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水利改革形势下灌区发展问题分析
第617期 作者:□文/吴艳子 时间:2019/9/16 17:26:05 浏览:322次
[提要] 灌区是我国农业生产和抗旱灌溉的主导区,灌区兴则粮食丰、民心安、国家强。本文以宝鸡峡灌区为例,分析水利改革形势下灌区存在的问题,提出措施,以促进灌区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灌区发展;实际问题;综合改革;管理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5月28日
一、灌区概况
中国大小灌区数以万计,遍布全国,灌溉面积在666.67公顷以上的大中型灌区5,683处,有效灌溉面积为2,449万公顷。宝鸡峡灌区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按自然地形和工程布局分塬上、塬下两大灌溉系统。两渠首设计引水流量95m3/s,加大流量115m3/s,设施灌溉面积291.5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80万亩,承担着宝鸡、杨凌、咸阳、西安四市(区)14个县(市、区)的农田灌溉任务。现有引水枢纽2处;中型水库6座,总库容3.3亿m3;抽水站22座,装机功率2.69万kw;干渠6条,长412.6km,支(分支)渠84条,长746.25km;退水渠24条,长51.49km;斗渠1,956条,长2,174.76km;干、支、退水渠共有各类建筑物5,678座。水电站6座,总装机3.39万千瓦。是一个多枢纽、引抽并举、渠库结合、长距离输水、大型建筑物较多的灌排体系,设施灌溉面积291.56万亩,是陕西省目前最大的灌区,也是全国十大灌区之一。灌区自开灌以来,极大地改善灌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多年平均实灌面积179.31万亩,实灌亩次537.93万亩次,平均年灌溉供水7.34亿m3,复种指数由115%提高到160%,亩均粮食产量由150kg/亩提高到670kg/亩。灌区以占全省1/18的耕地面积,出产占全省总产量1/7的粮食和1/4的商品粮,是陕西省重要的粮油果菜基地,被誉为“三秦第一大粮仓”。
二、水利改革形势下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由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国家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水利行业实施“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农业灌溉节水优先、水利工程节水改造带来农业用水量锐减。同时,灌区水价综合改革经过试点全面推开,农灌水价由多年价格倒挂“亏本经营”转向保本微利经营,以理顺各方利益关系,实现水管单位良性运转;探索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分类水价,充分发挥水价对节约用水的杠杆作用;在适当调高用水价格基础上,由财政资金补足水管单位运行成本差额部分,以保护农灌用水市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一)工程设施老化破损短板依然存在。近10年来,通过维修养护、节水改造等项目实施,宝鸡峡灌区对干渠、支渠、分支渠、斗渠进行部分维修改造,提高骨干工程安全输水效能。但渠道工程经多年运行失修淤积严重,砼板破裂,积累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有的渠道设施老化,浇地亩均水费大,影响群众抗旱灌溉。
(二)农业灌溉面积较前减少。由于国家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战略,工厂企业建设、道路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占地增加等,使得灌区粮果种植面积减少。据2018年夏灌调查,宝鸡峡灌区粮食种植173万亩,果树经济作物60万亩,较设施面积减少50余万亩。加之渠道“肠梗阻”、末级渠系不通问题,造成大量农田面积失灌,每年冬灌最为明显。
(三)职工人数不足,段斗人员效能不高。基层管理站现在职职工较前减少1/3,人员严重不足,导致用水管理主要依靠段斗人员。而段斗人员属于临时聘用性质,工作缺乏长远打算,大多数为中小学毕业,文化水平低,素质参差不齐,削弱了各项制度落实和规范化管理。
(四)农灌用水经营管理效益下滑。由于农业种植比较效益低,农村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村组管水人员难找,段斗管水换人多,耽误群众灌溉浇地;因粮果价格低、劳力缺等因素,部分群众对粮果灌溉不积极,只浇救命水不浇增产水,造成灌溉用水量、效益下滑。
三、解决措施
面对水价改革形势下灌区农灌新老问题交织局面,水管单位应认真落实水利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要求,统筹安排,综合施策,努力发展壮大农灌事业。
(一)继续“强骨健体”改善水利工程状况。水利工程是灌溉用水的重要基础。工程老化失修、安全隐患多、“毛细血管”不通,造成灌溉面积萎缩、用水效益下滑等问题。对此,灌区应:(1)继续争取重点工程项目投资,加大骨干设施设备修缮改造力度,增强工程安全输水能力。(2)逐年推进渠道节水改造,提高工程输水效能。加大斗分渠维修改造资金投入,以稳固农灌面积。(3)做好灌前渠道维修养护,清除安全隐患,确保渠系畅通、机闸设备能随时运行。
(二)加强组织管理,开展创先争优竞赛。(1)通过招聘、人事代理、全局内部调剂等方式增加基层职工人数;同时加强职工、段斗人员业务培训,精简段斗管水人员,提高工作效能。(2)结合实际制定用水计划,严格落实灌溉任务。把任务指标逐级分解到段斗和个人,夯实任务责任;提早调研灌区用水需求,做好灌前宣传动员,与用水户面对面沟通无缝对接;以抓早动快供水掌握灌溉主动权,以点带面,以麦带果,以下游带上游,促进灌溉用水全面推进。(3)突出抗旱灌溉中心,增强综合服务效能。在用水宣传、动员、组织上突出抓早动快,稳步拓展用水面积;积极开展用水劳动竞赛,激发全员“比、学、赶、超”斗志,及时进行阶段评比、表彰、交流和总结,以促进整体灌溉任务赶超。(4)充分发挥农民用水协会示范作用,继续完善基层用水服务体系,积极组建专业浇地队,开展“一条龙”服务,送水到地头,解决农户浇地缺劳问题,以优质服务促灌溉用水。
(三)全面落实农业水价改革政策。(1)做好农业水价改革政策宣传。采取布告、标语、宣传栏、广播、会议等方式,大力宣传新的水价政策和推行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2)认真落实水价改革政策。建立水权分配、定额用水制度;严格落实终端水价和国家补贴政策;探索实行阶梯水价、分类水价,努力推广节水灌溉,减负扩面增加整体效益;创新管理方式,精简段斗管理人员,提升工作效能。(3)扎实推进灌溉规范管理。积极推广“三改两全”灌溉技术,引导农民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大水漫灌改畦灌,控制降低亩次用水量;严格执行“两栏一箱”和“四个一”等管理制度,切实维护灌区用水制度刚性。
(四)科学调度,严格管水计量。(1)从硬件上完善斗口量水堰,分渠上要有标尺,双标尺同计量,把“秤”定准。(2)做好水源科学合理调度,充分发挥水资源效益。要严格执行用水申报制度,坚持报多少引多少,用多少结多少;要加强用水期间用水巡查,严查管理漏洞,规范用水秩序,提高经营管理效益。(3)规范用水过程管理。行水日志,斗渠量水记载要做到认真、负责、求实,确保数据准确可靠。积极推进用水、记载、结算、公开“四同步”。完善站与段、段与斗之间用水记载本签字监管手续。(4)严格执行水量结算原则,坚持“流量包段、水量包干、断面结算、日结日清、公开透明”,加强结算管理。
(五)严格落实水费收缴政策。(1)农业供水收费实行斗口计量、按量收费、终端水价、公布到户制度。抓好“一本、一表、一册、一票”以及水量、水价、水费管理,做到灌季量结费清、“四个一”资料齐全。(2)水费收缴严格执行“统一票据、明码标价、开票到组、公布到户”。坚持按水价政策收费,落实终端水价,杜绝违规加量加价,确保农民浇地负担不增加。(3)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经常督查水价执行情况,加强明察暗访,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对违反水价政策的人事进行追究,维护水价政策的严肃性。(4)严控浇地亩次收费。继续执行亩次水费三级自控机制,严格按照末级渠系财政补助计划,做好段斗补助资金的核算和支付,降低亩均水费,促进灌区节水灌溉和良性发展。
(六)强化渠道用水安全巡查保障。(1)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前检查渠道、各类行水设施安全,彻底清除支斗渠内的柴草,保证渠道畅通无阻。(2)坚持接力接水送水制度,加强各闸点、交接断面值班纪律,做好渠道巡查排险安全输水,确保行水安全万无一失。(3)坚持做好涉水安全宣传、巡查、警示、防护和应急工作,提高灌区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努力打造平安灌区。
四、结语
发展的动力来自改革,管理的关键在于落实。在水利改革稳步推进新形势下,解决灌区诸多新老问题,应以落实水利综合改革为主线,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努力减农负扩面积壮大农灌事业;切实加强中央治水新思路新政策宣传,加强工程改造、农灌组织、计量、收费、安全管理,打好“组合拳”,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效益,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提供重要水利保障。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峡礼泉总站)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关于加大力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C].发改价格[2018]916号.
[2]王勇.宝鸡峡礼泉总站加强灌溉管理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1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435870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