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公共/财税 |
河北省高职院校扶贫工作机制浅议 |
第619期 作者:□文/苏文龙 时间:2019/10/16 10:06:32 浏览:280次 |
[提要] 目前,我国脱贫攻坚已到冲刺阶段。让农村贫困人口接受良好的职业教育,提升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能是教育扶贫支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习近平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理论入手,指出河北省高职院校服务教育扶贫存在的问题,从体制机制方面探究原因所在。并以问题为导向,从主管部门、高职院校、贫困人口等多个角度切入,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两不愁三保障;河北省高职院校;教育扶贫;机制体制
基金项目:中共河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课题2019年度立项项目:“基于‘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导向的河北省高职院校服务教育脱贫机制体制研究”(编号:ZJ2019056)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8月12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2019年4月,习近平在重庆考察期间,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再次将解决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的问题提升到脱贫战略工作高度,为进入决胜关键阶段的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作为以培养高水平技术工人为目的教育类型,在国民教育体系内与省域经济发展具有最密切的联系,在服务扶贫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角度,高职院校不但具有赋予贫困学生实现自我脱贫的能力,也具有帮助贫困家庭掌握脱贫技能的优势,更具有为贫困地区扶贫产业提供人力、智力支撑的责任。结合推进河北省完成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标,高职院校应该在服务教育扶贫工作中实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一、高职院校与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内在联系
(一)高职院校教育扶贫是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的治本之策。习近平曾提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从辩证的角度分析贫困产生的原因,不难发现,原因是多样的,其通常是在社会、生产和经济等制度的共同作用下出现,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党中央提出了“五个一批”的脱贫攻坚的举措,“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便是其中之一,同时其又为“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等其他四个一批提供了人力、智力保障。由此可见,教育扶贫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出路和长久之策。
(二)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是高职院校使命所在。贫困县域、贫困农村地区,其脱贫产业集中在中小微企业和项目,以人力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需要高职院校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高职院校通过教学、医疗护理、建筑等专业人才培养,能够为解决省域内“保障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提供人力支撑,2019年河北省已经新增高职院校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340人培养工作,为医疗卫生机构和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培养人才。同时,河北省高职院校农村学生比例超过70%以上,他们对农村地区更具有与生俱来的亲切感,特别是来自贫困农村地区的学生,对于参与家乡脱贫攻坚具有更强的责任意识。
二、河北省高职院校服务教育脱贫工作机制体制及问题分析
(一)河北省高职院校服务教育脱贫工作机制体制现状。河北省是教育资源大省,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大省。截至2018年末,河北省高等专科院校合计61所,其中:公办48所,民办13所。截至2017学年,河北省高职院校全日制在校生总数37.43万元,开设专科达396个,毕业生人数10.86万元,从就业单位类型来看,到中小微企业等基层服务比例为62.06%。面对全省扶贫攻坚工作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河北省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优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结对帮扶等方面已具备良好基础和优势。在扶贫工作上,河北省高职院校已落实上级单位扶贫工作要求为主要工作模式,校内开展贫困生奖助学和就业指导跟踪工作、校外以派驻扶贫工作组为主。高职院校扶贫工作规范性政策体系已趋完善,先后出台了《河北省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暂行办法》、《河北省教育厅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点工作方案》、《河北省职业教育扶贫工作十二项措施》、《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调整“雨露计划”职业教育工作程序的通知》等政策文件,逐步健全完善职业教育扶贫制度体系。高职院校校内扶贫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细化,实现了从入学到学习再到就业的全方位帮扶措施架构。以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为了,对校内贫困生实现了“奖、助、贷、勤、补、免”的六位一体物质帮扶措施。高职院校扶贫工作组结对帮扶形式多样举措丰富,在走访调查石家庄10所高职院校的基础上,各高职院校聚能根据结对地区、单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派扶贫干部,通过走村串户,实地调查等形式,发挥专业优势,安排产业项目。
(二)河北省高职院校服务教育脱贫工作机制体制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校内贫困生识别和服务水平略显不足。首先,河北省高职院校县域生源占比较高,农村贫困在学青少年基数较大,在对于学生贫困认定上,均已学生所在基层民政部门认定位依据,通过自发性信息采集来完善相关资料的高职院校较少,使的校内扶贫工作存在着大众化趋势,不利于扶贫工作公平性原则的体现。其次,河北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不断优化,发展水平实现明显提高,但针对贫困学生开设的专业布局还缺乏前瞻性、科学性和匹配度。最后,部分高职院校校内贫困生服务专门机构、专业人员存在缺失,部分院校将校内贫困生服务机构与学生处、教务处等机构合署办公,存在着职责岗位重叠、履行不到位、解决问题不及时的问题。
2、对贫困地区结对帮扶对口扶贫工作能效尚需提升。河北省各高职院校在结对帮扶县域职业教育单位中,都不同程度存在对其需求识别不够精准的问题,在针对急需专业建设、脱贫人才培养、职业农民培训等方面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实地调研能力和范围有限。在对口扶贫工作组的工作中,在定期走访慰问,物质帮扶的基础上,各高职院校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产业扶贫举措,但是较多的依靠财政资金,在引入社会资本强化“学校-企业-贫困村”,实现统筹社会扶贫力量参与,强化全方位开放式互动性脱贫产品培育能力还略显不足。
3、在解决“三保障”及不返贫问题上手段略显单薄。在上级政府部门考核指标引导下,各高职院校基本能够按照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积极主动作为,定期按时开展多种形式“送钱送物”扶贫活动。同时,通过送教入村、产业培育和职业农民培养,通过短平快短期扶贫工作,实现对口帮扶地区“两不愁”问题得到解决。在如何解决“保障义务教育、医疗和住房”问题上,各高职院校的针对性举措不足,在针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针对性地开展种植养殖、食品加工、乡村旅游、民族技艺、产业链嵌入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培训效能存在欠缺之处,还不能够通过为贫困地区提供技能职业教育和培训,保障扶贫成效的可持续性。
三、建立以“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导向的河北省高职院校服务教育脱贫机制体制建议
(一)建立以“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导向的高职院扶贫工作质量监管体系。高职院校校内贫困生帮扶和对口贫困地区扶贫项目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关键组成部分,关系到贫困生、贫困家庭、贫困村,乃至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性脱贫的成效问题。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在前期高职院校扶贫考核体系的基础上,将“两不愁三保障”嵌套质量监管体系,探索建立第三方机构质量评估机制,配合专项督导制度,并将评估和督导结论纳入对高职院校考核体系,督促高职院校更加重视扶贫举措实施和效益评估,通过系统性方案制定和实施,改变贫困生帮扶流于物质帮助、扶贫培训零散、扶贫项目缺乏前瞻性的缺点,紧贴需求提升贫困生就业导向扶贫服务水平、紧贴市场提高对口扶贫培训工作质量、紧贴产业链加强扶贫项目致富效能管理。
(二)针对脱贫产业建立高职院校扶贫特色专业集群实现对口支撑。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应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做教育,根据河北省贫困地区“两不愁三保障”中待解决问题和扶贫产业特点,建立以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绿色能源、医疗卫生、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农副产品加工等紧贴农村市场、紧贴扶贫产业、紧贴贫困人口的扶贫特色专业集群,发挥河北省高职院校在教育扶贫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针对在校贫困生,需要在专业设置、课程搭配、实训指导上体现弹性要求,通过人才培养、人力支撑、智力保障,激活贫困主体自身脱贫动能,实现对贫困地区长远发展需求的支撑。
(三)探索建立“产教融合式”非学历技能培训订单班帮助贫困人口实现产业化转移。产业扶贫是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走向富裕的有效路径之一,对于资源禀赋不强的贫困地区,实现贫困人口的产业转移,融入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能够较好的实现贫困人口的可持续脱贫。目前,河北省正处于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冬奥会等战略机遇叠加期,利用新区项目建设、京津产业转移、冬奥会服务产业外溢效应,河北省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引入多方市场机构组织和社会力量,本着互利共赢的合理理念,共建教育扶贫产业转移平台,实现多方联动,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机遇,通过开设“产教融合式”非学历技能培训订单班的模式,将贫困人口导入互联网、生物医药、特色轻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产业,同时,也能够引入高端新型企业真正参与到河北省职业教育改革中,促进河北省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闫利香.职业教育在农村扶贫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J].新课程研究,2018.4.
[2]瞿连贵.攻坚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扶贫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当代职业教育,2019.1.
[3]黄雄彪.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脱贫攻坚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4.
|
|
|
|