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财会/审计 |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审计专业人才培养 |
第618期 作者:□文/龙 霞 时间:2019/10/1 9:12:37 浏览:260次 |
[提要] 本文从现代学徒制和高职审计专业特点出发,分析现代学徒制实施意义和审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可行性,指出审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策略和实施内容,认为实施现代学徒制是提高审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提高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审计;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2017年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校级项目:“内涵提升全员行动计划”教研项目(教改课题)(项目编号:2017nhjg06)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6月10日
从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到2018年推广现代学徒制试点,现代学徒制这种方式广泛被高校和企业所认可并推广。现代学徒制以校企深度的融合为基础,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审计专业也可实施现代学徒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高度
按照教育部《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现代学徒制积极推进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扩大试点院校招生自主权,推动试点院校根据合作企业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招生与招工方案,扩大招生范围,改革考核方式、内容和录取办法;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校企签订合作协议,职业院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专业,能够根据行业规律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才施教,将极大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审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可行性
(一)审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审计工作本身只有经过大量的实践锻炼,才能理解审计理论,并通过理论再次促进实践,升华加深实践知识。本科财经类专业学生在学习审计课程时,会觉得理论深奥、内容抽象、晦涩难懂。高职院校审计专业学生感觉会更加明显,学习兴趣低落,理论掌握不扎实,动手能力比较差。用人单位招聘专科毕业的审计人才时,必须对其加大重新培训的力度才能上岗。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审计学科的特性,另一方面原因是高职院校审计教师缺乏审计工作经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不够科学合理,容易“闭门造车”,与实践脱节。审计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学校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不够,缺乏必要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无法获取被审计单位真实的会计信息,无法保障实习实训深入到审计工作的现场,整个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
(二)构建审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的意义。通过调研发现,会计师事务所急需大量的审计助理人员从事基础审计工作,而目前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毕业生很难快速达到审计助理的基本要求,因此现代学徒制这种人才培养方式成为维系高校审计人才培养和会计师事务所人才需求的桥梁。初期由项目经理带着审计助理人员连续完成被审计单位的基础工作后,审计助理人员一般能快速掌握技巧,后期能独自负责某一模块。根据审计助理人员悟性和工作熟练程度,项目经理在实务处理中在不断地教授较复杂的科目审计过程,直至审计助理人员消化吸收,再全权放手。通过承接若干个不同的审计业务,审计助理人员不断获得审计经验积累。这个过程,和现代学徒制师傅带学徒的过程正好契合。只要事务所承接审计业务,被审计单位办公地就是学徒实习实践场所。
三、审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策略
(一)学生与学徒身份的无缝对接。实施现代学徒制,学校、学生与会计师事务所要签订一份三方学徒合同,以具有法律效应的协议形式明确学生的特殊身份,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目标,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完成学生与学徒身份的无缝对接。
(二)实训与就业的工作融合。学生先在校学习掌握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后在企业由师傅手把手教会会计、审计实务操作规范技巧,实际参与审计项目,完成学徒到员工的蜕变。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践行学校与企业、专业与行业、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培养培训与终身教育等五个对接,让学生体验、模仿、尝试、感悟企业文化,并真刀真枪践行事务所岗位要求和文化素养。同时,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责任到人,定量定点跟踪指导徒弟,确保学生切实掌握岗位所需的技能。
(三)考核与绩效评价管理模式。采用招生和招工不同步的方式,落实现代学徒制班级。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将有针对性地将现代学徒制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事务所相关情况、报录条件、课程及教学情况等内容传达给每位学生和家长,保障全体学生的知情权。第一学期末,采用笔试和面试结合的方式,对于合格的学生,事务所将用工合同(协议)发给学生和家长征询意见,双方达成共识后,由学校和企业举办一场正式的签约和预录用仪式。现代学徒制班级顺利完成录取,学生成为一名正式的学徒,事务所支付薪酬,学生遵守相关规定。之后,每一学期期末采用绩效评价方法,不合格的学徒自动淘汰,合格的学徒不断成长为事务所的正式员工。
四、审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内容
(一)培训并认同行业企业文化。通过事务所实习实训,学徒角色的实施,让学生近距离了解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氛围、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判断学生本人是否适应事务所工作,培养学生的审计职业道德、专业和敬业精神以及团队意识。通过学生和学徒两种身份的切换,了解会计、审计知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差异,体会学校管理和事务所管理的差异,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到事务所独立的、专业的、高强度的工作氛围中,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二)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培训。学校和事务所共同制定详细的实习方案和实习考核标准,教师和企业导师依据方案和标准指导学生的具体实训过程。学生的大部分实践教学过程是在事务所完成的,学生在“师带徒”的模式下,将实训与工作岗位对接起来,审计理论知识能落到实处,账、证、表、工作底稿等会计审计数据实现从书本、仿真到真实数据的转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实践能力会快速提高。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要将书本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除了多动手外,还要勤思考、多提问,多烦死。这个过程,也会促进学生提高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职业素养培训。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职业素养中的核心部分。坚持审计职业道德,时刻注意防范审计风险,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身利益、自我评价、过度推介、密切关系、外在压力威胁,防范审计工作过程中对审计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团队意识是职业素养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工作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审计团队的集体力量,服从事务所合伙人和审计项目合伙人的工作安排,有效沟通,以大局为重,认识到个人的一点工作失误,都会为集体工作带来致命的影响。
职业胜任能力是审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在“互联网+”的信息时代,审计人员更要具备准确的分析能力,专业的判断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还应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守客户的财务机密。审计学生通过学徒身份提前步入工作场景,增强专业实践能力。这种工作方式,也能帮助企业培训出更多符合行业需求的优秀学徒。这一模式必将成为未来职业教育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的发展趋势。
总之,我们认为实施现代学徒制是提高审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提高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更应该借助国家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东风,发挥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长效机制,努力开创一种审计高职人才教育与现代学徒制相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审计人才。
(作者单位: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龙霞.高职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7(11).
[2]何华.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6(3).
[3]王晓勇,卢兵,秦咏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技术联盟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
[4]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合肥师范大学学报,2016(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