政策参考。
(作者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黄祖辉.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农村经济,2018(4).
[2]白杰峰,魏久朋.十九大以来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若干问题研究述评[J].新疆农垦经济,2018(3).
[3]钟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
[4]刘合光.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发展路径与风险规避[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3).
[5]叶敬忠.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沿循、总体布局与路径省思[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
[6]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16(6).
[7]郑舒卉.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