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第618期 作者:□文/徐素波 王耀东 时间:2019/10/1 9:59:33 浏览:345次
[提要] 本文简要介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背景,阐述农业循环经济相关概念及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指出黑龙江省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针给出解决措施,以期为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黑龙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省一、二、三产业融合质量分析与融合模式选择研究”(18JYE677);黑龙江省统计科学研究课题:“黑龙江省绿色产业发展综合评价与路径优化”(2018B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成、引进人才科研启动计划(XYB2016-05);大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大庆市绿色产业发展评价与路径优化”(DSGB2018106);大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大庆市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研究”(DSGB201602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内培育课题:“基于云服务的黑龙江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平台集成构建研究”(XRM2016.06);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阶段性成果(201710223065);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19021)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6月9日
一、“农业循环经济”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
(一)“农业循环经济”提出的背景。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必须将农业问题提升到一定的战略高度。农业是国民经济得以稳健、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务必要从源头上加强农业建设,确保农业长期保持稳态发展之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发展,黑龙江省农业也紧随形势实现了快速发展,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福利保障等相关条件都得到了很好改善,农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我国提出要“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因此,如何因地制宜,把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绿色崛起、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优势,推进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是未来黑龙江农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黑龙江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产值占黑龙江国民经济总产值的很大比例。然而,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业发展也出现了农业资源日益减少,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回收程度低等问题。因此,在国家政策背景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农业循环经济”的内在含义。循环经济强调有效回收资源,以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农业循环经济的特点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的特点,已经逐渐从“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的传统发展模式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的新兴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有助于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
二、黑龙江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意义
(一)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循环农业”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改善生态环境,可以大大减少资源消耗,合理控制化肥等产品的投入量,减少废物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从而为社会提供优质农产品,有助于使农业发展从简单的经济效益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到生态有益的发展模式。黑龙江省重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更好的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方向,同时该项发展战略将使黑龙江省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的发展,更加突出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性,将更好的促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可以进一步加快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更好的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有助于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黑龙江省土地资源丰富,但近年来出现了农业资源日益减少,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回收利用率低等问题。大力发展该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可以延伸农业及相关产业的产业链,建立合理的生产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促进新兴产业与相关部门的发展,大量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实现良性互动,实现城市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有助于建造和谐社会,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循环农业”可以使农林牧渔业根据当地情况全面发展,农牧结合,工农业相结合,为农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同时,这种农业发展模式可以改变群众的思想观念,增强保护意识和环境意识,促进文明乡风建设。在黑龙江省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可以进一步加快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农业在整个农业发展中所占比重,逐渐实现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三、“农业循环经济”战略实施面对的挑战
(一)循环农业发展层次不高。黑龙江省循环农业和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该地区循环农业建设的基本面尚未升级到工业和区域层面。此外,大多数农业工人都意识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重要性。然而,在实践中,诸如追求生产和最大化经济效益等传统目标仍然是第一位的,生态循环的概念实际上并未实施。在发展中,循环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
(二)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如今,循环农业的发展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支持力度相对较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农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如果需要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改变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阻力较大。为了激发农民群众改革的积极性,有必要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
(三)缺乏充足的农业科技人才。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黑龙江省缺乏足够的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科技人才在农业生产劳动力中所占比例较小,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相对较少。目前,全省农业科研缺乏强大的创新能力,科研转化农业实际生产的能力有待提高。高精度农业科技人才匮乏,近年来农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
四、应对策略
(一)加强规划引导,努力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围绕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全面分析当地生产现实和产业基础,编制全省现代循环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路径和发展重点。通过制定高标准的计划,使各级领导和农业企业了解为什么发展循环农业,如何发展循环农业,真正落实工作计划,体现在行动中,体现在发展中。同时,不断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改变传统高污染和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努力搭建一个节能高效、结构优化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型经济发展体系,促进经济、社会、人口与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应设立专项发展资金,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相应的资金投入,如果要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方式,实施农业循环经济的创新和发展,就不能忽视资金的投入。筹集资金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不仅可以积极寻求扶贫资金,还可以从地方财政部门安排一些资金,支持当地农业循环经济的创新和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建立并完善相关的信贷支持政策,加大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企业的支持力度,限制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信贷规模,对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积极研发绿色产品的企业提供优质信贷产品和倾斜的信贷支持政策。
(三)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利,黑龙江省首先要完善科技人才的奖励和晋升机制,留住现有的科技人才,加大对农民进行专业培训力度,提升农业工作者的知识水平。同时,黑龙江省政府应充分依托全省高校和相关农业技术培训机构,有效整合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四)强化制度建设,不断发挥其在绿色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黑龙江省应该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深化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的主体功能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土地资源利用、城乡发展一体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种规划协调统一发展。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区域发展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努力构建生态屏障、强化生态监测、努力构建生态强省,不断推进生态示范区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习近平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时遵循自然生态发展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五)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努力提升全民生态文化素质。黑龙江省政府想要加快“绿色产业”发展的速度,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努力提升全民生态环保意识。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唤起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使民众建立生态义务感与生态正义感,从而自觉协调和自然的关系以遏制日益恶化的环境危机,使生态环境朝着有利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向发展。黑龙江省绿色产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使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引社会、经济与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行动与决策,努力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大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郭耀辉,刘强,熊鹰,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指数及障碍度分析——以四川省21个市州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8(11).
[2]隋猛,李法社,苏有勇.分布式能源系统在农业循环经济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8(S1).
[3]赵婷.基于灰色关联的西北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10).
[4]万程成,周葵,王超.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效率评估——基于超效率DEA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知,2018(19).
[5]陈杰.基于循环经济的绍兴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9).
[6]曹健,范静.建设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的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2018(9).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922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