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财会/审计
中小企业负债经营财务风险及防范
第618期 作者:□文/梅向宇1 蔡美玲2 时间:2019/10/1 9:10:23 浏览:263次
[提要] 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无论是综合实力还是抗风险能力都比较弱。负债时若中小企业不能正确评估负债的风险和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话,很有可能会给自身带来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企业的正常发展。本文采用变异系数法构建五变量模型,对财务风险安全等级进行划分,并提出该模型判别临界值。针对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负债经营现状,通过选取30家中小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变量模型对这些公司进行财务风险分析,从而寻找企业发生风险的财务区间,最后对负债经营的中小企业提出合理的财务风险防范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负债经营;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6月27日
一、引言
在激烈的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下,若中小企业不能充分解决资金问题,将很难顺利地生存和发展下去。一般情况下一个拥有充足资金的企业,不论是在科研开发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都能使这个企业能够迅速地在本行业占领制高点,从而建立优势地位。
由于中小企业相比大型企业资金实力较为薄弱,往往通过负债的方式来维持正常的经营或者争取更大的财务收益。但是,负债经营具有双重性,它是一把双刃剑,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也伴随着许多潜在的财务风险。如果中小企业能够充分处理好负债的风险,它能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不足问题,给企业带来巨大收益;如果不能够充分处理好这些财务风险,会对其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国内的中小企业在负债经营过程中仍然存在众多问题,比如对负债认识不足、盲目负债现象严重、缺乏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等,给其带来了诸多潜在的财务危机。因此,本文通过科学的预测方法对风险进行预测,并对负债经营的中小企业提出建议和策略,帮助我国中小企业能够充分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降低风险,提升效益,从而使我国中小企业更好地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下生存与发展。
二、中小企业负债经营财务风险分析
(一)五变量模型的设计。本文构建一个五变量模型,该模型由5个财务比率与5个对应系数组成,该模型把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状况以及营运状况统一联系起来统筹分析,来预测公司的财务风险。本文的五变量模型的构建采取变异系数法,首先计算出5个变量的值,然后计算出这每一个变量的变异系数(变异系数=标准差/均值),根据系数的权重确定该模型的5个系数的值。该模型表达式为:
Y=AX(1)+BX(2)+CX(3)+DX(4)+EX(5) (1)
式(1)中:
X(1)=■;X(2)=■;X(3)=■;
X(4)=■;X(5)=■
(二)样本数据的选取。本文样本数据的选取遵循两个原则:第一,所选样本必须是中小企业,不考虑大企业;第二,必须是具有明显的负债数据,对负债太低的企业不予考虑。
考虑到科技行业、汽配行业、医药行业和化工行业的中小企业负债情况比较明显,因此为了保证该模型对我国中小企业研究的适应性和准确性,笔者从这些行业中选取30户企业,其中15户财务状况安全,另外15户已被退市风险警示。根据30个样本企业的财务状况分为两组:安全组和风险组。
根据15个财务正常企业和15个退市风险警示企业的财务数据计算出样本企业的5个比率值。比率值靠前的1~15属于安全组企业,靠后的16~30属于风险组企业,对每一个样本企业的数据计算出5个比率的值,共150个值。根据计算的结果能够看出安全组企业和风险组企业的比率值有明显区别,第一个比率值为负的风险组的企业数量要明显多于安全组企业的数量。此外,在其他比率值中,安全组企业的比率值基本上高于风险组企业的值。
(三)模型的确定。五变量模型构建采取的方式是变异系数法,根据描述性分析算出5个变量的变异系数,然后计算出每一个变量的权重,权重的值即5个系数的值。由此得到五变量赋权模型:
Y=0.332X(1)+0.109X(2)+0.342X(3)+0.14X(4)+0.076X(5) (2)
(四)临界值的确定。由公式(2)计算出30家企业的Y值。由此得到,Y值的极大值为2.271,极小值为-0.192,按照极大值和极小值的间距,将财务安全等级划分为四个等级。四个等级中,(-0.192,0.424)为高风险等级;(0.424,1.039)为风险等级;(1.039,1.655)为较安全等级;(1.655,2.271)为安全等级。
根据五变量模型和安全等级整理成如表1所示的临界值判定表。从表1中能够了解到:当Y>1.655时,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管理者应继续努力维持这种状态;当1.039≤Y≤1.655时,企业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管理者应寻找到风险的来源,及时制定对策预防风险;0.424≤Y≤1.039时,企业存在较高的财务风险,管理者应该在最短时间内制定好解决对策,避免风险加大引发的后果;当Y<0.424时,企业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财务危机,很可能面临破产。(表1)
三、中小企业负债经营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增强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不管采取或者制定什么样的风险控制策略,其前提在于该公司管理者要有较良好的风险意识,特别是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更应该增强财务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因此,管理者除了经营企业之外,更需要提高自身素养、拓展知识面、储备风险管理知识和经验。其次,公司可以定期开展培训,普及风险相关知识,强化财务管理技能。再次,可以适当开展风险知识竞赛活动,在思想上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积极性。
(二)把握好负债的“量”和“度”。负债的“量”即负债的规模,负债的“度”即负债的比例。把握好举债的“量”,首先应确定未来资金需要量,防止负债过多和负债过少的情况;其次,要根据盈利状况、偿债能力以及其他财务比率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终的负债规模,避免负债后无力偿还债务的情况发生。此外,负债时要注意债权人的偿还条件,比如负债利息率、偿还期限的长短等。把握好负债的“度”,首先要确定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国内对这一指标的界定标准尚未统一,但综合分析发现中小企业综合实力较低,因而资产负债率小于50%比较安全。
(三)优化企业负债结构。首先,负债资金应该来自于多种渠道。借款渠道不能仅仅局限于金融机构贷款,应通过发行债券、租赁融资和商业信用等多种融资渠道,选择利率较低、经营状况和还款期限比较相匹配的渠道进行融资;其次,中小企业应该对各种不同还款期限的负债进行科学搭配。此外,各项负债的偿还期应该相互错开,避免偿还期限过于集中的情况。
(四)加强经营管理,提升负债资金使用效率。在举债成功之后,应该对借入资金实行严格高效的管理,充分利用资金,提高负债资金使用效率。一方面在利用负债资金投资时,应该先考察行情,将资金投到前景最好的项目,避免资金浪费;另一方面选择项目时应先用投资回报率等财务决策方法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此外,管理者还需努力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保障收益,降低成本,让公司达到最佳状态。
四、研究结论
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极为严峻,大部分破产的中小企业都是因为对财务风险没有很好的控制和防范,在风险发生后又承担和化解不了风险带来的后果,导致最后只能以破产告终。本文选取了30个中小企业的数据构建了五变量模型,对财务风险的安全等级进行划分,提出模型的判别临界值,得出以下结论:(一)企业财务风险可以通过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实现度量。以本文选取的30个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发现,企业财务风险大于1.655时,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当企业财务风险处于1.039~1.655之间时,企业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当企业财务风险处于0.424~1.039之间时,企业存在较高的财务风险;当企业财务风险小于0.424时,企业存在严重的财务危机,很可能面临破产。(二)财务风险是潜在的,风险暴露之前不容易被发现。这需要管理者不仅要在思想上提高风险意识,还要制定科学有效、适用于本公司的集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抵御机制,对公司内部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实时监测,发现异常时及时报送至管理者,对公司经营作出调整,避免风险的产生,给公司带来的巨大后果。
(作者单位:1.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有限公司;2.湖南科技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Min WANG,Zhirong SHEN.Analysis and Prevention of Financial Risk in China’s Shipping Enterprise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J].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15.10(1).
[2]刘爱娇.企业适度负债经营问题探讨[J].现代商业,2012(32).
[3]邱道欣.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开发研究,2013(4).
[4]杨晓童.对我国企业负债经营问题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4(19).
[5]何俊琴.对企业负债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S2).1.
[6]张清慧.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7]夏凡,王妍.我国中小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15).
[8]李江涛.Z值模型在上市公司财务预警中的应用研究——以无锡尚德和英利能源为案例的分析[J].南方论刊,2013(7).
[9]武雪.企业负债经营风险控制策略分析[J].财会通讯,2013(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04991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