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劳动/就业
特定行业招聘APP研究
第617期 作者:□文/陈建炜 李嘉丽 张永雄 时间:2019/9/16 17:17:54 浏览:319次
[提要] 随着金融资本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带给我们技术与应用的急速变革,金融人才甚至尖端人才更加急需。与此对应,国内高校不断开展金融人才的培养方案,致力于为金融业输出后备人才。基于此,在用户体验视域下对于移动手机端的金融人才招聘APP的设计提上日程,在移动手机端推出适合于随时浏览金融信息与匹配招聘的APP,保证高校金融专业人才与社会金融业企业与公司进行对接,直接向金融业、向社会输送人才。
关键词:金融人才;用户体验视域;招聘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5月29日
一、引言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金融全球化的风险和机遇是我国金融业重要发展问题,因此需要大量金融专业人才。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导致金融人才不断流动,并且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但对应的高级人才仍是紧缺。
在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期,我们时刻通过智能手机端接收、查看与发送信息。从《2018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分析报告》中得知,截至2017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53亿人,与2016年相比增加了5,374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与2016年相比提升了2.4%,2018年中国手机网民的比例将继续攀升。中国智能手机庞大的基数是APP发展的基石,便捷的移动服务成为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功能。因此,专业招聘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用户体验的研究
(一)用户体验的定义。用户体验(简称UE/UX),简单的来说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印象和感觉:用户体验直接反馈了他们能够忍受的问题、疑惑和BUG的程度。Don Norman(唐纳德·诺曼,美国著名用户体验专家)在1995年的CHI会议上首次使用了“用户体验”。ISO 9241-210标准将用户体验定义为“人们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并说明:用户体验,是用户在使用一个产品或系统之前、使用期间和使用之后的全部感受,包括情感、喜好、认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应等各个方面,还包括:系统性能、用户的主观感受和用户使用产品时的使用环境。
(二)用户体验的流程
1、项目运行,针对用户分类研究。开启项目运行,由于用户对APP的需求不同,做出不同的选择行为。因此对用户进行分类,有针对性的研究。
2、实践分析。使用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用户反馈,组织研究小组进行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产品的市场、品牌、理念、竞争类产品进行研究分析,得到产品的长远性开发。
3、系统模型。确认任务,确认产品的功能、特征、架构、系统等模型。
4、产品测试评估。对产品的实用性、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5、产品初样。产品最初版问世。
6、发布与跟踪式维护。发布产品,产品面向大众,时刻关注大众的需求,进行跟踪式维护,及时修护bug。
7、持续性开发设计。对产品的界面设计、软件等及时更新,持续性开发,以确保顺应时代发展脚步;对产品的bug进行测试与修护,优化产品的交互界面。
8、设计产品模型。使用交互式原型设计、探索与迭代式设计等设计方法。设计产品,完成产品的草图、基本构架、模型。确保产品的低保真原型。
研究流程图如图1所示。(图1)
(三)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针对明确了界定的用户群体、环境情况、大众反馈有助于设计、研究、更新系统,在这种情况下的分类,更加能够准确地找到多种、某种被特定的用户体验。
影响用户使用产品体验感受的因素大致可分为:(1)统性能、系统环境、用户使用环境;(2)感知可用性、感知易知性、主观使用意愿;(3)产品的社会影响力、群体影响力;(4)个人使用价值。
对于用户而言,产品有着影响感知可用性、感知易知性以及用户的主观使用意愿的能力。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潜意识里会对产品做出评价:是否可用、是否容易操作、是否容易被理解、是否人性化以及是否还会继续使用。
在计算机领域,随着在线社会网络平台的蓬勃发展,社会网络环境下的社会影响力研究于十多年前开始兴起,其中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社会影响力的检测、建模与度量问题,以及所有这些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群体影响力是指多个个体共同组成一个群体所释放的整体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在个体与个体之间产生相互的关系,而产品的社会影响力在用户与用户之间产生着群体影响力,在“产品”起着桥梁的作用时,产品的社会影响力将直接地影响着群体影响力,从而发展为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产品对于用户个人使用价值也是影响着用户体验的因素。
(四)满足用户体验需求的做法。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对于各自的需求都不一样。在此提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1、生理需求。产品能间接影响用户的感官需求。
2、安全需求。产品APP作为一种社交手段,也可说是一种社交工具。在保障用户的财产安全和隐私安全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可靠性。
3、社交需求。上文提到,产品的社会影响力直接影响群体影响力。用户在群体影响力的作用下,间接地满足了社交需求。
4、尊重需求。对于产品APP的开发者而言,用户使用产品就是对开发者的肯定和赞同,也就是对开发者的尊重。
5、自我实现需求。用户通过运用产品APP,解决了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从某些方面完成了对自己的挑战,增加自己的信心,这也是在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五)基于用户体验视域下的APP设计意义
1、为社会补充新鲜血液,提升创新力。为用户高效率地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减少浪费的时间,快速满足用户的需求。
2、提升创新能力。产品APP的开发少不了团队的合作以及创新能力,产品发布以后会给社会带来新的创新力量,刺激市场向前发展,推快时代发展步伐。
3、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用户通过使用产品,按需所求,产品设计人性化,用户可快速找到自己的需求,节省时间,高效做事。
4、产生社会共鸣。产品发布以后,于发布者而言,自己的作品被社会认可;于用户而言,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从更深层面讲,双方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此产生社会共鸣。
三、特定行业招聘APP的设计
(一)普通招聘类APP和特定行业招聘APP对比分析。伴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和互联网的普及,前程无忧、香草网等招聘网站获得了发展。在如今的市场上有着为数众多的普通招聘类APP,如香草网是针对于年轻人的移动端招聘平台;魔方面面是专门为年轻求职者提供免费猎头服务的平台;椅子网是专注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视频招聘网站。这三个普通招聘类APP以网络作为桥梁为双方搭建关系,囊括了许多行业门类,招聘只是一个小部分。
特定行业招聘APP则主要在招聘功能上面具体细分,对某一特定人群或者某一特定行业提供招聘服务。因此,普通招聘类APP与特定行业招聘类APP有着如下的区别:
1、产品的目标不同。普通招聘类APP不限于对某一行业的对接,仅仅满足于对公司企业招聘空职位的需要,具有广泛性。
2、目标用户不同。普通招聘类APP是满足全社会劳动力的应聘需要。而特定行业招聘类APP有着明确的目标用户,例如金融行业应届毕业生和金融行业从业人员。
3、运营模式不同。普通招聘类APP仅仅是作为一个中介为企业和用户搭建桥梁,二者相互联系。而特定行业招聘类APP将致力于用户视域体验,努力为二者提供优质的推送服务和替二者保证信息对称性。
(二)APP设计概念。手机交互的见面时用户与手机系统、应用交互的窗口,手机交互界面设计是使用了不同学科参与的工程,其最重要的亮点是产品本身的UI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
UI,用户界面简称。设计是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而用户体验设计,是基于个人或者群体需要运用多个因素的综合性设计。因此,在用户体验视域下,以用户为中心,明确好我们的目标用户,并且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设计APP。并且设计过程注重以用户为中心,用户体验的概念从开发的最早期就开始金融整个流程,并贯穿始终。
(三)基于用户体验视域下的特定行业招聘APP设计准则
1、明确特定行业招聘APP的人群目标。特定行业招聘APP其独特的定位使得其发展尤为艰难,必须在前期确定好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人群,为目标人群提供其所需求的某种服务和帮助。
2、提高信息流动性和即时性。当金融行业企业或公司推出新职位招聘时推送给适合人群或者职位撤销时告知符合该招聘条件的APP用户,保证信息的处于不断更新中。即时性指当APP用户发出了个人简历或者收到企业回复时,提供最快速的信息反馈。
3、保证信息真实性和处理信息不对称。真实性是特定行业招聘APP的底线所在,在特定行业招聘APP上发布的信息将进行多种渠道认证,而用户所发布的个人简历也会进行多种渠道认证,减少其信息不对称,保证信息具有真实性。
(四)基于用户体验视域下特定行业招聘APP设计实践。基于用户体验视域下的特定行业招聘APP应该以用户为中心,围绕用户体验去设计APP。重视用户在使用信息中的真实体验和真实感受,以便用户的观点来考察信息构建的内容信息组织和界面设计是否合理。
基于用户体验,特定行业招聘APP“易得”将会设计成四大功能分别为“招聘”、“消息”“简历”、“个人”。APP打开后会打开首页即招聘页面和在顶部推送个人简历是否被招聘信息。
1、招聘。作为特定行业招聘APP,这是APP设计的核心部分。招聘主要面对是金融行业从业人员以及高技术金融复合人才。APP将通过以城市和职位筛选企业,用户通过输入所需要的职业和制定城市,查找到适合的企业对其投送简历。
2、消息。易得APP招聘首页旁边是消息页面,用户点击可进入消息。在消息模块中,用户通过消息页面查看已经投送简历的公司是否回复,并且在消息页面底部有个小社区,小社区可以编辑文字、图片和视频形成自己的职场心得等各种笔记,笔记以方格的形式呈现,简单明了。用户可以点击查看其感兴趣的详细笔记信息,具体详细的笔记信息一般以图片方式呈现并采用自动翻页的轮播效果。
3、简历。这是一个招聘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因此,简历填写成为能否参与招聘的重要条件。用户在注册成功后询问是否需要填写简历。简历包括用户的真实姓名、电子邮件、性别、居住城市、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应届生可不填写)、最近一份工作(应届生可不填写)、学历、证书、能力、个人评价,意向金融子行业,最后上传个人真实相片,完成简历填写。用户可自主投放简历或APP经过推送算法向用户推送目标企业。
4、个人。在易得APP首页下方有“我”模块的进入链接标志,用户点击标志可以进入我。在“我”模块中,用户除了编辑、更新个人信息外还可以看到投放简历公司是否有查看、有意向、邀面试、不合适和拟招聘。除此之外,还有“简历优化服务”、“职业咨询业务”、“专业问题反馈”等子功能模块信息。例如,用户在向APP上向公司投递了个人简历,将同步生成个人进度,看到其所投放简历的企业信息和处理进度。
四、特定行业招聘APP实证分析
APP设计是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为了了解是否满足其是否基于用户体验视域,APP在发行前要进行评估测试,开始内测检验。
(一)特定招聘类APP的内测可用性数据分析。测评对象:广州工商学院学生。测评内容:在本次内测中,收集测评人员资料,是否满足了基于用户体验视域下的要求,是否具备实用性、交互性和舒适性。测评结果:在本次内测中共发放资格2,000份,回收了1,856份有效数据,数据分析如表1所示。(表1)
(二)人员信息反馈。从表2“app内测数据反馈人员信息”可知:参与内测数据反馈中“男”的比例为43.35%,“女”的比例为56.65%。从年级分布上,大部分样本为“大四”,比例是44.73%;“大一”参与人数最少,比例是7.81%;“大二”的比例是12.71%;“大三”的比例是34.75%。(表2)
1、实用性。从表3可知,手机运行效果是否流畅分布来看,样本大部分为“认同”,共有1,819个,占比为98.0%。是否提供了关键信息分布来看,“认同”的比例为91.37%。导航引导结构是否清晰分布来看,样本大部分为“认同”,共有1,770个,占比为95.36%。(表3)
2、交互性。从表4可知,样本中是否符合了大众操作习惯中有91.33%为“认同”。对于是否在使用时出现了错误提示来讲,“未出现”占比最高为94.67%。样本中有87.33%为“认同”,认为界面已经简单化和调理清晰化。(表4)
3、舒适性。从表5可知,对于是否有提示帮助页面来讲,“有”占比最高为98.65%。在是否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方面来讲,样本中93.3%的选择“满足”。在整体风格和布局是否满足用户方面来讲,样本中有94.67%选择“认同”。(表5)
五、结论
根据对目前的市面上较为突出的招聘类APP进行分析和论证,加上以用户体验理论为基石,构思出基于用户体验的特定行业招聘类APP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由于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论文还缺少一些深入研究。基于安卓与IOS的系统不同,页面和系统流畅度仍有些许瑕疵。如果仅仅针对金融行业,受众面可能不够庞大,人力资源不够充足,迭代次数受限。
本次研究为特定行业招聘类APP设计提供了一个有效可行的设计参考,通过在研究中所发现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进一步加快促进特定行业招聘类APP的设计、研究与开发,以期能够为金融行从业人员与金融行业应届毕业生提供在寻找工作的方便。
伴随着中国金融的蓬勃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复苏,金融实体的创立包括金融小微企业的创立的发展,金融人才的紧迫需求会与日俱增,从而刺激了金融招聘市场的发展。因此,发展特定行业招聘类APP,有助于在未来招聘市场上抢占先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宏育.金融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J].中外企业家,2019(1).
[2]任晓静.P会计师事务所校园招聘人才测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
[3]何宏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校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30).
[4]苏思远.工程现场管理APP的用户体验设计[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5]张静,唐杰.社会影响力分析综述[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7(8).
[6]王庭杰.智能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批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
[7石梦云.视觉文化角度下的用户界面设计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2(4).
[8]张赵磊.浅谈网站开发过程中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设计思路[J].工业设计,2011(12).
[9]陆广鹏.基于用户体验的校园招聘APP设计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8.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07963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