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
第616期 作者:□文/吴平平 赵春艳 时间:2019/9/1 16:55:43 浏览:332次
[提要] 近年来,碳排放问题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自然备受各国的关注。本文选取铜陵市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生态经济视角下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具体通过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企业自身经济发展方式、企业预期心理和企业所采用的科学技术等四个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企业碳排放带来的经济后果。
关键词:生态经济;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铜陵学院2018年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生态经济视角下企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研究成果(编号:2018tlxydxs010)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5月20日
一、引言
184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带动了一系列工业企业的发展,从过去的碧海蓝天到如今的黑河雾霾。近些年,大气污染,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急剧增多,导致臭氧层空洞,已经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中国是高能耗大国,在《低碳经济蓝皮书: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6)》提出,目前中国电煤占燃煤总量的比重约51%,直接散烧约占20%,电煤比重与美国的93%、欧盟的82%、俄罗斯的64%和世界平均比重的78%相比差距很大。而企业碳排放已成为我国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企业碳排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在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具体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采用“低耗、高效”的资源利用方式。目前,国家许多专家学者也针对企业碳排放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低碳企业的研究体系,但是极少具体到县市,这在一定范围上存在不可实施性,没有特定地点的针对性研究。
本文在生态经济视角下对铜陵市企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分析,铜陵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开通了合福高铁,建设了铜陵北站和原先早就建成的铜陵长江大桥。铜陵市是以铜官山地区为代表的发展铜矿产业和有色金属产业。伴随着经济新常态的进一步发展,以及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辐射带动,对于铜陵市来说是一个发展机遇。
二、生态经济视角下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一)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都致力于发展低碳企业,但是经济水平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企业的碳排放。从工业革命到1950年,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累计排放量的95%。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高耗能似乎已经成为中国的标签。为探究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企业碳排放的影响,从国家统计局网站采集数据,对2009~2018年的生产总值(亿元)和国内能源消耗总量(万吨标准媒)进行了统计。
在2008~2018年间,由于国家大力发展经济,极大地冲击了国内企业的发展,使得国内生产总值连年上涨。特别是近几年,2014~2015年增长了44,712.30亿元,2015~2016年增长了54,067.90亿元,2016~2017年增长了80,693.50亿元,2017~2018年增长了79,554.70亿元,可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内企业发展势头迅猛。2008~2018年间,国内能源消费总量连年攀升,而且明显的近几年的增幅不断上升,2014~2015年增长了4,099.00万吨标准煤,2015~2016年增长了5,913.63万吨标准煤,2016~2017年增长了13,181.37万吨标准煤,2017~2018年增长了15,000.00万吨标准煤。可见,虽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带动了生产总值,但是企业碳减排的速度并没有跟上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过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企业碳排放的增加。
(二)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包括经济增长方式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两个方面。产业结构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与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内在统一的。1994年制定“九五”计划时,就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是,近十年来,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取得根本性转变,“两重两轻”和“三高一低”的情况依然严峻。这不但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也付出了环境破坏的代价。目前,煤炭已属超能力开采,仍供不应求。而近年来铜陵市的企业致力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铜陵市以金、银、铜、铁、锡、大蒜、生姜和麻为八宝,盛产这些金属,能源消耗也是不容小觑。为探究企业的自身发展方式对企业碳排放的影响,从铜陵市统计局网站采集数据,从2018铜陵统计年鉴采集2000~2017年的生产总值。对铜陵市2016~2018年的规模以上工业重点行业能源消耗量进行了统计。
由于近年来铜陵市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积极引进投资,在2007~2017年间,铜陵市的生产总值连年攀升。在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目前,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初步形成两大主要产业特点,即以铜杆、铜棒、铜带和铜线为主的铜材加工业;以电工薄膜、晶体材料、铜基电子材料为主的电子信息业。在2017年,铜陵市的生产总值达到了1,122.1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在2016~2017年间,相对于生产总值的提高,铜陵市规模以上工业重点行业能源消耗量(万吨标准煤)增速微涨。可见,经济发展方式对碳排放有根本性的影响。原先铜陵市以重工业为主,基本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近些年,为倡导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实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从有关数据可知,铜陵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获得了较大成功。
(三)企业的预期心理。企业的预期心理包括企业经营者的预期心理和职工的预期心理。企业经营者的预期心理是对企业发展的全局性把控,企业经营者不仅掌握着职工的经济发展,还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心理预期高的经营者将会带领企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会在各方面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碳减排的实施是必然的。企业职工的预期心理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职工并不能主导企业的发展,也不能掌控企业的决策,但是职工的预期心理会直接影响企业经营者的预期心理,从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而且职工的心理预期提高会使职工在工作中自觉降低碳排放,企业发展得好坏直接跟他们的心理预期是否能得到满足有关。职工的预期心理最直接的往往是薪酬。升职加薪是每一个职工兢兢业业的原因,所以企业经营者想要留住每一个优秀的职工便要满足他们的预期心理,一旦他们的预期心理得不到满足,往往会出现消极、倦怠的工作态度,长此以往便会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企业实现提高薪酬、资源合理分配,必须以发展良好为前提,否则一切都是空头支票。企业碳排放量具体从碳排放、碳减排、生态文明建设三方面来看,企业的预期心理对碳排放的直接排放量起着重要作用。
(四)企业所采用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企业碳排放量的影响是显著的。进入工业革命时,科学技术导致了碳排放量的增加,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要实现碳减排,根本还是依赖于科学创新。我国未来通过科学技术实现碳减排的潜力很大,因此可以从科技创新角度来改变我国的碳排放现状。回顾我国企业的发展历程,从人工劳作时,尽管高能耗、高污染,但是实现的经济效益水平却是不理想的,到如今的高新科技发展,中国历经了百年的风雨。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作了进一步强调,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突破我国经济发展瓶颈、实现我国经济向更高形态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创新,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各种科学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能耗的减少既保护了环境,又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虽然近几年我国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但是鲜有重大突破。
2019年铜陵市市科技局召开党组中心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共铜陵市委十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全会精神,认真谋划2019年科技创新各项工作,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力促产学研成果转化,健全制度集成体系,着力解决创新产出不高、能力不强等问题,着力提振经济发展“主引擎”,加速向皖中南科技创新中心迈进。近年来,铜陵市大力发展高新科技,积极引进高新科技和产业设备,从近几年的生产总值可见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
三、生态经济视角下企业碳排放经济后果分析
企业为实现碳减排,从短期看要购买设备,引进技术,加大科研支出,会增加企业成本,降低利润。但是从长期看,降低碳排放会给企业带来潜在收益和其他方面的费用节约,却大大增加了企业的长期内在价值,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降低碳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企业降低碳成本,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国家的经济水平近年来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企业从粗放型发展朝着集约化发展转变,高新产业的新兴促使企业引进来一大批的高新科技设备。降低碳成本在提高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让企业可持续发展下去。而且企业降低碳成本符合国家的经济政策,国家也会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支持。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达到环保部门的要求,也会得到一定的奖励。如今,碳交易市场活跃,将剩余的碳排放权进行交易,可以弥补前期成本。从长期角度来看,降低碳成本,必然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转变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获取竞争优势。经济发展迅速,显然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已经不符合发展的潮流,积极转变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企业间的普遍现象。而那些已经掌握了低碳技术的企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用高新科技、绿色环保的方式,在运输上进行集中化管理,在宣传上以网络广告代替纸媒宣传等途径降低企业的碳排放,无疑已经走在了企业发展的前列,形成了一定的优势。
(三)塑造企业形象,获得群众信任。随着近些年掀起的低碳环保热,低碳环保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且国家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环保部门也在大力宣传低碳环保的概念,所以企业走低碳环保道路,引进低碳设备、生产绿色商品、塑造企业绿色环保的形象,无疑会增加消费者的好感度。打好群众基础,营业额也会随之增加,利润自然就提高了。
(四)提升企业内在价值,保证可持续发展。企业实现碳减排,走在行业的前列,提升了企业的内在价值,企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股票会涨,企业的市场价值自然得到提高。投资者寻求的是通过衡量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的“差”来确定安全边际,并通过内在价值的不断释放来获取收益。内在价值的提升会吸引投资者投资,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及启示
本文探究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碳减排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从中可见,企业发展中对碳减排的高度重视,引进了低碳设备,发展高新产业。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倡践行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一)加强政府的支持。政府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风险补偿等支持,企业开发低碳技术、购入低碳设备等可以受到国家的支持。相反,那些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企业,环保部门征收环保税,这样可以促进节能减排的意识,制定对使用绿色环保能源的鼓励政策,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加大对能源和环境领域的科研支出,将更多的财力用于科研环保、研发废弃物利用的技术。同时,建立健全政府管理体系,鼓励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二)升级产业结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我国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举措有: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于每个省市自治区同样适用,而对于每个企业而言,定位自己的行业,积极进行产业调整才能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碳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是我国近几年刚刚兴起的市场,尚不完善。应实行跨区域、跨行业的碳交易,对每个行业实施多样化的碳交易方式,使碳交易市场更具有流动性。健全金融市场设施,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平衡各个行业的碳排放,不断重视碳交易市场,不断使企业更方便参与市场。
(四)加强科技创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培养人才,提高技术,加大科研支出。支持和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强化科技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作者单位:铜陵学院会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明刚.生态文明视角下企业碳排放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财会通讯,2018.2.
[2]廖筠,杨丹丹,胡伟娟.环境规制是否影响了碳排放权交易价格[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9.39.2.
[3]裴祥宇.“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9.2(215).
[4]林宏彬,杨沫.河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纳税,2019.13.
[5]沈洪涛,黄楠.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能提高企业价值吗[J].金融与贸易经济学,2019.40.1.
[6]马忠民,吴呈.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碳成本控制研究[J].经营之道,2017.36.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999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