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 管理/制度 |
| 各省份高校科研创新效率评价 |
| 第618期 作者:□文/于文超 高 昊 时间:2019/10/1 9:19:27 浏览:280次 |
[提要] 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促进高等学校全面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而提升高校科研创新效率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环节。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评估2009~2013年中国各省份高校科研创新效率,并分析未能达到最优效率省份的科研投入产出偏差值。针对已经达到与尚未达到科研创新效率最优值的两类省份,提出推动高校科研创新活动效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科研创新效率;科研投入;科研产出;数据包络分析
基金项目: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经济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路径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yjg183047);西南政法大学校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环境下经济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6月15日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国家“十三五”规划更是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教融合发展,促进高等学校全面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高等院校的科研创新活动不仅事关高校自身发展,对于各地区经济转型升级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因此,系统评估中国各地区高校科研创新活动效率,对于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升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高校科技创新投入的背景下,探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经费使用效率的有效路径,是推进当前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
理论界对中国高校科研创新效率的关注由来已久。国外文献考察了国外高校的科研创新活动,证实不同高校科研创新效率存在明显时空差异。国内相关研究也较为丰富,多以特定类型(如教育部直属高校)或特定区域(如江苏省)高校为样本,使用包括超效率DEA模型、Malmquist方法、DEA多阶段模型在内的DEA方法展开研究。与此同时,不少文献从全国层面评价高校创新效率,得到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研究结论。比较典型的研究包括:孙世敏等(2007)证实西部地区高校科研效率相对较低,而扩大规模有助于科研效率提高。徐娟(2009)使用DEA方法评估了2006年中国各地区高校科研效率,并指出高校科研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存在必然联系。饶伟等(2012)采用改进DEA方法对2003~2009年间各地区高校科研效率进行评估,提出各省市改善高校科研效率改善的政策建议。另外,张惠琴、尚甜甜(2015)的经验研究证实,技术进步有效推动了高校科研创新效率提升。
在借鉴已有研究基础上,本文将收集2009~2013年间我国各省份高校科研创新活动的投入产出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估高校科研创新效率。DEA方法能有效评价具有多种投入、产出指标的同类型决策单元的效率。我们需要先确定高校科研创新活动中的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参照已有研究,并根据样本数据可得性,文章选取科技论文、有效发明专利、出版科技著作以及专利转让收入作为产出指标,将R&D内部支出、R&D外部支出、R&D人员作为投入指标。文章在考虑可变规模报酬下,使用DEA方法计算各地区高校创新活动的综合效率(TE),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规模效率(SE)与纯技术效率(PTE),其中,TE=SE×PTE。综合效率TE等于1代表决策单元处于最优效率水平,综合效率TE取值小于1代表决策单元未能实现最优效率水平,存在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
二、各省份高校科研创新效率评价
(一)各省份高校科研创新活动投入产出分析。本文首先关注2009~2013年我国各省份高校科研创新活动的投入产出情况,相关数据来自各年份《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我们主要关注发表科技论文、有效发明专利两项产出指标以及R&D费用内部支出、R&D人员数两项投入指标。其中,发表科技论文从2009年的1,016,345篇增加到2013年的1,127,210篇,增长率超过10%,有效发明专利从2009年的85,875件增加到2013年的138,893件,增长率达到61.74%,R&D费用内部支出从2009年的4,681,749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8,567,140万元,增长率达到82.99%,R&D人员从2009年的509,366人增加到2013年的715,144人,增长率达到40.40%。这说明,2009~2013年间,高校的有效发明专利数、R&D费用内部支出、R&D人员数等实现了快速增长。(表1)
(二)中国各省份高校科研创新效率评价。本部分将着重分析各省份高校科研创新活动效率。从综合效率(TE)上看,安徽、广西、江西三个省份得分最低,分别为0.555、0.584、0.610,北京、天津、河北等14个省份综合效率得分为1,达到最优水平。从纯技术效率(PTE)上看,安徽、四川、江西三个省份得分最低,依次为0.565、0.621、0.630,北京、天津、河北等18个省份纯技术效率得分为1,达到最优水平。从规模效率上看,西藏、广东、广西三个省份得分最低,分别是0.641、0.780、0.842,北京、天津、河北等16个省份规模效率得分为1。可以看出,高校科研创效活动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存在必然关系,在达到最优效率的省份中,既有北京、天津、浙江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也有陕西、重庆、河南这样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同样地,在未能达到最优效率的省份中,既有山西、湖南、广西这样的欠发达省份,也有上海、广东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另外,北京、天津、河北等16个省份高校的科研创新活动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山西、辽宁、吉林等8个省份处于规模递减阶段,内蒙古、江西等7个省份处于规模递增阶段。(表2)
文章继续关注未达到最优效率省份的科研活动投入产出偏差值。从产出不足的角度看,山西、内蒙古、吉林分别需要增加专利转让收入30.1万元、有效发明专利3.7件、专利转让收入512.4万元,才能实现各自的最优效率。安徽省需要增加科技著作472.6种、专利转让收入469.2万元,才能达到最优效率。江西省需要增加有效发明专利215.3件、科技著作603.5种,才能实现最优效率。又如,山东省需要增加科技著作800种、专利转让收入836.2万元,而湖南省需要增加科技著作802.9种、专利转让收入857.2万元,才能实现各自最优效率。其他省份可以进行类似解释。从投入冗余的角度看,山西省需要减少R&D经费内部支出10,176.3万元、R&D经费外部支出97.6万元、R&D人员4,869人才能达到最优效率。吉林省需要减少R&D经费内部支出63,145.5万元、R&D经费外部支出919.6万元、R&D人员10,701人才能实现最优效率。安徽省需要减少R&D经费内部支出79,695.6万元、R&D经费外部支出5,456.5万元、R&D人员7,175人才能实现最优效率。江西省需要减少27,253.7万元、R&D经费外部支出1,384万元、R&D人员3,679人才能实现最优效率。另外,山东省需要减少14,205.8万元、R&D经费外部支出8,423万元、R&D人员7,583.5人才能实现最优效率。其他省份可以进行类似解释。(表3)
三、结论
本文选取科技论文、有效发明专利、出版科技著作以及专利转让收入作为产出指标,选取各地区R&D内部支出、R&D外部支出、R&D人员作为投入指标,系统评估了我国2009~2013年间各地区高校科研创新效率,得到如下结论:第一,高校科研创新综合效率值为1的有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等14个省份,达到科研创新效率最优值,在维持原有投入比例不变的情况下,继续扩大这些省份科研创新活动投入有助于提升高校科研实力。第二,高校科研创新综合效率值为1的有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等17个省份,尚未达到科研创新效率最优值。这些省份要根据自身实际,继续完善高校科研创新活动激励、保障机制,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和科研人员工作热情,推动高校科研创新活动更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Foltz J D,Barham B L,Chavas J P,?Kim K.Efficiency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at US research universities[J].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2012.37(2).
[2]Parteka A,Wolszczak-Derlacz J.Dynamics of productivity in higher education:cross-european evidence based on bootstrapped Malmquist indices[J].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2013.40(1).
[3]李佳哲,胡咏梅.国内高校科研效率和生产率研究述评及研究展望[J].现代教育管理,2018(1).
[4]孙世敏,项华录,兰博.基于DEA的我国地区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7).
[5]徐娟.我国各省高校科研投入产出相对效率评价研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2).
[6]饶伟,梁文举,唐文左.基于改进DEA模型的省际高校科研效率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12(22).
[7]张惠琴,尚甜甜.高校科研创新效率对比分析——基于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J].科研管理,2015(S1).
[8]王晓红,陈浩.1999-2006年我国各省市高校科研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科技成果指标变化的对比分析[J].科研管理,2011(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